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杨玉良院士:强制要求项目申报人做科普“时机已成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17.shtm日前,“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大湾区,深入开展科普巡讲。在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在项目申报、评审中加入对科普的强制要求,目前时机已成熟。 杨玉良在受访中。朱献东摄 ?“我国在项目申报、评审过程中,其实对科普是有一些要求的,但这些要求并不是刚性的,现在(将科普作为刚性要求)我觉得时机成熟了。”杨玉良对《中国科学报》表示,在社会各界对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重视已形成共识的背景下,科学家“向社会解释项目意义和贡献”至少有三方面的理由。杨玉良说,一方面,西方社会喜欢讲科学家是“用纳税人的钱从事科学研究”,因此有必要向纳税人解释“钱花在了什么地方”;在我国其实情况类似,科学研究的各种经费、预算是经过全......阅读全文

杨玉良:强制要求项目申报人做科普时机已成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00.shtm“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近日走进大湾区,深入开展科普巡讲。在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在项目

杨玉良院士:强制要求项目申报人做科普“时机已成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17.shtm日前,“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走进大湾区,深入开展科普巡讲。在活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杨玉良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我国在项

杨玉良:学科壁垒培养不出未来人才

  20年后的中国,必定要扮演一个更加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们要做的重要准备,就是培养一批与中国的国际地位相称的人才。  大学校长要考虑20年以后的世界会怎么样,今天的大学如何培养出20年以后需要的人才。现在进入大学的学生,20年后应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那时的中国,必定要扮演一个更加负责任的大

杨玉良:学者被异化会毒害整个社会

  5月25日下午,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05周年第44届科学报告会暨学术文化周开幕式隆重开幕。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院士忧心忡忡地说:“一流的大学在21世纪面临的主要威胁不是外部社会而是内部敌人,它的生存取决于大学的内部条件以及对科学精神、对学术精神的崇敬。所以,我们只有坚守学术精神才能实现

杨玉良说校训:回归人才培养的常识

   高等教育改革中,如何把立德树人的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唯博学方可笃志,唯切问方可近思,让学生们博览群书,让他们在反思和交流中把握关于做人的基本道理,才是人才培养之道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条古训,既是复旦大学的校训,也是历代中国学人最基本的常识。常识永远不会过时,重复万遍也不嫌多。  诺

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中国半数以上博士选择当公务员

中国的博士培养速度过快,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和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不同,现在博士就业出现新动向,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首届全国地方大学发展论坛4月29日在上海大学召开,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透露了上述新动向。 据介绍,我国有本科授予权的高校

科普发展战略院士咨询项目在京启动

   “我国科普工作发展战略若干问题研究”院士咨询项目近日在京启动。项目组组长由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担任,中科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全委委员为项目组成员。  项目工作组负责人、中科院学部科普教育研究支撑中心执行主任周建中研究员介绍,该项目将从我国科普

“科学与中国”20周年第三场科普座谈会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学部科学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主办、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承办的“科学与中国”20周年第三场科普工作座谈会,近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围绕“新时代科普领域法治建设”主题展开座谈交流。 “科学与中国”组委会主任、中科院学部科学普

杨祝良小组发表东亚真菌刺孢伞属

  记者近日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杨祝良研究组日前描述发表了膨瑚菌科新属——刺孢伞属。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分类系统》。   据悉,刺孢伞指该属真菌的孢子有指状刺突。该属主要特征为:拥有小型至中等的担子果,外形为金钱菌状至口蘑状;盖表胶黏,菌褶白色,褶缘褐色,弯生至稍延生,较稀;菌柄黏,密

杨祝良小组新成果:“致命天使”鹅膏菌

  中国,毒蘑菇物种繁丰,每年导致众多中毒事件,其中罪魁祸首当属剧毒鹅膏。在误食毒蘑菇而中毒死亡的事件中,高达90%都是因为误食剧毒鹅膏所引起的。在欧洲和北美洲,人们对剧毒鹅膏认识相对较为深入,但在东亚,对剧毒鹅膏却知之甚少。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杨祝良及其研究团队基于五个基因片段的DNA序

复旦校长:大学要培养与未来中国地位相称的人才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5月13日为华师大二附中和上海中学学生带来一场精彩演讲,主题是“如何培养20年后的中国精英”。  杨玉良在演讲中提出,大学教育应有“未来眼光”,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世界地位愈加举足轻重的情况下,培养出拥有全球化视野、人文关怀、专业素养和批判性思考等能力的精英

张玉卓:推动新时代科普工作迈上新台阶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科普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文件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新时代科普工作的特点,以及如何高质量落实《意见》,做强做优做大新时代科普工作等问题,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书记处第一

张玉奎院士受聘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

  11月28日,著名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受聘为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并为师生带来前沿学术报告:蛋白质组学深度覆盖。副校长严纯华会见了张玉奎,为他颁发聘书并佩戴校徽。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其林向张玉奎颁发杨石先铜像,并主持学术讲座。杨石先讲座委员会、化学学院负责人、师生代

杨万贵:在保护原生态前提下开发祁连玉

  15日,国观赏石协会科学顾问、亚太国际多元文化协会副理事长、沈钧儒研究会名誉理事 沈宽,华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赏石协会副秘书长、中华奇石杂志社总编、国家一级奇石鉴定师陈西,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杨万贵做客人民网就祁连玉开发等与网友在线交流。以下是文字

杨祝良研究组为囊泡杯伞属验明正身

囊泡杯伞属真菌。  囊泡杯伞属是蘑菇目口蘑科真菌,部分物种是重要的食用菌,因其菌盖和菌柄表面具有囊泡状的膨大细胞,有人将其独立成属,但其属级地位一直饱受争议。  很久以来,在我国东北市场上白漏斗囊泡杯伞这个种一直作为野生食用菌出售,但却没有一个可靠的科学名称。  近日,中国科学院东亚植物多样性与生物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此次活动。  开幕式上,固体力学专家、中科院院士杨卫和材料物理专家、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围绕“科技创

上海药物所杨玉社获IBC中国药物发现年度奖

  日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获得由BayHelix(百华协会)颁发的IBC中国药物发现年度奖(IBC China Drug Discovery of the Year Award),以表彰他在发现、开发并上市了中国第一个氟喹诺酮抗菌药物盐酸安妥沙星中做出的贡献。该奖授予在当年中国新药研

中科院杨祝良小组揭示剧毒蘑菇的识别预防与起源

  7月22日,记者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杨祝良研究组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在全世界毒蘑菇(剧毒鹅膏)的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和演化历史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BMC进化生物学》。  该研究组博士蔡箐基于5个基因片段的DNA序列,并结合形态学和生态学特征研究发现,

委员直言:科学家不能缺位科普

   “看!这是《化学总动员》动画片,这是《我们需要化学》短视频,还有《化学萌萌说》漫画!”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激动地掏出手机,急于展示自己的朋友圈,元旦到现在一共发了25条,19条是化学科普,“中央电视台曾有个人做广告,说‘我恨化学’,我就做了18集《我们需要化

六十多位院士学者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献计献策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学部举行“科学教育”论坛,来自高校、研究所、教育部的六十多位院士、学者为我国科学教育发展献计献策。北京大学原校长、中科院学部科普与教育委员会主任周其凤院士说:“科技竞争从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靠教育,培养和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离不开科学教育。”这

余国良、杨青、王健、施晨阳,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儿!

【老友记圆桌派】余国良、杨青、王健、施晨阳20多年老友,一起聊聊“创业“那些事儿!2004年·美国硅谷                      2019年·中国南通百华四杰施晨阳、王健、余国良、杨青(上图从左至右)20多年老友22年、24年、26年,这些数字见证了他们深厚的友情。他们,是科学家、企

评论:科学家敢说会说,科普才有春天

  前不久,在中国科协主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包括师昌绪、林群等院士在内的科学家和记者一起探讨“科学家与媒体人的社会责任”——科学普及。大家比较一致的感受是:科普现在成了“另类”事业。(据4月9日《光明日报》)  说其“另类”,一方面是乐于科普的科学家往往被轻视,甚至招来同行的

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在复旦启动

  以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通用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协同创新中心在复旦大学启动。创新中心由复旦大学、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上海石化三方培育组建。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校长杨玉良、副校长金力,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副院长乔金拧⒏弊工程师张师军,上海石化总经理王治卿、副总工程师任国强

著名材料科学家陈国良院士逝世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材料科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金属学会会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1年5月25日上午10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陈国良,1934年3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曾在美国哥伦比亚

发展核电:仍需科普科普再科普

  “核电发展对公众而言,第一是科普,第二是科普,第三还是科普。”日前中国工程院在天津举办的第13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将主题定为“我国核能的科学发展”。包括15位院士在内的业界人士谈起核电,在“核电亟待科普”这一老话题上,再次达成共识。   在核电审批从福岛事故之后的“停摆”中新近开闸的关口,把

中国科技馆首场“院士科学人文课”开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18.shtm3月26日,中国科技馆和中国林学会联合举办2023年春季学期首场“院士科学人文课”,此次活动是2023年“奋进科普新征程”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美丽中国”主题联动的重点科普活动。中国工程

基金委公布医学科学领域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关于公布2023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的通告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相关规定,现公布2023年度医学科学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专业评审组组成名单。  曹流、曹鹏、曹维、曹中炜、曾辉、常俊标、常永生、陈罡、陈厚早、

推进后基因组时代物理生物学探索

  5月7日~8日,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在中科院学术会堂召开,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后基因组时代的物理生物学”。欧阳钟灿、郝柏林、陈润生、欧阳颀等多名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院士和学者出席了此次论坛,并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召集人中科院院士杨玉良表示,上世纪末以来,生命科学获得了飞速发展,

科学家发现墨杨物种形成的叶绿体捕获机制

   经典的分类系统将杨属分为6大派,即白杨派、黑杨派、青杨派、胡杨派、大叶杨派和墨杨派。关于杨属6大派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及墨杨派的分类地位一直没有解决。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张建国团队,使用23个单拷贝核基因位点和34个叶绿体位点,对杨属6大派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现代墨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重

杨卫访谈:NSFC的口号是成为科学家之友

        2013年2月底,曾经在浙江大学主导一系列改革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上任伊始,杨卫就提出“拓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渊,遂人才之愿”的基金委职能和定位。《国家科学评论》(以下简称“NSR”)在创刊号中以“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新面孔:杨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