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森林土壤酸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莫江明研究团队通过7年的连续研究,在森林土壤酸化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 氮沉降全球化及其负面效应已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共识。现有的研究表明,氮沉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或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然而,关于氮沉降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的结论绝大多数是基于自然林的研究。相比自然林而言,人工林的植物类群和树种结构相对比较单一,而长期氮沉降是否也会导致热带人工林土壤酸化还缺乏相关证据。 研究人员以2010年在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建立的人工林——桉树林(EU)和相思林(AA)氮沉降样地为试验平台,通过7年的连续研究,发现虽然所研究的人工林土壤均为酸性,但长期氮添加没有显著加剧这两个人工林土壤的酸性程度,土壤pH和酸性阳离子浓度等均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长期氮添加仅增加了土壤有效氮浓度,而土壤和植物的氮库相对稳定。然而,氮添加......阅读全文

森林土壤酸化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莫江明研究团队通过7年的连续研究,在森林土壤酸化取得了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研究快报》。  氮沉降全球化及其负面效应已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共识。现有的研究表明,氮沉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或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然而,关于氮沉降加剧热带森

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森林土壤

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zui大的碳库。不同的森林其土壤含碳量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北部森林中森林土壤占有84%总碳量;温带森林土壤中的碳占到其总碳量的62.9%;在热带森林中,土壤中的含碳量占整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一半。全球森林土壤的含碳量为660~927Gt,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2~3倍。国内外很

森林土壤的“激发效应”与有机碳平衡

  由于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可能提高向地下土壤的碳输入,而这种输入的增加可能影响土壤中原来固持的有机碳释放,形成“激发效应”,但具体的变化规律并不十分清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研究生乔娜和副研究员Douglas Allen Schaefer与中科院地理所、德国哥廷根大学相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12月16日上午,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辉山新园区举行。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以及国家科技部基础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实验室主任韩兴国研究员

研究揭示森林土壤碳积累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常瑞英及合作者依托贡嘎山亚高山针叶林长期氮沉降实验平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三种机制在森林土壤碳积累中的作用,并基于观测结果提出新的机制认识。大气活性氮沉降增加是当前及未来我国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当前研究认为氮沉降增加可促进森林土壤碳积累,其解释机制可

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博士熊鑫在教授周国逸和研究员张德强指导下,在森林土壤有机碳积累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提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产物去向,而非凋落物产量,决定了土壤有机碳的赋存状态;高质量的凋落物其分解产物向土壤转移的比例更高。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应用生态学杂志》。  土壤有机碳来源

土壤温湿度记录仪对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分析

 土壤的温湿度是土壤的zui基本的属性,它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土壤温湿度记录仪可以准确测量出土壤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在中亚热带的森林,土壤水分和温度怎么样?森林生态系统在现今是比较重要的。   森林土壤呼吸亦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贮藏在土壤中的碳约为大气中碳量的2.7倍,为植

多点土壤温湿度记录仪采集森林土壤温湿度数据

树木生长离不开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条件,对于森林土壤温湿度的采集和掌握对树木的栽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和智能化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嵌入式系统已成为各类数据采集的首选方案。同时,基于无线传输技术大大提高了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的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多点土壤温湿度记录仪是土壤温湿度测定的重要仪器,为此

亚高山地森林土壤甲烷动态观测研究获进展

甲烷是一类重要的温室气体,百年尺度上其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5倍。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甲烷重要的汇,是调控大气甲烷含量最为重要的过程之一。该过程及其汇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全球普遍存在的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为了深入认识亚高山生态系统的甲烷吸收情况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和机制,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研究人员

我国森林土壤碳排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许振柱、副研究员贾丙瑞等构建了目前我国最完整的森林土壤碳排放数据库,在森林土壤碳排放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地球系统科学数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森林土壤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精确估算森林土壤碳排放可为评估碳收支提供科学基础,服务于我国

华南植物园在森林土壤酸化研究中获进展

  氮沉降全球化及其负面效应已得到科学界和公众的共识。已有研究表明,氮沉降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尤其是导致或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然而,关于氮沉降加剧热带森林土壤酸化的结论大多基于自然林的研究。相比自然林而言,人工林的植物类群和树种结构相对单一,而长期氮沉降是否会导致热带人工林土壤酸化仍

目标树经营的森林土壤线虫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李贤伟团队在国际农林科学领域一区Top期刊《森林生态系统》(Forest Ecosystems)在线发表了题为《线虫群落对针叶林管理的一致响应》的研究论文。 目标树经营是一种通过降低相邻木之间冠层竞争、增加目标树生长空间从而实现提高单株

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

  每年有大量二氧化碳(CO2)从土壤中释放,主要来源于凋落物和土壤碳(C)的分解。养分有效性,尤其是氮(N)和磷(P)在凋落物和土壤碳分解中起重要作用。多数研究中仅单独探究土壤碳矿化或凋落物分解,同时探究在长期施肥条件下两者碳释放模式的研究较少,因此,了解其潜在机制对于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十

热带森林恢复中植被和土壤碳库变化研究获进展

  热带森林是重要植被和土壤碳库,其土壤碳库与大气碳库相当。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热带森林经历了大规模土地利用变化,约有一半的热带森林被砍伐变为农田或次生林。因此,了解这一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植被和土壤碳库的变化对准确估算森林碳库功能的变化至关重要。传统观点认为热带森林转变为次生林或人工林后,其植被碳

热带森林转变过程土壤碳固持的机制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刘占锋团队联合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梁乃申基于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的帕索森林保护区,研究揭示了热带森林转变下功能碳库调控土壤有机碳来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植物(如木质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如氨基糖)是土壤有机碳库的重要来源,由于微生物来源碳具有较高的

氮有效性在城乡梯度森林土壤中的研究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的发展也给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带来巨大 的压力和挑战,城市森林受到频繁的干扰和破坏,导致森林生态功能下降。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城市化改变了城市的水热分布状况,使得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在城区- 郊区- 乡村的生态界面上形成了相应的递增或递减梯度,影响着城市森林土

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举行

  12月16日上午,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辉山新园区举行。森林与土壤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傅伯杰院士,以及国家科技部基础司,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等部门有关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实验室主任韩

版纳植物园森林土壤种子库调查方法研究取得进展

  流行的小面积多样点取样常常仅检测到少量森林土壤中的乔木种子,给森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结果的解读与应用带来困难。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组的沈有信副研究员等,于多数木本物种种子散落后,在云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的已经做过植被调查的1ha样地内采集了100个10cm(长)×10cm(宽)×1

研究揭示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对长期氮磷添加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中心博士生张靖凡在王法明研究员的指导下,研究揭示了热带森林土壤碳释放对长期氮磷添加的响应。相关研究在线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每年有大量的二氧化碳(CO2)从土壤中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获进展

  生物固氮每年能向陆地生态系统提供40~100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生固氮菌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它们能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并提高植物生产力。因此,阐明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可为理解森林氮循环过程以及调控氮素供给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中国科学

大尺度森林土壤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研究获进展

生物固氮每年能向陆地生态系统提供40~100Tg的氮素,其中共生和自生固氮菌是生物固氮的主要贡献者,它们能将大气中的氮还原成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效氮,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土壤肥力并提高植物生产力。因此,阐明固氮菌群落分布格局可为理解森林氮循环过程以及调控氮素供给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为此,中国科学院

树种丰富度对中国成熟森林土壤磷具重要调控作用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刘菊秀团队基于全国范围的一项实地调查,研究揭示树种丰富度对中国成熟森林土壤磷库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比土壤类型和植被类型更重要。相关研究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磷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限制性营养元素之一。土壤磷储量

主动式增温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控制实验

哀牢山生态站在国内首次将主动式增温用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控制实验  中国的CO2收支问题已受到国内外的密切关注,目前已成为国家制定战略决策的重大需求。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库,全球的土壤微生物呼吸不但占全球土壤总呼吸的71%,同时还是每年化石燃料排放碳的9倍,为每年陆地碳汇

激光配合自动箱用于森林土壤树δ13C通量测量

量子级联激光光谱仪配合自动箱用于森林土壤、树干和树根δ13C通量的测量文献信息:Brndholt, A., Ibrom, A., Ambus, P., Larsen, K. S., & Pilegaard, K. (2019). Combining a quantum cascade laser

研究揭示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氮转化新进展

  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地区被认为是氧化亚氮(N2O)的主要自然排放源之一。在我国南亚热带地区,年降水分配不均以及持续高氮沉降的特点显著影响了土壤氮转化过程,从而潜在增加南亚热带森林土壤氮素的损失(淋溶和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氮转化包括氮矿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均由土壤微生物介导。然而,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微

版纳植物园揭示森林土壤激发效应形成的碳平衡

  由于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可能提高向地下土壤的碳输入,而这种输入的增加可能影响土壤中原来固持的有机碳释放,形成“激发效应”,但具体的变化规律并不十分清楚。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博士研究生乔娜和副研究员Douglas Allen Schaefer与中科院地理所、德国哥廷根大学相关研究人

科学家揭示青藏高原山地森林土壤汞累积机制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逐年攀升的能源及原材料需求,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的头号汞排放大国。理清人为源汞的排放与生态系统汞的源汇关系,成为研究我国汞污染的当务之急。森林系统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1%,学术界一直认为森林系统的汞汇可能被远远低估了。这是因为在所有陆地生态系统中,森

成都山地所在山地森林土壤甲烷动态观测研究中取得进展

  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百年尺度上其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25倍。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甲烷重要的汇,是调控大气甲烷含量重要的过程之一。该过程及其汇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为深入认识亚高山生态系统的甲烷吸收情况及其对氮沉降的响应规律和机制,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人员依

中国原始森林仅占全国森林面积7.59%

  3月20日,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首次绘制出《中国原始森林空间分布图》。根据这份地图,中国现有原始森林面积为1576.68万公顷,占中国森林面积的7.59%。  绿色和平森林与海洋项目副经理易兰向记者介绍,原始森林又称为原生林,指未因人类活动而导致

人类干扰对热带干旱森林的影响随着土壤湿度降低而变大

  人类采伐、放牧、干旱和火灾——哪个是造成热带干旱森林树种死亡的主要干扰形式?干扰的影响是否随着树木的大小(幼树、幼苗和成年树木)而变化?森林中树木的死亡和补充是否与土壤湿度相关?这种相关性是否与树木大小有关?干扰造成的死亡是否只限定于某些树种?  为了回答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