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现象

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条上的花作母本,用三种枝条上的花粉分别授给上述每个作为母本的花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完全取决于母本,而与花粉来自哪一种枝条无关。......阅读全文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现象

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条上的花作母本,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现象

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条上的花作母本,

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现象

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他分别以这三种枝条上的花作母本,

遗传现象的研究

  1866年奥地利学者孟德尔根据他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揭示了称为孟德尔定律的遗传规律。  孟德尔的工作于1900年为德弗里斯、德国植物遗传学家科伦斯和奥地利 植物遗传学家切尔马克三位从事植物杂交试验工作的学者所分别发现。1900~1910年除证实了植物中的豌豆、玉米等和

分子遗传学词汇叶绿体DNA

中文名称:叶绿体DNA外文名称:chloroplast DNA定义:叶绿体DNA,英文chloroplast DNA,缩写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双链环状,长度中间值通常为45微米,具有独立基因组。一个叶绿体含有10~50个cpDNA。

遗传物质转导现象的含义

转导(transduction)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细胞的过程。它是细菌之间传递遗传物质的方式之一。其具体含义是指一个细胞的DNA或RNA通过病毒载体的感染转移到另一个细胞中。

遗传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产生遗传现象的原因是生物体内具有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的基础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亲代将自己的遗传物质DNA传递给子代,而且遗传的性状和物种保持相对的稳定。遗传物质在生物进程之中得以代代相承,从而使后代具有与前代相近的性状。

遗传多态性现象度量

遗传多态性现象是指同一生物群体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变异类型或基因型并存的现象。一般认为每种变异型的频率超过1%即可定为多态现象,不足1%的称为罕见变异型。由于生物的遗传多态性是通过多方面表现的,对遗传多态性应该进行多角度的综合评价,避免应用单一方法进行研究。形态学研究具有检测直观、相关文献资料丰富、研

遗传多态现象介绍(二)

   根据酶的多态性产生原因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多座位同工酶(multiple loci determining isozyme):是指由不同基因座位决定的同工酶。例如乳酸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有A、B两种亚基,分别由LDHA基因(定位于11p

遗传多态现象介绍(一)

   遗传多态现象(genetic polymorphism)是指在一个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异型或基因型,每种类型的频率比较高,一般认为每种变异型超过1%即可定为多态现象,不足1%的称为罕见变异型。  人类存在多种遗传多态现象(多态性),主要有染色体多态性、酶和蛋白质多态性、抗

研究揭示叶绿体核糖体RNA甲基化修饰的机制和功能

  核糖体RNA(rRNA)的甲基化修饰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转录后修饰机制,可以改变rRNA分子的局部空间结构,从而优化核糖体的蛋白翻译效率。不同物种之间的rRNA甲基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别,是rRNA进化的标志性事件之一。叶绿体是高等植物中重要的细胞器,由蓝细菌经过内共生过程演化而来,具有自己的核

高等植物的观察实验

[目的要求] 观察、认识苔鲜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的主要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活史,了解它们在植物界的演化地位。 [材料用品] 材料:地钱的新鲜或浸泡标本,玻片标本。海金沙、鳞毛蕨等常见的特生真蕨代表植物新鲜或腊叶标本、苹、槐叶苹等水生真蕨代表植物

细胞质基因的普通遗传现象分析

(一)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有几种高等植物有绿白斑植株,如紫茉莉、藏报春、加荆介等。1901年柯伦斯在紫茉莉中发现有一种花斑植株,着生绿色,白色和花斑三种枝条。在显微镜下观察,绿叶和花斑叶的绿色部分其细胞中均含正常的叶绿体,而白色或花斑叶的白色部分,细胞中缺乏正常的叶绿体,是一些败育的无色颗粒。他分别

细胞化学基础叶绿体DNA

chloroplast DNA(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DNA。高等植物叶绿体的DNA为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其长度随生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在120kb到217kb之间,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例如,T4噬菌体的基因组约165kb。叶绿体DNA不含5-甲基胞嘧啶,这是鉴定cpDNA及其纯度的

叶绿体DNA的基本介绍

  chloroplast DNA(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DNA。高等植物叶绿体的DNA为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其长度随生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在120kb到217kb之间,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例如,T4噬菌体的基因组约165kb。叶绿体DNA不含5-甲基胞嘧啶,这是鉴定cpDNA及其纯

关于叶绿体DNA的介绍

  chloroplast DNA(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DNA。高等植物叶绿体的DNA为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其长度随生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在120kb到217kb之间,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例如,T4噬菌体的基因组约165kb。叶绿体DNA不含5-甲基胞嘧啶,这是鉴定cpDNA及其纯

叶绿体DNA的结构功能特点

chloroplast DNA(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DNA。高等植物叶绿体的DNA为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其长度随生物种类而不同,其大小在120kb到217kb之间,相当于噬菌体基因组的大小,例如,T4噬菌体的基因组约165kb。叶绿体DNA不含5-甲基胞嘧啶,这是鉴定cpDNA及其纯度的

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建立

  记者日前从中科院昆明植物所获悉,该所种质资源库多年来致力于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叶绿体基因组遗传信息获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解决了叶绿体基因组获取方法需要大量新鲜材料以及一些物种因个体微小须通过二代测序方法获取叶绿体基因组的难题。  2012年以来,科研人员利用二代测序技术研究了

大脑中非常规的表观遗传现象

  胞嘧啶甲基化(mC)是对DNA的修饰,进而调节多种生物功能,如生长发育、肿瘤、以及基因印迹。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躯体组织中,当胞嘧啶在一个二核苷酸序列中,并且其后跟着鸟嘌呤(G)时出现mC。同时这些位点绝大多数出现了甲基化(mCG)。然而,在成年哺乳动物大脑,在非CG序列中非常规的胞嘧啶甲基化出现

关于叶绿体DNA的基本信息介绍

  叶绿体DNA,英文chloroplast DNA,缩写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双链环状,长度中间值通常为45微米,具有独立基因组。一个叶绿体含有10~50个cpDNA。  chloroplast DNA(cpDNA),存在于叶绿体内的DNA。高等植物叶绿体的DNA为双链共价闭合环状分子,其长

叶绿体基因组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重要细胞器,叶绿体中进行的光合作用是严格地受到遗传控制的。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已知叶绿体的某些性状是呈非孟德尔式遗传的,但直到60年代才发现了叶绿体DNA(chloroplast DNA,ctDNA)。叶绿体基因组是一个裸露的环状双链DNA分子,其大小在1

叶绿体亚分级实验——叶绿体亚分级

实验材料叶绿体试剂、试剂盒裂解缓冲液仪器、耗材微量离心管小型离心机实验步骤1. 将含 1 mg 叶绿素的叶绿体悬液吸至一微量离心管中。2. 在小型离心机中 14000 r/min 离心 30 秒钟,弃去上清。3. 加 1 ml 裂解缓冲液,振荡,冰浴 5 分钟。裂解缓冲液:10 mmol/L HEP

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可以全部转录的新机制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叶绿体基因组转录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全球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三种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拟南芥

关于叶绿体DNA的详细介绍

  12个cpDNA分子。叶绿体具有独立基因组,被认为是内共生起源的细胞器。叶绿体基因组是多拷贝的,具有比较保守的环状结构,但也存在着一些例外。叶绿体基因组主要用于编码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的一些蛋白和一些核糖体蛋白。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是在不同水平上进行的,光和细胞分裂素对叶绿体基因的表达也起着重要的调

研究发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可以全部转录的新机制

  叶绿体是地球上绿色植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供给地球上的其它生物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对叶绿体的功能和叶绿体基因组转录机制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全球细胞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孜孜以求的研究热点。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高立志带领的研究团队,历时五年,通过对三种高等植物(水稻、玉米和拟南芥

中国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研究颠覆学界认知

  中国科学家一项历时五年的研究成果颠覆了学界对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认知——科学家发现整个叶绿体基因组都是可以转录的。该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了《自然》出版集团的《科学报告》上。  《科学报告》的审稿专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首次发现了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的现象,颠覆了传统遗传学上认为的只有叶绿体编码基因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揭示叶绿体中转录暂停现象

  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基础机制。在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会在一些因子的调控下暂时停止转录,而在条件具备情况下继续进行转录延伸。这一类精细调控现象被称为“转录暂停”。转录暂停已经发现40多年,但是最近才发现植物中也具有转录暂停现象。然而,植物中尚未发现转录暂停因子,叶绿体中是否存在转录暂停现

从豌豆组织分离叶绿体实验_叶绿体分离

实验材料叶子组织试剂、试剂盒PBF-Percoll 溶液山梨醇BSAHEPES-KOHEDTA仪器、耗材聚碳酸酯离心管实验步骤1. 制备 Percoll 梯度(1) 两个 50 ml 的聚碳酸酯离心管中分别加入 25 ml 50% 的 PBF-Percoll 溶液。50% PBF-Percoll0.

叶绿体的相关介绍

  叶绿体(Chloroplast)是质体的一种,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类所特有的能量转换器。其双层膜结构使其与胞质分开,内有片层膜,含叶绿素,故名为叶绿体。  叶绿体是含有绿色色素(主要为叶绿素 a 、b)的质体,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存在于高等植物叶肉、幼茎的一些细胞内,藻类细胞中也含有。叶

利用质谱及遗传学方法研究叶绿体中识别单线氧的机制

  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Chanhong Kim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Oxidativ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of EX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