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动物所等发表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Richard Shine 教授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embryo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ges of life inside an egg”的综述论文,首次提出胚胎生态学及其理论框架(图1),系统总结了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的最新进展。 胚胎是动物非常重要的一个生活史阶段。传统观点认为胚胎阶段是预先编码的发育过程,胚胎只能被动顺应环境变化,缺乏主动调控能力。因此,经典生态学主要关注胚后个体,而忽视对胚胎的研究。然而,胚胎常常暴露在各种不利环境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胚胎具备主动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杜卫国研究团队基于他们在爬行动物胚胎生态学方面的工作积累,结合文献综述,对该领域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首先,该综述提出了胚胎......阅读全文

中科院动物所等发表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Richard Shine 教授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embryos: responding to the cha

中科院动物所等发表胚胎行为和生理生态学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杜卫国研究员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Richard Shine 教授在Biological Reviews上发表题为“The 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ecology of embryos: responding to the challen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的基因组来自Mus musculus domesticus (M. m. domesticus)

动物所等揭示小鼠行为和神经基因的驯化机制

  实验小鼠是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哺乳动物模型之一,由野生小家鼠长期驯化而来。实验小鼠和野生小家鼠在体型、生理及行为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实验室驯化下小鼠攻击行为减弱、温顺行为增强。已知实验小鼠的基因组来自Mus musculus domesticus (M. m. domesticus)

中科院动物所《PNAS》发表研究新成果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斑马鱼中证实Foxn1通过mcm2维持胸腺上皮细胞,支持了T细胞发育。相关论文“Foxn1 maintains thymic epithelial cells to support T-cell development via mcm2 in zebraf

天津工生所等发表酶燃料电池综述文章

  酶燃料电池(enzymatic fuel cells, EFCs)是一类利用氧化还原酶为催化剂的燃料电池,具有绿色、安全、高生物兼容性的特点。随着人们对清洁、安全、高效能源的日益重视,以及可穿戴、可植入电子设备的日趋流行,EFCs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受到能量密度低、功率密度小、稳定性差和电

天津工生所等发表Bfactor综述论文

  B-factor(又称Debye-Waller factor或temperature factor)是用来描述X-射线衍射蛋白晶体结构时由于原子热运动造成的射线衰减或散射现象。由于B-factor所体现的数值(B值)可用于识别蛋白结构中的原子、氨基酸侧链及loop区域的运动性及柔性,因而广泛应用

昆虫行为和生理研究新方法VISIR动物行为观测分析系统...

昆虫行为和生理研究新方法-VISIR动物行为观测分析系统及案例应用        对于研究动物行为的学者,尤其是昆虫学家,怎样观察动物的行为是个令人头大的难题,主要在于定位个体和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观察。当研究者需要对行为做定量分析时难度又增加了一层。为此,北京易科泰结合了可见光成像(VIS)和红

微生物所等发表植物基因组编辑研究综述

  序列特异性核酸酶使得基因组编辑成为可能,快速推动了基础和应用生物学的发展。CRISPR-Cas9系统自出现以来,作为可转化植物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已得到广泛应用。CRISPR-Cas9对基因组靶位点进行定向切割,造成DNA双链断裂。DNA双链断裂主要通过两种高度保守的机制进行修复,即非同源末端连接

上海药物所等发表小分子荧光探针研究“指南综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佳团队联合华东理工大学贺晓鹏团队、英国巴斯大学Tony D. James团队,以及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Jonathan L. Sessler团队,撰写“指南综述”(Tutorial Review)文章Small-molecule fluorescence-b

福建物构所等发表超分子分析化学研究综述

  将超分子化学和分析化学完美结合起来的超分子分析化学近年来备受关注。该领域研究受体和分析物的作用、组装以及分析物诱导的信号传导和调控,在环境监测、疾病诊断、药物筛选、手性分析分离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在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

动物所发表造血干细胞研究综述

  造血发生是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其维持依赖于一群数量极其稀少的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一方面通过自我更新维持造血干细胞库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分化产生各种类型的成熟血细胞。为了描绘造血干细胞完整的分化过程,科学家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经典的造血层级结构(hematopoietic hie

动物所发表造血干细胞研究综述

  造血发生是一个动态有序的过程,其维持依赖于一群数量极其稀少的多能干细胞——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一方面通过自我更新维持造血干细胞库的稳定,另一方面通过分化产生各种类型的成熟血细胞。为了描绘造血干细胞完整的分化过程,科学家在2000年首次提出了经典的造血层级结构(hematopoietic hie

中科院动物所焦建伟周琪等Cell-Reports发表神经生物学成果

  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员课题组,与周琪研究员、胡宝洋研究员以及赵同标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Tet3-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Fibr

中科院动物所焦建伟周琪等Cell-Reports发表神经生物学成果

  近期,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焦建伟研究员课题组,与周琪研究员、胡宝洋研究员以及赵同标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发表题为“Tet3-Mediated DNA Demethylation Contributes to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Fibr

动物行为学实验方法文献综述

前言 人生活在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动物也有很多行为,繁殖行为、觅食行为、趋避行为、战斗行为、利他行为等等。动物行为学就是研究动物行为的一门学科。通过学习前人对动物行为学的研究得出的规律,能够以观察、实验的方式了解动物的状态、需求等。作为一门经验性学科,实验方法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发布新款基因测序软件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马占山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叶承曦博士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合作再次取得重要突破。合作团队近日正式发布了一款代号为 Sparc 的软件。  针对第三代基因测序仪硬件错误率高达15%~40%的问题,该团队研发出了一套“线性复杂度”(复杂性最低)的算法,Sparc软件即基于该新算法完成

生物物理所等发表关于干细胞与衰老研究的综述文章

  9月25日,Current Opinion in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题为iPSC technology to study human aging and aging-related disorders的特邀综述文章,深入讨论了利用人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表基于乏氧肿瘤诊疗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施剑林、副研究员刘佳男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步文博,在美国化学会综述性学术期刊《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在线发表了综述文章:Chemical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Functionalized Probes for

武汉病毒所等发表量子点与生物学交叉研究综述文章

  半导体量子点(QD, Quantum Dots)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纳米材料,其优异的光学性质较传统染料分子或荧光蛋白分子具有显著优势,进而可广泛应用于光学器件、太阳能电池、光学标记等领域。自1998年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其运用于生物成像的研究,量子点与生物学交叉领域研究迅速引起了

上海应物所等发表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研究综述论文

  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樊春海与西安交通大学生命学院教授赵永席应邀在《化学评论》(Chemical Reviews)发表了关于核酸等温扩增技术的综述论文: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Chem. Rev., 2015, 115

中科院学者发表Nature免疫学综述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是细胞表面不可或缺的一层半透膜。这种结构将细胞内部与外环境隔离开,同时允许必要的信号和物质交换。质膜主要由蛋白质(占60%-80%)、类脂(占20%-40%)和碳水化合物(5%)组成,碳水化合物分布在类脂和蛋白质之间。  人们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认识到了质膜的脂质复杂性。脂质组学

动物所发表虫菌共生入侵学说综述文章

  随着全球贸易化进程的加快,外来种入侵带来的环境、经济、生物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生物入侵已被公认为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最主要原因之一。入侵种的入侵机制是入侵生物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已有假说主要从天敌、资源和生态位几方面阐述了入侵种的入侵性。现有的入侵理论主要关注入侵植物的入侵机制,而关于入侵昆虫的入

动物所研究揭秘血雉奇特的孵卵行为

  鸟类胚胎发育理想的温度范围在36-38℃间,26℃被认为是生理零温度,在26-36℃之间虽不会对胚胎造成损伤,但会减缓胚胎发育的速度。   环境温度对鸟类的孵卵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极地及高海拔山地等寒冷环境中,环境温度远远低于胚胎发育的适宜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孵卵亲鸟往往采取多

新疆理化所等发表苝二酰亚胺超分子自组装技术综述文章

  10月6日,国际综述性期刊Chemical Reviews 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研究员王传义团队和美国犹他大学教授臧泠团队撰写的题为Self-Assembly of Perylene Imide Molecules into 1D Nanostructur

中科院PI接连发表Nature、Nature综述文章

  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许琛琦研究员主要从事淋巴细胞与疾病等领域的研究,今年其研究组在Nature杂志上发文,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胆固醇代谢可以提高细胞膜胆固醇水平,从而促进T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由此发展了一种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同时近期许琛琦研究员也受邀在Nature Re

中科院Cell-Res发表线粒体自噬综述文章

  来自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在6月6日的《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Receptor-mediated mitophagy in yeast and mammalian systems”的一篇综述文章。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陈佺(Quan Che

动物所发表有关6mADNA修饰的综述文章

  DNA甲基化修饰作为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的DNA基因组中。DNA甲基化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如细胞命运决定、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形成和稳态维持;其调控的异常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如肿瘤。因此,DNA甲基化修饰的调控机理一直以来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DNA甲基化以多种修饰

上海硅酸盐所等发表纳米磷酸钙合成及应用综述论文

  磷酸钙包括羟基磷灰石是脊椎动物骨骼和牙齿等硬组织的主要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应用于硬组织缺损修复和替换、药物和基因载体、医学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团队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教授Leaf Huang团队合作的综述论文“Biomolec

动物所揭示胚胎背腹轴建立的分子机制

  在脊椎动物发育过程中,原肠期是体轴建立和中内胚层形成的重要时期。胚胎体轴的建立是一系列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和细胞剧烈运动的结果。在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陆续发现了背部组织中心的存在。背部组织中心自身可以形成脊索、前脊索板、神经底板、背部内胚层等中轴组织,同时还可以指导其周围的细胞分化为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