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团队六十年接力创新

闽水泱泱,武夷环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第4代种子园内,南京林业大学的杉木育种科研工作者正和林场职工忙着嫁接杉木。今年的这个夏天,对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南林和福建的杉木育种长期合作项目,于2016年完成了第三代遗传改良,启动了以速生、优质和抗逆为主要目标的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研究。而今,我们正在建设的是我国杉木第四代育种试验的第一个种子园,也是国际上第一个杉木第四代种子园。”南京林业大学杉木育种专家施季森说。杉木是世界人工栽培历史最悠久、人工栽培面积最广的针叶用材林树种,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国家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杉木林面积和立木蓄积均位居我国人工林树种的第一位,以人工林20%左右的面积,提供了25%左右人工林生产的木材,为国家的木材供应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地处深山、名不见经传的国有林场,“散养”在闽北大地、司空见惯的杉木树种,因为一支科研团队60余年接力不辍的奋斗,成就了......阅读全文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育种团队六十年接力创新

闽水泱泱,武夷环翠。在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杉木第4代种子园内,南京林业大学的杉木育种科研工作者正和林场职工忙着嫁接杉木。今年的这个夏天,对他们有着特别的意义。“南林和福建的杉木育种长期合作项目,于2016年完成了第三代遗传改良,启动了以速生、优质和抗逆为主要目标的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研究。而今,我们正在

南京农大棉花遗传育种研究发权威期刊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纺织工业的主导原料,在世界及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植物基因组计划的不断发展,对作物进行分子设计和基因工程改良是21世纪植物科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在棉花遗传育种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五月二十四日,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

北京林业大学枣树遗传育种研究成果丰硕-获新品种授权

  近日,一个名为“京林一号枣”的新品种诞生,成为北京林业大学枣树遗传育种项目组取得的众多具有显示度的新成果之一。项目组与河北省沧县国家枣树良种基地合作,选育出的这个三倍体枣新品种已经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授权。  据悉,这一新品种有众多的显著优点。它的果实大,平均单果重为24.08克,最大果重29.8克

南京林业大学:课堂从实验室搬到山林间

“以往我们上森林资源调查课,就是拿着尺子去学校后山树木园中测量,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测得准。现在可不同了。”在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大屏幕上,区域内的林业场景一览无余,同学们在操作台前,将无人机、激光雷达等装备进行精细化航拍作业采集到的图像、数据和图纸等,导入计算机中进行3D

南京林业大学:课堂从实验室搬到山林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43.shtm “以往我们上森林资源调查课,就是拿着尺子去学校后山树木园中测量,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测得准。现在可不同了。”在南京林业大学“智慧林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大屏幕上,区域内的林业

南京林业大学公布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采购公告

  南京林业大学X射线衍射仪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南京市鼓楼区定淮门12号(熊猫新兴软件园)16-2获取招标文件,并于2022年8月16日09时30分(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1、项目编号:JSZC-320000-NJGJ-G2022-0009  2、项目名称 :南京林业大学X射线衍射仪采购

首家国家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基地建立

近日,国家超级小麦遗传育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开封市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这是河南省建立的首家超级小麦育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也是科技部在国内建立的唯一一家国家级超级小麦育种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河南天民种业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繁育、开发于一体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与美国等2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

973计划林木品质形成与调控研究项目启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木材需求量巨大,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材需求已成为人工林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速生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木材数量,但目前的速生树种品质低、品种少、质量差,有限的人工林树种很难同时实现优质、高产。其中的主要问题是速生林育种研究中木材形成的关键遗传控制因子不明、机制不清,制约了

南京林业大学新增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2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3〕14号),南京林业大学动态调整新增数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南京林业大学数学学科在持续推进数学基础方向建设的同时,以培养林业与数学交叉学科领域亟需的行业型研究人才为目标,瞄准数

从传统育种到全基因组选择-动物遗传育种进入新时代

  全基因组选择,是近年来畜禽分子育种的全新策略,已成为动、植物分子辅助育种的热点和趋势。它突破了对候选个体从表型选择到基因组选择,解决了畜禽肉质和抗性等难以选育性状的障碍,提高了遗传评定的准确性,实现了低成本早期选择。  在国家863计划课题“基于高密度SNP芯片的牛、猪基因组选择技术研究”支持下

第一批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入选名单公布

  为贯彻落实《中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关于实施激励科技创新人才若干措施的通知》(林发〔2019〕22号)精神,国家林草局启动了林草科技创新人才建设计划。经申报推荐、形式审查、专家评议和公示等环节,国家林草局研究确定符利勇等17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徐俊明等17名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领军人

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熊远著院士逝世

熊远著(图片来自中国工程院网站)本报讯(通讯员刘涛)1月30日23时30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因病逝世,享年87岁。熊远著1930年7月生于湖北竹山,是我国著名的动物遗传育种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动物遗传育种特别是猪遗传育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畜牧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

我国启动鱼类分子遗传育种重大专项研究

  为服务于水产养殖转型升级战略需求,我国启动“鱼类分子遗传育种”重大专项研究,相关科研项目已在武汉启动。这是记者17日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获得的消息。   据该所“鱼类分子遗传育种”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针对鱼类分子遗传育种的核心科学问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充分发挥群体成员在鱼类基因

生物显微镜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技术人类发现厂肉眼看不见、模个着的微生物茵落以及单个细胞形忠。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观察不同细胞形态起到了如虎添哭的作用;狐微镜观察技术应用到高等动植物及人类细胞研究,推动丁细胞生物学的迅犹发展。利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及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以及组织形态;倒置显微镜灼于观察

生物显微镜微生物遗传育种学

生物显微镜--微生物遗传育种学通过生物显微镜观察技术人类发现厂肉眼看不见、模个着的微生物茵落以及单个细胞形忠。显微镜技术的发展为人类观察不同细胞形态起到了如虎添哭的作用;狐微镜观察技术应用到高等动植物及人类细胞研究,推动丁细胞生物学的迅犹发展。利用普通生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生物及高等动植物细胞结构以

中国小麦抗病遗传育种大会在杨凌举行

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创新,推动我国小麦抗病育种联合攻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5月10日至11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杨凌种业创新中心协办的“全国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会议”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赵振东研

改变一个基因-杨树不再“飘雪”

  杨树在全球广泛分布,是主要的造林用材树种之一。但是杨树飞絮为自身带来了不少“差评”,严重制约了杨树产业的发展。 通过克隆控制杨树雌蕊和雄蕊发育的基因是实现不飞絮、少花粉杨树品种培育的基础科学问题。近日,南京林业大学杨树团队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研究论文,为培育不飞絮、少花粉的美洲黑杨新品种提

深山种子园:“散养”杉木逆袭-成就绿色佳话

 杉木林         南京林大供图杉木是我国特有的重要用材树种,有着数千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对历代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杉木一直“散养”在我国南方崇山峻岭之中,世代林农沿袭着“劈萌插杉,刀耕火种”的粗放杉木造林方式。造林不见林、木材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南京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南京林业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中心

  为充分发挥南京林业大学在碳汇计量与监测及森林固碳增汇领域的学科专业以及人才智力优势,切实开展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探索,7月18日上午,南京林业大学在图书馆8B116报告厅举行碳中和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江苏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薛建辉,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臧建东,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

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绵羊多羔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创新团队采用转录组和蛋白组学方法对无FecB突变且产羔数存在显著差异的小尾寒羊子宫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并鉴定了多个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关键基因及信号通路。   据团队首席储明星研究员介绍,产羔数是绵羊最重要的繁殖性状之一,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寻找影

“小麦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研究”科技团队科研产出显著

  “小麦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研究”科技创新团队作为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宁夏综合试验站、自治区优势特色农业优质粮食产业小麦良种繁育等的技术依托单位,紧紧围绕宁夏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致力于服务宁夏“特色、高质、高端、高效”农业的发展,科研产出显著。   “小麦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研究”科技创新团队成立

遗传发育所大豆多基因聚合育种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黄淮海流域是我国大豆的第二产区和夏大豆的最大产区,常年播种面积在3000多万亩,而平均单产不足130公斤/亩。除了单产低以外,该地区存在的另一主要问题是大豆病毒病危害严重,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和品质变劣。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培育高产抗病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中国科学院遗

利用PLSM定向进化可为水稻育种提供遗传新种质

  遗传变异是作物育种基础。尽管近年来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作物分子育种提供了大量主效改良位点/基因;但由于传统诱变靶向性不足、突变随机性较大等技术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挖掘和鉴定主效基因最适等位型仍较为困难。如何在体内实现重要基因关键位点的饱和氨基酸突变是该类研究的难点问题。  2021年6月10日,安徽

南京农大PLOS-Genetics发表植物遗传学成果

  7月22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Genetics》在线刊登了南京农业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题为“Arabidopsis COG Complex Subunits COG3 and COG8 Modulate Golgi Morphology, Vesicle Traffick

中国工程院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二)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9人)序号姓名年龄专    业工作单位提名渠道01白国良60结构工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科协02陈  军58摄影测量与航天测绘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院士提名03陈生水52水利水电工程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院士提名04陈湘生59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

倍性育种的育种意义

1.产生同源多倍体,获得植物某些器官的巨大型.2.创造异源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的困难,综合远缘种,属植物的优良性状.3.诱导异源多倍体,作为种属间的遗传桥梁,进行基因转移或渐渗.

世纪耕耘-麦香华夏-——追记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庄巧生

  农历四月,麦穗尚青,正是北方小麦扬花灌浆的关键时刻,而一颗为中国小麦殚精竭虑80余年的心脏却永远停止了跳动。  2022年5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巧生与世长辞,享年105岁。  自1939年投身育种,庄巧生将近百年光阴都付与麦田。联合国

遗传发育所揭示作物基因组编辑育种技术方法研究

  遗传与变异是物种进化的基础。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如辐射诱变、EMS诱变)产生全基因组的随机突变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的常规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农艺性状突变体的筛选较为费时、费力。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则通过创制目标基因的突变文库,在施加一定选择压力下能够快速获得目的突变体。

“重测序”寻找高粱遗传变异-助力粮食作物育种改良

  2013年8月28日,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对一重要粮食饲料作物--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该研究比较了44个高粱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现高粱基因组中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今后高粱及其它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同时也为解决全球日益

草种资源与遗传育种专家钱永强逝世,享年44岁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197.shtm据中国草学会网站发布的讣告,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草种资源与遗传育种专家钱永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