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将STJ从表面及晶界效应中分离出来

作为两种面缺陷间的几何交线,表面-晶界截交线(surface triple junction或STJ)是多晶体材料表面上的常见线缺陷。在块体材料中,位于STJ的原子体积分量极低,其对材料整体强度的贡献几乎可以忽略。随着材料尺寸降低至亚微米甚至纳米尺度(如薄膜、纳米线等),STJ原子体积分量急剧上升。然而,这一特殊线缺陷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材料力学性能尚无定论。如何将STJ对材料强度的贡献从表面及晶界效应中分离出来,颇具挑战。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海军团队在上述问题的研究中取得进展。该团队在电化学环境下进行原位压缩实验,比较纳米晶和粗晶纳米多孔金属的力学行为,分离出纳米金属强度的STJ效应,并确定其开始发挥作用的临界尺寸。相关研究成果以Surface triple junction governs the strength of a nanoscale solid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阅读全文

硅纳米晶体管展现出强量子限制效应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3月21日报道,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用非常细的纳米线制造出一种晶体管,表现出明显的量子限制效应,纳米线的直径越小,电流越强。该技术有望在生物感测、集成电路缩微制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纳米快报》上。     实验中,他们用平版

纳米凝胶颗粒变形取向内嵌矿物晶体研究获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81.shtm

纳米药物晶体:化疗/热疗联合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10-羟基喜树碱(10-HCPT)是一种近来颇受关注的广谱抗癌药,但是较差的水溶性却给其临床给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发了许多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微乳液、脂质体及胶束等。这些药物递送体系确实能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

碳纳米管晶体管极具抗辐射能力

  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电子科技工程师18日表示,他们发现由单壁碳纳米管制作的晶体管(SWCNT)具有在苛刻太空环境中生存的能力。目前他们正在研究电离子辐射对晶体结构的影响,以及支持开发以SWCNT为基础的用于太空辐射环境的纳米电子设备。   实验室材料研究工程师科里·克瑞斯表示,环绕地球外围的电粒

美科学家研制出无闪烁新型纳米晶体

  据《自然》杂志网站与《每日科学》网站报道,十多年来,由于光学闪烁现象,科学家在以单个分子制成可持续发光的光源领域的尝试一直未果。而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科学家破解了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的基本物理原理,并与柯达公司、美国海军实验室和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一起研制成一种能持续发光的纳米晶体,并已合成出具有各

纳米药物晶体:化疗/热疗联合抗肿瘤治疗新策略

  10-羟基喜树碱(10-HCPT)是一种近来颇受关注的广谱抗癌药,但是较差的水溶性却给其临床给药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个问题,科研工作者开发了许多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包括聚合物纳米颗粒、微乳液、脂质体及胶束等。这些药物递送体系确实能提高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通过肿瘤组织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E

大连化物所揭示双钙钛矿纳米晶体动力学机理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杂分子体系反应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韩克利团队在全无机非铅钙钛矿纳米晶体动力学机理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合成出非铅锆(Zr)基空位有序双钙钛矿纳米晶体,详细讨论了其发光动力学机理,为开发新型无机荧光粉提供了策略。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是一种可获得较高激子

介孔金属晶体纳米材料可控合成和催化获系列进展

  介孔纳米材料是一系列含有2-50nm穿透孔道的纳米材料。自1992年首次发现以来,介孔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可调节孔径和可控形态广泛应用于催化、能量转换与储存、气体分离、气体传感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作为第二代介孔材料,介孔金属晶体纳米材料在催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刘

国家纳米中心发展新的晶体光学各向异性表征方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团队和美国石溪大学教授刘梦昆等合作,利用近场光学技术克服了范德华晶体有限尺寸导致的表征困难,成功测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钼的介电张量,发展了新的晶体光学各向异性表征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其表征方法已申请发明专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

纳米级铌酸锂晶体薄膜材料研发获财政支持

  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新材料——纳米级铌酸锂晶体薄膜材料,得到济南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由此获批了济南综合保税区的黄金地块和3000万元的财政支持。近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到济南市高新区调研时重点关注了济南晶正项目建设情况,对其世界首创的纳米级铌

基于新型碳纳米管的薄膜晶体管问世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7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科学家研制出了金属性和半导体性之间平衡达到最优化的新式碳纳米管,并使用这种纳米管制造出了薄膜晶体管(TFT),未来有望研制出诸如电子书和电子标签等高性能、透明的柔性设备。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孙东明(音译)和同事以及芬

美发现外形似水滴内部为晶体的纳米粒子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近日发现金属纳米粒子的一种新现象:这些粒子外表似水滴一般,任意变换形状,同时其内部却保持着完美稳定的晶体形态。该成果最近刊登在《自然—材料》杂志上。  该研究小组由李巨(音译)教授带领的国际团队完成,这项研究可能对纳米组件设计有重要意义,例如分子电子电路的金属触点。  试验

MOF纳米粒子和DNA的胶体晶体工程|Nature-Commun.

  核酸修饰纳米粒子的胶体晶体工程是制备三维超晶格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催化、传感、光子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迄今为止,研究的构件主要基于金属、金属氧化物、硫属半导体和蛋白质。在这里,美国西北大学Chad A. Mirkin教授等人展示了被寡核苷酸功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子(MOF NPs)可以被编

原子晶体的晶体特点

在这类晶体中,不存在独立的小分子,而只能把整个晶体看成一个大分子。由于原子之间相互结合的共价键非常强,要打断这些键而使晶体熔化必须消耗大量能量,所以原子晶体一般具有较高的熔点,沸点和硬度,在通常情况下不导电,也是热的不良导体,熔化时也不导电,但半导体硅等可有条件的导电。原子间不再以紧密的堆积为特征,

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

某些金属单质:晶体锗(Ge)等。某些非金属化合物:氮化硼(BN)晶体、碳化硅、二氧化硅等。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晶体硼等。

捷克科学家率先研发纳米晶体中定位氢原子的方法

  捷克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使用动态精化与电子衍射数据采集的方法,成功定位了微米级以下有机或无机单晶材料中的氢原子。这是世界上首次取得如此精准级别的定位方法,该研究成果发表在了2017年1月的《科学》学术期刊上。   晶体学是化学和新材料科学等许多科学分支的基础研究领域。捷克科学家历时七年

国家纳米中心等在晶体光学各向异性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戴庆团队和美国石溪大学教授刘梦昆等合作,利用近场光学技术克服了范德华晶体有限尺寸导致的表征困难,成功测量了氮化硼及二硫化钼的介电张量,发展了新的晶体光学各向异性表征方法。  石墨烯、氮化硼、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等新型二维材料都属于范德华晶体,各自具有优良的力学、电学、光学性质

碳纳米管晶体管向商用迈出重要一步

  碳纳米管很早就被认为是制造下一代晶体管的理想材料。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科学家开发出的新型高性能碳纳米管晶体管成功突破了纯度和阵列控制两大难题,在开关速度上获得了比普通硅晶体管快1000倍、比此前最快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快100倍的成绩。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改进,而是碳纳米管晶体管向正式商用迈

石墨烯纳米带制备及其晶体管应用研究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622404、62074098)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陈长鑫教授研究组与合作者们在具有光滑边缘的亚十纳米宽度的石墨烯纳米带(GNR)制备及其高性能晶体管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来自被压扁碳纳米管的边缘原子级光滑的亚十纳米石墨烯纳米带(Sub-10

科学家仿蝴蝶翅膀微观结构-开发出纳米光子晶体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和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FAU)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通过模仿蝴蝶翅膀的微观结构,开发出一种小于人类头发丝宽度的纳米级光子晶体设备,能同时适用于线性和圆形偏振光,使光通信更迅捷更安全。   该光子晶体可以同时

清华团队首次实现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相关成果以“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垂直硫化钼晶体管”为题,在

科学家揭变色龙变色之谜:纳米晶体控制光线折射

  法媒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对变色龙通过变色吸引同伴、吓退情敌、迷惑捕猎者的原理着迷。今天,科研人员宣布他们揭开了变色龙变色的秘密,而这一发现让他们大为震惊。  据法新社3月10日报道,科研人员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  日内瓦

这种单分子成像新技术可实现纳米晶体高速成像

  一种不依赖荧光发射体的单分子成像新技术可能会在纳米技术、光子学和光伏技术中找到许多应用。该技术是由巴塞罗那的研究人员开发的,其工作原理是在室温下检测单个量子点的受激发射。它的速度使得可以在整个吸收和发射周期内追踪电荷载流子的数量。单分子成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学。迄今为止,它们完全基于检测被成像

通过钙钛矿构筑第三类纳米晶体——“超晶格”

  【研究背景】  钙钛矿晶体是目前广受关注,其至少由三种不同的离子组成,以卓越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而闻名,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器件中具有突出的应用潜力。有研究表明,当钙钛矿的纳米立方体与其他材料的纳米球结合时,无论是否有第三类纳米晶体,所获得的各种纳米结构都可以排列成三维“超晶格”,其排列方式与钙钛矿中

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

结构特征:空间立体网状结构(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特点:①由原子直接构成晶体,所有原子间只靠共价键连接成一个整体。②由基本结构单元向空间伸展形成空间网状结构。③破坏共价键需要较高的能量。在原子晶体的晶格结点上排列着中性原子,原子间以坚强的共价键相结合,如单质硅(Si)、金刚石

美新发现自旋纳米粒子会自我组装成“活着的晶体”

  据每日科学网2月24日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材料科学和工程教授莎朗·格洛特兹领导的研究团队在解决纳米技术领域的一个关键问题——使粒子自我组装时发现,只是让纳米粒子自旋就会诱导它们组成科学家们所谓的“活着的旋转晶体”,这种晶体或许可以用作纳米泵,在设备内运输物质;也能顺带解释生命的起源。科

中美学者成功制备出透明可弯曲纳米纸有机晶体管

  同济大学日前透露,该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黄佳教授领衔的研究小组与美方研究人员合作,以“ 纳米纸”为衬底,成功制备出全透明、可弯曲、可降解的半导体器件,这一成果向“ 纸质电子产品”迈出了重要一步。   由国家“ 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黄佳教授、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Hu Liangbi

我国学者首次实现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

晶体管是芯片的核心元器件。更小的栅极尺寸可以使得芯片上集成更多的晶体管,并带来性能上的提升。近日,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教授任天令团队在小尺寸晶体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实现了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晶体管,该晶体管具有良好的电学性能。相关成果以“具有亚1纳米栅极长度的垂直硫化钼晶体管”为题,在线发

利用三维飞秒激光光刻技术制备纳米晶体结构

  材料本身的光学性质不仅取决于其化学性质,还取决于其亚波长结构。由此而来的诸如光子晶体和超材料等,拓展了人们对于光学结构和光学材料的认识,展现出不同于自然材料的新奇现象和功能。然而,在过去的研究中,光学晶体的纳米结构集中于材料的二维表面。这是因为应力诱导的裂纹形成和传播使得高精度的三维体积加工具有

化学所实现由单一反应配方获得四氧化三铁纳米晶体

     由单一反应配方获得不同尺寸的生物相容性四氧化三铁纳米晶体Fe3O4纳米晶体以其独特磁学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近10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高明远课题组围绕磁性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J. Mater. Chem.,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