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基本介绍

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cm的1、2级乳管(壶腹是指乳管接近乳头膨大成囊状的部位),又称大导管内乳头状瘤,位于乳腺中央区乳晕下方,一般认为其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是指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发生的多发性导管内乳头状瘤,曾使用过“乳头状瘤病”的名称,位于乳腺的周围象限,一般认为是癌前期病变,癌变率为5%~1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多见于产后妇女,以40~50岁者居多,是临床上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阅读全文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基本介绍

  女性乳腺有15~20个乳腺导管,开口于乳头。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根据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乳腺肿瘤分类,将导管内乳头状瘤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多发生在乳管壶腹以下大约1.5cm的1、2级乳管(壶腹是指乳管接近乳

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基本介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临床体检能触及肿块者,手术切除病变导管送检即可,待病理回报。对临床体检摸不到肿块的患者术前必须对病灶定位,如术前靠乳管镜定位可在皮肤上进行标记,必要时还可在乳管镜检查时置入“金属定位线”,为术中引导手术切除病灶;二是在手术中找到溢液乳管开口放入探针或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检查方式介绍

  1.乳管镜检查  从溢液乳管口处放入纤维乳管镜,借助电视屏幕可直接观察溢液乳管的上皮及管腔内的情况,并可酌情进行活检,极大地提高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性,为需要手术的患者提供肿瘤的准确定位。  2.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乳腺导管造影是将造影剂注入溢液导管后摄片,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显示导管突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因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故应与产生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进行鉴别,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等。  1.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鉴别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归于导管原位癌范畴,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导管内乳头状癌以血性溢液为主,多为单侧单孔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癌若可触

关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依据介绍

  中老年妇女乳头经常有血性溢液,或在内衣、乳罩上发现血性溢液污迹;在乳晕处可触及1cm以下肿块,质软,按压肿块可引出溢液。具有以上临床表现者可考虑患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能性。可选择采用乳管镜、乳管造影、彩超、乳头溢液细胞学涂片、针吸或手术活检等检查明确诊断。

怎样预防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故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推荐乳腺自我检查(自查)结合定期体检。乳腺自检可及时发现乳头溢液、结节等乳腺异常及时就诊。乳腺自查应每月1次,最佳时间应选择在月经过后或两次月经中间,此时乳腺比较松软,无胀痛,容易发现异常,对已停经的妇女可选择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

简述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

  1.乳头溢液  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患者在挤压乳腺时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个别患者可出现疼痛或有炎症表现。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易出现乳头溢液,而外周型乳头状瘤很少出现溢液。  2.乳腺肿块  由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

关于乳腺肿块的基本介绍

  乳腺肿块是乳房疾病的常见体征。女性的乳房本身就是凹凸不平的,许多妇女自己发现的肿块只不过是正常乳腺凸起的区域,在月经来潮之前,这些肿块会变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触及。  临床上查到的乳腺肿块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如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囊肿、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结核等。

关于轻度乳腺增生的基本介绍

  轻度乳腺增生是妇女如常见的乳腺疾病,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本病的特点是乳腺组成成分的增生,在结构、数量及组织形态上表现出异常,故称为囊性增生病或乳腺

关于乳腺癌的基本介绍

  乳腺癌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常被称为“粉红杀手”,其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男性乳腺癌较为少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乳腺癌

关于乳腺导管阻塞的基本介绍

  乳腺管阻塞可以引起乳汁淤积,细菌容易繁殖,可以进一步引起乳腺炎,出现乳房肿块.乳汁淤积和炎性肿块可以采取抗炎,热敷等治疗,若无效果可考虑手术切除.  乳腺位于皮下浅筋膜的浅层与深层之间,浅筋膜伸向乳腺组织内形成条索状的小叶间隔,一端连于胸肌筋膜,另一端连于皮肤,将乳腺腺体固定在胸部的皮下组织之中

88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

  乳腺导管内乳头肿瘤是一种好发于40~50岁女性的良性肿瘤,在乳腺良性肿瘤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纤维腺瘤。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女性的职场、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乳腺导管内肿瘤的发生率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20%左右会发生恶化,严重的影响了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1-2]。因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乳

乳腺纤维腺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对本病的认识还有腺纤维瘤、腺瘤之称,是由于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若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

关于乳腺纤维瘤的基本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由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混合组成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青年女性,与患者体内性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对本病的认识还有腺纤维瘤、腺瘤之称,是由于构成肿瘤的纤维成分和腺上皮增生程度的不同所致。当肿瘤构成以腺上皮增生为主,而纤维成分较少时称为纤维腺瘤;若纤维组织在肿瘤中占多数,腺管成分较少时,称

关于乳腺增生症的基本介绍

  乳腺增生症,既不是肿瘤,也不属于炎症,从组织学表现看:是乳腺组织增生及退行性变,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青少年和绝经后妇女也有发生,当今大城市职业妇女中50%-70%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症常表现为乳房疼痛和乳腺摸到结节,其危害并不在于疾病本身,而是心理压力,担心

关于轻度乳腺增生的基本症状介绍

  轻度乳腺增生的症状主要是以乳房稍微有疼痛和肿块的情况,一开始是涨痛或者触痛,会随着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大多是月经前症状加重,而在月经后症状有所减轻或者消失。这个时候女性朋友千万不要疏忽,一定要到当地正规的医院及时就诊。

乳腺增生病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增生病是指乳腺导管、乳腺小叶、腺泡上皮、纤维组织的单项或多项良性增生。以周期性加重的乳房胀痛和多发性乳房肿块为主要临床特点。  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在10%左右,且多发于30~50岁妇女,男子亦有发生。本病原因迄今尚未明确,主要认为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特别是与妇女的卵巢功能失调有关。

关于乳腺增生病的基本症状介绍

  乳腺增生的表现主要特点:生气、劳累过度、有时肩、上肢、背部也有酸胀、困痛。此病发生与内分泌紊乱、与月经期有关,月经来前,肿块增大,乳房胀痛,检查乳房时可摸到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包块,按压疼痛加重,肿块多发生在乳房外上侧,短期内迅速长大要考虑癌变的可能 [2] 。  中医里说肝主疏泄,主人体内分

乳腺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晕旁瘘管、浆细胞性乳腺炎等,在此以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做陈述。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常发生于哺乳期,特别是初产妇产后1~2个月内,故又叫急性哺乳期或产褥期化脓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初产妇急性乳腺炎的发病率高达2%~4%,比经产

关于乳腺导管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导管瘤的病症,位于乳晕周边,大多数导管的乳头状瘤。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为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癌变率,常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但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不易与其他疾病鉴别,早期诊断具有一定困难。治疗上有赖于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如果手术切除不彻底,将存在复发和一定的恶变概率。

关于乳腺增生结节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雌激素增高孕激素下降)。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

关于乳腺炎症的基本信息介绍

  本病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引起乳腺化脓性感染,绝大多数发生在哺乳期,且初产妇为多。哺乳期任何时期均可发生,以产后3~4周常见。  哺乳期:乳汁淤积、乳头皲裂是常见的原因。  非哺乳期乳腺炎(NPM),又称慢性乳腺炎,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特异性乳腺炎和非特异性乳腺炎。前者主要指结核杆菌、真菌、寄生虫等特

关于乳腺钼靶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钼靶,全称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又称钼钯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且分辨率高,重复性好,留取的图像可供前后对比,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已作为常规的检查。它的特点是可以检测出医生触摸不到的乳腺肿块,特别是对于大乳房和脂肪型乳房,其诊断性

关于乳腺导管扩张的基本信息介绍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良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由于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1.导管排泄障碍  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内

治疗乳腺佩吉特病的基本介绍

  外科手术是乳腺佩吉特病的首选治疗。若乳腺可触及肿块,术中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治疗方案同于乳腺癌的治疗,可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乳房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根据病理报告采取相应的辅助治疗,即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  对临床检查病变仅限于乳头乳晕的乳腺佩吉特病患者(经乳腺X线及超声检

关于乳腺导管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介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病原因现如今尚不明确。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乳头异常溢液和乳房肿块。临床上常以不明原因的乳头异常溢液为首发症状,且以血性溢液居多,少数为浆液性溢液或二者交替出现。在病理性乳头溢液中,约50%是由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引起。约1/3的孤立性导管内乳头状瘤能在乳晕区触

关于慢性乳腺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慢性乳腺炎的特点是起病慢,病程长,不易痊愈,经久难消;乳房内可触及肿块,以肿块为主要表现,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有压痛,可以与皮肤粘连,肿块不破溃,不易成脓也不易消散;乳房局部没有典型的红肿热痛现象,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不明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鉴别诊断  因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故应与产生乳头溢液的乳腺疾病进行鉴别,如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乳腺导管扩张症、乳腺囊性增生症等。  1.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鉴别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归于导管原位癌范畴,发生于乳腺导管内。导管内乳头状癌以血性溢液为主,多为单侧单孔溢液。导管内乳

关于乳腺导管瘤的鉴别诊断介绍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早期常难以诊断,除根据其临床特征外,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及细胞学检查。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临床应用,有效提高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准确率。  1、脱落细胞学或针吸细胞学检查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乳腺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多伴有乳头溢液,可对乳头溢液行细胞学检查,如找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

  临床表现  1.乳头溢液  乳头出现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溢液可为持续性或间断性。有些患者在挤压乳腺时流出溢液,也有些患者是无意中发现自己内衣或乳罩上有溢液污迹。个别患者可出现疼痛或有炎症表现。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易出现乳头溢液,而外周型乳头状瘤很少出现溢液。  2.乳腺肿块  由于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