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耐药须全社会齐上阵

“当前,传统的感染性疾病和新发再发传染病依然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用好抗微生物药物和延缓耐药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由之路。”11月18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和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联合主办的“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启动仪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表示,微生物耐药问题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的重大挑战。 据悉,今年活动的主题是“齐心协力,遏制耐药”,希望通过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帮助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用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遏制微生物耐药的良好氛围。同时,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2022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倡议书。 微生物耐药问题得到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早在2016年,我国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近期,第二个国家行动计......阅读全文

解读|微生物耐药全国性计划

一、起草背景及过程微生物耐药是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多年来呼吁各国重视微生物耐药问题,联合国大会、世界卫生大会、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多次研究讨论微生物耐药问题。2016年,为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全球行动计划》

新质谱法可快速鉴定耐药微生物

  如果医生要准确诊断患者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那么快速鉴定危险和抗药性细菌感染的临床样本就十分重要。最近,在第27届欧洲临床微生物学和传染病大会(ECCMID)上,一个研究小组描述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一种用质谱仪来快速评估微生物发病机制的新方法。  各种耐药菌株的实例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

微生物耐药性变异的现象有哪些

  其产生可通过细菌染色体耐药基因的突变、耐药质粒的转移和转座子的插入,使细菌产生一些新的酶类或多肽类物质,破坏抗菌药物或阻挡药物向靶细胞穿透,或发生新的代谢途径,从而产生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造成临床药物治疗的失败。

微生物检验必须掌握的三大耐药机制

微生物检验必须掌握的三大耐药机制  你知道什么是微生物检验吗?你对微生物检验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微生物检验必须要知道的三大耐药机制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   1、 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β—内酰胺环,其基

美国试点国家微生物耐药性残留抽样计划

   据美国农业部消息,4月27日美国农业部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发布23-17通告,决定自2017年5月29日开始试点微生物耐药性残留抽样计划。该计划是对“国家微生物耐药性监控计划”的补充。   该抽样计划为公共卫生兽医(PHVs)、消费者安全检查员(CSIs)等监管人员(IPP)在屠宰场抽取

粪便微生物群移植传播耐药大肠杆菌菌血症

  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Elizabeth L. Hohmann课题组发现,耐药性大肠杆菌菌血症可通过粪便菌群移植传播。该研究10月30日在线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据悉,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是一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新方法,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其他适用条件。  该研究团队描述了两名

检验“技术官”有抗微生物耐药的“金刚钻”

    与会专家合影  “发烧了,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退烧。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他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事情是,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体是病毒、真菌、衣原体、支原体还是微生物集成组。那么,此时就必须通过检验科的各种技术手段进行精准鉴别,然后医生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手段,最终精准击毙病原体。”    顾兵  近日,由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对策(三)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不合理使用和滥用,如美国用于人类抗感染与农牧业应用各占50%,其中用于院内抗感染仅占20%,而社区却占了80%,滥用率为20%~50%;在农牧业中治疗性应用仅占20%,而预防和促生长应用却占了80%,滥用率为40%~80%,每年有4万死亡病例是由耐药菌所致。我国的滥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对策(二)

微生物耐药率不断增加 全球性抗微生物药物的大量应用和滥用, 无疑给微生物增加了极大的“抗菌压力”, 促使耐药菌株不断地增加。在一般情况下, 只要减少这种压力, 耐药率就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因国家、地区、时间的不同而耐药率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为此, 不能照搬各国的抗微生物指南和教科书。200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对策(四)

在具体方法中,除了根据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参数制定给药方案外,最新的办法是关闭或缩小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 MSW),最大限度的延长MSW。所谓MSW就是MPC与MIC之间的范围, 即以MPC(防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

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产生与对策(一)

耐药性(resistance) 又称抗药性,是微生物对抗微生物药物的相对抗性。微生物产生耐药性是自然界的规律。生物进化论早就指出 “适者生存” 。即微生物耐药性的产生,是耐药基因长期进化的必然结果, 并非在抗微生物药物问市之后才出现。大千世界,有矛就有盾, 有抗微生物药物就一定有对抗微生

微生物所在人体肠道细菌耐药基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人体肠道中栖息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数量超过人体自身细胞的10倍以上。这些微生物的基因组中(microbiome)蕴含大量的遗传信息,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个基因组(the second genome of human body)”。人体肠道微生物对人体肠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人体自身的发育

什么是多耐药、泛耐药和全耐药?

“多耐药”是multi-drug resistant的中文翻译,简称“MDR”,指细菌对3类或3类以上的常用抗菌药同时耐药,有时也叫多重耐药。目前临床常见病原菌几乎都是多耐药菌。“泛耐药”是extensively drug resistant的中文翻译,简称“XDR”,指细菌对常用抗菌药几乎全部(除

遏制微生物耐药不再局限于某个行业和专业领域

  “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多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指标持续改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耐药形势总体平稳向好。”近日,在以“齐心协力、预防微生物耐药”为主题的“2023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李大川表示,当前,遏制微生物耐药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和重大战略高度,不再局限于某个行

Nat-Commun:蚂蚁微生物分离物能够杀伤耐药性真菌

  最近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来自蚂蚁(或者更确切地说,来自它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群中)的化学成分有助于解决病原体耐药性的问题。  巴西和美国研究人员首次提出这一创新假设。他们的想法是分离与切叶蚂蚁共生的细菌,并寻找具有产生新药物潜力的天然化合物。  通过

微生物所揭示不动杆菌中新型固有耐药基因水平转移机制

  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包括获得性耐药和固有耐药。固有耐药是细菌对某类抗生素的天然耐受,由固有耐药基因决定。固有耐药基因是指存在于某类细菌染色体上位置保守的与耐药相关的一类基因。固有耐药基因的发现可以为新药研制提供药物作用靶标,并且固有耐药基因可以被移动原件捕获而成为获得性耐药的来源。  针对固有耐药,

遏制耐药,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倡议书发布

  为积极应对微生物耐药带来的挑战,提高社会公众对耐药的认识水平,遏制微生物耐药发展与蔓延,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决定在11月18日~24日组织开展“2021年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活动。以“扩大认知,遏制耐药”为主题,通过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

遏制细菌耐药需加强微生物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肺炎、肠炎、流感……细菌、真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从未停止。自上世纪青霉素问世以来,人类制造的抗生素逐代改进,微生物也随之不断进化,由于抗生素错用滥用,耐药性与日增强。由此,想要在抗击微生物中取得优势,除了药物的不断创新,临床治疗水平也要与时俱进。临床微生物专业人员细菌真菌感染诊断

细菌耐药性与耐药机制概述

1.产生一种或多种水解酶、钝化酶和修饰酶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包括青霉素结合蛋白位点、DNA解旋酶、DNA拓扑异构酶Ⅳ的改变等3.抗菌药物渗透障碍,包括细菌生物被膜形成和通道蛋白丢失4.药物的主动转运系统亢进上述四种耐药机制中,第一、二种耐药机制具有专一性,第三、四种耐药机制不具有专一性。

简述多药耐药细菌的耐药机制

  多药耐药性(MDR)系指同时对多种常用抗微生物药物发生的耐药性,主要机制是外排膜泵基因突变,其次是外膜渗透性的改变和产生超广谱酶。最多见的有革兰阳性菌的多药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DR-MRSA)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及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以及常在重症

简述耐药结核病的耐药机制

  多数研究报告提示:耐药的发生与结核杆菌的基因突变有关。总体上是染色体靶基因一个或几个核苷酸突变(表现增加、缺失、替代),造成核苷酸编码错误致氨基酸错位排列,影响药物与靶位酶结合产生耐药。  当前对各种结核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因一个基因突变而产生的耐药为单基因型耐药,因多基因型突

欧盟委员会新增15个微生物耐药性研发项目

  欧盟委员会15日宣布,将对15个研发新项目投资9100万欧元,以解决日益严重的微生物耐药性问题。   15日是欧盟合理使用抗生素宣传日。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与创新事务的委员奎因表示,将有包括中小型企业、大学在内的44家研发机构参与15个研发新项目,重点研发新品种抗生素或其他替代疗法,包括噬菌体和

全球每年约1500万人死于感染!微生物耐药有多可怕?

  2015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第一届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World Antibiotics Awareness Week)。此后,每年11月,世卫组织皆举办了该项活动。2020年,该活动更名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World Antimicrobial Awarenes

微生物所在真菌脑膜炎耐药和治疗策略研发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王琳淇研究团队在《自然-微生物学》(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了题为Brain glucose induces tolerance of Cryptococcus neoformans to amphotericin B during menin

全球每年约1500万人死于感染!微生物耐药有多可怕?

  2015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展了第一届的世界提高抗生素认识周(World Antibiotics Awareness Week)。此后,每年11月,世卫组织皆举办了该项活动。2020年,该活动更名为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World Antimicrobial Awarenes

四方欢迎抗击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新政治承诺

在阿曼马斯喀特举办的第三届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高级别部长级会议今天闭幕,会议首次讨论了应对全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挑战的目标。这次会议及其人类和动物领域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数字目标将为即将于2024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抗微生物药物问题高级别会议做出大胆的政治承诺铺平道路。会议商定了《马斯喀特部长宣言》,

中科院微生物所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微生物所朱宝利课题组在细菌耐药基因组学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研究首次以基因组学大数据为依托,深入解析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传播网络和规律,对深入认识细菌耐药性的进化、细菌耐药的形成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并将于第82卷22期以“封面故事”形式发表。副研究员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二)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 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耐药性(AMR)和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第一份关于全球AMR的系统报告,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一)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 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耐药性(AMR)和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第一份关于全球AMR的系统报告,

WHO正式发布2022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报告(三)

  北京时间12月8日23:00,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召开了全球微生物耐药性和使用监测系统(GLASS) 2022年报告的线上新闻发布会,该报告已于12月9日发布,总结了来自87个WHO成员国的微生物耐药性(AMR)和抗菌药物使用数据,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开始以来第一份关于全球AMR的系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