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病机制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细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内毒素等的协同作用。 其中,大量活性很高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以中和胃酸,从而使这种细菌能够在酸度很高的胃内生存。尿素酶和氨的积聚还能损伤胃粘液层和黏膜细胞,破坏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致使质子向黏膜反流,从而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阅读全文

简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病机制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细菌的鞭毛、黏附素、尿素酶、蛋白酶、空泡毒素、内毒素等的协同作用。  其中,大量活性很高的尿素酶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氨可以中和胃酸,从而使这种细菌能够在酸度很高的胃内生存。尿素酶和氨的积聚还能损伤胃粘液层和黏膜细胞,破坏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致使质子向黏膜反流,从

简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可以治愈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治疗方案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常用的药,1.是以抗生素为主,辅加抑酸剂(铋剂)的方案,2.是以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案。常用抗生素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等。患者到医院检查后,应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服药,并及时检查疗效。  另外再有两种抗菌素

简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原则

  ①采用联合用药方法,如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三联疗法  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80%,最好在90%以上;  ③无明显副作用,病人耐受性好;  ④病人经济上可承受性。  判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应根据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而不是清除率。根除是指治疗终止后至少在一个月后,通过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同位素示

简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分布

  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均有感染,可以说是猕猴、大鼠、猪、犬、人中最广泛的慢性细菌性感染。总的趋势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宠物高于人类。中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简介

  幽门螺杆菌包含犬幽门螺杆菌、胃螺杆菌、黑氏螺杆菌、拉普尼螺杆菌和萨洛莫尼螺杆菌等,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所知能够在猕猴、大鼠、猪、犬 [1] 等动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虽然也能

概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

  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猕猴、大鼠、猪、犬等动物的胃粘膜组织中,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的普遍症状为: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常伴有其它不良症状,如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有些还可出现反复发作性剧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危害介绍

  1.幽门螺杆菌可以作为胃炎、慢性咽炎、口腔溃疡等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对于患有这些疾病的患者来说,治疗首要就是要根除幽门螺杆菌,否则治疗相对困难。   2.幽门螺杆菌的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不洁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在水中可以存活。所以,日常饮食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  

概述胃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1、“粪口”传播  “粪—口”传播的根据是胃粘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寄居其上的幽门螺杆菌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传播感染。已从犬胃液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腹泻和胃酸缺乏的粪便中培养幽门螺杆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亦是粪—口传播的证据,有报告从南美国家沟渠水中分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基本症状介绍

  1、口臭  幽门螺杆菌是引起口臭的最直接病菌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在口腔内发生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引起口臭。  2、胃肠疾病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多会出现餐后嗳气、恶心、腹胀、腹部不适的胃肠疾病症状,而且这些症状随时都会出现,但是有些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预防方法介绍

  1、避免群集性感染  预防幽门螺杆菌,应避免家庭群集性感染幽门螺杆菌。据了解,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具有家庭聚集的倾向特点。另外,父母感染给子女的概率较高,望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积极做好预防家人感染的相关工作。  2、口腔健康须保持  日常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好呢?据获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一般具有口臭等

关于胃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方法介绍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有许多方法,如活组织镜检、幽门螺旋杆菌的分离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呼气试验、尿氨排出试验、血清学试验以及多聚酶链反应等。不同医院采用的方法不同,但大多数医院采用的方法都是特异、快速的,有些是无创伤的。专家们告诫患者,如感觉胃部不适,应该去作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查,以便及早用

胃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及感染分布!

  犬幽门螺杆菌、 胃螺杆菌、黑氏螺杆菌、拉普尼螺杆菌和萨洛莫尼螺杆菌等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1983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所知能够在猕猴、大鼠、猪、犬等动物胃中生存的微生物种类。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虽然也能在胃部生长,诱发 胃真菌病

简述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途径

  “口—口”和“胃—口”传播的根据是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西非一组报告母亲通过咀嚼食物后喂养的幼儿,与非咀嚼喂养的对照比较,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危险系数为2.9倍。

简述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分布

  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和宠物 [1] 中均有感染,总的趋势是:口腔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展中国家约为80%,发达国家约为40%,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国的感染年龄早于发达国家20年左右,20岁-40岁感染率为45.4%-63.6%,70岁以上高达78.9%。另

胃瘫的发病机制

  胃的正常运动功能包括容纳食物,调节胃内压,推进、搅拌、研磨食物等,其动力是由 胃壁肌肉的收缩和括约肌的协调启闭完成。其功能除与进食等情况有关外,主要受神经及体液的调整。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有多种,如术中麻醉药物的直接抑制作用,精神紧张,吻合口水肿,输出袢痉挛、水肿,长期应用抑

简述幽门螺旋杆菌测定仪的特点

  1、采用国家一次性卡式采样装置,环保无污染,是传统液体闪烁计数仪的更新换代产品。  2、全自动设计,操作简便,只需将呼吸卡插入仪器,仪器即自动检测并打印诊断结果。  3、检测仪自动给出诊断结果分为阴性(-),不确定,阳性(+),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简述幽门螺旋杆菌测定仪的原理

  胃内的幽门螺旋杆菌依靠其高活性的内源性尿素酶能将口服的碳标记的尿素分解成氨气和C标记的二氧化碳,后者极易弥散入血,经肺呼出而被检测到。样品卡上的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β射线到达仪器探测器后,生成电信号,经电子线路和单片机进行比较后,根据所设定的判断阈值,给出样品的诊断结果(阴性、阳性或不确定),仪

幽门隔膜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均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胚胎发育早期原肠再通障碍。  2.内胚层局部组织过度增生。  3.遗传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Hp进入人胃内低pH环境中,能生长繁殖,并引起组织损伤,其致病作用主要表现为:细菌在胃黏膜上的定值,侵入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毒素的直接作用及诱导的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1、Hp的定值:Hp的自然定植部位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和胃黏液底层,呈点状分布,胃窦部数量多,胃体和胃底较少。Hp亦可定植于十二指

幽门螺旋杆菌诱发人类胃癌背后的分子机制

  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感染通常与腹痛、腹胀和胃酸有关,临床研究证据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cagA+菌株会显著增加机体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会向宿主传输一种名为CagA癌蛋白的特殊蛋白,而其已经被证明能与宿主机体多种蛋白相互作用并促进胃癌(正常细胞向癌细胞的转化)的发生,然而,与其生化

必须警惕幽门螺旋杆菌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重新激起了大众对用餐健康风险的关注,幽门螺旋杆菌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名词也不断被提起。专家表示,小小细菌不容忽视,改变不良用餐习惯势在必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也是胃癌的高危因素,我国成人感染率高达50-6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携带者。”中国

关于胃胀的发病机制介绍

  1、胃肠道内气体排出障碍。  2、胃肠道中气体吸收障碍。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有些疾病,肠壁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腔内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3、吸入空气。吃东西时因讲话或饮食习惯不良吸入大量空气,而引起肠胀气。因某些原因,肠蠕动功能减弱或消失

胃脂肪瘤的发病机制

  胃脂肪瘤可发生于胃体和胃窦,以胃窦部多见,90%源于黏膜下生长,肿瘤向胃腔突出形成胃内型;10%于浆膜下生长,向胃外腹腔内突出形成胃外型。  1.大体观察:80%~90%的胃脂肪瘤为单个肿瘤,10%~20%可多发,肿瘤常为无蒂的球形肿块,亦可呈分叶状,少数病例可有蒂,多发性胃脂肪瘤肿瘤间可以有连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原因  幽门螺杆菌(Hp)革兰染色阴性,常作S形或弧形弯曲,有1~3个螺旋,长2.5~4.0μm,宽0.5~1.0μm,延长培养时间或药物治疗后,常呈类球形。菌体两端钝圆,菌体的一端或两端有2~6条带鞘的鞭毛,鞭毛长约为菌体的1.0~1.5倍,粗约为30nm,各有着毛点,着毛点不内陷,鞭毛末

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法归纳

  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并与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胃外疾病相关。目前有多种方法可用于H.pylori感染的检测,但每种检测方法都具有其自身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合理应用这些检测方法可以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检测H.

成人肥厚性幽门狭窄症的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可见幽门肌层明显肥厚达2~4cm,肥厚呈环形或梭形,环肌肌纤维肥大增厚不规则排列,黏膜及黏膜下组织水肿可伴炎性改变。有的病例局部增生系纤维结缔组织替代性增生所致。

概述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机制

  Hp的确切致病机制尚不清楚,除了细菌的毒力因素外,宿主的免疫反应,环境的影响,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Hp的致病机制有赖于细菌的毒力(定植)因素和致病因素,Hp的螺旋形和能动性,具有适应性酶和蛋白以及黏附于细胞和黏膜的能力,使其能在胃腔内生存其分泌的毒素和诱导的炎性介质,直接破坏胃黏膜屏

概述口腔幽门螺旋杆菌的特性

  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寄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主要分布在唾液、牙菌斑 [5] 、龈沟液中,90%口臭、56.9%口腔溃疡、77.63%慢性咽炎是由口腔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  临床过程慢性咽炎295例和正常对照30例,采用咽拭子均匀涂片,超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放大20 000倍,根据观察需要选择暗视野相差

Nature:揭示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导致胃癌新机制

  胃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主要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处于这种疾病的晚期阶段。这种癌症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感染着大约一半人类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然而,不同于致癌病毒的是,细菌不会在它们的宿主细胞中储存转化基因,而且它们如何能够导致癌症迄今为止仍然是个谜。

胃瘫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临床特征  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 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 恶心、呕吐及 顽固性呃逆等 症状,一般 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 胆汁,吐后症状暂时 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胃瘫发生时,小肠及 结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