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介绍

1.Ph(+)急性白血病 Ph染色体虽是慢粒白血病标记染色体,但在2%急粒白血病、20%成人急淋白血病中也可以出现,鉴别如下:①虽然极少数急粒白血病可伴Ph染色体,但巨脾、嗜碱细胞增多,Ph以外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是CML急变的特点。Ph(+)ALL需与CML急淋变相区别:Ph(+)ALL易在完全缓解后Ph转阴,复发时再现,而CML急变者Ph染色体难以消减。更为重要的是在基因水平上两者存在差异,Ph(+)ALL中约半数的bcr重排与CML相同,发生在M-bcr,另半数的bcr断裂点在M-bcr上游约40kb的m-bcr上,其融合基因为e102,其表达产物分别为7.5kb的mRNA和P190蛋白,因此用不同的引物和探针可区别其融合基因。CML一旦急变,治疗反应甚差,急粒变者寿命很少超过半年,急淋变者可略延长至1.5年或2年。Ph(+)ALL较Ph(-)ALL预后为差,但对强化疗反应仍优于CML急淋变。 2.其他原因引起的脾大 血......阅读全文

关于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介绍

  1.Ph(+)急性白血病 Ph染色体虽是慢粒白血病标记染色体,但在2%急粒白血病、20%成人急淋白血病中也可以出现,鉴别如下:①虽然极少数急粒白血病可伴Ph染色体,但巨脾、嗜碱细胞增多,Ph以外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是CML急变的特点。Ph(+)ALL需与CML急淋变相区别:Ph(+)ALL易在完全缓

关于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介绍

  慢粒白血病化疗后中位生存期为39~47个月。5年生存率为25%~50%,个别可生存10~20年。加速期病人存活期12~18个月,仍有部分病人经治疗后再次回到慢性期,一旦急变,则存活期仅为3~6个月,甚少超过1年。   预后不良因素:   ①老年;   ②巨脾;   ③血中原粒细胞数过高;

关于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是一种好发于中年的获得性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涉及髓系,表现为持续性进行性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脾脏肿大;90%以上病人血细胞中有特征性的Ph染色体或bcr/abl融合基因,中位生存期3~4年。病程较缓慢,大

关于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1.类白血病反应  儿童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是:存在明确的导致类白血病反应的基础疾病,如感染、结核病等;脾脏及各脏器无白血病细胞浸润;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或正常;血小板计数不降低;粒细胞可见中毒颗粒及空泡;基础疾病控制后血象则回复正常。  2.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uvenileMyelo

关于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诊断介绍

  1.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可继发于严重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和转移癌等,这些疾病白细胞增高,但一般不超过50×109/L,中性粒细胞中有中毒颗粒,嗜碱粒细胞缺如,原始和幼稚细胞很少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细胞遗传学检查正常,无Ph染色体,分子生物学检查BCR/ABL(-)。原发疾病控

关于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防护理介绍

  1.危险因素  (1)电离辐射:离子照射是引起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离子照射一般包括:X射线诊断与治疗、放射性药物摄入和放射治疗。  (2)化学因素:许多化学制剂是诱发白血病物质。常年接触苯类化合物与白血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由保泰松、氯霉素所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发生白血病的危险也随之加大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介绍

  (1)Ph1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并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  ①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不成熟粒细胞>10%,原始粒细胞10%,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原始细胞(Ⅰ Ⅱ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诊断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辅助检查介绍

  X线检查:骨骼X线检查在大部分患者是正常的,甚至在有明显的骨痛和关节痛的患者。少数患者可见单个或多个的溶骨性改变,此与白血病的浸润破坏有关。在溶骨性改变区作活检,可发现粒细胞明显增生,较大的溶骨性改变提示患者将有急变的可能。

诊断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相关介绍

  1.Ph1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儿童CML中约半数病例为Ph染色体阳性,另半数为Ph染色体阴性。5岁以上儿童绝大多数为Ph染色体阳性,即或是偶有婴儿患者出现Ph染色体阳性,而此类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均类似于成人CML,故仍应诊断为儿童/小儿成人型CML。  Ph1

关于老年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介绍

  1.与良性淋巴细胞异常性疾病鉴别  (1)慢性感染恢复期特别是结核病:应有明确的原发病,多见于青少年。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生于青少年,细胞形态特殊、血清IgM常升高、嗜异抗体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阳性。  (3)Waldenstrom’s巨球蛋白血症:血淋巴细胞数增高,细胞呈浆细

怎样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介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依赖于疾病的分期、年龄和健康状况等。  慢性期  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疾病进展和维持血细胞在正常范围,可以使用羟基尿、干扰素或格列卫等。某些年轻病人可以考虑干细胞移植以获得治愈的机会。  治疗方案:  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最佳推荐)  (1)伊马替尼 400mg 口服 1/日。

关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疾病诊断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主要依靠血常规、骨髓穿刺活检来诊断的;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升高和骨髓大量的白血病细胞堆积。  慢性期  1.白细胞增多 (一般 >50 × 109/L, 范围 20 to >500 × 109/L))。  2.外周血碱性粒细胞增多。  3.外周血及骨髓原始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①贫血或脾肿大。②外周血白细胞≥30×109/L,粒细胞核左移,原始细胞(Ⅰ型+Ⅱ型)<10%,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③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至极度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及杆状粒增多,原始细胞≤10%.④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极度降低或消失。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⑤Ph染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体征

  大多数病人的病情进展隐匿,症状与白细胞数成正比。外周血白细胞数在(30~50)×109/ L (3~5万/mm3) 以下时多无症状,往往因其他疾病检查或健康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高于正常或脾大而被确诊。白细胞数>(50~100)×109/L多有乏力,体重减轻,上腹饱胀,部分病人有溃疡病症多由嗜碱细胞

治疗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概述

  慢粒的治疗可分为化疗、干扰素治疗和骨髓移植。化学治疗目的是使疾病缓解而非治愈。通过化学治疗使白细胞总数保持在10×109/L,并继续长期无症状。慢粒的各种治疗方法中,骨髓移植治疗有可能疾病痊愈,干扰素可使部分患者达生物学缓解,其他各种治疗方法一般不能改变慢粒的自然病程。

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

  临床分期:慢粒白血病的整个病程常可分为3期,慢性期(稳定期)、加速期(增殖期)和急性变期。慢性期可持续1~3年,进入加速期后患者常有发热、虚弱、体重下降、脾迅速肿大、胸骨和骨骼疼痛、逐渐出现贫血和出血。对原来有效的药物变得失效。实验室检查可有以下改变:  ①血或骨髓原始细胞>10%;  ②外周血

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分期诊断介绍

  临床上按疾病的发展过程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  (1)慢性期分期标准为:  ①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原始细胞(Ⅰ Ⅱ型)20%。  ⑥骨髓中有显著的胶原纤维增生。  ⑦出现Ph1染色体以外的其他染色体异常。  ⑧

关于儿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介绍

  1.周围血象  主要为白细胞计数增多,成人型CML患儿80%在100×109/L以上。血色素在80g/L左右。血小板增多。分类可见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增多不明显,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细胞为主。  2.血液检查  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成人型CML的胎儿血红蛋白(HbF)不

关于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防介绍

  1.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等引起白血病的因素,从事放射线工作的人员,以苯为化工原料生产的工人要做好个人的防护,加强预防措施。避免环境污染,尤其是室内环境污染;婴幼儿及孕妇对放射线较敏感,易受伤害,妇女在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过多的放射线,否则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较高。  2.大力开展防治各种感

关于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介绍

  外周血血象和骨髓象: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初期一般为(20~50)×109/L,多数在(100~300)×109/L。可见各个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原始粒细胞低于3%。在白细胞增多的同时,还可有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增加、嗜碱细胞数量增加(可达10%~20%),嗜酸性细胞

关于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介绍

  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可使CML的中位生存期达5~5.5年,35%~40%的患者可生存7~8年。急变后生存期很短,以月计算。影响慢性期长短的不利因素包括脾左肋下大于15cm,肝右肋下大于6cm,血小板低于150×10/L或大于500×10/L,外周血幼稚细胞大于1%或未完全成熟(核左移)细胞大于20

诊断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慢性期(chronicphase,CP)诊断标准:  ①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表现;  ②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主要为中性、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原粒+早幼粒

生物治疗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简介

  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治疗慢粒的目的,不仅在于使患者血液学缓解,更重要的是达到细胞遗传学和完全生物学缓解,减少和消除Ph(+)细胞。它可使70%病人达到血液学缓解(HCR),30%~40%病人获遗传学缓解,少数病A(0~20%)RT-PCR转为阴性,约可使25%病人不发

概述老年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

  细胞增殖动力学研究结果证明CML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体外集落形成能力并未超过正常。但外周血有较多处于增殖活跃期的造血前体细胞,而正常外周血中仅有极少量静止期的前体细胞。根据上述结果,有的学者认为CML是增殖与分化不协调的结果。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CML时骨髓与外周血中髓系细胞增多,外周血中出现不同分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检查介绍

  1、周围血象:主要为白细胞增多,80%在100×10/L以上。血色素在80g/L左右。血小板增多。分类可见粒系增多,包括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原始粒细胞增多不明显,以中、晚幼和成熟粒细胞为主。  2、血液检查:白细胞碱性磷酸酶减低。HbF不增高。血清免疫球蛋白鶒不增高。血清和尿溶菌酶不增高,但维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介绍

  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处于慢性期,发病缓慢,开始时症状和体征比较轻微,常见的症状包括:全身不适、乏力、体重减轻、发热、骨关节疼痛。少数患者无症状,仅在血常规检查时发现白细胞数增高而诊断此病。剧烈骨及关节疼痛、出血、不明原因的高热或髓外浸润多见于急变期。

关于成人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体征介绍

  (1)肝脾淋巴结肿大:可见巨脾、肝脏肿大、淋巴结轻度肿大、上腹饱满或左上腹有肿块。约90%的患者脾脏肿大,其程度不一,肋下可及,巨脾者质硬常有切迹。脾区剧痛或脾区有摩擦音是发生脾梗死的征兆。50%的患者有轻至中度的肝脏肿大。淋巴结肿大罕见。  (2)CNS受累:视网膜病变、视盘水肿等。  (3)

不典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依据

  1.慢性期:  (1)临床表现:无症状或有低热、乏力、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  (2)血象:白细胞计数增高,主要为中性中晚幼和杆状粒细胞,原始细胞(Ⅰ型+Ⅱ型)≤5-10%,嗜酸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增多,可有少量有核红细胞。  (3)骨髓象: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