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共生体系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和光合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许多真核生物因此成为混合营养生物,即它们通过从藻类中获取藻类内共生菌或叶绿体,将捕食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光合自养内共生体通常将光合产物(如糖、有机酸和氧气)释放到宿主体内,而宿主则提供营养丰富的环境(如氮和矿物质)以及抵御捕食者和病毒的物理保护。目前,几乎所有已知的光合作用都涉及进行含氧光合作用的蓝细菌或真核藻类,除了海洋纤毛虫Strombidium purpureum,其紫色细菌内共生体仍未表征。只有一种真核生物被描述为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同时携带绿藻和紫色细菌。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组合,因为这两组光合作用通常在自然界中占据不同的位置。绿藻是好氧和含氧的,而紫色细菌主要是厌氧和无氧的。此外,由于光合色素不同,绿藻和紫色细菌吸收不同的波段(例如,叶绿素 a 的吸收峰在~600 至 700 nm 处,而细菌叶绿素 a 的吸收峰在~800 至 900 nm ......阅读全文

共生细菌的简介

  各种生物都是有细菌的,但分有害菌和无害菌,有害菌可以使身体不适,要消灭它。可是无害菌不会给身体带来不适而且还有益,可以和被寄生的生物共生的细菌称为共生细菌。  在人的身体内,住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它们寄生在人们的皮肤、生殖器、口腔,特别是肠道等部位。实际上,人体细胞并不是人体内数量最

蚜虫与细菌如何共生?

  在院子里精心种植的花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爬满蚜虫。作为恶名昭著的害虫,蚜虫只吸食营养很贫乏的植物汁液,就能实现爆发性繁殖。这是因为,蚜虫体内有为其制造营养成分的内共生菌。   没有内共生菌,蚜虫就无法繁殖,而在含菌细胞之外,内共生菌已无法生存,这种共生关系已经世代相传了约2亿年。日本研究人员日前

Science:共生细菌帮你抗过敏

  近日,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发现人体内共生菌群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平衡,揭示了共生菌群缺失导致过敏反应产生的具体机制。  人体内栖息着几十亿个共生细菌,每个人体内共生细菌的多样性都不相同。共生细菌在人体许多生理学过程和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Cell》:共生细菌诱导动物行为

  哈佛医学院生化和分子药理学教授Jon Clardy团队在《Cell》(8月31日)上发表文章,声称找到了一种细菌促使S. rosetta产生了性行为。   动物都是单鞭毛生物   1987年,英国科学家Thomas Cavalier-Smith提出,真核生物可以根据鞭毛数量分类。例如,植物的

科学家首次在蝾螈细胞内发现共生藻类

  据英国《自然》杂志网站近日报道,加拿大科学家在蝾螈的细胞内观察到一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首次发现脊椎动物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新发现有助于研究脊椎动物细胞的自体识别能力是怎样形成的。    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的瑞恩·柯内在研究斑点蝾螈的胚胎时意外获得了这一新发现。蝾螈的胚胎卵

日研究组证实蚜虫与细菌相互共生

  在院子里精心种植的花草,不知什么时候就会爬满蚜虫。作为恶名昭著的害虫,蚜虫只吸食营养很贫乏的植物汁液,就能实现爆发性繁殖。这是因为,蚜虫体内有为其制造营养成分的内共生菌。  没有内共生菌,蚜虫就无法繁殖,而在含菌细胞之外,内共生菌已无法生存,这种共生关系已经世代相传了约2亿年。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发

NASA新技术:利用细菌和藻类火星造氧气

  如果人类如愿在2030年登陆火星,那就必须在火星上实现自给自足,因为飞船无法搭载足够的物资。为此,美国宇航局正在测试利用火星土壤获得氧气的新技术。新技术需要利用细菌和藻类,它们可以把火星土壤作为产生氧气的“燃料”。  对新技术的研究是美国宇航局“先进创新概念”(NIAC)项目的一部分。为了更符合

流式细胞术应用-|-病毒细菌藻类绝对计数

实验简介噬藻体是水体中常见的浮游病毒,具有控制有害藻华、调节水生态结构、以纳米尺度驱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碳循环的一类不可忽视的战略生物资源;异弯藻是水体中的常见藻类,在适宜的温度下会大量生长,曾在大连湾、胶州湾等曾多次形成赤潮,对异弯藻计数是水质检测中常见的检测项目。异弯藻富含叶绿素,叶绿

共生细菌Wolbachia为虎作伥,为稻飞虱提供维生素

  11月25日,微生物学领域国际期刊The ISME Journal在线发表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虫分子生态与进化实验室教授洪晓月课题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揭示了共生细菌Wolbachia与稻飞虱互利共生的进化机制,为研究昆虫与共生物微生物互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种生态

三重共生体系研究取得进展

  在现有的生态系统中,异养生物和光合藻类之间的共生关系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许多真核生物因此成为混合营养生物,即它们通过从藻类中获取藻类内共生菌或叶绿体,将捕食和光合作用结合起来。光合自养内共生体通常将光合产物(如糖、有机酸和氧气)释放到宿主体内,而宿主则提供营养丰富的环境(如氮和矿物质)以及

Cell-Host:共生糖细菌抑制小鼠牙龈炎症和骨丢失

  糖细菌(TM7)是寄生在宿主细菌表面的专性附生生物,在牙周炎和其他炎症疾病中与益生菌密切相关,表明它们是假定的病原体。然而,由于TM7培养的顽固性,缺乏对其在炎症疾病中的作用的因果研究。在这里,作者从牙周炎患者的宿主细菌中分离出多个TM7物种。  在小鼠结扎诱导的牙周炎模型中,这些TM7物种通过

科学家首次发现藻类固氮神“器”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藻类中发现了能将氮气转化为细胞生长可利用氮的细胞器。这种被称为硝化原生质体(nitroplast)的结构的发现,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转化氮或固氮力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其对肥料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4月11日发表于《科学》。据《自然》报道,“教科书上说,固氮过程只出现在细菌和古菌中

科学家首次发现藻类固氮神“器”

美国研究人员在一藻类中发现了能将氮气转化为细胞生长可利用氮的细胞器。这种被称为硝化原生质体(nitroplast)的结构的发现,有助加大基因工程植物转化氮或固氮力度,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其对肥料的需求。相关研究成果4月11日发表于《科学》。据《自然》报道,“教科书上说,固氮过程只出现在细菌和古菌中

一种单细胞藻类细胞中有7个基因组

一种50多年前收集并在实验室中生长的单细胞藻类,原来是一个由曾经独立的生物组成的奇怪的集合体,里面有不少于7个不同的基因组。4月27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当代生物学》。“据我所知,单个细胞中有7个不同的基因组是创纪录的。”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这项研究的Emma George说。这种藻类被称

大肠杆菌K12-Keio在高通量筛选赤潮藻类中的细菌代谢产...

大肠杆菌K-12 Keio在高通量筛选赤潮藻类中的细菌代谢产物的应用水生生物是大型生态网络的一部分,许多生物在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通过这种网络相互影响。近几十年来,对藻类和细菌之间不同类型的生态相互作用(包括共生和共生)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阐明这些相互作用的潜在工业应用。这些研究表明,特定细菌可以改变藻

研究发现一种海洋细菌分泌抗生素保护养殖藻类

  它们可能是世界上最小、最古老的园丁。一种海洋细菌通过利用杀虫剂防范其他微生物来照料藻类。弄清楚玫瑰杆菌如何做到这一点,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拥有丰富的细菌及其微藻类“作物”的全球海洋中的营养素循环。  “在全球营养物循环中,它们是关键角色。”来自丹麦技术大学的Eva Sonnenschein在日前

Science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共生

科学家们在微型单细胞藻类和高度专业化细菌之间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9月21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解析了一个具有大幅减少基因组的神秘固氮微生物。 这种微生物最早是1998年,由加州大学的海洋科学教授 Jonathan Ze

蓝细菌属于细菌吗

蓝细菌是细菌。蓝细菌就是蓝藻,是细菌,细菌就是原核生物,没有成型的细胞核。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特点:蓝细菌分布极广,普遍生长在淡水、海水和土壤中,并且在极端环境(如温泉、盐湖、贫

Nature:藻类基因组解读叶绿体秘史

  我们初学生物时接触得最早的就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水和太阳能合成有机物。世界上最重要的光合作用真核生物(植物)多半并不是自己演化出光合作用能力的,它们的叶绿体是从其他生物中“拿来”的。   这些叶绿体来源于真核宿主吞食的光合细菌,这一过程被称为初级内共生。随后,红藻和绿藻中的叶绿体

藻类计数仪简介

  藻类智能鉴定计数仪 是智能化的藻类计数分析仪,能快速实现藻类清晰成像、按形态自动分类计数藻类、累计总数和排序优势藻,以取代人工镜检计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具备国内多种藻类(蓝藻、绿藻、硅藻、裸藻、黄藻、褐藻、甲藻、隠藻、金藻、红藻、轮藻)、数千种藻类鉴别比对图库,能通过形态学、关键词、分类学

胞内共生的定义

中文名称胞内共生英文名称endosymbiosis定  义一种生物以互利的形式共生在另一种生物细胞中的现象。如原生动物细胞中的共生细菌。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微生物学研究聚焦现代细胞内共生现象

   在蝉的一个特殊器官中,一种内共生细菌分化成两个种类,而它们又被第三个共生体包围。图片来源:James Van Leuven and John McCutcheon  约20亿年前,原始细胞开始“接纳”寄居生物,生命由此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一种曾独立生存的细菌“定居”在细胞中,并由此形

科学家发现藻类基因的中和作用或可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15日宣布,科学家首次发现藻类基因的“中和”作用能够解释为何一些珊瑚能够承受海洋温度升高,并避免珊瑚白化现象。  热带珊瑚和寄居于其体内的藻类是互惠共生关系。微小的共生藻通过光合作用,成为珊瑚90%以上的食物来源。没有了这些藻类,热带珊瑚也无法继续生存。  共生藻受到海水升

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实验_藻类植物分离培养

实验材料藻类植物仪器、耗材工具袋25 号浮游生物网塑料瓶(或试剂瓶) (100mL)广口瓶 (250mL500mL)大镊子采集刀吸管铅笔标签纸纸袋(或信封)等实验步骤常见藻类的分离和培养(1)衣藻的分离和培养①藻种分离把野外采集来的衣藻水样,经显微镜镜检后,倒入广口瓶内,置于窗台向阳处,由于衣藻有趋

藻类植物的采集和培养实验_藻类植物采集方法

实验材料藻类植物仪器、耗材工具袋25 号浮游生物网塑料瓶(或试剂瓶) (100mL)广口瓶 (250mL500mL)大镊子采集刀吸管铅笔标签纸纸袋(或信封)等实验步骤1 淡水藻类的采集方法(1) 浮游藻类在较大较深水面,可用浮游生物网在水中作"∞"字形来回慢慢拖动采集。采集后将网垂直提出水面,打开网

新研究揭示绿藻类肺衣演化“前世今生”

  与绿藻共生的肺衣类,是大型叶状地衣的代表,有悠久的食药用历史,但弄清其物种划分和系统演化过程的问题却并不容易。18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王立松研究员与相关研究团队合作,首次较为清晰地揭示了绿藻类肺衣在喜马拉雅及横断山的演化过程。  与大自然各种争奇斗艳的植物相比,作为菌藻群

概述地衣多糖的一般特征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组合在一起共生的复合有机体,是没有根茎叶分化,结构简单的、多年生的原植体植  物。由于藻类和菌类之间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成为1个单独的固定有机体类群。使其既没于一般真菌,也不同于一般藻类。而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生理和遗传等特征。它们是植物多年发展演化的结果。因此,把地衣当作一

藻类辅助鉴定计数

在2009年,迅数推出全球首创的“基于图像的浮游生物检测与智能鉴定系统”,迎合国家对环境监测事业重视,为环境监测机构及科研院所的藻类监测和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在藻类鉴定过程中一般基于藻体的具体形态特,由于藻体的形态特征比较复杂,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所展现的形态都有所不同,所以给藻种的鉴定带来了不小的

单细胞藻类的简介

  单细胞藻类无胚,自养型生活,进行孢子繁殖,作为一种低等植物广泛存在于活性污泥中。藻体为单细胞、群体或多细胞体,微小者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大者如马尾藻、巨藻等可长达几米、几十米到上百米。内部构造初具细胞上的分化,而不具有真正的根、茎、叶。整个藻体结构简单,富含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藻类的生殖基

地衣的结构组成和相互关系

构成地衣的藻类:主要是蓝藻和绿藻。蓝藻主要是念珠藻属,绿藻主要是共球藻属。构成地衣的真菌:大多数是子囊菌,少数是担子菌。构成地衣的真菌在许多生理特性方面都不同于一般真菌,特称为“地衣型真菌”。真菌在地衣体构造上占主要部分。地衣原植体的形态几乎完全是由共生的真菌决定的。藻类分布在地衣植物的内部,形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