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新技术“转导”不同量子信息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9.shtm 科技日报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指出,他们利用铷原子,让量子信息在不同技术之间转换,新方法能将量子信息从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格式转换为量子通信所需格式,对量子计算、通信和网络等多个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光子(光的粒子)对量子信息技术至关重要,不同技术在不同频率下使用它们,如谷歌和IBM公司使用的超导量子比特将量子信息存储在以微波频率移动的光子中。但是想创建一个量子网络,或让量子计算机相连,就不能发送微波光子,因为在微波频率下,这些量子信息会被热噪声掩盖。 解决方案是将量子信息传输给更高频率的光学光子,后者能更好地应对环境噪声。但量子信息不能直接从一个光子传递到另一个光子,需要“中间人”。一些科学家利用固态器件充当中间人,而芝加哥大学博士后艾西......阅读全文

新技术“转导”不同量子信息模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79.shtm 科技日报北京3月27日电 (记者刘霞)美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刊文指出,他们利用铷原子,让量子信息在不同技术之间转换,新方法能将量子信息从量子计算机使用的格式转换为量子通

单原子量子信息存储首次实现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5月3日(北京时间)报道,德国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格哈德·瑞普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用单原子存储量子信息——将单个光子的量子状态写入一个铷原子中,经过180微秒后将其读出。最新突破有望助力科学家设计出功能强大的量子计算机,并让其远距离联网

氢铷原子钟,导航更精准

  日前,我国采取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第三、四颗组网卫星,这两颗卫星上均装载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研制的一台高精度铷原子钟和一台星载氢原子钟,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原子钟是利用原子跃迁频率稳定的特性来获取精准时间频率信号的设备,其研发涉及量子物理学、电学、结构力学等众多学科,

用纯光制造量子逻辑门的研究获进展

  加拿大物理学家在利用纯光打造量子计算机基础元件——逻辑门的研究工作中取得进展,成功通过单光子对其他光束施加影响。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物理学》上。  逻辑门对输入数据进行运算创建新的输出。在传统计算机中,逻辑门采用二极管或晶体管的形式。但量子计算机组件由单个原子和亚原子粒子制成。根据量子

原子吸收AAS--元素分析方法--铷Rb

1. 基本特性:   原子量 85.47   电离电位 4.177 (ev)   离解能 3.6 (ev)2. 样品处理:   HF+HNO3; HF+H2SO4; HCLO4+HF; HCLO4.3. 分析条件   分析线 780.0 nm   狭缝 0.4 nm   空心阴极灯电流(w) 2.0

原子吸收AAS--元素分析方法--铷Rb

原子吸收AAS--元素分析方法--铷Rb1. 基本特性:   原子量 85.47   电离电位 4.177 (ev)   离解能 3.6 (ev)2. 样品处理:   HF+HNO3; HF+H2SO4; HCLO4+HF; HCLO4.3. 分析条件   分析线 780.0 nm   狭缝 0.4

混合型量子网络实现信息可靠传送

  《自然》杂志在线版11月22日刊登了量子通讯研究的一项里程碑式成果:西班牙光子科学研究所(ICFO)科学家用两种完全不同的量子节点,建立了一种混合型量子通信网络,并在两个节点间成功实现了光量子通信。新研究首次证明,不同量子节点组成的混合型量子网络,能像相同量子节点间一样进行可靠的量子信息传送。

量子系统创51个量子比特新纪录

  能模拟化学反应 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   据《新科学家》杂志网站7月18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团队在近日召开的莫斯科国际量子技术大会上宣布,他们已经制造出迄今最强量子系统,其拥有51个量子比特(Qubit),能模拟一种化学反应,研究原子间相互作用。此前,谷歌公司在4月份曾强势宣布,将在今年底

新技术为暗物质搜寻提供变革性手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研究组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超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用于暗物质的实验直接搜寻,实验结果比先前的国际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个数量级,首次突破国际公认最强的宇宙天文学界限。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宇宙物质组成中的绝大部分为暗物质,占到了约85%,我

新技术为暗物质搜寻提供变革性手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彭新华研究组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超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用于暗物质的实验直接搜寻,实验结果比先前的国际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个数量级,首次突破国际公认最强的宇宙天文学界限。相关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宇宙物质组成中的绝大部分为暗物质,占到了约85%,我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氯锡酸铷/铯中的铷、铯

一、方法要点将氯锡酸铷和氯锡酸铯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在酸性介质中使样品溶解,加钾电离缓冲剂,并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铷、铯。二、试剂与仪器(1)盐酸溶液(1+1)。(2)过氧化氢(30%) 。(3)铷、铯标准溶液:用高纯金属或氯化物配制铷、铯标准溶液,浓度均为1mg/mL。(4)钾电离缓冲液:用氯

科学家研制出单原子光开关系统

  最小的光开关已经小到了极限:一个原子。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科学家只用一个铷原子,实现了光在两根玻璃纤维光缆之间的开关互换。这种单原子开关有望将量子现象用于信息与通讯技术。   研究小组利用了一种“瓶子共振器”,瓶子凸出的玻璃表面可以捕获光,使光在其中循环传播。如果把这

“基于冷原子与量子点的量子信息处理”课题通过结题验收

项目首席科学家詹明生研究员作报告  10月17日,“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基于冷原子与量子点的量子信息处理”的课题结题验收会议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该项目首席科学家詹明生研究员主持,参会人员包括项目验收专家、课题负责人、部分研究骨干人员。在听取了六个课题的结题总结报告后

“旁观者量子比特”最大限度减少计算错误

  量子计算机似乎“天生”易出错,周围环境微小的扰动,如温度、压力或磁场变化,都会破坏它们脆弱的计算基础——量子比特。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子工程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可持续监测量子系统周围的噪声并实时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  随着量子计算机的规模扩大,噪声和错误的挑战也越来越大。首

美用原子蒸气存储图像并成功回放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在电影胶片、光碟等介质上以全息形式存储光编码信息,已经屡见不鲜。但最近,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用室温下的铷原子蒸气存储了两幅图像信息,且需要时还能通过摄像机重播出来,就像一个只有两帧画面的小电影。研究人员指出,这是首次将两幅图像同时存储

奥地利科学家成功在两个单光子间建立强大的相互作用

  在自由空间中的两个光子之间不相互作用,光波彼此擦身而过不会相互影响。然而,对于量子技术的许多应用,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却至关重要。奥地利维也纳理工大学的一个科学家团队现成功在两个单光子之间建立起强大的相互作用,朝着轻拍校验(tap-proof)量子通道或建立光学逻辑门发送信息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研究

“旁观者量子比特”最大限度减少计算错误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0.shtm 科技日报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张梦然)量子计算机似乎“天生”易出错,周围环境微小的扰动,如温度、压力或磁场变化,都会破坏它们脆弱的计算基础——量子比特。美国芝加哥大学普利兹克分

美科学家找到新的里德伯原子阱

  在一项有望帮助人们打造快速量子计算机的研究成果中,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学家发现了更加理想的里德伯(Rydberg)原子阱。在量子信息处理或高精度光谱学方面,新的里德伯原子阱优于其他原子阱。研究结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RL)。  里德伯原子是指处于高激发态(或接近离子状态)的原子,这

发光10皮秒操纵原子,迄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实现

近日日本国立自然科学研究院分子科学研究所(IMS)的科学家使用光镊来捕获两个冷却到几乎绝对零且仅相隔一微米的原子,然后用仅发光10皮秒(1皮秒为万亿分之一秒)的特殊激光束操纵原子,成功执行了世界上最快的双量子位门,其运行时间仅为6.5纳秒(1纳秒为十亿分之一秒)。8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在线版上的

美国科学家设计超材料以光子形式释放能量传递信息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撰文指出,他们设计出了一种拥有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奇属性的“量子超材料”, 它由光组成的人造晶体及被捕获的超冷原子构成,在很多方面与晶体类似,但结构更“完美”,没有天然材料内常见的瑕疵。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或能精准定位此种

中国科学家在原子量子信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4月19日,从华中科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引力中心李霖教授课题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日前在《自然·光子学》杂志在线发表。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光量子纠缠过滤器,可用于保护量子纠缠态,并确定性地滤除噪声光子态。课题组利用该过滤器,从极低保真度的输入态中提取出近乎完美的量子纠缠。这一

我国科学家开发“超灵敏量子技术”,助力搜寻暗物质

  11月23日电(记者徐海涛)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彭新华教授研究组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型超灵敏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并用于暗物质的实验直接搜寻,实验结果比先前国际最好水平提升至少5个数量级。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物理学》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在宇宙物质质量中,普通物质约占15%,其余85%

上海光机所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取得突破

  中科院量子光学重点实验室王育竹院士领导的新型星载原子钟课题组在脉冲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课题组在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国际学术期刊《光学快报》上发表的论文[Opt. Lett. 37, 5036 (2012)]中,首次报道了利用基于磁光旋转效应的正交偏振探测技术探测气

中科大在超冷原子光晶格量子计算领域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苑震生、陈宇翱等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光晶格中超冷原子自旋比特纠缠态的产生、操控和探测,向基于超冷原子的可扩展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迈出了重要一步。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物理学》。  近十几年来,已有很多实验演示了操控多个量子比特进行信息处理的可行性。但这些实验所能操控

我国超冷原子量子模拟研究获重大突破

  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及其同事陈帅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小组合作,在超冷铷原子玻色气体中人工合成自旋—轨道耦合的基础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确定自旋—轨道耦合玻色气体在有限温度下的相图,标志着我国在超冷原子量子模拟这一重要实验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该实验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4月初出版的《自然

量子态叠加效应尺度刷新纪录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成功地让原子云处在相距半米的两个状态进行了叠加,这将量子态叠加效应的最大尺度纪录从1厘米扩展到了54厘米。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  研究团队认为,新研究成果可能意味着找到了量子世界与经典世界之间的分界点,因为相对那些量子水平的物体,新研究成果更适用于

我国科研团队排出了二维异核单原子阵列

  我国科研团队在实验中排出了二维异核单原子阵列。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近日以编辑推荐论文和物理特色论文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记者15日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了解到,该院詹明生研究员团队通过精确调控激光的失谐和功率,并运用一种新的算法,排出了15个铷-87加15个铷

科学家首次实现基于里德堡原子临界增强的敏微波传感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基于相变的精密测量上取得新进展。团队史保森教授、丁冬生教授课题组与丹麦奥尔胡斯大学Klaus Mølmer教授和英国杜伦大学Charles S. Adams教授合作,利用强关联系统的相变提高了里德堡原子对微波电场测量的精度和灵敏度,灵敏度可达49纳伏每厘米每根号

《自然》文章:数据隐形传输,量子太空竞赛

  三年前,潘建伟将星际旅行带到了中国长城。从位于北京北部丘陵的长城附近实验点,他和他的团队——来自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将激光瞄准16公里之外的屋顶上的探测器,然后利用激光光子的量子特性将信息“瞬移”过去。这刷新了当时量子隐形传态的世界纪录,这是朝着实现团队的终极目标——将

观察量子信息新方法可及时纠错量子状态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方法,既可以观察量子信息,同时还能保持其完整性,这将给量子力学研究提供更大的控制权,以纠正随机错误,并将极大地提升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前景。该研究结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   耶鲁大学应用物理与物理研究教授米歇尔和主要研究者弗雷德里克说:“盯着一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