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检查介绍

1、病史 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2、体检 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3、分层穿刺及X线 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检查。 4、鉴别诊断 注意与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软组织感染及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等疾病相鉴别。 5、辅助检查 有条件者可行MRI及ECT检查。X线片上可以看到多量骨密质增生,因X线片表现为大片浓白阴影,难以看出狭窄的骨髓腔与小透亮区。分层摄片与CT检查可以探查出普通X线片难以辨出的小透亮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局部检查,配合X线片即可确定诊断。骨髓炎X线片早期变化不明显,晚期下颌支后前位片可见骨皮质不光滑,有小片死骨形成,或骨质增生。......阅读全文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检查介绍

  1、病史  注意有无创伤史及身体其他部位感染如疖肿、扁桃体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无急性全身症状如畏寒、高热、脉速等。  2、体检  注意有无全身中毒症状,患部有无皮肤发红、肿胀、压痛、关节功能受限等。  3、分层穿刺及X线  如抽刺液作细菌学检查、血液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同时进行X线摄片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预后预防介绍

  一、预防注意  积极控制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对急性骨髓炎的预防首先应增加机体抵抗力,防止机体受到细菌侵袭。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营养,增强对疾病的认识能力。诸如疖、痈、急性扁桃腺炎已经发生,就应及早治疗,阻断细菌进入血液循环。  二、药物预防  1、外敷药物用金黄膏或露王膏外敷;也可用太乙膏掺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生条件介绍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手术-方法介绍

  1、病灶清除术为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基本方法。  (1)切口长度应以能完全显露死骨及感染骨为度。注意切勿损伤主要神经及血管。  (2)骨膜切开及剥离范围应按病骨及死骨大小和多少而定,不可剥离过多。  (3)彻底切除坏死组织、肉芽组织、窦道及瘢痕组织,摘除所有死骨,引流不畅的死腔应予打开,但不可过多切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简介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基本信息介绍

  一、解剖学  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

关于急性化脓性腱鞘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2.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二、诊断  有手指掌侧面深部刺伤或感染等病史,结合局部表现和全身症状,以及血常规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关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一、检查:  血液检查可见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血胆红素升高,肝功异常。尿液检查可见尿三胆异常。B超、CT检查可见胆囊肿大、胆管是否有扩张及结石。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可更清楚地显示肝内外以及胆管内的病变。  二、诊断:  发病急骤,病情严重,多需进行紧急减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常见发病情况介绍

  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  ①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  ②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  ③骨髓炎常起于长骨干骺端;  ④男孩发病较多。

关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术前准备工作介绍

  按一般骨科手术前常规处理,但应注意:  1、详细检查并详阅X线片,明确死骨及死腔位置,确定手术切口途径等。  2、术前2~7d开始应用抗生素,用药前应作窦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测定。  3、创伤所致的骨髓炎,手术前应预防破伤风。  4、必要时准备输血。

关于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1、检查  周围血可见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多核白细胞比例明显上升,核左移,可出现中毒颗粒,但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不宜作腮腺造影,以免促使感染扩散,而唾液的生化检测也无助于诊断。  2、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关于颌骨骨髓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1、检查:  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局部检查,可行X线片检查明确诊断。  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白细胞比例增大。已形成脓肿时,从脓肿中心穿刺可抽出脓液。  2、鉴别诊断:  慢性期的X线诊断在上颌骨应注意与上颌窦癌,在下颌骨应与中心性癌相鉴别,骨质增生型的边缘性骨髓炎应与骨肉瘤及骨化性纤维瘤等相鉴别,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的诊断

  典型的颅骨骨髓炎诊断并不困难。在被污染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或颅脑手术伤口的病人,术后体温升高,外周血象中白细胞增多,伤口红肿热痛或裂开流脓经久不愈和有头面部疖肿或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的同时体温升高,伴有头部局限性红肿热痛,逐渐成为有波动性的头皮下脓肿,进而破溃并经常向外排出黄色或黄绿色黏稠的脓液及

关于急性化脓性胸膜炎的检查介绍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X线检查因胸膜腔积液的量和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3.超声波检查可见积液反射波,能明确积液范围并可作出准确定位,有助于确定穿刺部位。  4.脓胸的确诊,必须做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并作涂片镜检、细菌培养及抗菌素敏感试验,依此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治疗。

简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治疗方案

  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2.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3.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4.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

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简介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由一般化脓细菌引起,常见于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2:1。骨髓炎中以化脓性占多数,且下颌骨远较上颌骨多见,约5~10:1。且下颌骨病情也比上颌骨严重。这是由于下颌骨比上颌骨致密;周围肌肉及筋膜较厚,因此脓液不易引流;下颌骨血运比上颌骨差。一旦引起感染易使血管发生栓塞,形成大

简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感染途径

  1、血源性: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2、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

关于急性乳突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检查  1.听力检查显示传导性听力减退。  2.乳突X线片或颞骨高分辨率CT示乳突气房高密度影,脓腔形成后房隔融合,形成一个或多个大腔,有时可见气液平面。  2.白细胞增多,多形核白细胞增加。  诊断  根据病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诊。

关于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的-诊断治疗介绍

  1、诊断  于全身或局部化脓性感染后起病,高热,截瘫,大小便功能障碍,血细菌培养阳性。  2、鉴别诊断  应与急性硬膜外脓肿鉴别,后者常在急性细菌性感染后3~4周形成。有明显而剧烈的神经根痛,脊柱压痛明显。腰穿压颈试验阳性。  3、并发症  可造成脊髓或神经根损害而导致瘫痪和尿便障碍。脊髓不同部

关于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诊断鉴别介绍

  1.发热、局部红肿、疼痛、触痛、指活动受限、脓肿形成。  2.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细胞增高。  3.手及掌穿刺有脓液。

化脓性骨髓炎的相关检查

  X线检查: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 

关于化脓性眼内炎的检查诊断介绍

  1、检查  房水和玻璃体采集后应立即分别滴在血琼脂、巧克力琼脂培养皿上,待干后放在培养箱中。怀疑真菌感染时应将标本接种于萨布罗琼脂。在怀疑厌氧菌时,应选择适合于厌氧菌生长的培养基(如含牛肉汤培养基)进行培养。  如果对患者行诊断性玻璃体切割术,在切除之前所得标本可按上述方法直接进行培养。  2、

关于小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X线检查  发病初期X线片上骨病变不明显,只能见患处软组织肿胀、脂肪层增厚、肌肉密度增加。起病后14天内的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发现,用过抗生素的病例出现X线表现的时间可以延迟至1个月左右。X线检查难以显示出直径小于1cm的骨脓肿,因此早期的X线表现为层状骨膜反应与干骺端骨质稀疏。当微小的骨脓肿

化脓性颅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颅骨结核、骨肉瘤及颅骨梅毒相鉴别。  (一)颅骨结核 颅骨结核少见,临床无全身症状及局部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临床表现,起病缓慢, 无具体发病日期。而颅骨化脓性骨髓炎多有典型的化脓性临床经过。颅骨结核以骨破坏为主,很少有增生现 象,破坏区不规则,在同一部位内外板破坏程度也不相同,常出现

关于小儿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检查介绍

  1.血象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分类增高,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沉增快。  2.甲状腺功能检查  3.病原及病理学检查  经皮下穿刺活检,局部穿刺可为脓性,可发现病原菌。  4.甲状腺B超和扫描检查  显示甲状腺肿大,炎性改变。放射性核素显像若提示甲状腺实质损害,尤见左叶受累。  

关于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的辅助检查介绍

  1.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摄片检查 急性化脓性脊髓炎患者胸片特别重要,可发现局部脓肿。  (2)脊髓碘剂造影或脊髓MRI检查。  2.相关检查  丙酮酸、红细胞血色指数、脑脊液、脑脊液压力、血小板。

关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检查方式介绍

  1.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或有中毒颗粒。  2.X线检查  小肠普遍胀气,并有多个小液平面的肠麻痹征象;胃肠穿孔时多数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3.B超检查  可显示腹内有积液,有助于原发病的诊断。  4.诊断性腹腔穿刺或腹腔灌洗  腹腔穿刺可判断原发病变。明确病因,如胃十二

关于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性胃炎的诊断介绍

  本病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亦很少特异性指标,故诊断困难。关键的问题是在急腹症时要考虑到化脓性胃炎的可能,再重点考虑以下几点对诊断或许有所帮助。  1、常有慢性胃部疾患或长期胃部不适。  2、常有不洁饮食史或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性疾患。  3、发热常与腹痛同步,甚至在腹痛出现前即可出现。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发病原因分析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化脓性骨髓炎的延续,往往全身症状大多消失,只有在局部引流不畅时,才有全身症状表现,一般症状限于局部,往往顽固难治,甚至数年或十数年仍不能痊愈。对大多数病案,通过妥善的计划治疗,短期内可以治愈。

治疗急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简介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的病程经过,一般可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由发病到死骨开始形成以前可统称为急性期,一般约3~4周。如感染未能在急性期得到彻底控制,则进入慢性期。为了能在急性期控制感染,必须采用足量及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选用药物多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混合感染的抗生素,另可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