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受聘西电杭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2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崔铁军一行到访西电杭州研究院,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小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丁金闪受邀出席。杭州研究院党组织负责人邓军、院长廖桂生等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电磁认知与射频综合实验室主任姜文教授陪同。聘任仪式在综合楼远志会议室举行,廖桂生致欢迎词,并为崔铁军院士颁发聘书。廖桂生表示,崔铁军院士长期从事电磁超材料和计算电磁学的研究工作,是国际电磁学领域新一代领军人物之一。崔院士新年首行即到访西电杭州研究院,是对研究院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最大支持,在崔院士的指导下,研究院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需求,聚集高水平团队,打造电子信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邓军围绕建设规划、体系架构、发展定位、运行机制......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受聘西电杭州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2月1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院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崔铁军一行到访西电杭州研究院,受聘担任首席科学家。东南大学电磁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周小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丁金闪受邀出席。杭州研究院党

一作发表8篇SCI,这位博士生有多厉害?

    去年三月,东南大学崔铁军院士团队在信息超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Nature Electronics 上,而文章的第一作者引人注目——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信歌。  从两次高考失利,到在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出斐然成绩,张信歌凭着对科研的热爱与坚持,已在顶级期刊发文多篇。他的

东南大学发布“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投入超5000万元支持

  12月27日下午,“东南大学十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新闻发布会在东南大学九龙湖宾馆召开,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党委副书记任利剑、副校长吴刚、副校长周佑勇以及党委宣传部、科研院等部门和学院负责人,十大问题建议人或代表等出席了发布会。  来自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新华日报、江苏电

太赫兹频段的高Q微腔激发的新结构图

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研究团队陈麟副教授和朱亦鸣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张伟力教授、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等,除了在太赫兹频段人工粒子的Fano效应中取得重要进展外,该课题组去年还提出了一种太赫兹频段的高Q微腔激发的新结构(图2(a)),用容易激发的C型谐振腔来间接激发暗态的微腔模式,并在实验中观察

人工粒子诱发Fano效应助推高灵敏度传感器的研究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合作研究又取得成果。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成员:上海理工大学庄松林院士研究团队陈麟副教授和朱亦鸣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张伟力教授、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等,在太赫兹频段人工粒子的Fano效应中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在周期结构金属粒子中巧妙引入缺陷,Q值的多极子Fano效应的激发(

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获颁“终身成就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08.shtm1月11日下午,备受全球设计界瞩目的第13届艾特奖颁奖盛典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设计作品7055件,竞逐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国外设计师摘得12项大奖、中国设

4月,富阳等您!闪光科技诚邀您参加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

2023年4月19-21日在杭州富阳举办的中国光学十大进展高峰论坛暨颁奖典礼,这是一场光学领域备受瞩目的科研成果盛会,本次论坛由中国激光杂志社、杭州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范滇元院士、祝世宁院士、崔铁军院士和罗先刚院士等诸多光学领域大咖加入,是一次全新的学术观点和科研成果动

环境观察:铁军形象不容玷污

  中央纪委日前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曝光。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原党委委员、副主任原庆丹因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等问题,受到撤销党内职务、政务撤职处分,其他违规参与宴请的党员干部也均受到相应处理。对这起案件的严肃处理,充分体现了生态环境部党组和驻部纪检监察组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和坚定

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获颁艾特奖“终身成就奖”

  1月11日下午,备受全球设计界瞩目的第13届艾特奖颁奖盛典在深圳隆重举行。来自全球73个国家和地区参赛设计作品7055件,竞逐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国外设计师摘得12项大奖、中国设计师斩获8项大奖。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大师齐康获颁艾特奖“终身成就奖”。  国际空间设计

我国建造“人造黑洞”-吸收利用太阳能

目前,中国科学家建造人工黑洞,可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目前,科学家首次建造了可以吸收周围光线的人造电磁“黑洞”。该设备可吸收太阳能,可转化成为人们使用的热能或电能。   这个人造黑洞在微波频率下工作,不久之后便能吸收可见光线,是收获太阳能产生电能的一种全新方法。

世界首个“人造黑洞”在中国东南大学诞生

中国造世界第一个“人造黑洞”  它有着“黑洞”之名,虽然尺寸“迷你”,但任何经过的电磁波或光,都不可能逃离它的引力。  10月15 日,《科学》杂志宣布,世界上第一个“人造黑洞”在中国东南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不过,这个小型“黑洞”不仅不会毁灭世界,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吸收太阳能。  在宇

崔向群院士:我国应发展极大光学/红外望远镜

  在天文研究领域,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与一位女科学家的名字连在一起——中国科学院院士崔向群。   近日,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召开前夕,《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国家天文台见到了崔向群。   崔向群认为,在大型天文仪器研究领域,中国人应该有充分的自信,走自主研发

中国大科学装置:崔向群院士的三个烦恼

  前不久,美国科学家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在中国引发科普热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大科学装置的关注。  大科学装置是指通过较大规模投入和工程建设,建成后以长期的稳定运行和持续的科学技术活动,实现重要科学技术目标的大型设施。可以说,现代科学技术诸多领域取得突破都离不开它。引力波的发现就是借助于激光干涉引力

中国科学家发明新型超材料-可让任何表面变天线

中国材料科学家所研发的超材料能够使任何物体具备无线电天线的性能        中国材料科学家将一种微型的U型金属结构附着一种材料表面,创造出了一种具有无线电天线功能的新型人造表面。这种表面可以是弯曲的而且能够以天线同样的方式聚集电磁波。这项技术为未来的新型无线电天线铺平了道路,比如超低的扁平天线或者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江桂斌院士

——江桂斌:抓住机遇,共谋发展 见证中国质谱40年成就  导读: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未来,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联合

评论:向污染宣战-强环保铁军

  环保工作职责光荣、使命重大。对于湖北省黄冈市而言,要建设一支环保铁军队伍,必须算好人生三笔账,守住廉洁自律四条线,当好环保队伍四种人。  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向污染宣战”的号令,这是环保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挑战,也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新机遇。湖北省黄冈市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也是生态环境良好地区,

铁军化工开发两纳米改性材料

  记者近日从宝鸡铁军化工防腐安装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该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合作开发出纳米改性聚脲涂料和纳米复合材料改性乙烯基玻璃钢两种纳米改性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石油管道、炼油化工、海洋设施等防腐、防水涂装领域。   纳米改性聚脲涂料是在聚脲涂料中加入纳米材料,性价比要高于单纯聚脲产品材料2~3

“泥石流院士”崔鹏:用科学让更多人免受灾害

  不爱谈个人,只想讲团队。不愿回顾过去的成绩,只想提研究的进展。话危险,他觉得太矫情。聊辛苦,他说大家都一样。戴着一顶安全帽就扎进了灾区,日日夜夜和泥石流打交道,一眨眼就是30年。  他是崔鹏,中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泥石流研究,为我国

崔向群院士:为国奉献是一种单纯的坚持

  “我们有能力做二三十米口径的巨型望远镜。”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间隙,中科院院士崔向群为人们描述着中国大望远镜的未来。  从大学毕业要求改分配到边远山区,到努力考上“文革”后首批研究生;从放弃欧洲南方天文台工作回国当LAMOST项目“敢死队长”,到发起南极冰穹A天文观测,崔向群把为国奉献作为一种

47位院士齐聚杭州,为新材料产业发展“把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51.shtm

人民日报:高校做科研,望向更远处

   大学,既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科研创新的重要阵地。  目前,我国高校在前沿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同时积极落地转化、服务民生发展。多元的学科背景、完善的人才梯队、丰富的研究资源,使得高校在科研创新中具备独特的竞争力,能够紧盯未来科技趋势,攀登一个又一个科研高峰。  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超循环气动热力

空气动力学家崔尔杰院士逝世-享年75岁

  据中国力学学会网站及上海大学教授戴世强的博客消息:中科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北京空气动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长崔尔杰先生,因突发心脏病,于12月13日晚去世,享年75岁。   崔尔杰简介:   崔尔杰,中科院院士,空气动力学家。1935年11月10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河北高

力学所送别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崔尔杰院士

  力学所拉起横幅表达对崔尔杰院士逝世的哀思  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长崔尔杰先生,因突发心脏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12月1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12月19日,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黄晨光,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访谈之一:陈洪渊院士

——中国质谱仪实现从买到造 数学函数预测未来创新方向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成立40年来,推进了我国在质谱方法、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在国际上,自质谱法诞生以来,在仪器制造、离子化方式、质量分离分析器和应用等方面已有7次,共11名科学家和工程师获得了诺贝尔奖。  目前,质谱在

徐星院士受聘担任杭州一小学名誉校长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934.shtm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徐星日前被杭州市丹枫实验小学聘为名誉校长,并成立“徐星院士科普基地”。“徐星院士能成为名誉校长,将自己的科普基地落户学校,对全体

喜讯!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莫斯科时间6月6日中午,俄罗斯科学院(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RAS)院长亚历山大·谢尔盖耶夫(Alexander Sergeev)院士向东南大学曹进德教授发来贺信,祝贺他在6月2日的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大会上经无记名投票高票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是俄罗

第66期中国科技论坛会议议程公布啦!

—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技术前沿论坛会议议程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一直被认为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应用领域。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人工智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医疗仪器分会、中关村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生物谷协办的“第66期中

大国科学家丨“泥石流院士”崔鹏:40年逆行守护生命

  今天(31日)的《大国科学家》系列报道,我们一起来认识称为“泥石流院士”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每当重大灾害发生,他总是带着团队逆行进入灾害现场,认真记录分析当地的地质、地貌、水文特征和泥石流留下的痕迹。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40年来,崔鹏的足迹踏遍了祖国无数地质灾害的现场,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作

海南省:用铁军精神守护生态岛

  京津冀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有他们捧回的“光荣榜”;槟榔土法熏烤联合交叉执法,有他们夜以继日的拼搏;查处环境违法企业,有他们挥洒的汗水……如果说海南生态文明建设是一棵不断茁壮成长的“大树”,那不断完善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则是这棵树的有力“守护者”。  日前,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一组翔

刘永坦:筑海防长城,聚雷达铁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002.shtm1990年4月3日,山东威海,海风吹拂着海滩上阵列整齐的雷达天线。这是中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驻守在这里的科研人员如往常一样,紧盯着漆黑的显示屏。但这一天,一件新鲜事发生了:屏幕上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