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季节性波动研究获进展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马麝(M. chrysogaster)是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1958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发现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肠道疾病是限制麝科动物人工养殖规模扩大的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与宿主微环境构建的复杂多变且功能强大的微生态系统在食物降解、营养吸收、免疫调节、病原体防御等多个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组成和功能也受到遗传背景、食物、季节、年龄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然而,肠道微生物对麝科动物的影响并不清楚。 为深入探讨季节变化对麝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针对在不同季节采集到的352份圈养林麝和马麝粪便样品,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16S rRNA 基因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比较分析季节变化对圈养林麝和马麝......阅读全文

麝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季节性波动研究获进展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马麝(M. chrysogaster)是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1958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

麝科动物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功能季节性波动研究获进展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和马麝(M. chrysogaster)是全球濒危物种,为减少野外麝科动物被捕杀,可持续利用天然麝香资源,进而促进野生麝有效保护和种群恢复,1958年开始我国相继开展了林麝、马麝等麝科动物的人工饲养和繁殖研究。随着养殖技术日益成熟,养殖数量逐年上升,发现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设计十条生态体验线路

中新网西宁2月28日电 (记者 李江宁)28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获悉,目前,该局从野生动物摄影、金色门源七月寻花、十月秋景观赏、荒野探险、星空探秘、户外挑战健身等方面科学设计国家公园生态体验线路10条。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和河西内陆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

欧盟研究表明保护动物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人类仅两个世纪在养殖动物,如家畜牛、猪、羊和山羊等,科学培育方面的瘦肉型、抗疾病、高效繁殖和快速成长工业化养殖的实践,特别是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已日益显现出动物多样性保护潜在的重大缺陷。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提供300万欧元资助,总研发投入380万欧元,由欧盟成员国法国(总协调)、德

昆明动物所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法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测量在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工作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例如对具有丰富及特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进行调查和监测、病害虫及环境污染的监控、生态保护项目(如人工橡胶林种植)的管理与监督等。然而,传统的生物多样性测量既耗时又费钱,尤其需要很多分类学家的加入。不同于普通的管理问题, “分类学障碍”

长江源上游水源地青海班玛打造国家湿地公园

  从青海省班玛县委宣传部获悉,通过5年的建设,班玛县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且成为具有较高生物价值的基因库。  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的班玛县属于三江源保护核心区,也是长江源上游的主要水源地,境内玛可河林区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林场和中国海拔最高的天然林天然原始林区。  据介绍,班玛县境内的玛可

鹤舞羚奔-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加大,中国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能力持续提升。  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青海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也是青藏高原重要的生态与物种宝库。野牦牛、藏野驴、雪豹、喜马拉雅旱獭、岩羊等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  青海隆宝国家

化石研究不可“貌相”?听觉器官成了革命性证据

反刍类的内耳几何形态学分析及系统发育示图 绘图:Laura Dziomber 化石研究的第一步是通过形态特征来鉴定身份,厘清物种的亲缘关系,但这种方法并不完美,那些看上去长相相似的也许八竿子打不着,而毫无共同特征的却是“亲属”。 近日,瑞士巴塞尔自然历史博物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

玉树麝香的概述

  玉树麝香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长期以来,中国产量居世界首位,麝香及其制品在国际市场深享盛誉。玉树麝香全靠猎野麝取得,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祁连山区,东部黄河和湟水流域以及东南部长江和澜沧江流域,主产地有玉树、囊谦、扎多、门源等县,历史最高年收购量曾达到150公斤,是青海省外销

代表建议:启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

孙庚表示,四川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富集的省份,特有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近一半。但是,由于地域广阔、生境多样,人类活动剧烈,气候变化显著,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虽然大熊猫、白唇鹿等明星物种得到了较好保护,但仍有一些珍稀物种的生

昆明动物所在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研究上取得突破

  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昆虫、令人惊声尖叫的小爬虫们,它们不再只是我们儿时玩伴藏匿在盒子里的“惊喜”,这些小虫子其实有着更为神奇的作用——监测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领导的团队研究发现,通过对一定区域内昆虫样本的混合DNA测序,可以对该区域的生

昆明动物所:干热河谷区生物多样性不应被低估

  红外相机技术在地栖大中型野生动物调查与监测研究中具有突出优势,易于统一规范技术标准,所获取数据便于管理和标准化统计分析,已成为国内外兽类监测研究网络的主要技术支撑。日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课题组在红外相机监测研究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多样性与分布》,李学友博士为第一作

代表建议:启动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立法

  近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参会的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孙庚围绕四川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开展碳中和先行示范提出建议。  孙庚表示,四川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富集的省份,特有植物和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约占全国数量的近一半。但是,由

动物所关于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方面的建议受到国际关注

  科学数据共享越来越引起广泛地关注和讨论,一方面由于数据共享对于科学本身和“大科学(big science)”的发展至关重要,也由于它是各国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议题。在全球变化和环境恶化背景下,为更好地理解和保护地球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数据的共享显得尤其重要。2001年,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多国

昆明动物所在生物多样性快速监测方法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Douglas Yu课题组在Method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MEE)上发表了第一篇描述“生物多样性汤(Biodiversity Soup)”这一高通量条形码技术流程的论文。如今,高通量条形码技术在环境保护和管理相关决策研究中的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提出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Douglas Yu课题组提出了大尺度生物多样性监测方法,为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全面的科学依据。相关成果已发表于《自然—生态学与进化》,并被选为封面文章。  大尺度实时生物多样性管理监测,对精细研究生物多样性格局动态和物种适应策略、预测生物兴衰和分布格局态势有重要意

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确定!珍稀动物将野化放归

  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我国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按照“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地保护率达到55%,以国家公园

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确定!珍稀动物将野化放归

我国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国家林草局最新发布,在“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中,我国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 按照“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7%,湿

西北高原所助力青海省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北京时间7月7日晚8时许,在波兰克拉科夫举行的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青海省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至此,历时2年多的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圆满结束,青藏高原诞生了首个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是目前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作为青海省申遗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在行动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而今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生物多样性年。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息息相关。如果没有生物多样性,人类难以感受到树林的绿意,还可能失去空气、食物和水。如果没有多姿多彩的其他生命形式,不仅生活会变得索然无味,而且人类可能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发现昆虫新种14种

  近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通过3年的野外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记录到昆虫及蛛形动物18目105科442属679种。其中,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0种,青海新记录228种。此次专项调查是青海省首次开展系统全面的区域性昆虫专项调查,充分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生境与

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发现昆虫新种14种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7698.shtm 近日,记者从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通过3年的野外调查,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片区记录到昆虫及蛛形动物18目105科442属679种。其中,发现昆虫新种14种,中国新记录1

中外科学家合作鼹鼠系统演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学龙课题组与日本宫崎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合作,对鼹科鼹族演化研究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分子系统学与进化》。     据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鼹科哺乳动物物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特别是我国西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极高的物种多样性,但目前对该类群的了解十分有限

青海湖首次发现“三有保护动物”

近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刚察县仙女湾湿地巡查时,偶然发现一只体形较大正在觅食的雀形目鸟类,其额和头顶杂有白色,颊和耳覆羽白色微杂有黑色纵纹,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白色,嘴橙红色,尖端黑色,脚橙黄色,经比对鸟类图鉴认定为灰椋鸟,查阅文献与整理历史数据发现该鸟为青海湖新记录的鸟类,至此青海湖

华南晚奥陶世层孔海绵动物群拥有最高生物多样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50.shtm 层孔海绵(stromatoporoids)因其骨骼呈层纹状、表面具孔而得名,过去常称为层孔虫,现在通常归为海绵动物。层孔海绵通常生活在温暖、光照条件较好,水动力较强的浅海环境中,

新研究发现动物病毒的多样性

野生动物是新发传染病的重要来源,新发和再发传染病的持续暴发引起了人们对野生动物携带病毒的担忧,尤其是与人类和家畜密切接触的动物,更容易造成病毒传播。近日,科研人员在动物病毒多样性、跨宿主传播以及潜在人畜共患病毒研究方向取得新成果。相关研究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   ?多种

重庆发现一全球新物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记者22日在重庆市举行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科普活动中获悉,重庆市近年来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已发现1种全球新物种云阳掌突蟾,以及珞弄蝶(黔江)、圆翅前锹甲(黔江)、青篱柴(黔江)、毛果半蒴苣苔(秀山)等4种重庆新记录种。目前,重庆市启动了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建设,建立了渝东北(阴条岭)、

麝香的概述

  该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原动物为麝。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麝香为中药材的一种,其药用来源为麝科动物,如林麝、马麝或原麝等成熟的雄体腺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麝香主要含有水分23.56%,灰分3.62%(其中含钾、钠、钙、镁、铁、氯、硫酸根、磷酸根离子等),含氧化合物(其中含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雷蒙德在1968年提出的生态学术语。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可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

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全球特点从整个地球范围来看,生物多样性分布明显与纬度有关,南北两极是生物多样性最少的区域。相反,在热带地区则集中了大部分的生物种类。处于这两个典型地带的中间区的温带,其生物多样性少于热带而多于寒带。例如,在国土面积大致相等的委内瑞拉和法国,其哺乳动物的种数相差3倍以上,前者有350种,而后者只有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