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的分子机制能够抑制与痴呆相关的神经元毒性效应

韩国脑科学研究所的Hyung-Jun Kim博士和Shinrye Lee以及韩国淳春大学的Kiyoung Kim教授组成的韩国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新的分子机制,能够抑制与痴呆和Lou Gehrig病相关的神经元毒性效应。 这些发现发表在《autophagy》杂志上。(图片来源:Www.pixabay.com) 痴呆症或Lou Gehrig病患者的神经元通常具有异常的聚集体,其中含有TDP-43蛋白,这些聚集体可通过干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PS)来引起神经退行性病变。 研究小组发现了三种蛋白(PTK2,TBK1,SQSTM1)具有新的作用,它们可以抑制TDP-43引起的神经元变性,并首次证明了它们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增强“自噬溶酶体途径(ALP)”减轻神经变性。如果蛋白媒体泛素化降解途径受到破坏,则会使用另一种蛋白质质量控制系统。 这项研究被认为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该策略通过揭示一种新的分子机制来恢复痴呆症患者的神经......阅读全文

多篇文章深度解读天然化合物如何帮助人类抵御多种疾病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阐明了多种天然化合物在抵御人类疾病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比如近日,来自上海生科院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杨黄恬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从天然小檗科植物中提取的化合物或有望治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又有研究人员发现,天然化合物角鲨胺有望用于帕金森病临床治疗,天然化合物角鲨胺于20

FDA批准的用于实体瘤治疗的单抗类药物盘点

  全球范围内癌症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最主要病因,并且随着人口的增长及老龄化的出现,发病率日益升高。在所有的治疗措施中,标准治疗方案主要为手术、化疗及放疗。尽管化疗方案效果显著,但该措施缺乏对于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因而容易导致对机体的系统性毒性,以及抗药性的产生。随着人类对于肿瘤细胞分子机理的深入了解

“神药”雷帕霉素在治疗人类多种疾病上到底有多神?

  雷帕霉素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类免疫抑制剂,其是从一种生存在拉帕努伊岛上的细菌中分离出来的,最早期被研究作为低毒性的抗真菌药物,1977年研究人员发现雷帕霉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1989年开始把雷帕霉素作为治疗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的新药进行试用。  如今随着科学家们对雷帕霉素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这种药物

探究分泌和摄取用于细胞间通讯的外泌体和其他胞外囊泡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首次描述了在哺乳动物组织或液体中,有囊泡在细胞周围存在,但是直到2011年才提出通用术语“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来定义所有的由脂质双层包围的胞外结构,如图1所示。在1980年代,人们描述了EV可以通过质膜向外出芽或通过细胞内内吞

线粒体对机体健康到底有多重要?

  我们都知道,线粒体是机体的细胞能量工厂,近年来随着科学家们研究的深入,他们渐渐开始发现线粒体对机体健康非常重要,本文中,小编就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EMBO J:单一的线粒体蛋白缺失或会诱发全身性的炎症反应  doi:10.15252/embj.201796553  目前研

基因技术剔除艾滋病毒、Illumina破解人类免疫组

  本周回顾,恒瑞医药15亿在苏州设立子公司,中国肿瘤免疫治疗进入系统化和标准化高速通道,我国首批备案胚胎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启动,Illumina宣布加入“人类疫苗计划”,美国FDA宣布批准Neurocrine的新药INGREZZA(valbenazine)上市,帕金森病治疗重大突破,科学证明多不饱

失眠、嗜睡!多篇最新研究告诉你睡眠不为人知的秘密!

  本文中小编为大家盘点了关于睡眠的最新研究进展,帮助大家了解睡眠的秘密:睡眠不足有什么危害?什么因素会导致睡眠不足?如何健康的睡觉?  【1】睡眠质量较差或与营养物质摄入水平不足有关  Data Showed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Micro and Ma

阿尔兹海默症最新研究进展一览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有关阿尔兹海默症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够喜欢。  1. eLife:靶向代谢功能障碍的疗法或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  DOI:10.7554/eLife.50069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耶鲁—新加坡国大学院(Yale-NUS

2013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 生物医学领域收获颇丰

美国  遗传学研究深入揭示、利用基因机制;细胞研究让多种细胞互换“身份”;再生医学造出多种器官组织。  田学科 (本报驻美国记者)在遗传学研究领域,杜克大学模仿人体细胞内复杂的基因调控过程,模拟出多种蛋白质如何通过复杂相互作用调控一个基因。  斯坦福大学设计出一种由DNA和RNA制成的生物晶体管——

HIV感染可导致很多并发症(第1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是造成人类免疫系统缺陷的一种病毒。1983年,HIV在美国首次发现。它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细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属逆转录病毒的一种。HIV通过

为何大部分实体瘤患者CAR-T临床试验只有一半?

CAR-T疗法在恶性血液肿瘤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使其逐渐成为近年来最有前景的肿瘤免疫疗法,然而血液肿瘤(非实体瘤)仅仅是众多癌症中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症数据指出:约90%的癌症发病率都是由实体瘤引起,但关于实体瘤的细胞治疗临床试验却很少。 如下图所示:2019年发表在Na

近期肠道菌群领域重要研究成果一览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肠道菌群研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同时他们发现肠道菌群与机体多方面的健康都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近期肠道菌群领域又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呢?本文中,小编就对此进行了整理,分享给大家!  【1】Nat Med:肠道微生物能够预防食物过敏  doi:10.1038/s41591-018

小胶质细胞极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异常病理改变导致的慢性疾病,迄今为止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其治疗费用使个人、家庭、社会经济负担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威胁人类健康。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研究发现,脊髓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和促炎因子加强脊髓背角神

CRISPR-Cas系统引领药物发现途径和疾病治疗方案的革新

  CRISPR-Cas系统作为基因组编辑和调节的编程工具,可以在各种细胞中(包括人类细胞)进行遗传操作。虽然目前科学家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CRISPR-Cas系统治疗孟德尔遗传疾病方面的潜力,但是该技术还有望为复杂的体细胞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同时CRISPR-Cas通过加速药物靶点的鉴定和验证,

抗氧化剂如何全方位为机体健康保驾护航?

  抗氧化剂(Antioxidants)是一类能帮助机体捕获并中和自由基,从而去除自由基对机体伤害的一类物质,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抗氧化剂在人类机体健康中所扮演的角色存在一定争议,有些人认为抗氧化剂对机体有益,其能够帮助降低癌症风险,还能够帮助抵御神经变性疾病;而有些研究人员则认为抗氧化剂对癌细胞的益

CRISPR:基因编辑刚初出茅庐

  每当有新的CIRSPR-Cas9相关文章发表时,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迫不及待地研读。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们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这里,以供其他科学家们尽快使用这一技术。Addgene公司执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热的论文一发表,几分钟内他们就

Nature:CRISPR浪潮席卷学界

  每当有新的CIRSPR-Cas9相关文章发表时,Addgene公司的工作人员就会迫不及待地研读。Addgene是家非盈利公司,研究者们把自己使用的分子工具存放在这里,以供其他科学家们尽快使用这一技术。Addgene公司执行董事Joanne Kamens 指出,一篇大热的论文一发表,几分钟内他们就

肠道微生物最新研究进展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和排毒器官,其回旋盘转的结构被形象地称为人体第二大脑。肠道中寄生着数以计亿的细菌,它们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一种外环境,各种微生物按一定比例组合,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在质和量上形成一种生态平衡。然而肠道菌群并不都是人类的朋友,按特性来讲,它们可分为3大类,即好菌、坏菌和中性菌。当人

【盘点】多篇亮点研究揭示双酚A与疾病的关联

  双酚A(BPA)也称为聚碳酸酯,用于饮料瓶、食品包装等多种塑料制品。它有类似激素的作用,会干扰人体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由于担心双酚A对婴幼儿健康的损害,欧盟、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已禁止将双酚A用于婴儿奶瓶。  近些年来研究者们也对双酚A对

科学无国界:李晓江团队醉心科学,研究成果论文一览

  2019年5月23日,埃默里大学发表声明称,“李晓江和李世华教授夫妇没有充分公开外国研究资金的来源以及他们为中国研究机构和大学所做的工作的范围,因此决定关闭其所在实验室。”与此同时,埃默里大学还解雇了李晓江和李世华教授夫妇,以及该实验室部分中国雇员,并要求他们30天内遣返回国。一时间国内外学术圈

第六届北京地区药代论坛 关注精准药物治疗和新药研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2016年11月19日,第六届北京地区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学术论坛在首都医科大学举行,论坛由SCIEX公司独家赞助,来自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及医药企业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第六届北京地区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学术论坛现场  会议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

9月2日《自然》杂志精选

 封面故事:细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   对抗菌素有抗药性的细菌菌种的出现,是临床环境中一个越来越大的威胁,但人们对它们出现的过程却不是很了解。利用暴露于浓度不断增大的氟喹诺酮抗菌药“诺氟沙星”的一个大肠杆菌连续培养物所做实验表明,少数自然出现的抗药变体能保护其种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