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又发现一项提升光催化性能的关键作用

近日,我所超快时间分辨光谱与动力学研究组(1110组)金盛烨研究员团队与孙承林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s)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并论证了长寿命内部电荷分离态(ICS)对2D MOFs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类材料,具有种类多样、结晶性高、比表面积大、结构和功能易调节等特点,是太阳能转化与利用领域中的热点材料。近年来,人们发现制备二维(2D)MOFs纳米片能够大幅提升MOFs材料的光催化反应性能。此前,传统观点认为纳米片结构能够直接缩短载流子的扩散距离,同时更有利于表面活性位点的暴露,是导致其光催化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然而,由于缺乏对光生载流子分离及提取动力学的研究,该过程对2D MOFs光催化性能的贡献并不明确,确切的光催化反应机理也尚不清晰。 本工作中,该团队利用瞬态吸收光谱技术,对块体MOFs材料(Mn-TBAPy-BK)及......阅读全文

化物所金盛烨2DMOFs最新研究光催化性能大提升

近日大连化物所金盛烨研究员团队与孙承林研究员团队合作,在二维(2D)金属有机框架(MOFs)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提出并论证了长寿命内部电荷分离态(ICS)对2D MOFs光催化性能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  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一种有机-无机杂化类材料,具有种类多样、结晶性高、比表面

大连化物所揭示太阳能光催化“向阳背阴”电荷分离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峰滔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表面光电压成像仪器,阐明相比于传统的内建电场导致的电荷分离,电子和空穴的迁移性差别可产生扩散控制的电荷分离过程,且后者对不同晶面的电荷分离贡献更大。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上。 

大连化物所极性诱导的空间电荷分离促进光催化全分解水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院士李灿、研究员李仁贵等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闫建昌团队合作,在人工光合成体系光生电荷分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极性诱导的表面电场有效促进了光生电荷的空间分离,并大幅提升光催化全分解水的活性。  除了晶体形貌和晶面可以被用来调控

大连化物所高对称性光催化剂晶面间电荷分离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筹)李灿团队(慕林超、李仁贵、李灿等)在太阳能光催化的光生电荷分离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国际能源和环境科学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光生电荷分离是太阳能光催化研究的

李灿院士团队研发高效宽光谱捕光的新型CdMOFs催化剂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章福祥研究员等在新型宽光谱捕光催化剂开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设计合成了一种Cd-MOFs新结构单晶,具有宽光谱可见光吸收功能,以及可见光催化水氧化和水还原双功能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利用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揭示缺陷促进电荷分离新机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范峰滔研究员、李灿院士团队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中心Thomas Dittrich博士合作,联合利用断层扫描光电压成像(Tomographic-SPVM)、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方法(TPV)在研究半导体光催化剂微纳米尺度电荷分离过程中缺陷的重要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发表

大连化物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电子转移与能量转移光催化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电荷/能量转移与光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一类低毒性量子点作为强还原剂和三线态敏化剂的有机光催化应用。  光诱导电荷/能量转移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有机催化反应。常见的光敏剂主要是吸收可见光的有机分子或过渡金属(例如钌

大连化物所发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综述文章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立贤研究员应邀为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杂志撰写了题为Mesoporous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Design and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该文详细介绍了中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大连化物所新型光催化与高级氧化耦合有机污水处理技术

  近日,大连化物所节能与环境研究部废水处理工程研究组(DNL0902组)孙承林研究员、卫皇曌研究员团队与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仁贵研究员等合作,发展了一种新型光催化水氧化和传统催化过氧化氢湿式氧化(CWPO)耦合的技术,实现了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并将其应用于工业有机废水处理中。  将有机化合物

大连化物所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孙立贤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多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已发表在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DOI: 10.1039/c1ee01380g)上,并将于11月作为封面文章正式发表。此前,孙立贤还受邀撰写了三篇关于储氢材

大连化物所金属有机骨架分子筛膜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维慎和李砚硕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OFs)分子筛膜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通讯形式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上(Angew. Chem. Int. Ed. 2015, 54, 15483-154

德国应用化学: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学科中心核能化学课题组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固氮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员石伟群团队报道了两例基于紫精配体的自由基MOFs材料Gd-IHEP-7和Gd-IHEP-8。  此MOFs材料均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固氮活性,氨生成速率分别为128和220 μmol h-1

大连化物所团队提出二维异质结构保护锂金属负极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吴忠帅团队与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刘中民、叶茂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二维介孔异质结构双功能锂离子再分配新策略,获得高稳定、高容量且无枝晶的金属锂负极。  全球化石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引起了科研人员对清洁能源的日益关注和广泛研究,其中开发高能量密

MOF类光催化剂的电荷分离和制氢活性具有晶面依赖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太阳能研究部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研究员章福祥等,在MOF材料晶面诱导光催化电荷分离与分解水制氢活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研究通过控制合成了不同{001}/{111}晶面暴露比例的NH2-MIL-125(Ti)片,发现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半反应活性高度依赖于暴

大连化物所实现半导体光催化硼化反应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精细化工研究室有机硼化学与绿色氧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戴文团队,在多相光催化硼化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团队选用易于制备的硫化镉纳米片作为多相光催化剂,利用光生电子—空穴的协同氧化还原作用,通过选择性硼化反应,实现了烯烃、炔烃、亚胺以及芳(杂)环的高值转化,合成了硼氢化和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发二维材料限域单原子催化综述

  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邓德会研究员、包信和院士团队在二维材料限域单原子催化研究方面的工作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受邀在Chemical Reviews期刊上并以封面形式发表以“Catalysis with Two-Dimensional Materials Confining Sing

化物所章福祥团队开发新型宽光谱捕光催化材料

  近日,大连化物所太阳能制储氢材料与催化研究组(DNL1621组)章福祥研究员团队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Kazuhiko Maeda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合成了一种层状结构的宽光谱捕光催化新材料β-ZrNBr,其吸光带边可至530nm,表现出较优异的光催化水分解半反应制氢和放氧、光催化半反应还原CO2制甲

研究人员提出“氢农场”新策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提出“氢农场”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李灿、研究员李仁贵等在太阳能可规模化分解水制氢方面取得新进展,率先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全新的“氢农场”策略,该策略基于粉末纳米颗粒光催化剂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太阳能光催化全分解水制氢效率创国际最高记录。研究

基于聚合物光催化剂提升了光合成过氧化氢效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492510.shtm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在利用聚合物光催化剂生产过氧化氢(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

基于聚合物光催化剂提升了光合成过氧化氢效率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简称“大连化物所”)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刘健团队在利用聚合物光催化剂生产过氧化氢(H2O2)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基于对间苯二酚—甲醛(RF)树脂的电荷分离能力的提升,以及光催化反应路径的调控,提升了RF树脂的光催化产H2O2性能,使

吴凯丰组利用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揭示三线态能量转移机理

  近日,大连化物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11T6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通过合理构建无机纳米晶-多环芳烃分子模型体系的能级结构,结合超快时间分辨光谱技术,揭示了电荷转移态介导的三线态能量转移(CT-mediated TET)模型,在无机/有机界面三线态能量转移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

断层扫描光电压成像方法揭示缺陷促进电荷分离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范峰滔、中科院院士李灿团队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中心博士Thomas Dittrich合作,联合利用断层扫描光电压成像(Tomographic-SPVM)、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方法(TPV)在研究半导体光催化剂微纳米尺度电荷分离过程中缺陷的重要作用方面

大连化物所等发现氧吸附诱导金属态银原子级分散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强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团队,与大连化物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副研究员杨冰、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高嶷合作,在反应气氛诱导金属催化剂动态分散的原位表面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发现并提出氧吸附诱导金属态银(Ag)原子级分散新机制。  氧化分散(Ox

大连化物所与延长石油集团签署共建框架协议

  9月13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副所长蔡睿及知识产权与成果转化处相关人员一行4人到访延长石油集团,刘中民代表大连化物所与延长石油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杨悦共同签署了共建“陕西延长大连化物所西安洁净能源(化工)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框架协议。  杨悦在致辞中强调,要落实双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领域迎新进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801.shtm近日,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兰亚乾团队在“博新计划”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下,在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光催化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Angewandte C

化物所揭示自旋调控的电荷复合路径与动力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飞秒瞬态光谱,首次揭示了基于半导体量子点与有机受体分子构建的无机/有机杂化体系中存在着自旋调控的电荷复合路径和动力学。  无机半导体量子点(QD)与有机分子的杂化体系在光催化、发光器件及三线态敏化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大连化物所开发功能酚醛树脂光催化剂用于光合成H2O2

  近日,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纳米反应器与反应工程学创新特区研究组(05T7组)刘健研究员团队与复旦大学/内蒙古大学武利民教授团队合作,在环境条件下开发了一种苯并噁嗪基酚醛树脂光催化剂(APFac)。该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及不添加牺牲剂的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H2O2产率和长期稳定性(>7

我国利用断层扫面光电压成像揭示缺陷促进电荷分离机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范峰滔研究员、李灿院士团队与德国亥姆霍兹柏林能源与材料中心Thomas Dittrich博士合作,联合利用断层扫描光电压成像(Tomographic-SPVM)、时间分辨表面光电压方法(TPV)在研究半导体光催化剂微纳米尺度电荷分离过程中缺陷的重要作用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

新型低功函金属粉末可辅助氮化的合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章福祥团队开发了一种低功函金属粉末辅助氮化的合成新方法,实现了在低温、短时间内高效氮化合成基于d0区金属元素的窄带隙金属氮氧化物半导体材料。基于该合成路线,团队有效降低了大部分金属氮氧化物的缺陷密度,并提升了相应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此外,采用该氮化路线实现了对S

郑大制备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近日,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麦松威院士实验室制备出一种结构新颖的手性金属有机框架结构(MOF)材料。相关研究内容发表在化学类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上。   该材料实现了铁电和颜色的双开关行为,并通过精确的晶体结构解析合理解释了这种双开关机理。审稿人一致认为该工作为探索水分子基铁电MOF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