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诺奖得主点赞的“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团队提出的“刚柔并济”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设计理念,引起了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得到了聚合物电解质创始人Armand教授以及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oodenough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团队研制出的固态锂离子电池产品相关技术入选了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和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全球工程前沿2020”。 为满足国家重大海洋战略需求,解决国家“卡脖子”问题,该研究组不断升级固态锂电池技术和品质,满足深海特种电池 “高耐压”“高安全”“高能量密度”的“三高”苛刻要求,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国产深海装备提供可靠能源动力。 能源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为高效清洁能源技术的代表,锂离子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并逐步向长续航无人机、深海、深空、深地、极地等特种领域进军。 然而目前液态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已接近其能量密度上限,且安全性能亟待提升。 固态锂电池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阅读全文

固态锂电池完成万米海试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发布信息称,该所青岛储能院崔光磊团队开发的“青能Ⅰ号”固态锂电池系统随中科院深渊科考队远赴马里亚纳海沟执行TS03航次科考任务,为“万泉”号深渊着陆器控制系统及CCD传感器提供能源,顺利完成万米全海深示范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继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成功应用全海深锂

何岩调研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何岩在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就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研究所所长王利生、党委书记赵汐潮等陪同调研。   何岩一行实地考察了研究所中试车间与公共试验室,听取了王利生、赵汐潮关于研究所整体情况与研究所党建工作情况的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烯烃功能化新策略

烯烃功能化是实现烯烃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一类重要反应。其中,烯烃双官能团化是该反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所得产物在合成香料、医药中间体以及涂料、油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前期,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研究所研究员杨勇带领的低碳催化转化研究组通过兼有氧化性和Lewis酸性的双功能铁基纳米结构催化剂的创制和反

青岛能源所揭示木材形成的双重调控机制

  木材是多年生木本植物的主要储能组织,不仅为人类提供多样化的木材产品,而且是陆地上最大的碳库,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相对于粮食作物,木本植物特别是木材形成机制尚不清楚,这极大地限制了林木分子育种研究的进展。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周功克带领的资源植物与环境工程研究组前期系统研究了木本

宝洁公司访问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4月21日,宝洁公司全球业务发展部研发总监王善立、中国区总监姜海英、研发首席科学家李刚博士、高级经理施永辉博士等一行4人访问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所副所长赵汐潮会见了王善立一行,座谈会由所长助理吕雪峰主持。   座谈会上,施永辉、李刚分别介绍了宝洁公司在生物技术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烯烃功能化新策略

  烯烃功能化是实现烯烃制备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一类重要反应。其中,烯烃双官能团化是该反应的重要策略之一,所得产物在合成香料、医药中间体以及涂料、油漆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前期,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研究所研究员杨勇带领的低碳催化转化研究组通过兼有氧化性和Lewis酸性的双功能铁基纳米结构催化剂的创制

青岛能源所纤维材料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趋匮乏,合成纤维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开发来源广泛、天然绿色、可降解、性能多样化的纤维材料,引起了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在科技部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青岛市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

青岛能源所合作开发牧草遗传改良体系

  羊草(Leymus chinensis)又名碱草,原产于我国的东北、俄罗斯的外贝加尔和蒙古。在我国羊草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内蒙古草原、华北平原和山区以及黄土高原等地,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根茎型草本植物。羊草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耐盐碱、抗干旱和抗寒冷等优点,是我国唯一出口创汇的禾本科牧草,曾被国家牧草

青岛能源所利用三元策略构建超高拉伸性的有机光伏电池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具有重量轻、吸收范围广、制备工艺简单及无污染等独特优势。光伏材料和器件工程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有效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是实现实际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与无机太阳能电池不同,有机太阳能电池可应用于柔性和可穿戴电子领域,因此对活性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

  基于生物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具有简易、廉价、不需外加电源等优点,可望在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生物医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技术团队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基于葡萄糖/氧气燃料电池的自供电传感器,实现了L-半胱氨酸的高灵敏检测,有望应用于临床检测。相关成果发

青岛能源所关于高效稳定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本征柔性、质轻、半透明等特点,在便携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节能玻璃及高效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硅基等无机光伏电池,OSC的给受体异质结界面问题更为复杂,因而调控活性层本体异质结的微观形态对改善激子/电荷行为及光伏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活性层溶液法制备过程

青岛能源所高比能硫化物全固态锂硫电池研究获进展

全固态电池因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开创性的解决了传统有机电解液电池中存在的寿命短、易燃、易爆等问题,成为一项突破技术。单质硫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材料,其理论比容量达到1675 mAh/g,高于商业上广泛应用的钴酸锂和三元正极材料。因此,将固态电解质引入到锂硫电池体系中构建全固态锂硫

纤维素锂电隔膜产业化上路

  “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将带动纤维素隔膜产业的兴起,我们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动力锂电池隔膜已经完成中试,目前正在青岛建立工厂,准备进行规模化生产和市场推广。”12月4日,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负责人崔光磊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   崔光磊教授表示

中科院青岛研究所首批尖端设备出炉

  6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经过半年多研究,青岛国家高新区的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召开了研究所落户青岛的首次产品发布,军民两用三维激光雷达、超光谱分析仪、LED投影产品、LED照明产品4个系列11项光电领域高科技产品正式“出炉”。据介绍,该研究所目前研发基地近200亩,200多名专业人员已经让青

研究揭示新型高热稳定性锂盐用于下一代高能锂电池领域

  如果说电解液是锂电池的“血液”,那么电解液中的锂盐犹如“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电解液中大多采用六氟磷酸锂(LiPF6)作为主盐,但LiPF6存在热稳定性差(<100℃),遇水极易分解等缺点,难以满足下一代高能锂电池应用需求。近年来,依托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建

概述在在能源电池行业18650锂电池的应用

  在能源电池行业锂二次电池的应用得益于其优越的性能。随着锂二次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多次使用的充电电池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关注能源电池行业、充分认识电池进而让我们做到“为我所用”,目前18650锂电池在下面的领域有一定的应用。  1、储能类  主要应用于基站电源、

青岛能源所纤维素酶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和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在细菌纤维素酶表达调控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是发展纤维素液体燃料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自然界中一些厌氧细菌能够通过合成组装一种名为“纤维小体”的蛋白质分子机器

青岛能源所开发新技术助力工业菌株快速筛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816.shtm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单细胞中心开发一种低成本、非标记的微型液滴微流控平台,可通过单细胞微液滴培养、液滴自荧光检测、目标微液滴自动分选等步骤

青岛能源所:小分子产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电催化还原CO2生成有经济价值的小分子产物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何实现在较负的催化电压下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从而达到高催化产率的目标,一直是领域内的研究难点。日前,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环境友好催化过程研究组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二维/零维的氧化铋纳米片/氮掺杂石墨烯量子点(Bi2O

青岛能源所与洁神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8月22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与青岛洁神洗涤有限公司签署全面合作协议。研究所所长刘会洲、洁神集团董事长孙善家代表双方签约。   根据洁神公司需求,研究所将在废水循环处理、高性能工业和日用化学原料开发、高效能安全灭菌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双方将共同推动上述技术问

青岛能源所成功研发蓝细菌超突变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吕雪峰科研团队开发了新型蓝细菌超突变系统,突破细胞基因组复制高保真性对其进化速率的限制,通过遗传和环境协同扰动大幅提升聚球藻细胞复制突变率和适应性进化速度,成功获得高温高光耐受能力显著提高的进化藻株,并揭示了影响蓝细菌高温高光耐受能力的关键靶

青岛能源所合成气制汽柴油取得进展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基合成气经二甲醚制汽柴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走向产业化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研究所“一二六”规划中的六个重点培育方向之一,该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等的支持。由山东省“泰山学者”入选者吴晋沪研究员担任负责人的

青岛能源所实现反式乌头酸高效绿色生物制造

反式乌头酸是(trans-aconitic acid)具有三个羧基和一个不饱和双键的C6小分子有机酸,在农业线虫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颇具应用前景。反式乌头酸传统上主要是通过从甘蔗制糖过程中少量提取获得,而开发的化学合成方法过程复杂、副产物多、得率低,均无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使得反式乌头酸

青岛能源所成功研发蓝细菌超突变系统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吕雪峰科研团队开发了新型蓝细菌超突变系统,突破细胞基因组复制高保真性对其进化速率的限制,通过遗传和环境协同扰动大幅提升聚球藻细胞复制突变率和适应性进化速度,成功获得高温高光耐受能力显著提高的进化藻株,并揭示了影响蓝细菌高温高光耐受能力的关键靶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滴滤塔反应器

生物氢烷转化可以将电转气技术与沼气工程相结合,在突破储氢限制、降低沼气提纯成本以及实现沼气CO2负碳利用方面颇有潜力。前期,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工业生物燃气研究中心驯化获得了具有较高转化效率的氢烷转化微生物,并开发出原位生物氢烷转化和异位生物氢烷转化两种生产工艺。从运行效果来看,氢气的

青岛能源所实现反式乌头酸高效绿色生物制造

  反式乌头酸(trans-aconitic acid)是具有三个羧基和一个不饱和双键的C6小分子有机酸,在农业线虫病害防治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颇具应用前景。反式乌头酸传统上主要是通过从甘蔗制糖过程中少量提取获得,而开发的化学合成方法过程复杂、副产物多、得率低,均无法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生产,使得反式乌

青岛市委副书记王伟考察青岛生物能源所中试基地

  6月20日,青岛市委副书记王伟在平度市委书记王中、市长杨钊贤等陪同下,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平度中试与产业化示范基地考察。   研究所党委书记隋红建向王伟一行介绍了中试基地建设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先期入驻的中试项目进展情况。研究所热化学团队负责人、泰山学者吴晋沪介绍了

青岛能源所生物燃料电池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特殊的燃料电池,它使用酶或产电微生物作为生物催化剂,通过电化学途径将生物质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生物燃料电池反应条件温和、原料来源廉价、生物相容性好,因此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生物传感技术团队研究人员在基于细菌表面展示酶的生物燃料电

青岛能源所牵手大连化物所融合发展新能源-筹建实验室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下简称青岛能源所)在青岛举办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成果发布会,标志着两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本次发布会吸引了华通集团、琅琊台集团、昌盛东方实业等近百家企业,以及中科院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青岛

获诺奖得主点赞的“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团队提出的“刚柔并济”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设计理念,引起了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得到了聚合物电解质创始人Armand教授以及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oodenough教授的高度评价。  该团队研制出的固态锂离子电池产品相关技术入选了2020“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