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中在印度太平洋地区降雨变化及驱动机制获进展

热带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域,该地区的降雨变化不仅影响着世界上40%的人口和全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对全球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随着全球变暖,北半球热带地区的降雨呈下降趋势,但其原因到底是自然变化(如火山喷发、内部海气涛动)还是人类活动(如硫酸盐气溶胶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至今争议不休。由于缺乏对热带地区降雨变化驱动机制的完整理解,目前对未来降雨变化趋势的预测存在完全不同的观点。一些研究认为全球变暖将会使热带地区降雨增加,导致“湿润的地方变得更湿润”或者“暖的地方变得更湿润”。然而,也有观点认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热带地区降雨将会减少。为了更好地理解热带地区的降雨变化,有必要在更长的气候背景下研究其特征和驱动机制。同时,过去暖期降雨变化研究还可以为全球变暖下未来趋势变化提供历史相似型,并有助于改善气候模式的精度。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一带一路”气候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谭亮成领衔的国际......阅读全文

黄土10Be定量重建亚洲季风降水变化研究取得突破

  5月25日,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Research Article)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教授Warren Beck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卫健共同领导的团队在利用中国黄土10Be重建古降水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黄土10Be记录的55万年以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6年版的《自然》年度十大人物今天(12月19日)公布了,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

我国学者阐述板块运动对陆生植物演化的驱动作用

  印度板块从冈瓦纳裂离并向北漂移、碰撞拼贴至欧亚大陆之上是地球晚中生代演化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对现代欧亚大陆地质、地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关于这一板块漂移的证据过去多源自古地磁,古生物化石方面的研究少之又少。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建国研究员团队根据陆生植物易受海洋地理隔离

科技日报:我国气候真的“北涝南旱”了吗

8月20日,沈阳军区16集团军某旅官兵在大庆市肇源县莲花乡紧急转移被洪水围困的群众。   虽然,强台风“尤特”刚走,强热带风暴“潭美”即将登陆,但这对南方大部地区的干热天气影响有限,最需要雨水降温的江淮地区并没有受惠。而另一方面,近日来,东北地区的汛情几乎天天更新,预计黑河至同江段将发生超10年一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今年夏天是"中国式"的

  瞭望东方周刊9月7日报道 “我1989年参加工作到今天,21年,像今年夏天这么集中和频繁的爆发气候灾害还是第一次。”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对《瞭望东方周刊》说,1998年的洪水固然厉害,但也只限于洪水,“今年夏天的灾害,种类之多,范围

美国和墨西哥极端天气或预示厄尔尼诺回归

  发生在美国墨西哥州、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阿拉斯加州的极端天气或许是厄尔尼诺现象今年可能造成严重破坏的最初迹象。  在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部分地区发生的5年干旱带来极大的破坏,而洪水冲垮了堤坝、卷走房屋,并导致至少14人丧生。在得克萨斯州,降雨突如其来地下了整个周末。“这是得克萨斯州的这

太阳能飞机开始历史性环球飞行

  太阳脉冲2号飞机,将在不使用任何燃料,仅使用太阳能的情况下,连续飞行几个昼夜,从而完成自己的环球飞行。  为了引起人们对新能源的关注,上周一一架完全靠太阳能驱动的飞机从阿卜杜拉起飞,开始了环游世界的奇幻旅程,而这也必定是一次载入史册的飞行。  太阳脉冲2号本打算在周六起飞,但是由于强风的影响被推

中外合作开展南太平洋科学研究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景观图。资料图片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资料图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为加强对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提供科学支撑。  该中心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

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成功首飞

  2日,目前全球最大的太阳能飞机“太阳驱动”2号在瑞士西部城市帕耶讷成功首飞。明年3月,两名瑞士探险家将驾驶“太阳驱动”2号从海湾地区出发,开启环球飞行之旅。  “太阳驱动”项目发起人、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及其团队2日发表声明称,当天清晨,“太阳驱动”2号在帕耶讷机场成功实现首飞,飞行持续1小

徐匡迪院士:没有颠覆式创新,什么都救不了国家!

  编者按:“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30年经济高速发展,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有100多种产品的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但仍面临产能过剩、水平不高和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挑战。”  5月30日,中国工程院颁发中国工程界的最高奖——光华工程科技奖,我国杰出的钢铁冶金专家和战略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

《PNAS》八大热点文章

  《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 科学,主要内容包括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近期其最受关注的文章(生物类)如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南冻北旱或与拉尼娜现象有关

1月15日,在距巴西里约热内卢约130公里的新弗里堡,当地居民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穿过一条被洪水淹没的街道。克里斯蒂娜   本次拉尼娜现象始于2010年6月 是过去一个世纪最强的拉尼娜现象之一  气候专家预测 拉尼娜现象不会在第一季度结束 可

全球飓风“踩刹车”

去年8月,哈维飓风在美国得州东部持续数日,淹没了包括休斯敦在内的城市。图片来源:Joe Raedle/Getty  本报讯 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在过去的70年里,飓风的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慢。如果风暴在一个特定区域停留时间较长——如2017年8月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东部地区停留近1周的哈

最新研究:全球海洋咸淡差异加剧 水循环加速

“海水是咸的”虽是众所周知,但全球海洋盐度长期空间如何变化需要科学家持续监测研究。由中国科学家联合瑞士、美国同行最新合作完成的海洋盐度数据结果显示,海洋咸、淡差异加剧,全球水循环加速。 这一气候变化和海洋生态领域重要科研进展的研究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气候杂志》(Journal of

两院院士评选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5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2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改变南海北部珊瑚礁数千年发育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等合作,在南海北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进展。  珊瑚礁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初级生产力,被誉为“蓝色沙漠中的绿洲”和“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全球珊瑚礁已进入了一个以“人类活动显著改变地球系统”为特征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气象学科发展之路

  刘秦玉教授在指导学生  中国海洋大学八关山气象观测站  4月3日晚,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星光璀璨,吸引着全球华人的目光,由凤凰卫视主办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4~2015年影响世界华人盛典”在此举行。当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教授王斌第一个上台领奖的时候,远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师生们为这位19

南海海洋所等揭示印度洋赤道潜流特征及产生机制

  近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王东晓团队及合作者,利用观察数据并结合数模,系统阐述了印度洋间歇性赤道潜流(I-EUC)的特征,提出了I-EUC夏秋季依旧存在、不受印度季风降雨强度影响的新观点,揭示了I-EUC产生与变异机制。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Journal of Physical Oce

288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

  国家自然基金委公布与金砖国家、埃及、日本、智利的国际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其中金砖国家146项、埃及82项、日本35项,智利25项通过初审,具体如下。  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金砖国家科技创新框架计划合作研究项目初审结果通知  根据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中华人民共和国

康乐院士:沙漠蝗应不会对我国形成严重威胁

  在国内应对新冠病毒之时,从非洲之角到印巴边境和伊朗南部,三场蝗灾已经拉响警报。其中,以非洲之角灾情最重。联合国粮农组织判断,非洲蝗灾波及区域达26万多公顷,规模为25年一遇,1平方公里的蝗群1天就能吃掉3.5万人的口粮,该地区1190万人的粮食供应受到直接威胁。蝗虫会毁坏庄家和牧场 图片来源FA

“厄尔尼诺”或将重现,全球粮食恐因此减产

  阿根廷一位农民正驾驶拖拉机播种。(自路透社)   据路透社报道,尽管科学家们对今年可能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仍存有争议,但是澳大利亚气象局和美国气候预报中心已经发出预警,今年“非常有可能”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   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也曾表示,2014年中期“极有可能”会出现一次强度弱的

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的原因

  以低层南风为主要特征的东亚夏季风环流是东亚季风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现代气候资料和古气候证据均显示,东亚夏季风环流偏强会导致东亚雨带偏北和北方降雨偏多;反之亦然。最近十余年来,各种不同复杂程度的气候模式较为一致地显示,气候变暖会导致东亚夏季风环流增强。纬向海陆热力对比和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都是驱动东

哈佛讲席教授谢晓亮全职回北大!

2018年7月1日起,北大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主任、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谢晓亮正式全职回到母校北大任教,担任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 谢晓亮1998年,谢晓亮成为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聘任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他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哈佛冠名讲席教授的中国

世界的主要河流"正在枯竭"

  科学家说,由于气候变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最大的河流正在枯竭,这威胁着地球上一些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的水供应。   来自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科学家结合计算机模型分析了1948年到2004年间925条河流的流量,这接近全世界河流水量的3/4。   1/3的河流出现了流量变化,而其中的大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

雾霾笼罩等入选2013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

  在2013年底召开的中国气象局月度新闻发布会上,“2013年国内外十大天气气候事件”评选结果揭晓。  2013年国内十大天气气候事件为:1月份4次雾霾过程笼罩30个省(区、市);夏季1951年来最强高温热浪袭击南方;南海和西北太平洋发威,华南被11个台风“轰炸”;“菲特”台风增雨,浙江余姚成“一

未来全球农业至为重要的100个问题。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中美洲风灾致115人死亡 三国进入紧急状态

    中美洲受本年太平洋首个热带风暴“阿加莎”吹袭,带来连场暴雨,触发山泥倾泻和水浸,已造成115人死亡,共12.2万人撤离家园。危地马拉、萨尔瓦多和洪都拉斯均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便展开救援行动  名为“阿加莎”的热带风暴带来强降雨和泥石流,受灾最严重的危地马

空间科学、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等先导专项取得重大成果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在会上表示,“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据悉,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以下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以来,中科院共启动实施了17项A类先导专项,24项B类先导专项,目前已有10项通过结

中科院科研战略布局显成效 原创成果“井喷”

  北京1月24日电,记者从中国科学院24日召开的2018年度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简称“先导专项”)实施7年来,取得一大批重大原创科技成果。其中包括A类17项、B类24项,已有10项通过结题验收。  突破战略高技术、重大公益性课题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