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齐3大“诺奖风向标”,大奖为何都青睐他?

2022年9月28日,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在母体血液中发现胎儿DNA,从而对唐氏综合症进行无创产前检测。这项技术已在全球范围被广泛应用,每年约有1000多万孕妇接受这项测试。 至此,卢煜明已经集齐了3大有着“诺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奖项: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化学)、科学突破奖–生命科学奖、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在此之前,他还曾获得对标诺贝尔奖设立的中国民间科学大奖——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这些成就让卢煜明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中国科学家之一。 10月23日,未来科学大奖首度携手香港科学院,共同举办的“香港论坛•科学建未来”国际前沿科学论坛圆满落幕。作为未来科学大奖的首届获奖人,卢煜明在此次活动上作了题为《大小形状各异的血浆游离DNA分子主旨报告》,并担任生命科学讨论环节的主持嘉宾。 近日,卢煜明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阅读全文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张新荣教授

——张新荣:生命科学应用驱动质谱创新  【导读】 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未来,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联合中国化学会质谱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刘虎威教授

  ——刘虎威教授:坐热“冷板凳”,做中国人自己的质谱  导读: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未来,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联合

专访董晨教授:开启免疫功能的新通路

  8月初,武汉籍德州大学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的董晨教授在《Science》在线版上发表了他一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类新的辅助性T细胞,为免疫学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内容。   90年本科毕业一年后的董晨踏上了美国之旅,修读博士学位期间师从一位美国院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刘淑莹教授

刘淑莹:砥砺奋进四十年,共筑中国质谱梦  【导读】 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未来,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联合中国化学会质

专访哈工大黄志伟教授:Nature破译分子机制

  2017年4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志伟教授课题组在Nature杂志上发表一项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新成果。论文揭示了改写生命的“神奇剪刀”——C

专访尹长城教授:技术发展带来革命性突破

  Ryanodine受体(RyR)是一类巨大的离子通道,介导多种细胞的钙离子信号传导,在肌肉的兴奋-收缩偶联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不过,人们对RyR通道的激活和调控机制一直知之甚少。北大基础医学院的尹长城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孙飞研究员最近在这方面取得了突破,他们领导团队通过冷冻电镜揭示了Ry

《科学》总编布鲁斯·艾伯茨教授专访:善待最优秀的人

政府应克服投入就一定要出结果的想法,鼓励有风险的科学研究。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有投入就一定有结果 布鲁斯·艾伯茨(Bruce Alberts),这位美国科学院前院长、现任《科学》杂志总编,是广受尊敬的生物化学家,以其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成就为世人认可,尤其以对活细胞分裂时允许染色体复制的蛋白

杭州质谱大会系列专访——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

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40年质谱飞跃发展 源头创新正当其时  导读:2020-2023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将于2023年6月9-13日在杭州举办,本次大会是中国质谱界的一次盛会,旨在促进学界团结进步、和谐发展、共赢未来,提高学术交流水平,推动质谱技术在各大科技领域的广泛应用。大会由中国物理学会质谱分会

专访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Ruedi-Aebersold教授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Ruedi Aebersold团队一直致力于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其中包括开发将蛋白质组作为一个完整实体加以研究的相关技术。通过与SCIEX合作,该团队开发了SWATH® 质谱采集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同时碎裂多种多肽的数据非依赖性采集(DIA) 方法。得到的全面数据集可以通过回溯进

专访李孟鸿教授:从肿瘤异质性角度认识癌症

  编者按:肿瘤异质性是指同一种恶性肿瘤在不同患者个体间或者同一患者体内不同部位肿瘤细胞间从基因型到表型上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发生在不同个体中可表现出不同的遗传背景如染色体量与质的差异,不同细胞病例类型、不同临床阶段不同分化程度细胞演进的多样性,同质肿瘤在分子水平也存在显著差异:比如基因表达谱、网络

再生之水涵养奥运“龙湖”-清华大学胡洪营教授专访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北京城的城市中轴线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龙形的蜿蜒水系,沿着城市的轴线向北盘卧。阳光下,银色的波光如同银龙的鳞甲在绿色的山林间熠熠生辉。 众所周知,比起许多国际大都市,北京是个缺水的城市。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降水少、气候干燥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水资源匮乏

专访张鹍教授:从“不被信任”到突破传统,改写癌症早筛

  本月,《Nature Genetics》杂志上一篇与高通量甲基化无创检测新技术相关的文章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 这项技术由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生物工程系张鹍教授及其团队开发,不仅可以检测癌症,还能确定肿瘤在体内的生长位置,为癌症早期诊断提供了新方向。这项技术的核心是肿瘤ctDNA液

专访可爱龙教授:名字不重要,希望大家关注我的学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065.shtm文 |江庆龄 李晨阳“感谢可爱老师的报告,不对,是龙老师,啊不对,爱龙老师您好……”这是2023年12月29日下午,出现在清华大学生物医学馆报告厅里的有趣一幕。一名学生在提问环节中,一

科学抗霾,任重道远:北京大学朱彤教授专访|-NSR访谈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长江学者朱彤教授 1991 年毕业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University of Wuppertal)并获得博士学位。作为研究大气污染问题的专家,他长期为政府提供重大国际活动(包括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控制空气污染问题的建议。  朱彤教授曾是国际全球大气化学

生物谷专访汕头大学医学院张灏教授

  液体活检因其无创性、准确性、动态性及其可行性在2014年受到了临床医生的极大关注,2015年CSCO会议上更是大热。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患者人数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液体活检技术能否开辟治疗新方法来提前诊断结果?  5月20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6液态活检与临床应用研讨会”,大会嘉宾来自汕头大

专访清华董晨教授:坚守免疫学27年,我依然热情澎湃

  今年7月,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董晨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the B7-H3 immune checkpoint limits tumor growth by enhancing cytotoxic lymphocyte func

专访北大教授张颐武:直播带来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双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793.shtm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速应用,短视频平台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风口。直播行业从1.0时代向前迈进,文化直播广受推崇,助力了直播模式的新变革,“有文化”的直

斯坦福终身教授崔屹专访:那些指引向成功的力量

  作为曾经的学生,崔屹是学霸中的战神,在哈佛读博,在加州伯克利读博士后,在无数人梦想的顶尖期刊《自然》、《科学》发表科研成果是家常便饭;  作为现在的发明家,崔屹团队的发明已经三次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十大创新技术”:2010年,移动式水过滤器;2014年,将低级废热转化成电能的电池;2016

专访: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崔红娟教授

  ——高创汇专访: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崔红娟教授  在得知崔教授和她的团队最新成果在Nature 子刊《Oncogene》上发表后,高创汇新闻中心立即联系了国家家蚕基因组重点实验室的崔红娟教授进行深入访问。   模式家蚕攻坚肿瘤难题,表观遗传引领科研潮流  由崔红娟教授带领的团队已经在学术上取

生物谷专访上田实教授:再生医疗的研究与产业化

  随着再生医疗研究的不断推进,再生医疗在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修复与重建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相较于传统的再生医疗依赖于干细胞提取移植,现在新兴再生医疗已通过提取干细胞活性物进行培植即可对相关疾病治疗。此次生物谷有幸能采访到日本生命挑战株式会社的首席科学家上田实教授,请他为我们介绍他的研究成果——如何

视频专访:CNHUPO主席杨芃原教授畅谈蛋白质组事业宏伟蓝图

  以下是视频专访内容,欢迎在线点播!(视频加载需要几秒钟时间,请耐心等待哦!)  近日中国人类蛋白质组学计划正式启动,这对于中国科学界乃至世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

生物谷专访: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肖恒怡教授

  编者按:人为什么会衰老是千百年来一直在探索的奥秘。只有了解了衰老的原因和机制,才能有效地延缓衰老,目前有关衰老原因与机制的学说种类繁多,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有相关的研究来解释衰老的原因和机制。  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的肖恒怡教授从2007年至今都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研究室研究老年病及衰老

专访中国科大申勇教授:血检可诊断早期阿尔兹海默症

  近日,来自中国科大申勇教授课题组联合多国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或能用于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生物标志物——BACE1,检测血液中BACE1的活性可以在早期临床阶段,即轻度认知损伤状态(MCI)预测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生及发展。  3月2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申勇教授实验室联合多国研究小组在Bio

《柳叶刀》专访北大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纪立农教授

2014年6月7日的《柳叶刀》(Lancet)杂志同时刊登了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的一篇评述和人物专访。历史上,《柳叶刀》很少同时刊登一位学者的文章和人物素描。 该期刊发的一项多国联合研究显示,女性糖尿病相关卒中风险显

岛津丨西安交通大学张杰教授专访:携手并进,合作互赢,共助新药创制

  ——走遍中华,寻访“匠”人“匠”室  近年来,中国新药创制在政府大力推动下走上了快车道。作为中华传统医学的宝库,活性天然产物,由于其高度的选择性、特异的药理活性和新颖的作用机理,已成为创新药物的重要来源。然而,天然产物结构的复杂性,也注定了其研究过程充满坎坷与挑战。  2023年7月26日,走遍

质谱成像前沿探秘:专访再帕尔·阿不力孜教授与贺玖明研究员

  近年来,质谱成像技术(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MSI)在药物研发、疾病发生发展机制、脑科学、环境科学等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关注与应用。2022年空间组学(spatial omics)技术被《Nature》评为最值得期待的七种榜单技术之一,而MSI技术为空间组学研究提供了新

重庆教授的工资/教授中的教授

  一、事由  《新京报》3月19日A03版《时事评论》中有如下文字:  大学教师维权凸显“去行政化”之难  3月15日下午,重庆工商大学发生一起数百名教师维权事件。据悉,导火索为校领导层试图强行通过新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该方案被指缺乏对一线教职工的

岛津中国行丨武汉大学袁必锋教授专访:探索表观遗传学与代谢组学的奥秘

——访武汉大学袁必锋教授2023年9月,走遍中华,寻访“匠”人“匠”室——“岛津中国行”活动来到人杰地灵的千湖之城——湖北武汉。西面是万里长江,毗邻最大的内陆湖东湖,坐落其间的就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之一,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成立于1893年,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办学历史,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学术传统。

Science专访:基因驱动,消除疟疾

  基因驱动,渐成生物界“新宠”  近年来,“基因驱动”成为生物学界的新兴热门研究领域之一,它指的是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的一种自然现象。借助被誉为“基因剪刀”的CRISPR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研发出人工“基因驱动”系统,并在酵母、果蝇和蚊子中证实可实现外部引入的基因多代遗传。  作为一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