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膜迷路成像的临床应用

MR膜迷路成像可为内耳显微外科手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解剖依据,特别是对耳蜗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起重要作用,包括排除手术禁忌症以及可能存在的正常变异等,但不适合于耳蜗移植术后复查。有学者报道MR能满意显示内耳先天异常,了解内耳不发育及发育不良的程度和部位,如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耳蜗导管扩张以及耳硬化症等。有学者比较了CT和MR对大前庭导管的诊断价值,结果MR能直接显示内淋巴管和内淋巴囊的液体,更能反应其形态改变。有学者认为MR对膜迷路微小病变的诊断颇有价值,特别是增强后MR膜迷路成像对迷路内小肿瘤很容易检出。此外,对迷路炎、迷路积水以及美尼尔氏病的诊断都有重要意义,但对迷路病变尚未引起形态学上的改变时,MR还不能像大体解剖那样显示出内耳的微小变化。......阅读全文

MR膜迷路成像的临床应用

  MR膜迷路成像可为内耳显微外科手术前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解剖依据,特别是对耳蜗手术适应症的选择起重要作用,包括排除手术禁忌症以及可能存在的正常变异等,但不适合于耳蜗移植术后复查。有学者报道MR能满意显示内耳先天异常,了解内耳不发育及发育不良的程度和部位,如Michel畸形、Mondini畸形、耳蜗导

简述膜迷路积水的临床表现

  1.突发性旋转性眩晕,同时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反射症状。  2.耳鸣;起初为持续性低音调吹风声或流水声,久之转为高音调的蝉鸣声或气笛声。  3.耳聋:一般为单侧,偶呈双侧性,耳聋在眩晕发作时加重,间歇期好转,呈波动性。听力损害程度随发作次数而增加。  4.耳胀满感。  5.鼓膜正常,

膜迷路积水的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常伴平衡障碍,恶心,重时呕吐。  无意识丧失。可见水平或水平旋转型眼震。至少发作两次以上才可做诊断依据。  2.至少一次纯音听力呈感音神经性聋,早期低频下降,听力波动,随病情进展,听力损失逐渐加重。可出现重振现象。  3.间歇性或持续性

膜迷路积水的基本介绍

  美尼尔氏病是组织病理学以上膜迷路积水为主所引起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耳内胀满感。法国医生Meniere于1961年首次详细描述了症状及病理解剖结果,因此而命名。本病多见于成年人,发病率近年来似有增多。一般为单耳发病,两耳同时发病者较少,据称不超过10%。

关于膜迷路积水的治疗介绍

  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一般采用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镇静剂),改善内耳微循环(血管扩张药),解除迷路积水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疗,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症状缓解后应逐渐下床活动。  2.手术治疗:眩晕发作频繁、剧烈,保守治疗无效,耳鸣和耳聋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迷路炎的临床表现

  1.局限性迷路炎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偏向患侧,多是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所致。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和程度与中耳炎

简述迷路炎的临床表现

  1.局限性迷路炎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偏向患侧,多是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所致。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和程度与中耳炎

内耳膜迷路积水的临床特征

  1. 本病首要症状为耳聋,多为一侧性和持续的,常先发生于眩晕之前,每次眩晕发作均使听力进一步减退,随发作而每况愈下,称之为“波动性听力减退”。  2. 患者常会突然眩晕,或于眩晕发作前觉耳鸣及耳聋加重,耳内有堵塞感,多为低调的隆隆声或嘶嘶声,发作时耳鸣加剧。每次眩晕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天不等,

膜生物反应器MR313的特点

  1、膜生物反应器 MBR 313具有高通量,通量可达到25LMH。  2、不脱皮:支撑层与PVDF过滤涂层化学交联,可以在0.5Mpa压力下反洗;  3、高强度:膜生物反应器MBR 313具有良好的抗拉伸性能,200N的拉伸强度下不断丝;  4、耐化学腐蚀:膜生物反应器 MBR313的PH耐受范

迷路炎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病因  1.病毒感染  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  2.前庭神经遭受刺激  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3.病灶因素  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4.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

迷路炎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临床表现  1.局限性迷路炎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偶伴恶心、呕吐、眩晕,多在快速转身、屈体、行车、耳内操作(如挖耳、洗耳等),压迫耳屏或擤鼻时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期症状加重。眩晕发作时可见自发性眼震,方向偏向患侧,多是患侧迷路处于刺激状态所致。听力减退、耳聋的性质和

布鲁克正式收购PMOD,意在加强PET/MR成像分析能力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 近日,布鲁克宣布正式收购专注于分子量化和药代动力学建模的临床前和分子成像软件供应商——PMOD Technologies LLC。据悉,PMOD软件广泛用于分析神经病学、心脏病学和肿瘤学中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成像研究,同时也可以用于临床前和人体分子成像研究。 PMOD

迷路腐骨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一般有化脓性中耳炎史,脓液或多或少,常具恶臭。  2.耳鸣,听力减退或消失。可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症状。在迷路腐骨形成过程中,发热、头痛、流脓加剧等急性发作症状或有或无。腐骨形成后,耳蜗及前庭功能均行丧失或部分保存。  3.可有患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征。  4.有些病人在乳突手术后症状减轻,

简述化脓性迷路炎的临床症状

  自觉症状为剧烈眩晕,耳鸣,耳聋,阵阵呕吐,偶有轻度耳痛或头痛。自发性眼震快相向健侧,患者常向健侧卧,以求减轻眩晕。急性期为1~2周,急性期前庭症状消退后,患侧听觉和前庭功能永久性丧失。

简述浆液性迷路炎的临床表现

  1.眩晕、眼震、恶心、呕吐,眼震为水平、旋转性,眼震方向朝病侧,若朝向健侧,则提示病情加重。瘘管试验可为阳性。浆液性迷路炎经适当治疗,内耳功能可基本恢复正常。  2.耳鸣及听力下降,较重的可有感音神经性聋,但未全聋。听力下降不严重的病例,可有重振、复听等耳蜗病变的表现。  3.可有耳深部疼痛。

迷路炎的病因

  1.病毒感染  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  2.前庭神经遭受刺激  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粘连,甚至因内听道狭窄而引起神经缺氧变性,因激发神经放电而发病。  3.病灶因素  可能存在自身免疫反应。  4.糖尿病  糖尿病可引起前庭神经元变性萎缩,导致反复

迷路炎的检查

  1.冷热变温试验  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  2.血象  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计数可增多。  3.其他检查  耳蜗电图、耳部检查、耳镜检查法、耳鼻咽喉CT检查。

迷路炎的诊断

  1.局限性迷路炎  (1)病史 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尤其是胆脂瘤形成、骨质破坏和肉芽形成的中耳乳突炎的患者。  (2)症状 阵发性或激发性眩晕,伴有眼震。  (3)检查 听力减退、瘘管试验一般阳性、前庭功能检查大多正常或亢进。  2.浆液性迷路炎  (1)病史 有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病史。  

腰椎管髓外硬膜囊内错构瘤MR诊断分析

病例男,33岁,间断腰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余,以腰部、左下肢为著,加重3天入院。 影像检查:MRI平扫L3椎体水平髓外硬膜内偏左后侧见一边界较清楚的不规则形病灶,直径约8mm。T1WI(图1)以稍高信号为主,T2WI(图2)以等信号为主;病变周围见半环形T1WI及T2WI低信号影;最外围见半环形T1W

迷路腐骨的介绍

  迷路腐骨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可发生于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如猩红热期间的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胆脂瘤型或骨疡型中耳炎,结核性中耳炎,糖尿病病人,亦可见于梅毒。迷路腐骨为迷路骨质坏死的结果,故也称为坏死性迷路炎,或将其列为化脓性迷路炎的后遗症,亦有称之为慢性化脓性迷路炎者。

绒毛膜促性腺素的临床应用及指南

  邹长招探讨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排卵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得出结论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黄体功能,用药时间短,止血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1):86-87.)

绒毛膜促性腺素的临床应用及指南

邹长招探讨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排卵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得出结论注射用绒促性素治疗排卵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黄体功能,用药时间短,止血效果显著,复发率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11):86-87.)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临床应用

  (一)诱发排卵  1.HCG:轻度垂体与卵巢功能减退者,可单独用HCG,于月经周期第10~12天开始,每日肌注1000~2000IU,共5次。  2.克罗米芬加HCG:克罗米芬于月经第5天开始,每日口服50~100mg,连用5天,停药后约7天,加用HCG2000~5000IU,一次肌注。  3.

怎样检查迷路炎?

  1.冷热变温试验  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性丧失,有时呈向健侧优势偏向。  2.血象  急性期内血象白细胞计数可增多。  3.其他检查  耳蜗电图、耳部检查、耳镜检查法、耳鼻咽喉CT检查。

球囊的临床检查与诊断

  1、听力功能检查:  在梅尼埃病的病理学研究中发现,膜迷路积水发生的顺序为耳蜗、球囊、椭圆囊、半规管。因此,听觉功能测试最先被用于膜迷路积水的诊断依据和预后判断。纯音听阈曲线的特点、甘油试验(glyceroltest)中听阈曲线的变化,可为膜迷路积水提供证据。膜迷路积水导致的听力损失具有波动性的

多模PET成像在临床前肿瘤学的应用

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可获得使用放射性示踪剂的三维(3D)功能成像,显示出动物和人体模型内生物分子活动的空间分布。为患者提供更个性化的癌症治疗的需求,正推动着临床前PET肿瘤研究的发展。众多的肿瘤类型及其对不同治疗手段的反应不一,使得对有效治疗癌症方法的探求变得极具挑战。PET等非侵入性

迷路腐骨的病理病因

  迷路化脓时,当迷路的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等结构均受到炎症侵犯时,则会出现坏死性骨髓炎,当迷路骨的缺血区和供血区之间的界线形成后,即出现死骨,或称腐骨。迷路腐骨可以和迷路骨髓炎、甚至尚健存的骨迷路同时存在。在多数情况下,迷路腐骨的体积较小,数目可为一片或多片,有些死骨可以自动排出。严重者整个迷路或

迷路腐骨的病理病因

  迷路化脓时,当迷路的骨皮质、骨松质及骨髓等结构均受到炎症侵犯时,则会出现坏死性骨髓炎,当迷路骨的缺血区和供血区之间的界线形成后,即出现死骨,或称腐骨。迷路腐骨可以和迷路骨髓炎、甚至尚健存的骨迷路同时存在。在多数情况下,迷路腐骨的体积较小,数目可为一片或多片,有些死骨可以自动排出。严重者整个迷路或

内耳膜迷路积水的简介

  内耳膜迷路积水-耳性眩晕综合征即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又称Ménière综合征、耳病性眩晕、迷路病、膜迷路积水等,1861年由法国医师Ménière最早记载了一侧性耳鸣-耳聋-眩晕三联症,并提出“内耳性眩晕说”,为非炎症性内耳性眩晕症。

关于迷路炎的病因分析

  迷路炎即内耳炎,为耳部感染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所致,是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按病变范围及病程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三类。  1.病毒感染  患病后血清测定,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效价都有显著增高。  2.前庭神经遭受刺激  前庭神经遭受血管压迫或蛛网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