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10月20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科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科协”)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老年服务科学与创新国际论坛暨北京国际前沿科学对话会”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采用线上方式举办,论坛的主题是“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的智慧养老创新”,目的是交流老龄社会治理背景下世界各国智慧健康养老的最新进展。 我国正在经历世界最大规模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老龄加速发展与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不完善矛盾所蕴含的社会风险日益突显。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致辞中表示,在深化养老服务模式改革创新中,特别需要科技应用和创新的支撑,特别是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品的广泛应用。他介绍,2022年9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了“智慧养老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组织开展智慧养老建设试点“揭榜挂帅”工作,经自愿申报、资质初审、专家评审和公示等程序,确定京东科技和北科院组成的联合体为揭榜团队。 老年......阅读全文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短效评价阻碍科学创新

  开垦少有人涉足的科学领地,有可能收获重大的科学影响,但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与不确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规的研究方式,这类研究常被称作“探索性研究”,与基于常规方式的“开发性研究”形成对照。可以预见,前一类研究中涉及更多“新颖性”,因而也有可能发现更多潜在的科学创新。  然而,创新的科学研究是否总是

用创新勘探科学“富矿”

葆有好奇之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要有创造性思辨的能力、严格求证的方法,不迷信学术权威,不盲从既有学说,敢于大胆质疑,认真实证,不断试验。”近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团队,在喜马拉雅琼嘉岗地区发现了

《科学》社论:莫让创新科学被模仿科学所取代

  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11月2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刊登其总编辑Bruce Alberts撰写的社论——《论创新激励》(On Incentives for Innovation),称国家应该加大对年轻科学家创新的扶持力度。   社论说,科学要兴旺繁荣,关键在于科学界要鼓

眭平:科学创新需要“博学”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有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的是治学的几个主要层次。“博学”须广泛涉猎,兼容并包,以达博大精深的境界。学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但博学是创新的基础,越过博学阶段,为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创新人才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要有

中国科学院:“创新X科学航班”启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51.shtm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7月28日向媒体发布消息说,在该院自主研制的“力箭一号”固体运载成功首飞及其搭载“创新X”系列科学试验卫星顺利入轨运行一周年之际

创新需容错,更需科学决策

  科学精神论场   由于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号称国内第一个提供全城免费WiFi城市的贵阳,其无线WiFi项目在运行3年多之后,终陷困境。今年以来,作为当初贵阳布局大数据产业、打造“块数据”平台的第一颗棋子,D-Guiyang项目亏损近千万元。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仍不能抹煞贵阳在大数据产

科学时评:“创新魔咒”如何破解

  日前,在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网易CEO丁磊表示,创新能让消费者更满意,能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是企业创新最原始的动机,但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太弱,“谁创新谁倒霉”。    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而技术创新不仅过程复杂,其结果也具有不可预测性,这些因素使企

科学传统对于创新有什么意义?

12月25日,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文化研究支撑中心主办的“‘科学传统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以下简称科学史所)举办。会上,专家学者们探讨了科学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科学文化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系、科学文化与原始创新的关系、中国古代科技传统及其现实意义。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李真真

丁辉:科学仪器与创新

  2014年8月7日,2014丹东科学仪器论坛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以下简称:分析仪器分会)成立35周年纪念活动在丹东盛大开幕。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丁辉院长为大家带来题为《科学仪器与创新》的大会报告,内容包括:科学仪器与世界科技革命;科学仪器与大数据;科学仪器与资本。北京市

概念创新是科学追求的圣杯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科学界的一支重要力量,这得归功于中国科学家过去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每年发表大量的论文,然而,庞大的数字并不等于强大的影响。中国应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进军。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力求质量而不能仅满足于数量。在诸多决定研究质量的因素中,概念创新(Conceptual Novelty

全民“信科学”才能实现创新强国目标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破土而出的幼苗,那么科学普及就是其不可或缺的生长环境。搞好科普,关键要解决“信科学”的问题。当下,相较于科学知识的普及,逐渐培养民众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维,强化其运用科学辨别、判断事物的能力尤显重要。唯有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科学普及,为创新创造广阔深厚的土壤,我们才能顺利实现从

《科学》发表文章关注中国科技创新

  《科学》杂志近日发表新加坡管理大学Kenneth G. Huang的长篇署名文章——《中国的创新图景》(China"s Innovation Landscape),文章通过相关ZL数据分析了中国的科技创新状况。以下为文章主要内容:  伴随30年经济持续有力的增长,中国在成长为世界第二大

河北保定:聚焦生命科学创新驱动

  7月15日至17日,以“生命科学助力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第五届创新驱动发展大会暨2022中国白石山生命科学大会”在河北保定市涞源县举行。  据了解,本次大会由保定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河北大学、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共同主办,大会

求实、创新、爱国:科学精神的时代标签

“当年搞‘两弹一星’时,我们国家的物质基础匮乏,工业基础极差,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为了实现国家目标,克服重重困难,靠的就是一种精神。在任何时候,精神都是灵魂,是支撑事业发展的灵魂。”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再次感叹。事实上,近两年,他在多个场合强调过这一观点。科学精神是人

杨雄里院士:辩证对待科学权威与创新

4月16日下午,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年已耄耋的白发老人缓缓起身鞠躬,在相辉堂北堂亮相开讲。他就是神经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脑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雄里先生。面向2023级公卫、护理、临床、口腔等四个院系学生,杨雄里以《科学的权威和权威的科学》为题,讲授“强

药物创新药品监管科学研讨会

药物创新&药品监管科学研讨会——暨首届《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药品监督管理研究会承办单位 |  《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有限公司协办单位 |  海南省真实世界数据研究院中国药科大学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美中药物开发协会(SAPA)新药创始人俱乐部北京医

科学创新四十年,我们可能还没搞明白科学和技术概念

中国系统推进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工作始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余年。 中国官方和民间发展科学和技术的热情在世界范围内都屈指可数,但有一个问题始终存在:中国一直缺乏关于创新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基于中国自己创新实践的理论研究),现今中国的创新理论是碎片化的舶来品和领导秘书班子对创新认知的混合体。 甚至关于科学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

  在外骨骼的助力下,截瘫患者林寒从轮椅上站立起来,并开始慢慢走动……《机智过人》的舞台上曾出现这暖心的一幕。日前,中国科学院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机智过人》第二季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这档原创大型科技挑战节目将从8月11日20点起在央视一套正式播出。图片源自网络  《机智过人》第二季以“中国

周济专访: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总书记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全面贯彻报告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八大召开之际,十八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专

从科学的春天到建设创新型国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 路甬祥 1978年3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隆重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实际上不仅是对科技界的拨乱反正,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声。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86岁高龄的郭老在大会闭幕式上,满怀激情地说:“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

澳大利亚创新计划缺少科学内涵

   澳大利亚政府新推出的创新政策对科学研究的支持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态度,但澳科学领袖对此却持谨慎乐观态度。  “对于Tony Abbott政府来说,科学是工业政策的核心。” 在《工业创新与竞争议程》出台后,澳大利亚工业部长、同时负责科学管理的Ian Macfarlane对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说

【中国科学报】科普中国融注创新基因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去世令中国“粉丝”唏嘘不已。这位科学巨匠,不仅撰写过《时间简史》等诸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还客串过《生活大爆炸》《星际迷航:下一代》等热门剧目,为科学知识的普及作出了杰出贡献,也因此成为科学精神的象征。  如今,科普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霍金在国人心目中的热度,

让沉睡的科学仪器变为创新利器

  利用好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让沉睡的科学仪器变为创新利器,才能使科技创新资源发挥最大效益,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10月8日,市科委发布消息称,经过一年的升级改造,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正式上线。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线上网络平台、线下服务载体、专业服务机构、政策制度安排”四位一体

创新技术推动生命科学领域步伐

  安捷伦科技参加第21届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盟学术大会   暨第12届亚洲大洋洲生物化学家与分子生物学家学术大会   2009年8月3日,上海——全球领先的跨国高科技公司安捷伦科技(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 A) 今天宣布作为赞助商参加8月2日至8月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第21届I

中国科学报:扫除创新的体制障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17日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在考察中,习近平指出,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优化科技政策供给,完善科技评价体系。   在资源日益枯竭、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

遥感“瞰”创新-走近我国的大科学装置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利器。 春节过后,我国科研工作者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们就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一起去我国的几个大科学装置,感受一线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已超740颗 通过遥感卫星数字地球技术,我

制袋机的科学发展及技术创新

  国外塑料制袋机发展很快, 九十年代开始, 从技术上有很大进步, 除了日益完善的各种辅助功能外, 生产速度、高效益是重要方面, 尤其是电气方面, 大量采用微电子技术, 因此机器性能确实有了很大进步, 这是发展方向。  制袋机功能之改进, 关键在控制部分, 如制袋长度的调节, 色标检测的调整, 生产

加强科学普及-服务创新发展

  ■ 在科学普及中,“公众”包括各方面社会群体,除科研机构和部门外,政府和企业中的决策及管理者、媒体工作者、量大面广的创业者、作为科技最终用户的消费者等都在其中,任何一个群体的科学素质相对落后,都将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短板”。  ■ 科学形成于认知和利用自然界的长期实践。它是系统化的知识,也是掌握

今年励志科学奖和创新科学奖已开放申请

  从施普林格·自然获悉,今年的励志科学奖和创新科学奖已开放申请。申请人在5月6日前可在线申请,最终获奖者将于今年10月公布。   据悉,这两个年度奖项由自然科研和雅诗兰黛联合管理。励志科学奖颁发给事业发展早期的女性研究人员或学者,成功的申请人要在科学发现上有杰出的贡献,并能够作为励志榜样去激励女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