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1.肝炎:输血后肝炎的传播情况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献血者人群中肝炎流行情况;②所用的检测肝炎试验的灵敏度与特异性;③血浆制品中肝炎病毒灭活效果,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比较灵敏的乙型与丙肝炎的筛选试验,传播率明显下降,但仍不能免其发生,尤其以使用混合血浆制品时可能性为大。 2.艾滋病 输入HIV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可患艾滋病。HIV既存在于血浆中,也存在于细胞中,所以输入全血、细胞成分、血浆或其制品,均能传播艾滋病。血友病患者因常输入用大人份数混合血浆制备的浓缩Ⅷ因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而感染艾滋病的机会更多。 3.巨细胞病毒 输血也是巨细胞病毒感染途径之一,且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的受血者。如早产儿,先天性免疫缺陷者、器......阅读全文

输血疗效评估之冷沉淀输血疗效评估

英国输血机构指南规定冷沉淀是“一次捐献的FFP在4℃±2℃融化后获得血浆冷球蛋白部分”。我国由400ml全血制成的冷沉淀,其体积为25ml/袋±5ml/袋,其中主要含有≥80IU的因子Ⅷ、纤维蛋白原≥150mg,此外还含有纤维蛋白与,纤维结合蛋白,凝血因子XIII等。冷沉淀在-20℃以下冻存,冷冻状

严重创伤输血专家共识及输血策略

    创伤在世界范围内仍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而出血是创伤致死的首要原因。创伤后早期(24 h内)死亡的患者中,30%~40%死于难以控制的出血。外科止血、液体复苏及输血是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措施,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比较系统化的专门针对严重创伤患者的输血指南。笔者根据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

成分输血(红细胞输血)的意义及应用

全血:包括血细胞和血浆中的所有成分。成分输血:物理或化学方法将血液中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根据患者病情,需要什么就输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意义(一)制剂容量小,浓度和纯度高,疗效好。(二)提高输血安全性。1.降低免疫反应;2.减少病毒传播;3.病毒灭活。(三)利于各

去除白细胞输血能降低输血反应

[摘  要] 白细胞是人体自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输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制品时可产生许多副作用,如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可能传播细胞相关病毒等。目前能有效地预防此类反应的发生简单易行的方法是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  [关键词] 白细胞滤器

AIHA病人的输血前检查和成分输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是由于病人的免疫系统对“自我与非自我”(self-non-self)的识别机制发生紊乱,产生针对各种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或/和活化的补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寿命缩短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

走出输血误区

血液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资源,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救治手段,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促进机体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疗效。然而,与其它治疗方法一样,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生活中人们对输血认识不足,难免会有一些误区,不妨我们来作一澄清。     误区一:失血就应该补血 失血补血的传统观念是片面的。毋庸置疑

输血安全探讨

一、何时需要输血?    如果一次失血起过全血量的15%时,机体的代偿机能将不足以维持血压的正常水平,可引起机体活动障碍,此时就需要输血。    简单的说,当人体失血400ml以下,可以依靠人体的自身供血功能补充,没有什么危险,称为“安全失血量”。当失血量在600-800ml时被称为“危险失血量”,

谈谈输血常识

输血技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合理用血可以挽救病人生命和改善健康状况但是,输血不当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输血应应。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安全输血已经成医疗工作中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在临床上,输血工作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其中护士对安全输血起着至关重要的把关作用。安全输

成分输血指南

一、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二、成分输血的优点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各地应积极推广。三、成分输血的临床应用(一) 红细胞

临床输血原则

 一、 合理输血    1.高效    2.安全 不同血液成分携带病毒的概率也不同,以白细胞最大,血浆次之,红细胞最小    3.有效保存 在保存过程中会丢失一些不稳定的东西,包括:血小板、粒细胞、不稳定凝血因子。增加了不害物质其中有钾    4.保护血液资源    二、常用血液成分特性    1.

临床输血ABC

  输血作为一种成熟的医疗手段,在临床上发挥了极其有效甚至关键的作用。许多临床实践证明,对于某些疾病,输血已经成为治病救人的必要选择。但许多患者对血液和临床输血存在着种种疑虑和误解,所以有必要做一些澄清和讲解。    A.亲属间输血并不安全。有人认为病人输用亲属的血液最安全,这种说法是不对的。从某种

循证输血医学

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 edicine , EBM) 是随着临床医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和计算机等学科和技术迅速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在医学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兴起循征护理、循征保健等诸多领域的研究,这就意味着传统的医学已不能适应医学临床和科研的需要,

自体输血概述

【概念】自体输血就是当病人需要输血时,输入病人自己预先储存的血液或失血回收的血液。【优点】1、可以避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2、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产生的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3、可避免同种异体输血引起的差错事故;4、反复放血

临床成分输血

1.成分输血的概念九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已将我国的输血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这部法律就我国的献血制度、法律适用范围、无偿献血者的权利、义务及采供血机构的设置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等都做了明确规定。《献血法》第十六条明确指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制定用血计划,遵循合理、科学

临床输血解答

1、什么是大量输血?    大量输血(massive transfusion)指 24 h 内给成年人输注超过 20U 红细胞;或输注血液制品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 1~1.5 倍;或 1h 内输注血液制品 > 50% 自身血容量。2. 一个单位的血小板是多少毫升?    浓缩血小板是由全血制备,以单

自体输血可减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编者按:自2010年6月起,武汉、南昌、郑州等地血库陆续告急,其势愈演愈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年伊始,南京等地又现“血荒”。面对这种状况,医院无奈,患者痛苦,家属焦虑。“血荒”为何频频出现?对此,人民网邀请卫生部官员、医院院长及相关专家学者,以“破解血荒”为

严把输血指征关-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2006年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发布了“围手术期输血和辅助治疗指南”(Anesthesiology 2006,105:198,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继1995年版指南发表10年来的第一次修订,值得认真阅读与参考。        指南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为什么ASA如此关注围手术期

为什么要输血输血的适应证有哪些?

(1) 伴有缺氧症状的各种溶血性贫血特别是急性发作,血红蛋白迅速下降时。自体溶血性贫血(AIH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葡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者在接触氧化剂药物或化工毒物或进食蚕豆后,及多种其他溶血性贫血者可以发生急性大量溶血,血红蛋白很快降至很低水平,缺氧症状很明显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

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    血液免疫学的因素:目

关于加强输血科管理与临床输血纠纷的防范

 [摘 要] 随着医学的发展,输血技术的提高,输血模式的多元化,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越来越多,而输血科的规范管理则是输血安全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 输血科;输血纠纷;管理  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临床用血由过去的单一模式(输全血)发展到现在的多种模式(输成分血),以及由输血引

红细胞输血安全保障:输血前检验这-3-步

为挽救生命、积极救治患者,在受到客观条件限制常规抢救治疗措施无法实施,法律尚无明确规定的特殊情况下,允许医生为挽救患者生命按照下列步骤采取紧急输血措施。血型不明时紧急输注 O 型红细胞处理流程1. 适用情况患者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所有条件方可启动此流程(1)ABO 血型难以确定(如:ABO 血型系统的亚

输血可能促进癌症复发?癌症病人能输血吗?

  目前尚不清楚输血促使癌症复发的所有原因,但输注异体血液后,受血者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可能与癌症复发有重要相关性。    许多研究表明,输血后受血者的血液中,担负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其功能也受到显著抑制;另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也降低。两种免疫细胞的数量以及功能的下

近亲输血易致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因输血感染上艾滋病”、“因输血感染了乙肝”……这些报道常见诸报端,为了避免用血安全风险,很多用血者认为只要血型相同,近亲间输血要安全一些,因此常提出“自己献的血给亲属用”的要求。     长沙血液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这个认识是目前关于安全输血用血的最大误区。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近亲输血安全性远低于

新生儿输血血型选择、输血量计算

实验室人员、儿科医师及产科医师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有助于保障新生儿的输血安全。1、新生儿输血时血型的选择情况一:ABO溶血用新鲜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紧急情况时,O型细胞无需洗涤,只需将其中血浆尽量去除即可。情况二:Rh溶血且ABO相容Rh血型同母亲,ABO血型同婴儿。情况三:Rh合并ABO溶

输血是把“双刃剑”!输血可以引起哪些疾病?

血液,曾被医学家们誉为生命的源泉,生命活力的象征。但时至今日,输血技术就像一把双面利剑,既抢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譬如输血可传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使受血者不明不白染上如今最可怕的绝症--艾滋病,还会增加罹患免疫性疾病的危险等。尽管我们对供血者进行了严格的检测,对血液制品进行

自身输血的方式

自身输血有以下几种不同方式:1.保存式  自身输血在手术前数周采集自身血液(全血或妥离杨分)保存,以备手术时使用,也可以某些疾病缓解期采集自身血液成分,以备必要时使用。适用于:①稀有血型配血有困难的患者,如需做选择性手术而需要输血时,②曾有过严重输血反应的患者;③预防因输血而传染疾病等。2.稀释式 

临床输血工作探讨

  输血是临床医疗和急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本文从采血、供血及输血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预防及控制输血相关疾病的措施。  1  严格筛选献血者  对献血者既往史调查、体格检查和严格的血液检验,可以排除高危人群献血。血液检验主要涉及输血相关疾病的一些项目。根据国际及国内的先进经验,输用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

“输血”相关研究汇总

输血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注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最早的输血是在1667年,一个法国贵族将280ml的小牛血输给了一个精神失常的流浪汉,企图治疗他的精神问题。这位倒霉的患者在经历了严重的免疫反应、在鬼门关徘徊数次之后,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并且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平静。 【1】围手术期

呼吁遏制过度输血

牛津大学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的 Hibbs 教授等认为,像“明智选择”和“过度医疗”这样的运动十分有意义,其鼓励医患沟通以实现明智的医疗选择。而对于开放性输血的应用亦应被重新思考,目前的临床应用过度强调了开放性输血的益处,而其风险却被低估。文章发表在 2014 年 7 月 22 日出版的

输血传播性疾病

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均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常见的有乙型、丙型肝炎,艾滋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梅毒,疟疾,弓形体病等。此旬,如血液被细菌污染,可使受血者由此引起菌血症,严重者可致败血症。在由输血引起的疾病中,艾滋病危害性最大。 1.肝炎:输血后肝炎的传播情况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献血者人群中肝炎流行情况;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