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蛇的起源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和隆起有关系

10月11日,《科学》杂志新闻栏目以“揭示西藏温泉蛇的秘密”为题,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简称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Science杂志News栏目报道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 成都生物所供图 文章提到,2015至2018年间,李家堂研究团队聚焦温泉蛇高原极端环境适应与演化机制相关研究,于2018年首次公布了西藏温泉蛇基因组草图,并揭示了温泉蛇属物种适应高原低氧及强紫外的遗传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结合行为学,比较基因组学以及膜片钳实验等技术方法,进一步揭示了温泉蛇温度感知能力的进化遗传机制。基于更新的高质量基因组,团队还开展了西藏温泉蛇和四川温泉蛇的群体基因组学研究,为其保护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青藏高原具有气候寒冷、氧气含量低、紫外线强烈等特点,对高原上生活的动物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研究动物对高海拔环境......阅读全文

成都生物所举行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7月2日至3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召开了生态环境领域战略研讨会,成都生物所所长吴宁、副所长叶彦到会。中国科学院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育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以及环境微生物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的学术带头人及骨干成员等20余人参加

成都生物所中药提取物体外代谢研究获进展

  由于中药代谢的复杂性和分析检测手段的局限,其体外代谢研究大多针对某个或某些活性成分的代谢。但是,中药是多组分的复杂混合物,某一成分的代谢或各成分代谢的简单叠加都难以体现中药代谢的真实情况。因此,对中药提取物的整体代谢研究可能为这一命题提供新思路。体外中药整体代谢研究,需要解决体外代谢效率以及复杂

成都生物所苔藓碳氮磷化学计量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是认识与研究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只有少数研究关注苔藓植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制约了科学家对苔藓丰富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模拟与预测。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或受到环境养分可利用性的影响。由于低温将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和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  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

成都生物所揭示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6月19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Cell)。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在进

成都生物所研发神经网络方法-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

  在微生物的发酵技术研究中,高效的发酵条件优化方法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目前,应用得较多的方法是正交试验设计法和响应面设计法,但它们需要较多的试验次数,效率较低,因此,不能广泛应用于工业发酵条件的优化上。如何减少发酵条件优化所需的实验次数,提高优化效率,成为优化方法发展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方开

成都生物所等在生物多样性调查模型研究中获进展

  野外生态调查费时费力,一次甚至若干次的野外调查几乎不可能彻底把研究地区里面所有的角落进行无间隙覆盖。而且很多时候,能进行野外调查的样点常常需要考虑研究物种的生境偏好与周围环境条件的限制。  样线调查法可能是比较经济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手段,经常用在植物、两栖爬行动物、鸟类兽类等几乎所有高等生物类群的

研究发现全球温泉有超60000种微生物

  温泉中究竟有多少微生物?我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全球160多处温泉的微生物采样数据,估算出全球温泉共有古菌近8400种、细菌55000多种。该成果近日发表在了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上。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课题组根据全球160多处温泉宏基因数据,采用“多样性-面积关系”

昆明动物所揭示温泉菌群空间分布的特征参数

  生物分布的空间异质性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似乎无处不在的细菌来讲,这一问题的研究难度似乎更大。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计算生物与医学生态学实验室博士生李连伟发表在Molecular Ecology上的论文揭示了温泉菌群分布的重要特征参数。这是作者继年初在Frontiers in

成都生物所番茄红素抗癌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最初对雄激素剥夺疗法疗效较好,然而几乎所有患者最终会对该疗法产生抗性而失效。以多烯紫杉醇(Docetaxel)为基础的化疗作为当前去势难治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 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利用浮萍处理废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赵海率领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浮萍具有与水葫芦相当的氮磷吸收能力,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刊物《生物资源技术》,并已经申请了ZL。  利用浮萍处理废水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获突破  近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研究员赵海率领团队通过对浮萍系统中添加填料以增加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氮磷去除的研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夜行性蛾类视觉基因的进化

  视觉是动物最重要的通讯手段之一,其进化历程一直以来都为学者所关注。蝴蝶和蛾子是鳞翅目昆虫的两大支系,其活动规律存在显著差异,蝴蝶白天活动,而蛾子则主要是夜间活动。有研究表明视觉对蝴蝶的行为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夜行性蛾子的行为活动依赖视觉的程度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

成都生物所高海拔采伐迹地土壤性质演变研究取得进展

  由于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山森林分布集中,过去几十年(1970-1998)一直是森林采伐的重要对象,形成了广泛分布的块状皆伐迹地,地跨川西北、青海南部以及藏东北地区。而高山森林在维持源区生态系统稳定以及区域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有效保护高山森林,加快

成都生物所青稞籽粒发育转录组研究取得新进展

  青稞(Hordewn vulgare L. var. nudum Hook, f. 2N=14),即裸大麦,属于禾本科小麦族大麦属,是大麦的变种之一,因其在成熟时颖果易与稃分离而得名。青藏高原藏区人民把裸大麦叫做青稞。青稞是青藏高原藏区的主要农作物,是重要的口粮,也是重要的食品加工原料及牲畜饲料

成都生物所开发出氨氮废水自养脱氮新技术

  工艺示意图   氨氮废水污染日益备受关注,国家已将其列入“十二五”约束性排放指标。在传统的氨氮废水(尤其是低C/N氨氮废水)处理过程中,需要添加额外有机碳(如甲酸盐、乙酸盐等)才能实现完全脱氮效果,这不仅增加了处理的成本,而且容易引起有机物的二次污染。为了克服此缺陷,针对近年来

成都生物所揭示林蛙杂交和线粒体基因渗透的机制

  线粒体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渗透在自然界很普遍,然而关于该过程的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傅金钟研究小组齐银博士以高原林蛙和中国林蛙的线粒体基因渗透为模型,研究了被广泛认为可能引起线粒体基因渗透的两个假说——杂交和偏性扩散。该项研究采用线粒体cyt-b基因检测了两种林蛙的线粒体渗透模

“画蛇添足”并非无迹可寻,远古时期的蛇是有脚的

成语有云: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举。但蛇真的无脚吗?爬行动物专家认为,蛇的祖先是蜥蜴,在远古时期,蛇是有脚的,只是在演化过程中慢慢失去了。近日,这一说法得到了进一步证实。经过5年的研究,基于大规模多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手段,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研究员李家堂团队全面揭示了蛇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揭示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影响机制

  日前,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的研究人员深入地揭示了磷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相关结果发表于《欧洲土壤生物学杂志》。   土壤微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解与养分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土壤养分(尤其是氮与磷)又能影响微生物量及群落结构。与土壤有效性氮含量对微生物的影响相比,目前关于有效磷含量对土壤微生物影

成都生物所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机制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种以产电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在废水处理和新能源开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已发现很多产电微生物,如希瓦氏菌、地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但这些

成都生物所“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培养方法和用途”获ZL

  8月18日,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该所科研成果“一种异养硝化微生物菌剂、其培养方法和用途”、“一种制备阿拉伯烯糖的方法”、“一种6-O-磺酰基-烯糖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异养硝化菌广泛用于养殖等有机物浓度和氨氮浓度都较高的废水净化

成都生物所等在生物多样性野外调查方法研究中获进展

  样线法是野外生态学调查的基础方法之一,其优点是相对简单、快速和便捷,但易造成野外采样的不独立性和非随机性。一直以来,样线调查方法主要被应用于估计物种密度,其在群落水平生物多样性的估计未被建立相应的生态统计方法。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有华与中兴大学教授沈宗荏等合作,于2019年在Me

成都生物所研究构建易变山羊草首个转录组数据库

  易变山羊草(2n=4x=28, UUSvSv, Ae. variabilis syn. Triticum peregrinum (Hack In J. Fraser) Marie & Hackel)是小麦的近缘物种,与小麦进行远源杂交时可产生可育后代,是小麦育种改良的重要资源。人们除了

成都生物所研究发现农田温室气体重要排放途径被低估

  4月2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刊登了关于土壤氧化亚氮和一氧化氮产生途径的最新研究成果Ammonia oxidation pathways and nitrifier denitrification are significant sources of N2O and NO unde

成都生物所苔藓碳氮磷化学计量最新进展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是认识与研究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的重要部分。然而,只有少数研究关注苔藓植物的养分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制约了科学家对苔藓丰富的生态系统的认识、模拟与预测。   生物的养分元素含量与化学计量关系或受到环境养分可利用性的影响。由于低温将抑制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机物的分解矿化和土

成都生物所揭示植物根系生命活动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

  植物通过根系和凋落物向土壤中输入有机质,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地下部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两种主要途径。目前,有关凋落物输入对土壤过程和功能的影响已进行了较为深入和广泛的研究,而有关植物通过根系生命活动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和调控机制研究甚少,使得受根系活动调控的根际过程已成为目前植物与

成都生物所成功开发用于非目标型筛查的软件平台

  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中出现的危害物种类逐年增加,从三聚氰胺毒奶粉和苏丹红事件,到各种添加剂的使用、农药残留、瘦肉精滥用、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与安全、塑化剂和地沟油事件,无论深度和广度,涉及的危害物已不拘泥于食品添加剂和农兽药残留物质。   食品危害物种类繁多,如何

成都生物所千万元采购核磁质谱等高端仪器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2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二批)成交公告   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12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二批)   项目编号:OITC-G12032125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代理机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67号银都大厦

成都生物所小麦新品种中科麦47通过审定

  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研究,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涛课题组选育的小麦新品系W47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正式定名为“中科麦47”(编号为川审麦2014008)。  中科麦47于2005年配制组合,2009年稳定成系,2014年通过审定,历经9年培育而成。其优点是抗条锈病突出

成都生物所研究获得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

  传统的氨氮废水处理是通过自养硝化菌的硝化作用与异养反硝化菌的反硝化作用的组合工艺使氨氮转化为氮气,工艺冗长,能耗大,不仅增加了运行费用,还增加了运行管理和后续处理的难度。   11月5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一株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用途”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ZL。该

成都生物所完成脱落酸高产菌株全基因组测序

  3月8日,从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处获悉,在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协作下,该所完成了脱落酸高产菌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C-A的全基因组测序及分析工作。   B. cinereaTBC-A是成都生物所经过多年改良筛选及系统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