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科学学者奖”花落中国学者

近日,第45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在美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三阴性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这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全体大会主题报告。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喻三见为现场万余名学者做了题为《ZNF689缺失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主题报告。该主题报告成果,由葛丽萍博士在邵志敏、江一舟指导下,历时三年完成。该成果首次发现锌指蛋白ZNF689缺失会上调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 “该成果提出靶向肿瘤内部异质性可有效增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新靶点。”喻三见在现场报告时说。 会上,葛丽萍获2022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颁发的“基础科学学者奖”。 除了大会主题报告之外,邵志敏教授带领的乳腺外科团队还有四项研究入选焦点壁报讨论,分......阅读全文

周日直播|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基础科学与人工智能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300.shtm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3日(周日)14:00-17:0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开幕:基础科学的未来在年轻人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09.shtm

万钢出席国际基础科学大会

   7月16日,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重点围绕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是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中国科协主席万钢 、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北京市副市长于英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大会主席

科学智能峰会召开-院士专家热议AI与基础科学

8月8日,2022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首届科学智能峰会在线上召开。为期4天的峰会以“AI for Science:共创新未来”为主题,旨在深刻剖析AI for Science的发展趋势,探索AI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会上,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深势科技、高瓴创投共同发布了《2022 AI4S全球发展

科学家发现健康老化的遗传基础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条信号传导通路的遗传变异会影响秀丽隐杆线虫的老化速度。该研究为理解健康老化的生物学基础带来了新见解。相关论文刊登于11月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  世界人口正在快速老化。年龄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因此进一步了解健康老化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研究人

南开教授:科学素养是立德的基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吕祖谦、真德秀以及众多帝王将相的高度赞赏。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反思张载之志的成败得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多位院士专家:空间天气科学基础仍须夯实

  7月19日,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成立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多位院士专家在会上指出,我国空间天气预测预报从无到有,已成为航天和国民经济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其科学基础仍须夯实。   “与地震、海啸一样,空间天气灾害也是一种低概率、高影响的重大灾害。”中科院院士魏奉思说。   中国航天

“地球时空基准”国家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4月1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牵头的“地球时空基准”国家基础科学中心正式在长沙启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于2016年开始试点建设,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定位最高的基金项目,旨在瞄准国际科学前沿,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制高点,形成若干具

大选在即,印度基础科学前景堪忧

从4月19日开始,印度将有约9.7亿选民参与大选,民意调查预测,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将赢得第三个5年任期。许多印度科学家希望,未来5年政府可以在应用科学上投入更多资金。但据《自然》报道,一些研究人员则表现出担忧。首先,印度增加的研发资金与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并不匹配,其次,政府对科学

“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香山科学会议在京召开

  2016年3月21日-22日,香山科学会议第S31次学术讨论会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此次会议以“变革性技术科学基础”为主题,于渌研究员、裴钢教授、孙家广教授、骆清铭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多学科跨领域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   与会学者介绍了目前我国部分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阐述了相关创新有可能

中美科学家呼吁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国际合作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办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为中国主导的大科学项目国际合作做了一场“路演”。  从大亚湾和江门中微子探测器到新的高能光源,再到建设中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王贻芳说,新兴国家参与国际合作并为基础科学作出更多贡献的时候到了。  王贻芳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

科学家发现水藻“上岸”因有基因基础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新近绘制出一种淡水藻类的基因组图谱,发现其中有些特征与陆生植物相似,可能正是类似的基因最终使水生植物得以进化成陆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水里。大约5亿年前,第一批植物在陆地上扎根,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并为动物上岸打下基础。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

科学运动,提高基础代谢率

生活中,不少人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有的人喝凉水都长胖?其实,这与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密切相关。基础代谢是指清醒静息状态下维持机体细胞、器官正常功能和稳态所需要的能量消耗。人体的基础代谢率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以及体温、吸烟史、饮食和身体组分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日常的能量消耗,

国内首个交叉类医学基础科学中心启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434.shtm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在京开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896.shtm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于7月16日在京隆重开幕。这是国际基础科学领域的顶级学术盛会,主题为 “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重点围绕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

科学家发现水藻“上岸”因有基因基础

  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新近绘制出一种淡水藻类的基因组图谱,发现其中有些特征与陆生植物相似,可能正是类似的基因最终使水生植物得以进化成陆生植物。  最早的植物和动物都生活在水里。大约5亿年前,第一批植物在陆地上扎根,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并为动物上岸打下基础。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

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论文数量翻番

   与2007年~2011年相比,中国在2012年~2016年的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从62.2万篇增加至124.5万篇,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日前,记者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获悉,近5年中国科研发展迅猛,国际公认的科研评价工具SCI引文数据库见证了中国科研规模的成倍增长。  同期,中

科学家揭示“男女搭配”的脑基础

  日前,华东师范大学胡谊教授研究团队中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成晓君同学及其合作指导教师李先春的科研成果《Synchronous Brain Activity during Cooperative Exchange Depends on Gender of Partner: A fNIRS-based H

454公司最新《科学》文章揭示社会行为遗传基础

由罗氏454生命科学公司分别与伊利诺斯大学香槟分校,以及耶鲁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学院(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等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的两篇报道近期都公布在著名的科学杂志《Science》上,分别揭示了黄蜂(W

科学家揭秘蜈蚣药理药效学基础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张云、李文辉带领课题组,采用先进的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对蜈蚣的药效分子群和药理学活性进行了最全面系统的揭秘。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蛋白质组研究》。   据介绍,蜈蚣是一味传统的重要动物药材,具有祛风止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效,可用于惊风、癫

食品基础科学研究多维度发力

  面对新时期大众营养健康的消费需求,国内食品科研院所深入开展食品基础科学研究,推动了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记者日前从《食品研究与开发》编辑部获悉,该刊在创刊40周年之际,开展了2018年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评选出30篇获奖论文,涉及食品生物、营养、工艺、保鲜、配料等领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前

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数学与物理巅峰论坛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210.shtm 直播时间:2023年7月22日(周六)14:10-17:20 直播平台: 科学网APP (科学网微博直播间链接) 科学网微博 科

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征集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立项建议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进一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对科学基金的工作定位以及“聚焦前沿、突出交叉”的要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从2016年开始试点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以下简称基础科学中心项目)。2016年度基金委共资助3项。数学物理

科学基金今年七十亿元资助基础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六届二次全委会上获悉:2009年,国家科学基金工作重点是统筹安排资助计划,加大基础研究资助的力度,根据国家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和基础研究发展需要,拟安排年度资助计划70亿元左右。   近期举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六届二次全委会上获悉:2009年,国家科学基金工作重点是统筹

14点直播|用“创新之刃”,开启基础科学之光

直播时间:2月26日(周六)14:00科学网微信视频号同步直播 基础研究的每一步都踩在前人从未走过的土地上挥动名为创新的利刃劈开丛丛缠绕的荆棘用最耀眼的智慧和勇气为人类开辟通往未知的道路他们追逐世界运行的法则探究最小生灵的智慧寻觅宇宙天体的变化他们解析疼痛征战高原操纵雷电2022年2月26日基础科学

科学时报:基础研究评价应更注重过程

  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里,一位年轻人正在玩21点纸牌。看来今天运气不佳,他已经输得有些坐不住了。最后一把,他决定玩把大的。   手里的牌已经17点了,年轻人犹豫了一下,决定继续要牌。在场的所有人都停了下来,连庄家也半信半疑地问他是否真的还要牌。   “是的,谢谢!”年轻人确认道。   于是庄家

《科学》: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望推动基础研究

  11月24日,《科学》网站刊登题为《中国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望推动基础研究》(China Hopes to Boost Basic Research as Overall R&D Spending Soars)的报道,关注中国的研发投入以及科研建设。  报道详细介绍了中国最近公布的第二次

大隅良典呼吁重视基础科学研究

  2016年首个诺奖,由一位日本人获得。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

科技界“基础设施”让科学对话更顺畅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171.shtm

科技界“基础设施”让科学对话更顺畅

  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名词都有明确的科学意涵,它们的规范释义离不开各界专家们的持续贡献,科技名词规范统一之后,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对话”也就是科普工作才能顺畅开展。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前不久联合发布了国际单位制新词头中文名称。新词头的中文名称为:容[那]、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