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肉毒中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多见于腌肉。神经型食物中毒、腊肉、猪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分四型:食物中毒型、婴儿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成人的婴儿型肉素中毒。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系一种具有神经和细胞毒性质的外毒素,根据其抗原结构可分为A,B,C,D,E,F,G7型。每一菌株仅能产生单一型毒素,其中A,B及E三型是引起人类发病的主要毒素,其毒性极强,口服0.01mg即可致死。肉毒毒素除自肠道吸收外,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和破损皮肤侵入,而婴儿肉毒中毒的传播途径不清,有报道蜂蜜可能为传播媒介。食物中毒型肉毒中毒主要由肉类、罐头食物所引起,亦有报告因进食发酵馒头、面酱或家制臭腐乳而得病,本病在我国主要分布西部省区,以B型菌株为主,其次为A型,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A型为60%-70%,B型为10%-30%,E型为......阅读全文

关于肉毒中毒的基本信息介绍

  主要通过食物传播,多见于腌肉。神经型食物中毒、腊肉、猪肉及制作不良的罐头食品,部分地区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酱、臭豆腐及不新鲜的鱼、猪肉、猪肝而发病。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杆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该病分四型:食物中毒型、婴儿肉毒中毒、创伤性肉毒中毒、成人的婴儿型肉素中毒。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毒素,系

关于肉毒中毒的治疗介绍

  一、治疗原则  1.减少毒素吸收。  2.抗生素治疗。  3.促进神经肌肉的功能恢复。  4.静脉输液,对症支持治疗。  二、用药原则  1.对轻型病例的药物治疗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不能进食的患者应予鼻饲和加强支援治疗,可包括用药框限“A”和“C”。  3.对并发肺炎者宜根据细菌药敏

关于肉毒中毒症中毒的症状介绍

  禽类发生本病时,腿、颈、翅以及眼睑软弱麻痹。麻痹现象从腿部开始到翅、颈和眼睑,颈部麻痹故又称“软颈症”,麻痹由四肢末稍向中枢神经发现。全身痉挛、抽搐、卧地。慢性的不爱活动,嗑睡,有时发生下痢。头颈、两翅下垂,闭眼,流泪,不食。最后因心脏和呼吸衰弱,昏迷死亡。

关于肉毒中毒的鉴别诊断介绍

  1、摄食可疑食品(尤其是罐头)和同食者集体发病史,潜伏期最短2小时、最长14天、大多为12-16小时。  2、临床表现以颅脑和脊髓的运动神经麻痹症状为主,胃肠道症状不明显,意识始终清楚,感觉不受影响。  3、发病期病人的血清及大便能检测到肉毒杆菌外毒素。  4、发病期病人大便中能分离出A、B或E

关于肉毒毒素的中毒机理介绍

  业已阐明,在体内肉毒毒素特异性的与胆碱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的表面受体相结合,然后由于吸附性胞饮而内转进入细胞内称为毒素的内转(internalization),使囊泡不能再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有效地阻抑了胆碱能神经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与此同时,毒素与突触前膜结合,还阻塞了神经细胞膜的钙离子通道

关于肉毒中毒的预防护理介绍

  严格管理与检查食品,尤应注意罐头食品,火腿,腌腊食品的制作和保存,食品罐头的两端若有膨隆现象,或内容物色香味改变者,应禁止出售和禁止食用,即使煮沸也不宜食用,谷类及豆类亦有被肉毒杆菌污染的可能,因此禁止食用发酵或腐败的食物,遇有同食者发生肉毒素中毒时,其余人员应立即给予多价精制肉毒抗毒血清预防,

关于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介绍

  1、头晕,全身无力;  2、视力模糊、复视、斜视、眼辐辏功能不佳,眼球活动障碍,瞳孔扩大,光反射消失,眼睑下垂等眼肌神经麻痹症状;  3、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发音困难、抬头困难、呼吸困难、肢体瘫痪呈进行性、对称性及下行性发展。

关于肉毒中毒症的防治要点介绍

  (1)要着重清除环境中肉毒梭菌及其毒素的潜在源,及时清除死鱼、烂虾、死禽和淘汰病禽,被病禽污染的一切用具均应彻底消毒并灭蝇。  (2)免疫接种,对雉成功地用灭活的肉毒梭菌进行主动免疫取得了一定效果。  (3)只能对症治疗,补充维生素E、硒、维生素A、维生素D3等有一定疗效。如果是C型毒素中毒,有

关于肉毒中毒症的简介

  肉毒中毒症是由于动物吃入含有肉毒梭菌的食物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症。临床上以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其死亡率很高。  肉毒中毒症:  又叫软颈病、肉毒中毒、西方鸭病。吃了含有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而引起的一种中毒病。病原为肉毒梭菌,革兰氏阳性,在厌氧条件下产生毒素,有芽胞。禽发生中毒的是A

关于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基本介绍

  肉毒梭菌中毒症,是由于食肉动物食入腐败变质含有肉毒梭菌的肉类食物而发生的一种中毒性疾病。临床上以出现运动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和延脑麻痹为特征,死亡率很高。  肉毒梭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属厌氧菌,主要存在于腐败变质的尸体、肉类、饲料及罐头食品中,可以产生强烈的外毒素,食入后即可发生中毒。

关于肉毒碱的基本信息介绍

  左旋肉碱(L-carnitine),又称L-肉毒碱、维生素BT,化学式是C7H15NO3,化学名称为(R)-3-羧基-2-羟基-N,N,N-三甲基丙铵氢氧化物内盐,代表药物有左卡尼汀 [3] 。是一种促使脂肪转化为能量的类氨基酸,纯品为白色晶状体或白色透明细粉 [1] ,极易溶于水、乙醇、甲醇,

关于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的检查介绍

  1.粪便检查  在婴儿型与成人的婴儿型肉毒中毒者,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革兰阳性芽胞杆菌。  2.细菌培养  将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加热煮沸20分钟后,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作厌氧培养,可分离出肉毒梭菌。  3.毒素试验  4.毒素检测  应用抗肉毒毒素抗体进行中和试验,检查患者血清中肉毒毒素,可对

关于肉毒梭菌中毒症的诊断要点介绍

  1、临床症状  此病潜伏期一般为几小时或几天,与食入的有毒物质量成正比。  发病一般由后躯向前躯进行性发展,出现对称性麻痹,反射机能降低,肌肉紧张度降低,后肢软散无力,但神智清楚,体温不高。  发展到前躯后可见流涎、吞咽困难、瞳孔放大、视觉障碍。  严重者呼吸困难、心率快、全身软散、倒地休克、呼

关于肉毒中毒症的实验室诊断介绍

  测定毒素的含量有小鼠生物分析法:实验小鼠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注射被检血清样品或胃肠内容物上清液,对照组注射用特异性抗毒素处理后的血清样品,如血清中含有毒素,则实验组于注射后48小时出向呼吸困难和神经麻痹症状并有死亡。如注射抗毒素可康复,亦可证明。而对照组则全部健活。亦可用琼脂扩散试验

关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绍

  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细菌,在罐头食品及密封腌渍食物中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强的细菌之一。肉毒杆菌是一种致命病菌,在繁殖过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该种毒素是已知的最剧毒物,可抑制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松弛型麻痹。军队常常将这种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们食入和吸收这种毒素后,神

简述食源性肉毒中毒

  最早出现在18世纪初,因食入被肉毒毒素污染的食物引起。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被肉毒杆菌或其芽孢污染,制成后又未彻底灭菌,导致肉毒杆菌或芽孢在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产生毒素。食源性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与其他食物中毒不同,胃肠道症状很少见,不发热,主要为神经末梢麻痹。临床典型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

关于肉毒中毒症的流行病学介绍

  由于C型肉毒梭菌分布广泛,很多种鸟均可发生C型肉毒中毒。一般认为,误食被污染有毒素的饲料等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近来研究认为C型肉毒梭菌可在动物体内产生毒素而发病。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中毒的毒素剂量有关,有的数小时内可以发病,有时则1~2天。肉鸡群中大流行时死亡率可达40%。本病发生于温暖季节

概述肉毒中毒的相关情况

  肉毒毒素对人和动物均有高度致病力,不分年龄和性别,但人类肉毒中毒主要由A、B、E和F型毒素引起,动物的肉毒中毒主要由C、D型肉毒毒素引起,常发生在牛、马、羊,禽和鸟类,水貂和雪貂等经济动物,而猪、犬、猫的肉毒中毒比较罕见。迄今尚无G型毒素引起的人或动物肉毒中毒的病例报道。  根据中毒途径和对象不

简述肉毒中毒的发病特点

  肉毒中毒发病范围是以含肉毒毒素食品的扩散范围而决定的。在我国肉毒中毒常有两种发病形式:集体性暴发,常在某一食堂里,多数职工及其家属共进同一含毒食品,而导致几十人或更多人的中毒。如青岛市1960年发生一起有450人共进餐吃清蒸罐头肉,而致使75人肉毒中毒。这也是国内三十年来罕见的肉毒中毒事件。家庭

关于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的预后和预防介绍

  1、预后  本病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高。一般症状轻微者大多预后良好,也不留后遗症。少数患儿可发生猝死。  2、预防  当前已公认蜂蜜是本病的重要媒介,许多学者反对给1岁以内的婴儿饲喂蜂蜜。

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绍

  肉毒杆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一种革兰阳性粗短杆菌,严格厌氧,有A~G7个亚型,每个亚型都可产生一种剧毒的大分子外毒素,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这种毒素可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以松弛性麻痹为主症的肉毒中毒(botulism),虽然并不常见,但却是一种致命的中

伤口肉毒中毒的临床表现

  最早发现于1943年。多因手、脚等出现外伤而感染环境中的肉毒梭菌芽孢,在伤口深处的厌氧环境中芽孢发芽繁殖成菌体并产生毒素进入血液引起中毒。因此,其感染方式类似于破伤风。伤口肉毒中毒自报道后的几十年一直比较罕见,直到1982年,报道了第一例因注射海洛因而引起的伤口肉毒中毒后,伤口肉毒中毒不断被发现

诊断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的基本介绍

  可根据严格的发病年龄、典型的运动神经麻痹症状及其他症状而作出初步诊断。脑脊液检查无明显异常。肌电图检查对诊断有一定帮助,常可出现短暂的小振幅而密集的运动单位动作电位,这种图形的出现与神经损害持续时间相一致。  确诊尚需对食品、粪便标本做肉毒毒素检测,通过荧光抗体染色法能检测出肉毒毒素和肉毒杆菌,

关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本病又称腐肉中毒(carrion poisoning),是由肉毒梭菌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是唇、舌、咽喉等发生麻痹。  病原为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梭菌的毒素有a、b、c、d、e、f六个型。a、b型见于马,c、d型引起牛羊的中毒。细菌为革兰

关于肉毒杆菌毒素的基本介绍

  肉毒杆菌毒素(英文:BTX, Botulinum Toxin)也被称为肉毒毒素或肉毒杆菌素,是由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神经毒素蛋白。肉毒毒素是150kD的多肽,它由100kD的重(H)链和50kD轻(L)链通过一个双硫链连接起来。依其毒性和抗原性不同,分为A、B、Ca、Cb、D、E、F

关于肉毒杆菌毒素的特点介绍

  肉毒杆菌毒素并非由活着的肉毒杆菌释放,而是先在肉毒杆菌细胞内产生无毒的前体毒素,在肉毒杆菌死亡自溶后前体毒素游离出来,经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或细菌产生的蛋白酶激活后方始具有毒性。  肉毒杆菌毒素对酸有特别强的抵抗力,胃酸和消化酶短时间内无法将其破坏,故可被肠胃道吸收,从而损害身体健康。毒素可在加热8

关于肉毒梭菌的相关介绍

  肉毒梭菌,也称肉毒杆菌或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产孢子的杆菌,所产孢子为卵形或圆筒形,着生于菌体端部或亚端部,在20-25℃可形成椭圆形的芽孢。当pH低于4.5或大于9.0时,或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时,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食盐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关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介绍

  肉毒梭菌,也称肉毒杆菌或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是革兰氏阳性、厌氧、产孢子的杆菌,所产孢子为卵形或圆筒形,着生于菌体端部或亚端部,在20-25℃可形成椭圆形的芽孢。当pH低于4.5或大于9.0时,或当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55℃时,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产生毒素。食盐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婴儿肉毒中毒综合征的简介

  本病是由肉毒梭状杆菌产生的神经毒所致的进行性运动神经麻痹的神经性疾病。首次由美国Pickett于1976年报道。本病若不及时抢救,病死率高。  与肉毒杆菌和肉毒毒素有关,虽然在患儿的血清中未能发现有肉毒杆菌的毒素,但是在患儿粪便中能发现有肉毒杆菌毒素或分离出肉毒杆菌,很可能是肉毒杆菌在肠道内繁殖

简述肉毒梭菌的中毒症状

  摄食肉毒杆菌的食品可引发食物中毒,如pH>4.6的低酸性罐头食品(含铁罐,玻璃罐)或香肠、火腿。人感染肉毒杆菌后会出现视觉模糊、呼吸困难、肌肉乏力等症状,如病情严重可能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