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草莓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摘要 以3 种不同需冷量的草莓品种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确定其花芽分化进程,并测定相应时期内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在花芽分化过程中,3 个品种的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的变化趋势较为接近。可溶性总糖、还原糖含量在整个分化过程中一直呈上升趋势。淀粉含量在分化期前变化不大,在花序分化期迅速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分化期前迅速下降,在花序分化期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总糖、还原糖、淀粉在整个分化过程中,需冷量长的品种高于需冷量短的品种。可溶性蛋白在分化过程中,需冷量短的品种高于需冷量长的品种。点击这里进入下载页面:进入下载页面......阅读全文

关于可溶性淀粉的介绍

  可溶性淀粉(solublestarch),是淀粉经过氧化剂、酸、甘油、酶或其他方法处理而成的淀粉衍生物。用玉米、红薯、土豆的淀粉都可制成可溶性淀粉,但以红薯淀粉制得的可溶性淀粉质量最好。可溶性淀粉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不溶于冷水、乙醇和乙醚。在沸水中可溶解为透明溶液,冷却后不结冰,1%溶

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及总糖的检测方法

马兰等基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方法对番茄总糖建立了预测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30,均方差为0.466。Flores等_1u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番茄可溶性固形物(SSC)和可滴定酸 (TA)进行了预测。张若宇等利用高光谱漫透射成像技术实现了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有效测定,其模型均方根误差为 0.13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的

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

 【原理】植物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测定。苯酚法可用于甲基化

人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总(超敏)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前言介绍阿尔茨海默病(AD)首次是德国神经病理学家A. Alzheimer于1907年公布的,它被公认是导致痴呆的主要因素.原理此固相ELISA检测试剂盒运用两个高特异性抗体.加入TMB底物液后作为显色剂.显色的强度与人的总可溶性淀粉样前体蛋白(sAPP)的量成正比.检测范围0.39 - 25 ng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

总糖和还原糖的测定如下:一、工具/原料1.单糖和麦芽糖2.葡萄糖二、方法/步骤1.我们日常生活遇到的单糖和麦芽糖都叫作还原糖,蔗糖还有淀粉这俩都是非还原糖,他们利用溶解度是不同的。2.我们可将植物中提取的单糖、双糖和多糖分别提取出来的过程中,然后再用酸水使用,没有还原后的双糖和多糖彻底还原成单糖。3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果树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植物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可溶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是植物品质的重要构成性状之一,尤其是以果实为目的产品的果树作物,可溶性糖与酸的含量及其配比是影响果实风味品质的重要因素。对于鲜食品种,一般来讲,高糖中酸,风味浓,品质优;低糖中酸,风味淡,品质差。因此,可溶性糖的定量研究对果树的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一、试材及用具1.

用苯酚法测可溶性糖

相关专题 【原理】 植物  体内的可溶性糖主要指能溶于水及乙醇的单糖和寡聚糖。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的原理是:糖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的糠醛或羟甲基糠醛能与苯酚缩合成一种橙红色化合物,在10~100μg范围内其颜色深浅与糖的含量成正比,且在485nm波长下有最大吸收峰,故可用比色法在此波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