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调幅分解结构高强度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海军团队将脱合金与电沉积相结合,在完全互溶且热力学稳定不易分解的Cu-Au合金体系中构筑出类似调幅分解产生的纳米结构,形成仿调幅分解结构合金(spinodoid alloy)或人工调幅合金。这一新型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接近理论值的高强度,并表现出粗晶材料的塑性变形特征,为材料的强韧化和功能化设计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以Ultrastrong Spinodoid Alloys Enabled by Electrochemical Dealloying and Refilling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科研团队利用脱合金腐蚀将固溶体Cu-Au中Cu(或Ag-Au中的Ag)选择性溶解,促使未溶解Au原子自组装形成纳米多孔Au,再用电化学沉积将Cu回填入纳米孔,形成全致密仿调幅分解结构Cu/Au合金。新材料保留了前驱体合金的粗大晶粒,其晶内由同为......阅读全文

研究亚纳米尺度Cu3金属团簇抗菌催化材料获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洪阳、博士研究生孟凡池等,与北京大学教授马丁、辽宁大学教授夏立新、香港科技大学教授王宁、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姜政、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温晓东等合作,精准调控亚纳米尺度Cu金属团簇结构,构建出亚纳米尺度下原子级分散且全暴

仿调幅分解结构高强度纳米金属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金海军研究员团队将脱合金与电沉积相结合,在完全互溶且热力学稳定不易分解的Cu-Au合金体系中构筑出类似于调幅分解产生的纳米结构,形成仿调幅分解结构合金(spinodoid alloy)或人工调幅合金。这一新型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接近理论值的高强度,同

仿调幅分解结构高强度纳米金属材料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研究员金海军团队将脱合金与电沉积相结合,在完全互溶且热力学稳定不易分解的Cu-Au合金体系中构筑出类似调幅分解产生的纳米结构,形成仿调幅分解结构合金(spinodoid alloy)或人工调幅合金。这一新型纳米金属材料具有接近理论值的高强度,并表

广东开发新技术用于快速灵敏检测和精准抗菌治疗

近日,广东工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教授赵肃清团队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用于快速灵敏检测和精准抗菌治疗。相关研究发表于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广东工业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赵肃清教授和Su Xiaodi教授为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钟颖颖为第一作者。 金黄色葡萄球菌(

亚纳米尺度Cu3金属团簇抗菌催化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金属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刘洪阳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孟凡池等人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辽宁大学夏立新教授、香港科技大学王宁教授、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姜政研究员以及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研究员等团队合作,通过对亚纳米尺度Cu金属团簇结构的精准调控,成功构建亚纳米尺度下原子级分散且全暴露Cu3团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理论

拉曼信号的产生是一个效率比较低的过程,检测灵敏度较低。因此,如果没有特殊的增强效应,拉曼技术很难应用于实际中。目前,常用的增强拉曼技术为表面增强拉曼技术。是有机分子吸附在Ag、Au、Cu纳米粒子表面或粗糙的金属电极表面,在电磁场或电荷转移的作用下,实现拉曼信号大大增强的过程。SERS的发现使得拉曼光

Ag、Pt、Au金属电极的使用与维护

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在做此类滴定实验时会用到Ag、Pt、Au电极。本期小编来帮您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金属电极的以下问题:1. 电极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2. 电极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 电极如何存放?4. 使用中电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5. 电极如何清洗维护?金属电极的

Ag、Pt、Au金属电极的使用与维护

沉淀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析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在做此类滴定实验时会用到Ag、Pt、Au电极。本期小编来帮您一起来梳理一下关于金属电极的以下问题:1. 电极有哪些类型?如何选择?2. 电极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是什么?3. 电极如何存放?4. 使用中电极出现问题如何解决?5. 电极如何清洗维护?金属电极的

苏州纳米所铜基硫化物纳米晶研究取得进展

  铜基硫化物纳米晶作为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在光电、传感以及能源转换等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非化学计量比Cu2-xS纳米晶在近红外区表现出强烈的等离子共振吸收性质,且这种独特的光学性质可通过晶体中的缺陷密度及颗粒尺寸、形貌加以调控,从而使得它在生物医药领域有极佳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

中国科大等在金属团簇发光领域取得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周蒙课题组与清华大学教授王泉明团队合作,在溶液中实现了金属团簇>99%量子产率的近红外发光,并揭示了其三重态发光机制,解决了这一方向的难题。1月19日,相关研究成果以Near-unity NIR phosphorescent quantum yield from a room

Ag、Cu、Au在同步辐射光激发下的光电子能谱实验分析

实验采用同步辐射光源作为激发光源。分别测定室温和低温条件下,能量范围60-200eV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一价贵金属多晶Cu、Ag样品的s、p、d电子所得的光电子能谱。采用能量为650eV同步辐射光源激发多晶Au样品s、p、d以及f电子所得的光电子能谱。运用origin绘图软件画出结合能与相对强度的图像,

Ag、Cu、Au在同步辐射光激发下的光电子能谱实验分析

实验采用同步辐射光源作为激发光源。分别测定室温和低温条件下,能量范围60-200eV同步辐射光源激发一价贵金属多晶Cu、Ag样品的s、p、d电子所得的光电子能谱。采用能量为650eV同步辐射光源激发多晶Au样品s、p、d以及f电子所得的光电子能谱。运用origin绘图软件画出结合能与相对强度的图像,

长春应化所铜纳米团簇合成和性能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铜纳米团簇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卫课题组在Cu纳米团簇合成和性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1, 133, 2060-2063)上。  随着金属纳米粒

新疆包古图斑岩型CuMoAu矿床富甲烷成矿流体演化研究进展

  流体包裹体一直是斑岩型矿床研究的重点之一,世界上大多数斑岩型铜矿床成矿流体氧逸度高,含有大量的CO2,温度和压力降低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富集的主要机制。近年来,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申萍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选择位于中亚成矿域腹地的新疆西准噶尔包古图斑岩铜矿床为研究对象,对其

Fe/Au核壳复合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正丁醇、正辛烷和水组成的反胶束体系中 ,用NaBH4作为还原剂前后连续还原硫酸亚铁和氯金酸 ,在反胶束体系内先生成Fe核 ,HAuCl4水溶液的加入增大了反胶束的尺寸 ,由于过量的NaBH4的存在 ,Au在Fe外层被还原 ,生成Fe/Au核壳复合纳米粒子 ,采用

实现铜线100倍电流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发成功

  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以下简称“产综研”)开发出了一种新材料,通过组合单层碳纳米管(CNT)和铜(Cu),实现了与铜同等的电导率,以及约达到铜 100倍的载流量(也叫最大电流密度)。该研究所表示,这种CNT-Cu复合材料不仅可以通过大电流,而且重量轻、耐高温,因此可以作为超小型高性能半导体

研究提出金属纳米线制备新方法

  金属纳米线生长机理(左)与所制备的各种金属纳米线(右)   金属纳米线具有优异的电、光、磁与热学性能,在微电子、光电子、催化与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目前,基于多孔模板合成金属纳米线的实验室方法主要有电沉积法与无电沉积法。然而,这两种方法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前者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消

银铜合金纳米团簇的组装和磁性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伍志鲲团队、曾雉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团队合作,在金属纳米团簇的线性组装和磁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主编选为亮点工作。  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组装不仅能丰富

“锌中有铜,效率大不同”,双金属电催化剂的高效转化

  利用可再生的电能将CO2通过电还原反应(CO2RR)转化为高附加值产物有望缓解CO2排放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合理设计催化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对所需产品的活性和选择性,对于CO2RR的工业化至关重要。CO作为电化学CO2RR的主要产物之一,是合成气(Syngas)的重要组分,后者则是化工行业中最重要

宁波材料所利用生物分子辅助技术获得水溶性铜纳米颗粒

  金属纳米颗粒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催化活性,新颖的电、光和磁性等而在纳米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引起广泛关注。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包括催化、吸附、化学生物传感器、信息存储和光电子器件。为满足应用的多样性和重要性,很多方法如湿法化学还原、反胶束、电化学和超声电化学技术等被用来

生化检测项目血清铜(Cu2+,Cu)介绍

血清铜(Cu2+,Cu)介绍: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铜(Cu2+,Cu)正常值:  分光光度分析法、比色法:  出生-6个月: 3.14-10.99μmol/L (20-70μg/dl);  6岁: 14.13-29.83μmol

银铜合金纳米团簇的组装和磁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伍志鲲团队、曾雉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赵纪军团队合作,在金属纳米团簇的线性组装和磁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主编选为亮点工作。 近年来,金属纳米粒子的组装不仅能丰富和

无扩散阻挡层Cu(Sn),Cu(C),Cu(Sn,C)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征尺寸不断下降,制备厚度薄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扩散阻挡层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此在Cu膜中直接添加少量元素来制备Cu种籽层的无扩散阻挡层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无扩散阻挡层Cu(Sn), Cu(C)和Cu(Sn,C)薄膜。研究了单独掺杂大原子Sn,小

无扩散阻挡层Cu(Sn),Cu(C),Cu(Sn,C)薄膜的制备和表征

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特征尺寸不断下降,制备厚度薄且具有良好热稳定性的扩散阻挡层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因此在Cu膜中直接添加少量元素来制备Cu种籽层的无扩散阻挡层结构受到了广泛关注。本论文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无扩散阻挡层Cu(Sn), Cu(C)和Cu(Sn,C)薄膜。研究了单独掺杂大原子Sn,小

JACS:在Cu纳米点修饰的Ni3S2纳米管上高效析氢

Cu NDs/Ni3S2 NTs-CFs微观结构的示意图   低成本的过渡金属二硫族化合物(MS2)作为用于析氢的替代催化剂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然而,在MS2(S-Hads)上形成硫-氢键,这将严重抑制析氢反应(HER)。近日,中山大学李高仁教授(通讯作者)介绍了在碱性介质中碳纤维(CF)(Cu ND

碳包覆过渡金属基纳米颗粒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液相激光加工与制备实验室在碳包覆过渡金属基纳米颗粒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DOI: 10.1021/acsanm.8b01541)杂志上。  近年来,碳包覆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与化学

金属纳米材料诱导的可见光催化

可见光激发下载流子在Au/TiO2体系中的分离  直接利用光来驱动化学反应的光催化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而开发高效的可见光(约占太阳光能量的43%)响应材料是目前光催化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近些年兴起的以Au, Ag, Cu等金属光吸收为驱动力的光催化为解决宽带隙半导体(E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清铜(Cu2+,Cu)

血清铜(Cu2+,Cu)介绍: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许多酶的重要组成成分。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血清铜(Cu2+,Cu)正常值:  分光光度分析法、比色法:  出生-6个月: 3.14-10.99μmol/L (20-70μg/dl);  6岁: 14.13-29.83μmol

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团队完成纳米团簇阵列构建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纳米与界面催化研究组(502组)包信和院士、傅强研究员和宁艳晓副研究员团队在负载纳米团簇催化剂的结构控制和微观表征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金属—氧化物相互作用调控金属纳米团簇的尺寸与稳定性,揭示了载体氧化物表面氧原子p-带中心可用于定量描述金属—氧

X射线金属镀层测厚仪

XRF2000镀层测厚仪,提供金属镀层厚度的测量,同时可对电镀液进行分析,不单性能优越,而且价钱超值同比其他牌子相同配置的机器,XRF2000为您大大节省成本。只需数秒钟,便能非破坏性地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甚至是多层镀层的样品也一样能胜任。全自动XYZ样品台,镭射自动对焦系统,十字线自动调整。超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