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植物基因组DNA的RFLP多态性分析

一、原理DNA多态性是指DNA碱基顺序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植物之间,也存在于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之间。RFLP多态性是指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片段长度的多态性(restniction fragment length olymophorphism)。由于碱基顺序的差异,在不同的种或同一个种的不同个体之间,它们的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种类和数目不同,经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后,所产生的限制性酶切片段在大小(长度)和数目方面自然也存在着差异。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和溴化乙锭染色,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即可直接看到这种差异。电泳分离后,通过Southern杂交也可显示出已知DNA片段的差异。二、目的通过本实验了解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个体之间基因组DNA顺序的差异性,掌握DNA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研究的基本方法。三、材料和试剂1、从不同植物或同一植物不同个体分离出的基因组DNA。2、限制性内切酶。3、1......阅读全文

昆明植物所破译稻属植物5个物种全基因组

  亚洲栽培稻(一般称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养活了80%以上的中国人口。在水稻与其它约23个物种共同组成的稻属植物中,它和7个稻种(普通野生稻、尼瓦拉野生稻、非洲栽培稻、短舌野生稻、展颖野生稻、长雄蕊野生稻和南方野生稻)都是AA基因组类型,这些水稻近缘物种间断分

Pacbio单分子实时测序技术于药用植物基因组研究应用

  药源短缺成为限制临床治疗和新药研发的最大瓶颈,因此,开发新的药物来源途径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次生代谢工程手段是未来生产药物最有潜力的发展方向。我国药用植物有1 万多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不清楚,基因组信息缺乏,遗传信息和功能基因的研究亦极为薄弱。例如人参属(Panax)

Nature子刊:矮小的进化优势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美国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大量植物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发现矮小植物的基因组比高大植物变化更快。文章于五月二十一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Robert Lanfear及其同事在记录有20,000多种植物信息的数据库中,评估了1

昆明植物所利用第二代测序仪测定铁竹线粒体基因组

  同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相比,植物的线粒体基因组有着十分独特的进化方式,如具有较大的基因组、极低的分子进化速率和相对较频繁的基因组结构上的变异等特性。目前,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大都通过传统的Sanger法进行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严重限制了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的测序,进而导致对其独特进化方式的研究

开花植物“统治”植物界或因基因组瘦身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14日报道,开花植物为什么会后来居上超越蕨类植物等,传遍世界各地并成为最主要的陆生植物?这一问题曾让达尔文困惑不已。现在,美国微生物学家表示,“基因组瘦身”或是开花植物遍布地球的“秘密武器”。  1898年,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一个令他颇为不解的问题。他说,

攻克基因组测序难题 探究茶树生物学奥秘

  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医药典籍《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茶)而解之。”这说明了茶的神奇功效。茶树起源于我国的云南、四川等地,在从中国向世界各地数千年漫长传播历程里,与全球多元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今天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茶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有迷人的香气和令人愉悦的滋

遗传发育所等联合研究建立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体系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定向修饰植物基因组,从而大大加速植物育种的进程,是实现作物精准育种的重要技术突破。然而,作物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是由基因组中的单个或少数核苷酸的改变或突变造成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可利用外源修复模板通过同源重组介导的修复方式(HDR)实现目标基因特定核苷酸

昆明植物所等首次成功破译茶树基因组

  茶是世界上最为古老也是最为广泛饮用的含咖啡因软饮料,目前全球160多个国家的30亿人喝茶爱茶。普遍认为,茶树起源于中国的云南、四川等地;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在茶从中国起身向世界各地传播的数千年的漫长历程里,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多元的文化邂逅交融,发展形成了地球上复杂而美妙的茶文化。除了因为迷

南京农业大Genome Biology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以往的研究发现,有的植物有复制自己基因的功能,即通过不同类型复制方式产生一个与原基因序列相同的新基因。基因复制产生的两个同源基因称为重复基因或“姊妹基因”。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升级和测序成本的大幅度降低,越来越多的植物基因组被破译。  植物在千百年的进化中,怎样变得越来越多姿多彩?一个重要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遗传发育所在植物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微生物所等发表植物基因组编辑研究综述

  序列特异性核酸酶使得基因组编辑成为可能,快速推动了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自出现以来,作为可转化植物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CRISPR-Cas9对基因组靶位点进行定向切割,造成DNA双链断裂。DNA双链断裂主要通过两种高度保守的机制进行修复,即非同源末端连接(

Cell Res:CRISPR/Cas9瞬时表达基因组编辑体系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最新发展起来的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及定向育种的重要手段。在植物中实现基因组编辑的常规方法是将序列特异性核酸酶(如CRISPR/Cas9)的编码DNA转化植物细胞,稳定表达进而实现对目的基因的定点编辑。这种情况下,CRISPR载体整合在植物染色体中,需通过后代分离获得不含CRISPR/

清华百人计划发表CRISPR新成果

  CRISPR/Cas已成为强有力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于 许多生物,其中包括几个植物物种。然而,在植物中,基因组编辑试剂载体的传递仍然是一个挑战。最近,来自清华大学和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报道了一个基

基因组与植物进化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召开

  10月13日,The Symposium of Genomics and Plant Evolution (基因组与植物进化研讨会)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报告厅举行。会议旨在促进植物领域基因组学和系统进化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其进一步发展。来自全球25个科研机

南京农大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

图片说明:植物界不同类型重复基因含量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  2月21日,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张绍铃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在线发表研究论文,系统鉴定了梨等141种植物基因组中不同类型重复基因,构建世界首个植物重复基因数据库,揭示重复基因进化的普遍规律。  植物在千百年

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

实验概要植物生物学研究数据库实验步骤http://bioinf.scri.sari.ac.uk/cgi-bin/plant_snorna/home 英国 Top 植物种的snoRNA基因数据库。 综合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

说说转基因植物“那点事儿”

设想,你要把一台机器,从生产厂里运输到需要这台机器的工厂里,并让它顺利工作,要通过几个步骤呢?首先呢,我们要先把这台机器生产出来,然后打包,装到汽车上并运输到目的工厂内,安装机器,最后经过一系列调试,才能让工厂使用这台新机器进行新产品的生产。和这一过程相似,生产转基因植物,也需要上面一系列步骤。在一

我国率先完成菊花全基因组测序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安利植物研发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由他们共同发起的科研团队,在菊花全基因组计划获重大进展的同时,还完成了重要的药用菊花品种——杭白菊的全长转录组遗传信息发掘。此举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次完成菊属植物菊花全基因组测序的国家。  据了解,菊属植物染色体结构复杂,包含从2n=18到

基因插入位点和模式实验

实验材料dCTP                                        

基因插入位点和模式实验

实验材料dCTP试剂、试剂盒乙醇次氯酸钠β-葡萄糖醛酸酶基因活性测定液溴化乙锭仪器、耗材培养室MS 培养基实验步骤一、转基因插入位点的数目第一代( T0)转基因植株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点数目,一般都是通过遗传方法进行鉴定。虽然遗传分析可以在任何世代进行,但是一般选择转基因植株自交,或与野生型测交后得到的

454用于西红柿基因组测序

  最近,西红柿基因组学会完成了一个农业种植西红柿品系Solanum lycopersicum的基因组图谱,以及一个野生型西红柿品系S. pimpinellifolium的基因组图谱,并将其与已知的土豆基因组以及其他植物比较,寻找与水果有些特性相关的基因,相关文献在Nature杂志作为封面文章发

12月20日《科学》杂志精选

生育的前哨     由于一项在小鼠中的新的研究,人们对保持卵巢内卵子健康的因子又多了一些了解。人们认为,女性在出生时就有了她一辈子会有的所有卵子。科学家们知道,女性只要其卵母细胞池中的卵子持续存在而且健康的话,她就有生殖能力。有特定的基因负责让它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尽管调节这些与生育有关基因的因子仍然

北京基因组研究所Plant cell基因组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中科院/马普学会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通过测序及分析醉蝶花(Tarenaya hassleriana)的基因组提供了关于十字花科植物繁殖性状和基因组进化的新认识。相关研究发表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高彩霞研究组等合作建立优化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系统

  近日,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与美国哈佛大学刘汝谦研究组合作,建立并优化了适用于植物的引导编辑系统(PPE),并在重要农作物水稻和小麦基因组中实现精确的碱基替换、增添或删除。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定向修饰植物基因组,从而大大加速植物育种进

所有开花植物同类的基因组秘密

  一个无油樟花。   据科学家们报告,代表最古老开花植物世系——一种有着乳白色花的小灌木——的单一物种的基因组序列终于被找到了,这让人们对开花植物是如何演化的提供了关键性的见解。研究当今地球上植物多样化的进化生物学家对无油樟(Amborella trichopoda)——该植物代表了被子植物

科研人员建立植物基因组引导编辑技术体系

  基因组编辑技术可以定向修饰植物基因组,从而大大加速植物育种的进程,是实现作物精准育种的重要技术突破。然而,作物的许多重要农艺性状是由基因组中的单个或少数核苷酸的改变或突变造成的。基于CRISPR/Cas系统的基因组编辑,可利用外源修复模板通过同源重组介导的修复方式(HDR)实现目标基因特定核苷酸

版纳植物园揭示壳斗科植物的基因组大小进化

  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是物种形成和多样化中最近处的性状。通过测定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有助于了解物种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进化,为全基因组测序提供基础数据,提高基因组多样性的生物信息学研究的效率。前人对植物基因组大小进化的研究多集中于温带草本类群,并且未与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相关联,对热带木本植物的基因组大小

一种植物会为其基因组主动“减肥”

  据趣味科学网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对一种食肉植物研究后发现,其基因组中不必要的成分被剥离了,这表明,对于正常健康的机体而言,垃圾DNA似乎真的不需要。相关论文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科学家早就发现,组成基因组的绝大多数DNA并不编码蛋白质,也不发挥开关基因的功能。这些

“两件事”让猕猴桃变成“维C大王”

  中国科学家发现,猕猴桃在进化过程中发生过两次同源四倍体事件,这让猕猴桃的一些关键功能基因得以大幅扩张拷贝数,其中就包括合成维生素C的基因。这或许揭示了“维C大王”背后的秘密。相关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细胞出版社最新创建的综合性学术期刊iScience上。  “了解猕猴桃的基因家族和产生维生素C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