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研究揭示泥河湾埋藏特点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中国泥河湾盆地拥有众多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经典遗址,遗址在湖滨环境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扰动,制约了对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生存行为的客观解读,因而备受学界关注。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和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委员会(CSIC)历史研究所等中外机构合作,通过运用地质考古手段对泥河湾盆地内约110万年前的岑家湾遗址成因进行深入研究,最新揭示出该遗址埋藏特点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这项古人类研究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第四纪科学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线发表。 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马东东博士介绍,湖滨环境拥有丰富的水源和动植物资源,是早期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之一。然而,受到湖泊的扩张与收缩,或入湖水流......阅读全文

研究揭示泥河湾埋藏特点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中新网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孙自法)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的中国泥河湾盆地拥有众多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经典遗址,遗址在湖滨环境的形成过程中会受到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扰动,制约了对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生存行为的客观解读,因而备受学界关注。 记者16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

裴树文团队在泥河湾盆地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研究获进展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带,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被誉为“东方的奥杜威峡谷”。然而,不同时期古人类生存年代序列、技术与行为以及对环境的适应等学术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揭示。近日,国际期刊《古地

“考古中国”聚焦泥河湾考古新发现

  3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会议通报了《自然》在线发表的一项来自中国、德国、西班牙、法国等研究团队联合完成的研究成果。中国泥河湾下马碑遗址发现了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颜料加工与细小石器镶嵌使用的关键证据。  泥河湾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

同位素分析重建泥河湾盆地麻地沟古人类生存环境

麻地沟遗址动物群生态位重建(徐哲供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和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委员会历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首次采用哺乳动物牙釉质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重建了泥河湾盆地麻地沟遗址古人类生存时期的古环境,并结合石器技术分析尝试探讨了人类行

中国启动东方人类探源工程 探索早期人类发展演化

  在距离北京北部约260公里,有一座名副其实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宝库——泥河湾遗址群。中国考古工作者们正在这里勘探、发掘,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发现百万年前早期人类化石。  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是考古工作者中的一员,自1982年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就投身泥河湾勘探,把泥河湾人类活动历史推

泥河湾盆地更新世气候变化及早期人类演化研究获进展

  自上世纪20年代初,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对泥河湾盆地进行古生物调查并命名“泥河湾层”和“泥河湾动物群”以来,泥河湾以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魅力成为我国乃至东亚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地层年代学和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泥河湾盆地含大量更新世古人类活动遗址,有东方O

初始阶段泥河湾盆地的石器技术研究获进展

  3月30日,《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了题为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t the onset of the Mid-Pleistocene Climate Transition in high-latitude East A

地环所在华北泥河湾盆地磁性地层学研究中获系列进展

  泥河湾盆地是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山间盆地,主体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的阳原和蔚县。自上世纪20年代初英国地质学家巴尔博对泥河湾盆地进行古生物调查并命名“泥河湾层”和“泥河湾动物群”以来,泥河湾以自己丰富的科学内涵和魅力成为我国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考古学和地层年代学等研究的热点地区。由于泥河

古脊椎所在泥河湾盆地发现我国最长的鹿腿化石

  真枝角鹿(Eucladoceros)是一种大型鹿类,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地区,目前被认为是我国北方地区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标准化石。  我国的真枝角鹿20世纪20年代就已在河北泥河湾盆地最先发现,材料包括较为完整的头骨、角枝及头后骨骼,由于其特殊的角枝形状,被Teilhard de Cha

揭示遗址不同文化层位的形成过程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近日,《第四纪科学期刊》(Journal of Quaternary 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裴树文研究团队对泥河湾盆地东谷坨遗址成因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多指标首次揭示了遗址不同文化层位的形成过程与早期人类活动的关系。  泥河湾盆地地处黄土高原东北部边缘、蒙古

百万年前东方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344.shtm 中新网北京4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北方泥河湾盆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而被誉为“东方人类的故乡”,这片土地上的东方古人类在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期(距今约125万年

古脊椎所等在泥河湾更新世早期遗址石制品研究中获进展

  泥河湾盆地拥有目前东亚最集中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群,经过多年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起了较为可靠的年代序列。早期的考古学工作基础扎实,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材料,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比较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6年至2017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联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德国马

第16届“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8月15日至20日,第16届“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河北省阳原县(著名的泥河湾盆地)召开。此次会议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谢飞研究员和韩国史前研究院院长李隆助教授共同发起和主持,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韩国史前研究院和阳原县人民政府共同承办

古脊椎所高星研究员被授予“垂杨介学术贡献奖”

  在8月14日至20日召开的泥河湾“垂杨介与她的邻居们”第16届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高星研究员被授予“垂杨介学术贡献奖”。   “垂杨介及她的邻居们”学术年会是第四纪特别是旧石器考古领域的国际会议,自1996年开办以来,每年一届,由韩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和波兰

城市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是环境水文地质工作基础包括对已有资料的收集和野外调查。环境水文地  质调查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城市的一般概况查明城市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环境情况调查。主要收集下列资料:   a.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b.工农业生产现状与发展规划。   c.城市建设规模

高星:科学与文化相融,会相得益彰

  文化项目注入科学基因,会使科学与文化相得益彰。   以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其将考古发掘、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发现的物质文化遗物和遗迹,集文化价值、游览观光价值于一体,可以调动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考古现场规划场馆进行

高星:科学与文化相融,会相得益彰

  文化项目注入科学基因,会使科学与文化相得益彰。  以泥河湾考古遗址公园为例,其将考古发掘、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探索。发现的物质文化遗物和遗迹,集文化价值、游览观光价值于一体,可以调动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在考古现场规划场馆进行遗址保护,需要投入

我国首个《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完成

  近日,由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负责的《全国地质环境图系》编制完成。该图系是我国首次统一组织编制的地质环境图系,对国土资源大调查以来开展的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数据资料和研究成果进行集成和提升,为环境地质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地质环境管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修复等领

矿山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及方法

 1.调查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   2.调查矿体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   3.调查矿区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预测其对矿业活动的影响;预测矿业活动引发

刮泥机和吸泥机有什么不同

许多人都听说过刮吸泥机,可是又有多少个人了解这个东西呢?刮吸泥机并不是一个机器而是两种不同的机器,分为刮泥机和吸泥机。那么着两个机器又有哪些不同点呢?刮泥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沉淀于水池中的淤泥清理出来,其中刮泥机主要分为回转式、链条刮板式以及桁车式。一般用于初沉池。吸泥机是将池底沉淀的活性污泥吸出的设备

10年综合治理 青海改善矿区地质环境

  经过10年的综合治理和原貌恢复,青海省因矿产资源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现象已得到有效遏制。 通过大规模实施回填、植绿等补救措施,目前,青海大部分矿区的地质环境得到改善,生态系统也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   截至2013年,青海已完成了大部分治理区矿区土地的复垦或复坑覆土、种草养护和网围栏建设

地质地球所发现晚泥盆世F-F生物灭绝事件与全球碳循环关系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rasnian-Famennian)发生的生物灭绝事件(简称F-F事件)是显生宙以来五大集群灭绝事件之一。在这次事件中有三分之二的生物灭绝。相关研究显示,几乎所有的环境因素,包括全球碳循环、火山热液、厌氧水体扩张、温度等在F-F事件时期都发生了变化,并被

大河湾示范区备耕“春季第一犁”

  近日,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大河湾示范区春耕启动仪式在呼伦贝尔农垦集团举行。在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助力下,该集团今年将完成大豆油料各扩种30万亩、大豆玉米带动复合种植5500亩的任务。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我国东北黑土地总面积109万平方千米。大河湾示范区

我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提高至30%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汪民31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会议上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共投入各类资金500多亿元,使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率提高至30%,有的地区超过了50%。  据介绍,2009年,国土资源部颁布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环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境扫描电镜在石油地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解决常规扫描电镜原来难以解决或不能解决的众多问题。环境扫描电镜的出现及性能的提高为石油地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在含油或水的情况下对样品直接进行分析,更准确地反映矿物岩石的变化。本文综述了环境扫描电镜在粘土矿物、储层孔隙结构、油气层保护、岩相古地理及

湖滨湿地物种数量增加约25%,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恢复

  每到冬季,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海埂大坝总是人流不断,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乐于把欣赏滇池风光、与漫天飞舞的海鸥嬉戏作为旅途一大美事。  这一动人景象的持续演绎,得益于昆明市在推进滇池保护治理工程中不断加大环湖生态建设力度,使滇池流域生物多样性恢复进程不断加速。  截至目前,滇池湖滨湿地物种数量与2006年

抓斗式采泥器

   抓斗式采泥器是一种人工型、抓斗式采集河中污泥的设备。仪器采用优质合金材料,表面采用硬化处理,耐腐蚀性强。产品表面光滑、亮洁;是属于人工采集河中污泥和化工等污水池中污泥的一种人工采样工具。抓斗式采泥器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及浅海区等水域的沉积物(底泥)表层泥样采集。用于采集人工不便采集污泥的地区使

抓斗式采泥器

   抓斗式采泥器是一种人工型、抓斗式采集河中污泥的设备。仪器采用优质合金材料,表面采用硬化处理,耐腐蚀性强。产品表面光滑、亮洁;是属于人工采集河中污泥和化工等污水池中污泥的一种人工采样工具。抓斗式采泥器用于河流、湖泊、水库及浅海区等水域的沉积物(底泥)表层泥样采集。用于采集人工不便采集污泥的地区使

柱状采泥器介绍

柱状采泥器将地面或水体底部沉积物以柱状形式采出的装置。各种钻探机械和土钻都是柱状采泥器。采集柱状试样的目的是研究沉积物各层次的化学成分和底栖生物在泥中的垂直分布状况。因此,柱状采泥器在采集样品时必须不乱打沉积的自然层次。柱状采泥器的基本原理是将细长的采泥管垂直插入底质,并使管中捕获的沉积物在不脱落的

研究揭示地质过程与当代环境对山地植物等影响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由气候、生物和非生物属性等当代环境因子驱动,也可能通过地质过程等长期驱动因素塑造。长期驱动因素对当代环境具有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山区表现十分明显。最近有研究表明侵蚀和土壤异质性对陆地四足动物多样性具有重要影响,并揭示了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