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六)

【注意事项】1. 小鼠品系和性别: 多数研究表明,所使用的小鼠品系与获得 BMDC 的数量和成熟度关系不大[9],但也有研究表明C57BL/6小鼠可能更好。 Lutz表示从C57BL/10,DBA/2,C3 H/J和129等小鼠品系均可获得足够数量和纯 度的 BMDC,但 Lutz 在其实验中更倾向于使用 C57BL/6,ICR 和 BALB/c小鼠,且发现 C57BL/6 小鼠的BMDC产量最高,而且ICR小鼠和C57BL/6小鼠的BMDC对LPS 的成熟诱导敏感度高于BALB/c小鼠[8]. 关于小鼠的性别,Inaba认为雄性小鼠更好些,因为他们的骨骼更大,从而可以获 得更多的前体细胞[10],但多数学者更倾向于使用雌性小鼠。 因此,目前培养BMDC用的比较多的小鼠是雌性或雄性C57BL/6小鼠。2......阅读全文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六)

【注意事项】1.  小鼠品系和性别:    多数研究表明,所使用的小鼠品系与获得 BMDC 的数量和成熟度关系不大[9],但也有研究表明C57BL/6小鼠可能更好。    Lutz表示从C57BL/10,DBA/2,C3 H/J和129等小鼠品系均可获得足够数量和纯 度的 BMDC,但 Lutz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一)

【经典的 BMDC 制备方法简图】                         DC 是「Dendritic Cells」的缩写,中文全称为「树突状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DC是由201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加拿大 籍科学家 Ralph M.Steinman于1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二)

1. 这些工作均是在 Ralph M.Steinman的参与下完成的;2. Inaba培养的BMDC来源于小鼠股骨和胫骨中的骨髓;3. Inaba先用抗体+补体法去除骨髓中的淋巴细胞,以防淋巴细胞对BMDC培养的影响;4. 在诱导分化过程中,为防止粒细胞的干扰,Inaba通过每2天轻摇培养板并3/4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四)

3. BMDC的完全成熟注:步骤2中获得的BMDC并非完全成熟的DC,若想得到完成成熟的DC,还需LPS,CD40L或TNF-a等的诱导。3.1 步骤2.4或2.9中获得的BMDC以1200rpm离心5 min,弃上清;3.2 用含重组小鼠GM-CSF(20ng/ml)和IL-4(10ng/ml)的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七)

4.  培养方法的选择    本文列出迄今为止最常用的三种BMDC培养方法,我们从下表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这三种方法的异同,相信您能根据您的需要作出正确的判断。                         注:1. 该表是从文献[8]修改和添加而来;    2. 这里的Inaba法指的是其原法[2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三)

【经典的BMDC培养法】-Inaba法(改良)[3,10]¾ 背景:1.  Inaba法获得的BMDC数目为5-7 x 106个/小鼠;2.  Inaba原法操作比较复杂,需要将骨髓中的淋巴细胞等用抗体+补体法预先去除, 后来的改良法均省却了这个步骤,其实Inaba后来自己也说这个步骤虽然可提高BM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五)

¾ 培养步骤:1. 小鼠骨髓细胞的获得见Inaba法(改良)中的相应步骤,注意省去溶血步骤。2. BMDC 的大量制备2.1  步骤1中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计数后用含 10% FBS的RPMI 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 x 105/ml;2.2  铺至100 mm细菌培养皿(Petri

小鼠骨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的培养步骤

1.取小鼠股骨胫骨,小鼠要年轻!(6W-8W,以前用只年把的养出来外形也张牙舞爪,但流式检测没有CD11c表达,很奇怪啊;性别方面公母不限,经典版本说公的好,公的壮实,骨头大)2.冲骨髓细胞,我冲出来的骨髓细胞永远没有文献上说的那样多,但不影响大局,我一次用两只,怕出意外少了细胞,论坛里有战友说不要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来源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树突状细胞的来源途径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来源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来源介绍

  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分离方法

小鼠脾脏DC是研究最多的淋巴组织DC,其特征为组成性表达MHC-II类分子和CD11c。该细胞群可进一步分为三群:主要分布于边缘区的CD4+CD8-CD11b+DC,主要分布于T细胞区的CD4-CD8+CD11b-DC和双阴性DC----CD4-CD8+CD11b+。其中,CD8+DC表达CD1d和

树突状细胞简介

1973年,Steinman和Cohn在小鼠脾脏中发现具有树枝状突起的独特形态的细胞,并将之命名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随着对不同组织来源DC研究的深入,目前已知的DC的亚群包括存在于淋巴组织、血液和非淋巴组织的经典DC(conventional DC,cDC

树突状细胞特点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的形态象一个蜘蛛。树突状细胞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的0.1%.在不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有不同名称,例如血液中的树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

树突状细胞的类型

  树突状细胞:  1.滤泡树突状细胞(folliculardendritic cell,FDC) FDC定居于淋巴结浅皮质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FDC与抗原抗体复合物高度亲合力,能够捕获和滞留抗原,并在记忆B细胞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是参与再次免疫应答的APC.  2.淋巴样树突状细胞(Lymphoi

什么是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英语:dendritic cell)又称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一种白细胞。它存在于血液和暴露于环境中的组织中,如皮肤和鼻子、肺、胃和小肠的上皮组织。它们的作用是调节对当前环境刺激的先天和后天免疫反应。它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抗原处理后展示给免疫系统的T细胞,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

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特点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迁移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范围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范围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

树突状细胞的分布情况

它们通常少量分布于与外界接触的皮肤(黏膜)部位,主要为皮肤(在皮肤上的,称为Langerhans细胞[注:Paul Langerhans (1847-1888), German anatomist]),和鼻腔、肺、胃与肠的内层。 血液中也可发现他们的未成熟型式。他们被活化时,会移至淋巴组织中与T细胞

抗癌树突状细胞实现大规模培养-推动癌症治疗

美法两国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14日在《细胞报告》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大规模培养多种类型树突状细胞的方法,或将推动多种类型癌症治疗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是一种专职抗原递呈细胞,能高效摄取、处理和传递抗原信息,将感知到的危险信号传递给淋巴细胞,诱发免疫反应。因树突状细胞处于人体免疫应答

树突状细胞物种起源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因其表面具有星状多形性或树枝状突起而得名,是科学家 Ralph M. Steinman于1973年首先发现的。DC尚无特异性细胞表面分子标志,主要通过形态学、组合性细胞表面标志、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能激活初始T细胞等特征进行鉴定。DC起源自骨髓多

树突状细胞分化主要途径

分化主要有两条途径:①髓样干细胞在 GM-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 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1,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②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与T细胞和NK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称为淋巴样DC( Lymphoid dendriti

关于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简介

  人体内大部分DC处于非成熟状态,表达低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体外激发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能力较低,但未成熟DC具有极强的抗原吞噬能力,在摄取抗原(包括体外加工)或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时即分化为成熟DC,而成熟的DC表达高水平的共刺激因子和粘附因子。DC在成熟的过程中,由接触抗原的外周组织

树突状细胞的机体功能介绍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的介绍

  1.概念: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简称DC疗法,下文均称DC疗法)是机体内最有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  2.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  3.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捕获抗原及迁移能力;  4.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  5.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树突状细胞的临床特点简介

  树突状细胞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的形态象一个蜘蛛。树突状细胞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的0.1%.在不同组织中,树突状细胞有不同名称,例如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