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陨落,深感痛惜,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院士逝世

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琳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王琳芳,1929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州。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5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基础医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琳芳长期致力于蛋白质结构与抗原性关系的研究。20世纪60年代参与领导创制两种战备需要的动物血清代血浆;70年代开展针刺麻醉的分子基础的探索; 1978年后组织领导生殖生物学研究,对精子蛋白质的纯化,结构功能及其基因克隆与表达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于国内率先开展精子蛋白质基因在转录与翻译水平的基因表达研究,该工作获得1993年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995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曾发表论著百余篇,培养硕、博士生百余名。......阅读全文

巨星陨落,深感痛惜,分子生物学专家王琳芳院士逝世

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琳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逝世。王琳芳,1929年11月出生于山东莱州。1951年毕业于哈尔滨医学院,获学士学位;195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基础医

中国医学科学院王琳芳院士Nature子刊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RHBDD1通过激活EGFR信号通路促进了大肠癌生长。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24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王琳芳(Linfang Wang)院士、宋伟(Wei Song)博士及武汉大学的张

汪小琳柴之芳:让放射化学放射新光芒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效应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从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第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到20世纪上半叶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哈恩发现铀核裂变,开创了崭新的核时代。随后放射化学应用于核武器、核能、核电,再到现代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生物医

汪小琳柴之芳:让放射化学放射新光芒

  放射化学是研究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效应的一门化学分支学科。从19世纪末法国科学家贝可勒尔发现第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到20世纪上半叶小居里夫妇发现人工放射性,哈恩发现铀核裂变,开创了崭新的核时代。随后放射化学应用于核武器、核能、核电,再到现代将放射性同位素应用于生物医

专注教学的“文科男”南航大副院长王晓琳

   既是教学上的严师,又是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的“大男孩”;既是学生科研路上的“向导”,又是倾听学生成长烦恼的“大暖男”,这就是大家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副院长王晓琳的评价。  2016年,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荣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教学建设先锋;2017年,荣获南京航空航

王贻芳:人才引进应是个“连续谱”

   无论是接受媒体采访,还是讲话发言,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总是能做到言简意赅。让人觉得眼前的这位学者,始终散发着一股高冷之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王贻芳这次却聊了很多。  2001年,38岁的王贻芳放弃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工作回国,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粒子物理的成长与发展。  粒子物

王贻芳: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发挥所长

  转眼间,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已经回国15年了——那个曾经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如今鬓间已生华发、额上也现皱纹,但他对科学的热情、对工作的投入却未有一丝衰减:“中国正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岂能辜负!”  欧洲核子中心、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物理

王贻芳:最大幸福是实现科研梦想

  “科学研究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方式,我感觉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做事情,能实现科研梦想。”   这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副主任王贻芳研究员接受媒体采访时最常说的一句话。   作为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得意弟子,王贻芳曾在欧洲工作11年、在美国工作5年。2001年12

粒子物理走到尽头了吗?王贻芳这样说

“粒子物理研究将回到依靠实验指引的范式上,离开‘验证标准模型’的范式。”12月3日,在基础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沙龙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 上世纪50年代,大量新粒子被发现,粒子物理从原子核物理研究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以及基本

王贻芳获颁“日经亚洲奖”科学技术奖

  日本经济新闻社近日在东京举行了“第20届日经亚洲奖”颁奖仪式。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由于在中微子研究方面的成就,获得科学技术与环境奖。  “日经亚洲奖”是日本经济新闻社为推动亚洲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表彰在上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团体,于1996年设立的。其共设经济、科技、

王贻芳:科学家更应该负责任

  两个直径5米、高5米、重110吨的中微子探测器安装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站巨型水池中,水池灌满超纯水。  下面这段对话,是2012年底记者对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的一段访谈笔录。结合在国内外不同科研环境下作研究的经历,王贻芳对现今中国的基础研究、科学精神及项目管理都

王贻芳:顶级科学家有了分歧听谁的

   “科研探索都是创新和风险的平衡。一项工作是值得的还是盲目的,这里面没有确定标准。因此重大项目的评审需要顶级专家的评判。”  那如果顶级专家之间有了分歧怎么办?  “听大多数人的。”王贻芳语速飞快,“顶级科学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领域至少有10个、20个。我们还要重点听取顶级科学家中那些正在一线工

隋森芳院士、王宏伟教授Cell-Res发表最新成果

  真核细胞的许多生理过程都需要膜融合,包括蛋白和膜运输、激素分泌和神经传递。进化保守的SNARE蛋白在膜融合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些蛋白形成稳定的四螺旋束(SNARE复合体)为膜融合提供能量。  细胞循环利用SNARE蛋白需要NSF(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

王贻芳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6年10月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因其在物理学以及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JINR)合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俄罗斯科学院成立于1724年,1917年后发展成为国家科学组织,并于1991年苏联解体后更名为俄罗斯科学院。俄罗

王贻芳:从“引力波的发现”看中国科研体制

   这几天“LIGO实验发现引力波”的消息占满了各大媒体及移动信息平台。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又一个里程碑。细看下来,美国科学家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欧洲科学家成绩斐然但运气不佳,日本科学家紧随其后,印度科学家也有一席之地,未来可能在全球引力波探测网络中占有一席之地。反之,中国科学家虽有少量参

王贻芳实验团队获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科技日报北京11月9日电 美国旧金山时间11月8日下午7时,2016年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s)在美国加州硅谷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揭晓。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研究员、美国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陆锦标教授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团队获2016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

王琳揭示: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

  近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王琳科研团队首次发现并证实上海大气中的硫酸—二甲胺—水三元成核现象,揭示了上海大气污染纳米微细粒子形成,也就是所谓大气新粒子形成的化学机制,为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新的科学证据。该研究结果以《中国典型超大城市的硫酸—二甲胺大气新粒子形成事件》为题

王贻芳院士: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超越一切

  “粒子物理学是人类认知宇宙必不可少的学问之一。我认为,科学虽然不会立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未知世界。”新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从事的粒子物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了解物质世界最本质的规律。

王贻芳代表:科研管理要给“中间层”自主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499.shtm“目前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立起来的,主要是通过项目竞争的形式。这种管理体制相当于中央部委直接管理课题组,完全忽略或跳过了关键的中间层:科研单位。”两会期间,全国人大

王贻芳谈基础研究:要加大投入-更要精准管理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不能盲目自信,尤其是在科技实力上。”在江苏团小组讨论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直言。  除了为“中国大科学装置落后发达国家至少10年”而焦虑,此次两会上,王贻芳还带来了更多关于基础研究及中国科研管理的思考。  谈大型对撞机:2035年左右

王贻芳:建设大科学装置要有创新性和领先性

可以说,建设大科学装置是未来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共享这样的科学设施,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整个科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更多、更大、更好的大科学装置也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然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称为“大科学装置”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利器。 近年

王贻芳院士: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超越一切

   “粒子物理学是人类认知宇宙必不可少的学问之一。我认为,科学虽然不会立刻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未知世界。”新晋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所从事的粒子物理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物质世界,了解物质世界最本质的规律。

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4位科学家获2019未来科学大奖

  11月17日下午,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现场,邵峰、王贻芳、陆锦标、王小云4位科学家获颁2019未来科学大奖。让中国科学站在世界舞台中央  2019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在当天下午如期举行。未来论坛理事会轮值主席张磊、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代表杨培东分别致辞,颁奖典礼正

王贻芳院士:建设大科学装置要有创新性前瞻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4.shtm

王贻芳:我国中微子和希格斯研究有望国际领先

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王贻芳最新谈及中国粒子物理的机会与未来时指出,中国的粒子物理研究通过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从大亚湾到江门,中微子研究走到了国际最前沿,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将让中国通过希格斯

王贻芳获第六届周光召基础科学奖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5月25日在贵阳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致开幕词,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出席。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国际知名科学家、海外专家学者和国内外科技组织代表2500余人参加开幕式。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六届周光召基金会科技

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粒子捕手”

▲9月30日,王贻芳在接受采访。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完颜文豪摄中国有没有必要巨资建造大型对撞机?王贻芳态度坚决:“科学的钱是科学的钱,民生是民生的钱,任何国家永远不可能拿科学的钱做民生,没有必要说要用科学的钱去挤占民生的钱”如何向公众解释高能物理研究的应用价值?王贻芳认为这是个两难的问题,说得通俗了,人

中科院3370万元高端仪器采购大单公布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2012年仪器设备部门集中采购项目(第一批) 招标编号:OITC-G12026169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公告日期:2012年6月7日 定标日期:2012年7月2日、3

潘建伟吴季王贻芳畅谈未来颠覆性科技是什么

  3月8日,央视新闻《两会夜话》节目邀请全国政协委员潘建伟、全国政协委员吴季、全国人大代表王贻芳,谈论量子信息、高能物理、空间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热点话题。 主持人提问,除了你所在的科学领域,你心目中未来颠覆性的科技是什么?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表示,

王贻芳:应允许科研院所提留稳定性科研经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对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还提到要切实落实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这些表述说到了我们科研人员的心坎里。我注意到,在今年两会上一些科技界代表委员发言时也提到了科研经费使用的问题。  该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上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