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2号携多项成果凯旋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收官

5月7日上午,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于2020年11月10日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南大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成功回收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在本次考察过程中,还成功实施国际南极考察队员救援行动,开展了南极考察物资补给国际合作。同时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考验,确保全体考察队员“零感染”。本次考察是“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首次单船执行环南极考察任务。“雪龙2”号隶属自然资源部所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我国自主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雪龙2”号船员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34岁,他们既是船员,又是大洋综合科学......阅读全文

“雪龙”号完成南极科考回国

  4月10日上午,中国国家海洋局极地研究所所属科考船“雪龙”号完成第三十三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抵达长江口水域。   此次为“雪龙”号第三十三次赴南极执行科考与运输补给任务,历时161天,总航程约3.5万海里。“雪龙”号顺利完成“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

“雪龙”号今日启航赴南极科考

    10月31日10时许,“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奔赴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它将紧跟本月26日出征的“雪龙2”号的脚步,共同谱写我国第三次“双龙探极”的新篇章。从上海边检了解到,为助力中国极地科考事业,上海边检总站外高桥边检站科学优化勤务模式,实行“窗口前置+一站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开展走航生态调查

图片来源于网络  “雪龙”号11月5日电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考船5日航行在西太平洋上。当天,大洋队科考队员开展了以“雪龙”号为依托的走航海洋生态调查。  在“雪龙”号生物实验室里,科考队员利用走航自动表层水系统获取海水,过滤收集水体中的微微型(小于3微米)浮游生物和叶绿

雪龙2号携多项成果凯旋-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收官

5月7日上午,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凯旋,顺利返回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标志着中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完成。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于2020年11月10日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圆满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

“雪龙”号今抵深圳

  执行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今天晚上10时05分在深圳盐田外港1号锚地停靠。11月8日下午2时30分左右,深圳海监9102船将在大鹏湾迎接“雪龙”号,15时30分到达引航站。预计17时30分,“雪龙”号将在盐田港西港码头靠泊,并于18点开始举行欢迎仪式。   据悉,

我国科学家将出征南极为新科考站选址

  极地考察船“雪龙”号9月底刚从北极回国,今天(10月25日)青岛籍16名科研专家再次出征,陆续到广州汇合,于11月5日参加我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据了解,这些科研专家分别来自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此次南极科考有一项特殊的任务:为中国第四个南极科

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将钻探最古老冰芯

  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李院生11月2日在“雪龙”号表示,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在南极完成120米的深冰芯导向孔的钻探工作,为下一步钻探最古老冰芯做准备。  在“雪龙”号停靠天津期间,李院生接受采访时介绍,此次南极科考计划完成120米导向孔的钻探和导向套筒的安装,

“雪龙2”号:在极寒之地破冰前行

在“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地方展区上海单元,“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模型体量并不算很大,但红色的船体、白色的船上建筑、绿色的甲板和停机坪,令“雪龙2”号在蔚蓝色背景的衬托下格外醒目。 这艘中国首次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设计吃水排水量13996吨,续航力为2万海里,不仅能在1.5米的厚冰环

我国第26次南极考察揭开序幕

  10月10日,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正式公布组队情况,集结待发的考察队整体趋向年轻化,队员平均年龄仅为35.8岁。据了解,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共计251人,其中中方人员245人,年龄最小的仅20岁。此外,本次考察队还有6名外方人员参加,包括从澳大利亚租用的S76轻型直升机机组人员3人,来自

雪龙2号,愿你一路破冰前行

  核心阅读  从2016年12月20日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到2018年9月10日正式下水,首艘“中国造”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问世,不仅意味着“双龙探极”格局的进一步形成,也标志着我国极地科考取得新的突破。承续极地求索的使命担当、承载兴海强国的光荣梦想,中国“雪龙”必将劈波斩浪,破冰

国外科考船前往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近期,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GA)、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共同合作,派出科考船“调查者号”前往南极洲东部开展多项科学研究。  此次科学考察航行为期7周,团队成员由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将重点考察达恩利角(Cape Darnley)附近,以了解南极底层水的流动路径,对气

我国极地考察将新购飞机新建破冰船

  记者从国家海洋局获悉,随着我国南极固定翼飞机进入购置实施阶段,以及新建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项目有序开展,我国极地考察即将进入陆、海、空立体发展新时代。  据悉,我国南极固定翼飞机购置方案已于2013年通过审批,确定了加装的科考设备的类型。固定翼飞机购置完成后将满足“物资人员运输、科学考察、应急救援

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

中铁建工集团南极建设者抵沪在“雪龙”号前合影。  3月11日晚,中铁建工集团南极建设者们随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凯旋抵沪。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铁建工集团相关负责人前往码头迎接“雪龙”船靠港。自2002年以来,中铁建工集团已16次随中国科考队远征南极。在本次南极建设中完成了罗斯海

“雪龙2”回收第34次南极考察潜标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队3日傍晚在南大洋普里兹湾东侧回收了一套第34次南极考察时布放的潜标,4日早上在同一海域布放了一套新的潜标。  这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首航南极以来第一次布放和回收潜标。潜标是物理海洋观测经常采用的一种定点长期观测方法,根据需要搭载不同的仪器和设备,以观测海洋的温度、盐

“雪龙兄弟”即将首次相聚

  “雪龙”号极地科考破冰船6日抵达澳大利亚霍巴特港的港外锚地,与4日停靠霍巴特港的“雪龙2”号相距4.5海里(约8.3公里)。“雪龙”号计划7日停靠“雪龙2”号旁边的码头,这将是“雪龙兄弟”首次相聚。  此前,“雪龙2”号于10月15日从深圳起航,而“雪龙”号10月22日从上海出发。  按照计划,

刘嘉麒:极地科考-造福人类

极地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创新的源泉。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在国际极地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4年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考察正在执行第三十一次南极科考任务途中的中国“

我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考启航

  “向阳红01”科考船8月28日从青岛起航,执行中国首次环球海洋综合科学考察。这是我国首次将大洋科考与极地科考整合在一起的环球海洋综合科考,也是“向阳红01”科考船首次执行大洋和极地科考任务。  科考以中国大洋46航次和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与“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联合组队)两部分为主体任务,在

极地科考:北冰洋海底的“盲盒”都有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94.shtm 关注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在北冰洋楚科奇海上行进时,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浮冰。 总台央视记者 王楠:自从进入北极圈以后,“雪龙2”号极地

杨惠根领队详解中国第34次南极科考任务

      北纬8度,东经139度。太平洋深处风平浪静,方圆几十公里看不到一艘船,“雪龙”号在深蓝中航行。  这是中国科考队第34次行驶在出征南极的航道上。在“雪龙”号上,中国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详细解读此次南极科考任务。  164天16个航段 

我国计划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在遥远的地球南北两极进行科学考察,中国目前唯一的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今后有望不再“单兵作战”。   据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党委书记魏文良在7日召开的第26次南极科学考察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自主建造第二艘极地科学考察船,以增强极地科学考察能力,同时提升建造破冰船的水

赵炎平代表:15趟南北极考察背后的“极地梦”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极为特殊的两个地方,特别是南极的高寒荒漠,一直有着“生命禁区”之称。在过去的18年里,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雪龙2”号船长赵炎平的工作就是来回穿梭于这两个“世界上最遥远”的地方。 今年刚满40岁的赵炎平已经是个“老船长”“老极地人”了。他32岁时成为“雪龙”号最年轻

“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家

  4月6日,记者从上海边检获悉,“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顺利回家,靠泊在上海外高桥的中国极地科考国内基地码头。据悉,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共同开展,其中,“雪龙”号已于4月3日返沪。  上海边检总站外高桥边检站科学优化勤务模式,实行“窗口查验前置+一站式办结”通关便利

紫金山天文台等研制的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运赴南极

  11月11日,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从深圳盐田港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第27次科学考察任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东南大学联合研制的南极冰穹A天文科考支撑平台随船出发。   该平台是我国首座独立设计、制造及运行管理的南极天文科考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结构与温控系统、电源系统、现场主

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参与第39次南极科考

            中科院精密测量院国家野外站测量队队员抵达南极。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报》记者从中科院精密测量院获悉,该院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今年再次参加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实验师桑鹏已经抵达中国南极中山站,这也是该院第24次派员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 2022年

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现身-为我国自主建造

机器声此起彼伏,电焊火花飞溅。记者近日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船坞里看到,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目前已完成全部主船体的结构合拢,雄姿初现。 据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总工艺师赵振华介绍,“雪龙2”号是以极地水域科学考察为首要任务,

中国将在南极新建两座科考站

  中国展现冰雪雄心   11月23日,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将在完成最后一次物资补给后乘坐“雪龙”号离开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港,开始穿越“咆哮的西风带”,挺进南极大陆。科考队和经过大修、重新焕发青春的“雪龙”号可谓重任在肩,不仅将首次执行环南极航行任务,而且开展我国第四座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建设工

人民日报求解:我国为何还要建南极科考站

  11月7日,中国第三十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刚刚大修完的雪龙船奔赴南极。与往年科考不同的是,此行的重中之重,是在南极冰原上建造一个新的科考站。   继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昆仑站之后,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马上就要开建。这个被命名为泰山站的度夏站,位于中山站至昆仑站之间,主要目标是为南极最高海拔科考

兔年元宵节,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吃上了汤圆

南极广袤无垠的白色大地上,闪烁着中国科考人员坚守苍凉、迎春奋战的身影。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中国科学报》记者连线正在南极中山站考察的中国第39次南极科考队队员桑鹏,获悉元宵佳节当天,科考人员团聚在冰天雪地的中山站,共度了一个艰苦而温馨的元宵佳节。在后方的及时保供下,队员们吃上了香糯的汤圆。中国第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今下水-揭秘亮点

据媒体报道,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将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水。 下水,被认为是船舶建造中的重要节点。 “好比房子封顶,下水意味着船只完成建造任务,开始进入装修阶段。”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海洋学研究室主任、新建破冰船项目科考系统负责人何

中国游客在南极的环保表现良好

  历时160天,行程近3.2万海里,不仅勇闯冰阵,完成了既定的科考任务,还在南极成功援救了一艘俄罗斯科考船,参与搜寻马航失联飞机……历经有史以来最“波折”的航程后,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完成了它的第三十次南极之旅。由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举办的“极地科考·安利相随”科普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