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诊断IVD简单了解分子诊断之FISH技术(T15)

分子诊断的主要技术有核酸分子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gene chip)。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的方法。FISH的基本原理是用已知的标记单链核酸为探针,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与待检材料中未知的单链核酸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带颜色的杂交信号,从而在显微镜下进行目的基因的定位检测观察。一、FISH流程1、 根据目的基因信息设计合成带标记的特异性探针;2、 待测样本制备(组织切片,细胞爬片);3、(1)探针变性:将探针在75℃怛温水浴中温育5min,立即置0℃,5~10min,使双链DNA探针变性。(2)标本变性:将标本于50℃培养箱中烤片2~3h;玻片标本,将其浸在70~75℃的体积分数70%甲酰胺/2×SSC的变性液中变性2~3min......阅读全文

体外诊断IVD简单了解分子诊断之FISH技术(T15)

分子诊断的主要技术有核酸分子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检测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gene chip)。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是一种应用非放射性荧光物质依靠核酸探针杂交原理在核中或染色体上显示DNA序列位置

体外诊断IVD基因测序技术概述(T16)

     分子诊断的主要技术有核酸分子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芯片技术(gene chip)。      基因测序是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 DNA 分子信息做检测,从而检查 DNA 序列有无缺陷,找到基因层面的发病原因,同时还可预知身体患疾病的风险。一、发展历

体外诊断之侧向层析技术

  侧向层析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在单克隆抗体技术、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体外诊断技术,具有快速、简便、单人份检测、经济的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检测、食品质量监测、环境监测、农业和畜牧业、出入境检验检疫、法医定案等领域。  侧向层析技术以大孔径的微孔滤膜(NC膜、硝

体外诊断之质谱技术平台研究

一、引言目前临床质谱检测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阶段,正逐步由科研走向临床。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其与早期基因测序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也就意味着质谱技术很可能复制基因测序的发展。首先,从临床转换时间上看,国内外发展时间差距不到十年。质谱与早期基因测序一样,主要应用于科研领域,进入临床仅十年左右。其次,从发

兽医体外诊断的趋势——分子诊断

宠物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家庭成员,围绕其吃穿用度、生老病死,形成了一条千亿级的“经济”产业链。其中,需求刚性大、消费支出高的宠物医疗更占据了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成了宠物消费中的“大头”。宠物医疗服务包括为宠物提供疾病诊疗和日常保健服务,是宠物行业中仅次于宠物食品的第二大细分行业。按疾病种类划分,宠物医

分子诊断之即时检验

    分子诊断越来越受关注,从诊断技术领域细分市场,生化,免疫,微生物,血液和临检等来分析,分子诊断的占比约18%,从多渠道的行业报告看趋势,预计未来5年后将达到30%。当然这部分还不包含POCT的分子诊断。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以来,为了满足检测市场的需要,FDA首次开展EUA紧急情况下

体外诊断技术ZL分析

体外诊断(In Vitro Diagnosis,下称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血液、体液、组织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IVD已经成为人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代疾病与健康管理不可或缺的工具,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

2014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峰会

  近年来,各种新技术、新方法的兴起和融合,促进了体外诊断试剂的开发应用和更新换代,同时,新医改和《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的出台给整个国内的体外诊断产业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环境。在种种利好的刺激下,体外诊断试剂产业迎来了发展历史上 “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2014年2月20日在上海举行的“20

当代体外诊断的技术特征

摘要:体外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经典手工、作坊式设备,到标准化、智能化、自动化管理的全过程。体外诊断在学科理念上也从“医学检验”到“检验医学”发生着重大转变,并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理、生理信息,是患者诊疗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梳理当代体外诊断(IVD)技术特征和演化趋势,从体外诊断的兴起和发展

临床诊断中的FISH检测

FISH(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作为分子诊断的重要工具,在科研和临床诊断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FISH检测是利用荧光基团标记DNA探针,再将标记的DNA探针与样本DNA进行原位杂交,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计数,以此作为诊断的依据。FISH的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直观准确,因此FISH成了许多疾病

临床诊断中的FISH检测

FISH(即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作为分子诊断的重要工具,在科研和临床诊断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FISH检测是利用荧光基团标记DNA探针,再将标记的DNA探针与样本DNA进行原位杂交,最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对荧光信号进行计数,以此作为诊断的依据。FISH的操作简便快捷,结果直观准确,因此FISH成了许多疾病

分子诊断常用技术(二)

( 五) 生物芯片1991 年Affymetrix 公司的Fordor利用其所研发的光蚀刻技术制备了首个以玻片为载体的微阵列,标志着生物芯片正式成为可实际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时至今日,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基本可分为基于微阵列( microarray) 的杂交芯片与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二)

6    Sherlock和Mammoth两家公司的技术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源于张锋和Doudna两家实验室于2015-2018年期间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一系列科研成果。这场学术上的比拼犹如两个武林高手过招,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两个团队互相竞争,也互相学习,开拓了CRISPR分子诊断这一全新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四)

19    由于其高灵敏度和特异性,CRISPR诊断技术或CRISPR-Dx可以有很多用途:病毒检测和病毒亚型区分,病菌识别和耐药性基因确认,即时检测(POCT), 患者基因分型,以及癌症突变分析和液体活检。这篇论文也初步展示了CRISPR-Dx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前景。图片来源:参考资料320   比

分子诊断常用技术(一)

分子诊断技术即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类及病原体的各类遗传物质进行检测,以帮助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技术原理出发对分子诊断技术进行归类与评价,以对目前临床常用技术的沿革进行回顾。1961 年Hall 建立的液相分子杂交法标志着人类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检测,开启了对疾病分子诊断的大门。19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一)

本篇为“连环画”系列中的第二篇。“连环画”中的每一篇都会介绍一个最新生物医药技术或趋势。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虽然无法做到系统全面,但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每篇文章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或解读,与礼来亚洲基金的投资决定无关。1    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分为先天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三)

13    或许是因为LbuC2c2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剪切活性远远高于LshC2c2的相应活性, Doudna团队意识到LbuC2c2可以被用来构建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RNA检测方法。若想检测出某一特定序列的RNA分子,先将与其互补的crRNA和LbuC2c2蛋白组装,再加上一些报告RNA分

分子诊断常用技术(三)

二、核酸序列测定测序反应是直接获得核酸序列信息的唯一技术手段,是分子诊断技术的一项重要分支。虽然分子杂交、分子构象变异或定量PCR 技术在近几年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对于核酸的鉴定都仅仅停留在间接推断的假设上,因此对基于特定基因序列检测的分子诊断,核酸测序仍是技术上的金标准。( 一) 第1 代测序

分子诊断技术大盘点

分子诊断技术盘点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和RNA为诊断材料,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分子诊断技术为疾病的预测、诊断、预防、治疗和转归提供了信息和决策依据,已广泛应用于传染病的诊断、流行病的调查、食品卫生检查、肿瘤和遗传病的早期诊断及法医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七)

39   加上Cas9,它们为分子诊断和基因编辑提供了多样灵活的工具。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40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并不是只有Doudna和张锋两家在开发。2019年3月,在Keck Graduate Institute任职的Kiana Aran博士与合作者在Nature Biomedic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五)

25   DETECTR达到了aM水平的灵敏度和≤7个碱基的特异性。例如,它能准确地检测出受试者携带的是哪种亚型的HPV。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和1026   在同期Science论文中,张锋团队从三个方面着手完善SHERLOCK:多重化、定量化和去荧光。先说多重化:他们挑选了来自两个不同菌株的Cas

CRISPR分子诊断技术(六)

34    不是所有的塞卡病毒都一样。2017年9月, 中科院遗传所的许执恒团队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秦成峰团队在Science上报导,prM蛋白的一个突变(S139N)增加了塞卡病毒的传染性,并引起更严重的小头症和更高的致死率。在该论文发表后一周内,Sabeti团队和张锋团队就设计、开发出几个能区分出

体外诊断IVDR技术文档的要求

体外诊断IVDR技术文档的要求在将体外诊断设备投放市场之前,制造商应按照欧洲议会和理事会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2017/746(IVDR)附录九至十一中适用的符合性评估程序对该设备的合格性进行评估。根据分类,大多数设备将需要由公告机构评估其技术文档。技术文档应符合IVDR附件二和附件三中介绍的技术文件

现有分子诊断技术大盘点

感染性疾病如今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旧的疾病有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诸如埃博拉病毒之类新的疾病。传统的病原学检测以分离、培养、染色、生物化学鉴定为主,但是有操作复杂、检测周期长、干扰因素多、敏感性与特异性有限等缺点。虽然自动化技术缩短了检测时间,但并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临床应用中急需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诊

漫谈分子诊断常用技术沿革

一、基于分子杂交的分子诊断技术  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是分子杂交技术发展最为迅猛的20年,由于当时尚无法对样本中靶基因进行人为扩增,人们只能通过已知基因序列的探针对靶序列进行捕获检测。其中液相和固相杂交基础理论、探针固定包被技术与cDNA探针人工合成的出现,为基于分子杂交的体外诊断方法进行了最初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一)

分子诊断技术即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人类及病原体的各类遗传物质进行检测,以帮助对疾病进行诊断。以技术原理出发对分子诊断技术进行归类与评价,以对目前临床常用技术的沿革进行回顾。1961年Hall 建立的液相分子杂交法标志着人类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特定核酸序列进行检测,开启了对疾病分子诊断的大门。1

盘点:分子诊断常用技术(二)

( 五 ) 生物芯片1991年Affymetrix公司的Fordor利用其所研发的光蚀刻技术制备了首个以玻片为载体的微阵列,标志着生物芯片正式成为可实际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时至今日,芯片技术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按结构对其进行分类,基本可分为基于微阵列( microarray) 的杂交芯片

深度解读体外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体外诊断技术(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机体种包括血液、尿液等体液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相关临床诊断信息,从而帮助判断个体疾病或机体机能的服务和技术等。  我国体外诊断(IVD)发展起步较晚,1985年科学家们才研制了我国第一批国产生化诊断试剂;未来,传染

深度解读体外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

体外诊断技术(In Vitro Diagnosis,IVD),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机体种包括血液、尿液等体液样本进行检测而获取相关临床诊断信息,从而帮助判断个体疾病或机体机能的服务和技术等。我国体外诊断(IVD)发展起步较晚,1985年科学家们才研制了我国第一批国产生化诊断试剂;未来,传染病检测、

体外诊断准备加码

  体外诊断,即 IVD(In Vitro Diagnostic),是指在人体之外,通过对人体样本(各种体液、细胞、组织样本等)进行检测而获取临床诊断信息,进而判断疾病或机体功能的产品和服务。  体外诊断在医疗领域被誉为“医生的眼睛”,是现代检验医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临床应用贯穿了疾病预防、初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