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表示,人类的知识体系正在变得无比的庞大和严密,我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无穷多的知识要学习,怎么样保持创新?从历史中得出很好的结论,那就是多样性、差异性极大地促进创新,如果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阅读全文

施一公: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合作才能共同发展

5月2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在2023中关村论坛上表示,人类的知识体系正在变得无比的庞大和严密,我们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无穷多的知识要学习,怎么样保持创新?从历史中得出很好的结论,那就是多样性、差异性极大地促进创新,如果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继续向前发展,我们必须进行跨国界、跨领域、跨学科的合作

科学真的无国界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7232.shtm   ?《美苏科技交流史:美苏科研合作的重要历史》,[美]格尔森·S.谢尔著,洪云、蔡福政、李雪连译,罗兴波审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定价:98元一自2022

闻玉梅:传染病没有国界

近日,“瞰见未来”202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年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分享了以《新时代医学的新内涵、新目标》为题的主旨演讲。她表示,医者的新征途是从单纯治病扩大到推进人民健康,从关爱生命、关爱患者扩大到关爱人民生命共同体,扩大到预防,扩大到环境。发展医学新内涵 闻玉梅指出,医学是最具

张纲: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没有国界

张纲在首届中美质量论坛上指出 质量安全和质量发展没有国界   3月24日,首届中美质量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由国家质检总局、深圳市政府指导,深圳市质量协会和美国质量协会联合主办。质检总局总工程师张纲出席论坛并讲话。   张纲表示,中国政府始终把提高产品质量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制定了符合中国

天山山系跨国界植物资源“摸清家底”

正式出版发行的《天山维管植物名录》一书将为长约2500公里的天山山系摸清跨国界植物资源“家底”,也将为该山系植物多样性研究及保护、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科学依据。 25日,“天山植物多样性研究成果发布会”在乌鲁木齐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依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

无国界医生详解埃博拉疫情:已失控

  “疫情已经失控。”在财新记者 8 月 1 日获得的一份无国界医生救援队伍在受埃博拉影响的地区工作情况的通报中,无国界医生不无沮丧的做出了这样的观察总结。  这份通报所记录的情况截止到 7 月 31 日。通报中称,在过去几个星期,无国界医生发现埃博拉疫情显著扩散。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病例数量急剧

基因组学:-跨越癌症研究国界

  1982年11月,在尼日利亚海军医院外足球场上踢球的一名军官,突然摔倒死亡。这名男子被带到急诊室时,当时还是一个新人的 Olufunmilayo Funmi Olopade医生正在值班。“我们搞不明白为什么他死亡,这让我感到震惊,从那时开始我意识到,我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理解和帮助人们。”Ol

日本“辐射无国界”引发欧美亚多国愤怒

  自东京电力私自向海洋排放核污水后,欧美亚多国都沦为“辐射区”,人们的情绪也由最初的焦虑转变为“愤怒”。有专家指出,核事故对大气、海洋环境和食物链造成的影响,也许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根除,可以肯定的是,东京电力这一罪魁祸首给日本带来的不止是核辐射危机,外交危机将接踵而至。  日本央行昨日下调

“科学无国界”主席哈利洛夫全职加盟温州大学

又有国际知名学术“大咖”全职加盟温州大学。澎湃新闻记者从温州大学人事处获悉,5月12日上午,温州大学在育英图书馆举行签约仪式,诚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纽约科学院院士叶利钦·哈利洛夫教授为温州大学瓯江特聘领军人才。温州大学党委书记谢树华、校长赵敏、副校长王舜出席仪式,人事处处长周宏明、国际处处长

-移动医疗跨界创新

  今天,我们生活中几乎任何一个应用、任何一种需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相应的企业,为用户以IT的方式提供服务。几乎的意思就不是全部,至少还有一种人类的需求目前在互联网上没有企业采用IT方式提供服务,这就是医疗需求。   今天人们获得医疗服务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医院为中心的。人们自然想到——为什么不可

跨细胞运输的定义

中文名称跨细胞运输英文名称transcellular transport定  义溶质从上皮细胞或内皮细胞一侧穿过质膜被吸收进入细胞内,随后穿过细胞质从另一侧被送到细胞外间隙的移动过程。实际上是穿越细胞的运输方式。应用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生理(二级学科)

主跨235米,在建最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单幅合龙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237.shtm

无国界医生主席廖满嫦:尽己所能挽救更多生命

  3月25日晚,“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2015~2016”在清华大学新清华学堂绚丽揭幕。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和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叶嘉莹获颁“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团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朱民、无国界医生(国际

音乐无国界?研究揭示音乐感知的文化特异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9.shtm 音乐在人类社会中已有长久的历史,并随社会变迁与文化互融共生,共同支持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但不同地域和生存环境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进而影响音乐的种类与风格

赵国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家的

   “此次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感到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研究地质学成果的认可,另一方感到是肩上的责任更大了,以此为契机要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主要培养人才并把他们推向国际舞台。”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西北大学赵国春教授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由衷说,“我要尽全力为西北大学做好工作

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

  最近,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进行的一场型号任务动员会上,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紧锁双眉,坦陈了他心中的担忧:“我们的深空探测工程已经八战八捷了,成功越多,意味着离失败也越近。因为,世界上没有百分百成功的航天工程。”  深空探测是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求永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拓展人类生存空

科学有国界吗?“人民科学家”叶培建这样说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038.shtm最近,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进行的一场型号任务动员会上,技术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紧锁双眉,坦陈了他心中的担忧:“我们的深空探测工程已经八战八捷了,成功越多,意味着离失败也越近。

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科学无国界、应是开放的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畅通无阻的科学沟通,对西方、对亚洲都是极其重要的。”2013年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副主席兰迪·谢克曼(Randy W.Schekman)6日在上海说。 当天,在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得主媒体见面会上,谢克曼表示,对于未

“落月”要跨七道坎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6日举行的嫦娥三号任务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承载中华民族“落月”梦想的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主要面临七方面技术难点。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在发布会上说,嫦娥三号任务需要攻克的关键技术多、技术难度大、实施难度高。研制过程中

环境影响可以跨世代传递

  营养匮乏会对线虫群体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不过幸存下来的线虫会变得更加坚强。《Genetics》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严峻的环境条件会使这些线虫体型更小、繁殖能力更弱,而这样的影响至少能延续两代。  杜克大学的生物学家Ryan Baugh和同事将几千只线虫(C. elegans)分为两组进行研究

以AI之名跨界融合

11月4日,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市科协主办的2022“海聚英才”学科交叉高峰论坛“菁英思想汇”暨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联谊会——智联未来人工智能主题沙龙在科学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出席会议,上海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出

跨膜信号传导的概念

穿膜信号传送即跨膜信号传导,生物体内的各种细胞总是不断地接受这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的刺激,并根据这些刺激不断地调整着自身的功能状态以适应环境的改变。

什么叫跨外显子

这是针对逆转录pcr而言,所谓的跨外显子就是一个引物(比如上游引物)、出现在两个外显子交界,那么做RT-PCR时,dna 由于2个外显子被内含子隔开,引物就不会起作用了

“跨城族”如何跨过“通勤坎”

近日,一些跨城通勤的故事登上网络热搜榜单。“每天坐高铁跨省上下班”“通勤仅50分钟每月路费1000元”“跨省上班比同城快”……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境遇、酸甜苦辣,引发舆论对“双城生活”的深度关注。在交通日趋畅达、城际交往更为紧密的今天,跨城择居择业日渐成为现实。“跨城族”的工作生活究竟如何,又有哪些诉求

环境公益诉讼防治跨界污染

  在环境公益诉讼中,司法机关探索“先予执行”、“引入专家证人”等手段,有效发挥了环境治理中的司法作用  39.05吨废汞触媒,在运输过程中被货运人倾倒在河南省洛宁县,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隐患。在这起非法倾倒废弃物的环境公益诉讼中,司法机关探索“先予执行”、“引入专家证人”等手段,有效发挥了环境治理中

专家谈:科学教育如何“跨界”?

  在全球变化、新冠疫情大流行等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愈加强调与反思如何有效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到2035年,这一比例达到25%。面对未来15年的

李淼:跨界学习者

   李淼,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这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诗人,在最新的一段自我介绍中又给自己新增了一个身份——跨界学习者。  “跨界”是时下一个特别流行的词。明星跨界变身投资人,品牌跨界有了限量版商品,不同细分领域的科学家因为跨界合作产生全新想法……跨界玩儿咖们对新鲜生物有着极高的接受

跨物种“催生”!这是什么原理?

蚂蚁和蚜虫是自然界的一对经典“CP”:蚂蚁为柔弱的蚜虫提供保护,蚜虫则报以甜美的蜜露。而为了获取更多蜜露,蚂蚁甚至能“催”蚜虫生育更多后代。在看似“语言”不通的两种生物之间,“催生”是怎么做到的呢? 近日,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立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瑞士纽沙泰尔大学等国内

什么是细胞跨膜信息传递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递功能不论是单细胞生物或组成多细胞有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会不断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理化因素的影响。在多细胞动物,由于绝大多数细胞是生活在直接浸浴它们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之中,因此出现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分子,是它们最常能感受到的外来刺激:这不仅是指存在于细胞外液

Science:mRNA,跨物种的沟通语言

  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潜在的新的植物沟通形式,其使得它们彼此之间共享了惊人数量的遗传信息。  由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农业和生命科学学院植物病理学、生理学及杂草科学教授Jim Westwood获得的这一研究发现,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科学领域的大门,从分子水平上来探索植物彼此的沟通机制。它还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