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细菌穿上“迷彩服”,实现对肿瘤长时间精准成像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刘尽尧课题组在国际期刊《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关于隐形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一种“细菌隐身术”策略,利用穿上血细胞的细胞膜外衣的细菌单次注射,实现了单次注射对肿瘤长达12天的精准成像。 细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生物,由于其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可基因编辑、快速繁殖以及病灶部位特别是肿瘤部位易于富集的特点,在生物成像、疾病诊断及治疗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使用细菌开展上述工作时,如何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提高体内效果依然面临巨大挑战。虽然有一系列工程细菌已进入Ⅰ/Ⅱ期临床试验,但是细菌所带来的剂量依赖型毒副作用及较低的治疗效果成为细菌治疗肿瘤道路中无法逾越的绊脚石。 为此,刘尽尧团队将血细胞的细胞膜外衣脱下转而穿着在细菌身上,提出一种“细菌隐身术”的简单策略。该方法一举两得,不仅能够在不影响细菌活性的前提下减少细菌所产生的免疫原性与炎症反应,而且由于红细胞膜具有天然的抗吞噬能力,能显著降低......阅读全文

詹启敏院士: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

  进入2015年以来,“精准医学”成为国内医药界关注和热议的新概念,那么中国版“精准医学计划”何时推出?将有哪些战略需求和重点任务?2015年5月23日,由中国遗传学会生物产业促进委员会主办、泰州市中国医药城协办的“2015基因检测与健康产业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协和

唐本忠院士团队合成同时产生三种光谱信号的分子探针

  肿瘤精准成像对于癌症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切除全部的肿瘤病灶是彻底治愈癌症和延长生命的关键。通常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前,医生需要获知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关键信息;手术进行过程中,医生需要对病灶区域和正常人体组织进行准确区分,并保证肿瘤被完整切除而无残余。为满足这些要求

自动化所等在多模态探针研发中取得系列进展

  恶性肿瘤(癌症)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与准确定位肿瘤已经成为目前临床上提高患者手术效果和生存周期的挑战性难题。目前多项研究通过现有的成像方式(核磁、CT、光声等)对肿瘤进行成像,然而单一的成像方式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或空间分辨率低等缺点,因此多模态成像方式成为研究热点,

唐本忠院士团队合成同时产生三种光谱信号的分子探针

  肿瘤精准成像对于癌症手术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切除全部的肿瘤病灶是彻底治愈癌症和延长生命的关键。通常在进行肿瘤切除手术前,医生需要获知肿瘤的大小,数量,位置等关键信息;手术进行过程中,医生需要对病灶区域和正常人体组织进行准确区分,并保证肿瘤被完整切除而无残余。为满足这些要求

一种多功能核壳纳米材料可精准定位肿瘤同时进行光热治疗

  肿瘤治疗首先要对其准确诊断。但目前肿瘤诊断常用的成像技术对肿瘤的边界不能精确定位,影响了治疗。记者从中科院获悉,我国科学家成功构建出能够同时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多功能纳米材料,既能对肿瘤精准定位,也能对肿瘤做光热治疗。相关论文近日在线发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先进材料》上。  这种新型纳米材料是由

肿瘤细胞专属性球形核酸探针可用于精准手术导航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安徽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忠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8b00743)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癌症是一

百人计划张忠平团队以纳米颗粒实现细胞检测及精准导航

  近期,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ACS Nano(DOI: 10.1021/acsnano.8b00743)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肿瘤细胞专属性球形核酸探针用于肿瘤的跨平台检测  癌症是一种高

中科院“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人类“战癌”再进一步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但他们,最终都成为癌症的牺牲者。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肿瘤免疫治疗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通过免疫系统的被动或主动免疫来控制和杀灭肿瘤的一种治疗方法。与传统医疗手段在物理和化学层面上杀灭肿瘤细胞不同,肿瘤免疫疗法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来控制和杀灭肿瘤,具有不良反应小、特异性强等优点。根据治疗原理的不同,免疫疗法主要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刺激、肿瘤疫

肿瘤精准诊断新方法有望试行 荧光成像检测肿瘤标志物

复旦大学昨天发布一项最新科研重大突破成果,并引起了国际关注。该校化学系教授张凡团队经实验发现,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可运用于活体多重检测当中,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肿瘤精准诊断方法。目前,对组织进行切片仍为临床医学中诊断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在这一诊断方法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与隐患。切片诊断技术不得不

中国科大等在肿瘤光声成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11月27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 Letters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梁高林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Alkaline Phosphatase-Triggered Self-Assembly of Near-Infrared Nanoparticles for t

复旦交叉学科研究成果 点亮多个领域诸多可能

目前,对组织进行切片仍为临床医学中诊断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在这一诊断方法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与隐患。切片诊断技术和传统的切片活检过程难以避免肿瘤细胞转移的风险。那么,是否能开发一种全新的技术,无需通过手术切片操作,就可以无创地实现肿瘤精准诊断?复旦大学8月7日发布信息,国际权威期刊《自然·纳米技

球形核酸探针让肿瘤细胞“发光”

  本报合肥5月3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jpg   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疾病,其共性是细胞不受

球形核酸探针让肿瘤细胞“发光”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jpg   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疾病,其共性是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由

球形核酸探针让肿瘤细胞“发光”

  本报合肥5月3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疾病,其共性是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由于肿

球形核酸探针让肿瘤细胞“发光”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疾病,其共性是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由于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

“金针”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最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CS纳米》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研究人员以金纳米颗粒为载体,

“金针”让肿瘤细胞无处遁形

  科技日报合肥4月11日电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最新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化学期刊《ACS纳米》上,并已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   肿瘤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需要高活性端粒酶的催化,研

球形核酸探针让肿瘤细胞“发光”

   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近期该院智能所智能微纳器件研究室张忠平特聘研究员团队在肿瘤细胞检测及精准手术导航方面取得突破。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上,并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癌症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疾病,其共性是细胞不受控制生长和永生化。由于肿

上海硅酸盐所基于空心介孔普鲁士蓝的纳米诊疗剂获进展

  肿瘤的精确诊断与高效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和研究热点,设计制备兼具诊断、监控和治疗等功能为一体,且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纳米诊疗剂是实现肿瘤精准治疗的材料基础。普鲁士蓝作为一种古老的染料,是一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作为临床上治疗铊等放射性元素中毒的解毒剂,同时该材料因其良好的光热转换性能,近年

实现无创活体多重成像 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全新方法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张凡团队研究提出将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运用于活体多重检测中,有望成为一种全新的肿瘤精准诊断方法。8月6日,这项重大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同时,该杂志对该工作进行了专题新闻报道和评述。目前,对组织进行切片仍为临床医学中诊断肿瘤的主要方法。然而在这一诊断方法的背后,却隐藏

10院士分享生命化学分析领域的研究成果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2月17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的2016年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召开。  开幕当天的大会报告分别由俞汝勤、陈洪渊、万立骏和梁文平主持,柴之芳、叶朝辉、张玉奎、杨秀荣、

第一届生命组学与精准医学大会即将在京召开

  大会介绍  中国版精准医疗论证已完成,“十三五”规划启动,为全面落实国家科技部精准医学发展规划,在中关村管委会的指导下,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临床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以及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组学专业委员会(CNHUPO)主办,生命科

南开大学最新文章:“生物标志物置换激活”新技术

  光动力治疗以其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点正在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常用于治疗癌前期皮肤病和皮肤恶性肿瘤,如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癌等,也可用于血管畸形、寻常痤疮等非恶性肿瘤性皮肤病的治疗中。  来自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郭东升团队、生命科学学院丁丹团队联合研究开发了“可激活”纳米药物,克服了

深圳先进院等成功研发新型黑磷光声成像造影剂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喻学锋、王怀雨与深圳大学教授张晗合作,成功制备出基于黑磷的光声成像造影剂,用于实现高效安全的肿瘤光声成像诊断。相关论文TiL4-Coordinated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as an Efficient Contras

廖洪恩团队利用AFS和OCT联合方法实现脑肿瘤精准识别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课题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王贵怀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诊疗》(Theranostics)上发表题为《双模态光学诊断实现神经外科肿瘤精准在体识别》(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for precise

新型光学诊断方法与系统 实现肿瘤组织的快速精准识别

  近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廖洪恩教授课题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王贵怀教授课题组合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诊疗》(Theranostics)上发表题为《双模态光学诊断实现神经外科肿瘤精准在体识别》(Dual-modality optical diagnosis for precise

国家自然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落户哈医大

  日前,由哈尔滨医科大学牵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多核素同步一体化肿瘤分子成像仪器研制》(项目编号:81627901)正式获得批准,分子影像学专家申宝忠担任首席科学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项目是基金委迄今为止资助额度最大的项目(8500万元),同时也是首次由医生担任首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肿瘤免疫细胞分型

最近数十年以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类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反应的不可预估性、免疫治疗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