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团队在《自然》发文为肝癌治疗带来新希望

11月9日,北大第一医院肿瘤转化研究中心张宁团队与北大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张泽民团队、北大人民医院肝胆外科朱继业团队紧密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了题为“Liver tumor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subtypes and neutrophil heterogeneity”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首次报道了肝癌 “免疫微环境”的5种亚型并就其中一种类型深入研究,揭示出了部分中性粒细胞在癌症免疫中的负面作用,为肝癌治疗、乃至癌症治疗带来新希望。 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治疗癌症,可以直接针对癌细胞下手,如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也可以整治癌细胞所赖以生存的“微环境”:通过免疫调节,激发免疫系统的潜力来对抗癌症。 由于每名患者的癌症细胞所处的免疫微环境都存在差异,要想实现精准的免疫调节治疗,就要弄清楚癌症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分成几种类型。因此,肿瘤的免疫微环境是个很重......阅读全文

肝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调控机制

  肿瘤微环境在原发性和继发性肝癌中各具特色。B细胞是免疫浸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6月26日,中山大学彭穗团队在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题为“Crosstalk between myeloid and B cells shapes the distinct microenv

单细胞测序——“刻画”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动态特征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死亡率排名第三的癌症,其中中国的肝癌发病率居世界之首【1】。HBV的慢性感染是中国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原因,其感染导致肿瘤微环境常伴随慢性炎症。免疫逃逸被认为是癌症发展的标志之一,目前研究表明,肿瘤存在多种免疫逃逸机制,提出了研究肿瘤微环境中不同免疫细胞状态的重要性【2】。而单

Nature:肿瘤微环境决定肝癌类型

近日,《Nature》期刊以“Necroptosis microenvironment directs lineage commitment in liver cancer”为题发表了这一最新研究,由德国图宾根大学医院、癌症联合会的Lars Zender教授领导的国际小组发现:肿瘤微环境(包

中国学者Cell发文-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的动态特征

   2019年10月3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生命科学学院、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张泽民课题组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彭吉润课题组以及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多位科学家,在国际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Landsca

Cell:首次在单细胞水平描绘肝癌微环境中的免疫图谱

  2017年6月16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BIOPIC中心、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张泽民研究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暨北京大学第九临床医学院肝胆胰外科彭吉润研究组,以及美国AMGEN公司的欧阳文军研究组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Landscape o

窥见肾癌免疫微环境

  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展示了肾癌中复杂的肿瘤免疫微环境,揭示了形成肿瘤“免疫回路”的细胞的相互作用。细胞图像来自Steven Moskowitz、肾脏和循环回路来自Shutterstock,图片由David Braun设计图片来源:Steven Moskowitz等人/CELL PRESS  在本期

微环境对肿瘤免疫的影响

迄今为止,宿主肿瘤微环境对肿瘤免疫逃逸的关注不够。1991年,从肿瘤微循环的特征出发,首次提出血液、淋巴和间质液的某些成分在恶性肿瘤组织(称为肿瘤内部环境)中流动可能不是免疫因子和细胞免疫反应的最佳状态,其低氧、低pH和低营养状态不足以为细胞免疫反应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也不利于免疫细胞与攻击目标之

免疫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及特点

免疫肿瘤微环境被称为肿瘤的“第七大标记性特征”,由固有免疫细胞、适应性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细胞表面分子等组成。这些免疫组分构成了复杂的调控网络,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节将对免疫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点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进行介绍。1、免疫细胞免疫肿瘤微环境中包含参与机体免疫反应的所

胃癌微环境抗肿瘤免疫机制被发现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徐洁杰、张伟娟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净、沈振斌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肿瘤浸润“IL17阳性细胞” 能够激活肿瘤微环境抗肿瘤免疫反应,对促进胃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有利。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Oncology》)。  据悉,胃癌患者的术

肿瘤微环境对免疫治疗的影响

免疫治疗是对传统抗癌方法的突破,也是当前癌症治疗的一颗新星。然而,尽管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持久性,但其治疗效果仍深受肿瘤微环境的理化和细胞因子环境的影响(根据最近的研究,仍认为抑制作用是最重要的因素)。目前的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两类:抗体治疗和细胞治疗。(1)、抗体治疗。抗体治疗(

通过调控免疫检查点重塑肿瘤局部免疫微环境

  肿瘤细胞通过诱导免疫检查点的异常表达逃避免疫细胞攻击。靶向T细胞免疫检查点PD1/PDL1的免疫疗法可恢复CD8+T细胞功能,成为当前最受期待的有可能治愈恶性肿瘤的方法,但大部分患者因为原发或继发耐药导致肿瘤侵袭进展,免疫治疗耐药原因的探究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既往研究表明免疫微环境中的免疫细

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1、免疫微环境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免疫系统主要经历以下三个过程的进化。免疫监测:肿瘤细胞被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它们处于劣势一方;免疫平衡:肿瘤和免疫系统相互竞争,数量和强度处于平衡状态;免疫破坏:肿瘤细胞突破免疫防线,打开拉锯战的缺口并多处转移。其中,免疫系统呈现出独特的两面性。免疫细胞不仅在肿瘤

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建立方法

临床实践已经证实,由于肿瘤组织中的免疫抑制环境,浸润的免疫效应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低免疫功能和缺陷。许多研究表明,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免疫系统的负调节机制在肿瘤微环境中建立免疫抑制网络,主要包括以下途径:(1)降低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辨别能力;(2)免疫抑制分子过度表达;(3)分泌各种类型的免疫抑制分子

肿瘤微环境调节免疫细胞功能机制获揭示

  华中科技大学科研团队揭示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相互调节机制。《临床研究杂志》近日在线发表了该成果。  近年来,随着肿瘤免疫治疗,特别是Car-T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和免疫节点治疗在临床上的成功,深入研究肿瘤微环境对免疫细胞功能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

研究揭示TAO眼眶组织单细胞水平免疫微环境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AO)是甲状腺疾病最常见的甲状腺外表现之一。目前,由于发病机制不明,TAO的治疗仍面临挑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教授苏文如团队联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教授王祥珪团队,研究揭示TAO眼眶组织单细胞水平免疫微环境。相关研究结果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发表于Cell Reports Medic

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圆满落幕

经过连日的精心筹备,由Bio-Techne与PerkinElmer主办,广州睿贝医学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肿瘤免疫与肿瘤微环境研讨会于2018年9月16日在广州花园酒店圆满结束。肿瘤免疫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顶着超强台风“山竹”的肆虐,齐聚一堂,共同度过这次“干货满满”的分享盛会。在半天的议程中,会议聚焦

三级淋巴组织构筑的肿瘤免疫微环境

基因突变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生长,增殖,死亡,是癌症的一个重要表现。基因突变产生了大量的新生抗原,触发抗肿瘤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经典理论认为针对肿瘤新生抗原的适应性免疫发生在次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SLOs)。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除了SLOs之外,抗肿

无创评估免疫应答,反映肿瘤特异性及其免疫微环境特征

  探索针对PD-1/PD-L1抑制剂等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标志物是近年来的研究重点。机体对肿瘤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核心是肿瘤新抗原的生成-呈递以及被T细胞受体(TCR)识别,其中肿瘤特异性T细胞可识别HLA复合体并介导相应的杀伤功能。由于HLA分型以及肿瘤突变的随机性,肿瘤新抗原存在极高个体化差异,肿

肝癌免疫治疗新的途径,肝癌患者新福音

 肝癌是世界上第六大常见癌症,是全球第三大肿瘤死亡原因,全球约45%的肝癌都来源于我国。肝内胆管细胞癌(iCCA)是第二大原发性肝脏肿瘤(约占10%-15%),仅次于肝细胞肝癌。对于iCCA的治疗十分有限,手术治疗是iCCA唯一的潜在可治愈手段。但在手术后,iCCA有着很高的复发率,iCCA存在异质

精准医学时代免疫微环境分子分型及免疫治疗耐药机制

  免疫治疗是晚期实体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经过几十年的长足发展,历经了肿瘤细胞因子治疗[包含白介素、干扰素、胸腺法新(即胸腺肽α1)等]、肿瘤疫苗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检查点治疗几个阶段。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进展,《科学》杂志将肿瘤免疫治疗列为“2013年十大科学突破”首位,尤其以P

浅谈肝癌微创手术的成功率

核心提示: 微创手术,是如今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它创伤小、恢复快、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所以受到了很多患者的青睐,肝癌这种疾病在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是一种肝脏的恶性肿瘤,那么,肝癌微创手术成功率有多大呢?对于肝癌微创手术成功率有多大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取决

新研究揭示胰腺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机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536.shtm免疫治疗已被证实可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获得明显疗效。然而,对于有“癌中之王”称号的胰腺癌,免疫治疗一直疗效不佳。近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教授虞先濬、胰腺外科副教授施思团队发布一项研究

控制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能力促进癌症转移

  来自德州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的癌基因KRAS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转移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患者无法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ICB)疗法产生响应。这项研究于近日发表在《Cancer Cell》

组织微环境分析方案深度解析肿瘤免疫细胞分型

最近数十年以来肿瘤的免疫治疗相关研究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特别是基于PD-1、CTLA-4等类似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方案表现尤为突出。但是即便如此,肿瘤的免疫治疗领域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治疗效果的不确定性、患者反应的不可预估性、免疫治疗耐药抵抗及检测生物标志物缺乏等都制约了对肿瘤患者的精准有效

GCN2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和髓样抑制细胞(MDSC)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功能。  蛋白GCN2(general control nonderepressible 2)是一种环境传感蛋白,可根据营养供应情况控制转录和翻译。虽然GCN2是免疫肿瘤学中的一种潜在的治疗靶点,但是它在塑造肿瘤免疫反应

造血微环境的概念

造血微环境又称为造血干细胞龛,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由骨髓中邻近造血干细胞的支持细胞构成,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造血干细胞的维持、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1978年Schofield第一次提出了造血干细胞龛的概念。

造血微环境的定义

造血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实质细胞四周的支架细胞、组织。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以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上海生科院发现新型天然小分子调节免疫重塑肿瘤微环境

  7月17日,《细胞》出版社和《柳叶刀》杂志联合支持的EBio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组的研究论文A Natural CCR2 Antagonist Relieves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mediated I

Cell-|-肿瘤微环境决定免疫治疗疗效,阻断TGFβ是关键

  免疫检查点治疗(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简称ICT)作为肿瘤免疫治疗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备受关注。它的主要作用机理是应用靶向CTLA-4(cytotoxic T-lymphocyte-associated protein 4),PD-1(programmed cell

马春红团队关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基础医学院马春红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Therapy(中科院一区,IF=11.454)在线发表题为"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define the action pathway of Tim-3/Tim-3 l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