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介绍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部分或完全性损害造成的膀胱、尿道贮尿或(和)排尿功能障碍,也可将其称之为下尿路功能障碍。其原因主要为脊髓发育不良,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纵裂、腰骶椎发育不良等。其他原因包括外伤、肿瘤、经骶尾部或盆腔的手术、神经系统炎症和VATER综合征等。临床上常可能仅注重对神经系统病变或原发病的治疗而忽视了神经源性膀胱所造成的影响,尤其在膀胱充盈期压力长期增高,引起膀胱输尿管反流可危害到患儿的肾功能,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阅读全文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基本介绍

  神经源性膀胱(neurogenic bladder)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部分或完全性损害造成的膀胱、尿道贮尿或(和)排尿功能障碍,也可将其称之为下尿路功能障碍。其原因主要为脊髓发育不良,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纵裂、腰骶椎发育不良等。其他原因包括外伤、肿瘤、经骶尾部或盆腔的手术、神经系统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辅助检查介绍

  1.影像学检查 X线脊柱平片检查可发现脊柱畸形(如椎体畸形)和脊柱裂。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多可发现典型的“圣诞树”样膀胱,可了解充盈期膀胱的形态和容量,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及反流的程度;在排尿时观察尿道和膀胱颈部开放的情况,对是否存在逼尿肌和括约肌不协调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并可排除后尿道瓣膜等先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病因分析

  1.分类方法 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神经源性膀胱是分类方法最多,也是最复杂和概念最混淆的一种疾病,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类能将神经源性膀胱的解剖、生理、病理和症状特点结合统一, 都不能满足临床预后与治疗的需要。现有的分类基本归纳如下:  (1)以神经的病变部位分类:第一种是以神经的病变部位为分类基础,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实验室检查介绍

  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路感染,但症状多不典型,如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则可能加速肾脏的损害;在新生儿或婴幼儿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衰竭等,威胁患儿生命。因此,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尿素氮和肌酐,以及血钠、钾、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检查,对了解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上尿路损害程度与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检查介绍

  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尿路感染,但症状多不典型,如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则可能加速肾脏的损害;在新生儿或婴幼儿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肾功能衰竭等,威胁患儿生命。因此,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尿素氮和肌酐,以及血钠、钾、氯和二氧化碳结合力等检查,对了解神经源性膀胱患儿的上尿路损害程度与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简介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NBD)指任何神经病变或损害引起膀胱和(或)尿道括约肌功能障碍。小儿NBD主要是因为先天性脊柱裂或骶椎发育不良所致。少数为获得性,可因脑瘫、脑膜炎、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损伤,神经系统肿瘤和盆腔手术损害神经等引起。小儿NBD最重要的并发症是上尿路损害和尿失禁。

概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体征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主要为先天性的,故大多可于生后早期发现,而如外伤等获得性者也可通过病史得出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有多量残余尿,合并泌尿系症状及并发症和无残余尿,尿失禁两类,以前者为多。由于膀胱的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都有障碍,故当膀胱充盈时可无尿意,又因内外括约肌协同失调及膀胱壁有不规则和微弱

概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发病机制

  1.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括约肌协同失调 这类病变的共同特点是:有逼尿肌反射亢进的表现,排尿时可有逼尿肌收缩,但尿道括约肌[内和(或)外]不能协调性的松弛,甚至反而加强收缩。见于骶髓上神经病变患者。可有3种情况:  (1)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2)逼尿肌反射亢进合并尿道内

用药-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概述

  正如尚无单一的分类一样,迄今为止对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也没有一种简便而单一的方法,常需要进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  1.原则 不同患儿的治疗方案因病情可以完全不同,但又存在着一些根本的治疗原则:  (1)保护肾功能。  (2)防止、控制尿路感染。  (3)尽量避免留置导尿和尿流改道。  (4)尽可能

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检查方式介绍

  1.体格检查  (1)肛门括约肌张力试验 肛门括约肌松弛,表示脊髓中枢不活动或活动降低,肛门括约肌收缩过强,表示脊髓中枢反射亢进。  (2)肛门反射试验 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如肛门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3)球海绵体肌反射试验 刺激阴茎头或阴蒂,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表示脊髓活动存在。  2.冰

关于神经源性膀胱的鉴别诊断介绍

  1.前列腺增生症  发生于50岁以上男性,有排尿困难,尿潴留,严重者引起肾,输尿管扩张积水,直肠指诊,膀胱镜检查,膀胱造影可明确诊断。  2.膀胱颈梗阻  女性有排尿困难和尿潴留,肛门周围皮肤及会阴部感觉正常,膀胱镜检查或尿流动力学检查可鉴别。  3.先天性尿道瓣膜  多见于小儿,有排尿困难,尿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病因分析

  其原因主要为脊髓发育不良,包括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栓系、脊髓纵裂、腰骶椎发育不良等。其他原因包括外伤、肿瘤、经骶尾部或盆腔的手术、神经系统炎症和VATER综合征等。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介绍

  治疗神经源性膀胱主要是保护上尿路功能,防止发生肾盂肾炎、肾积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其次是改善排尿障碍症状以减轻患者生活上的痛苦。治疗的具体措施是采用各种非手术或手术方法减少残余尿量,残余尿量被消除或减至很少(〈50mL)之后可减少尿路并发症。  1.非手术治疗  (1)导尿 无论是以促进储尿还是

简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

  由于逼尿肌收缩无力或不能持久,逼尿肌和外括约肌或膀胱颈部协同失调以及尿道阻力相对地过高,使膀胱排空不全,发生尿潴留。此时膀胱内压上升,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新生儿期罕见反流,到10岁时50%以上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导致输尿管积水,肾积水和泌尿系感染,最终引起肾功能不全以及慢性尿毒症。神经源性膀胱

关于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并发症的治疗介绍

  (1)尿路感染 最常见的并发症,主要由于残余尿积聚或留置导尿造成。间歇性清洁导尿可明显降低尿路感染率,该方法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或化学杀菌剂作为预防用药,以防耐药菌产生,仅主张有明显感染症状时用。  (2)尿路结石 由于尿潴留、尿路感染、组织碎片和上皮细胞脱落等为结石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多见于膀胱结

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方法  ①导尿术;  ②药物治疗;  ③神经阻滞疗法;  ④其他方法如生物反馈技术、排尿训练等。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  ①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的手术,如神经根切断术、经尿道外括约肌(膀胱颈部)切开术等;  ②增加膀胱出口阻力的手术,如膀胱颈悬吊术、特氟隆等生物材料注射手术

概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

  (1)原发病的治疗 原发神经疾病可治愈或能恢复者,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脊髓外伤、脊膜膨出和脊髓栓系等患儿,膀胱尿道功能可能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而恢复。   (2)依据药动力学检查对症治疗 若原发病不能治愈,则针对药动力学分型进行对症治疗,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3)注意康复训练

治疗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目的简介

  根本目的是降低储尿期和排尿期膀胱内的压力,保护肾脏功能。其次是尽可能的使膀胱在低压足够容量条件下具备控尿和有效排空的功能,改善排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诊断神经源性膀胱?

  1.病史  (1)排尿功能障碍伴排便功能紊乱(如便秘,大便失禁等)者,有神经病变的经源性膀胱的可能。  (2)注意有无外伤、手术、糖尿病,脊髓灰质炎等病史或药物应用史。  (3)注意有无尿意,膀胱膨胀等感觉的减退或丧失,如膀胱的感觉有明显减退或增丧失,即可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  2.检查  (1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分析

  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不畅或尿潴留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此诱发的泌尿系统并发症,如上尿路损害及肾衰竭等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所有可能影响储尿和排尿神经调控的疾病都有可能造成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  1.中枢神经系统因素  包括

概述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NBD临床表现一般与病因、神经损害程度及病变时间有关。  1.临床症状  (1)排尿异常 ①尿急、尿频;②尿失禁,以混合性尿失禁和急迫性尿失禁多见,但伴有尿潴留者常表现为充盈性尿失禁,白天失裤和(或)夜间尿床,也是大多数NBD患儿就诊的原因;③尿潴留表现。主要为排尿困难、费力,尿线无力。  (2

关于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的基本介绍

  纵隔神经鞘源性肿瘤是一个病症名称。  1.神经鞘瘤:来自于神经鞘的施万细胞,生长缓慢。肉眼上,神经鞘瘤包膜完整与起源的神经纤维紧密粘连,比较坚硬,灰黄色或粉红色。切面上呈年轮样。显微镜下可看到两种细胞:Antoni A是纺锤状细胞,呈致密无血管的栅状排列,Antoni B有黏液瘤的改变及多发囊性

关于神经源性肿瘤的基本信息介绍

  神经源性肿瘤为最常见的原发性后纵隔肿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处,少数肿瘤可部分发生在椎间孔内,使肿瘤呈哑铃状生长。病理上良性占多数,包括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和节细胞神经瘤,恶性的有恶性神经鞘瘤(神经性肉瘤)、节神经母细胞瘤和交感神经母细胞瘤。较少见的有从副神经节发生的良、恶性嗜铬细胞瘤,

简述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

  1.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1)下尿路症状:包括尿急、尿频、夜尿、尿失禁、遗尿、排尿困难、膀胱排空不全、尿潴留及尿痛等。  (2)性功能障碍症状:生殖器区域敏感性,勃起功能障碍、性高潮异常、射精异常、性欲减退等。  2.其他症状  除排尿症状外,可伴有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等:便秘,大便失禁,会阴

神经源性膀胱有哪些并发症?

  尿路感染是神经源性膀胱最常见的并发症,10%~15%的患者可发生尿路结石,膀胱输尿管反流在神经源性膀胱中发生率为10%~40%,通常为可逆性,当排尿情况改善,剩余尿减少,膀胱压力减低时有自行好转的可能,还可并发肾盂肾炎,肾衰竭,肾积水等。

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基本介绍

  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是其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特点,还可有小脑共济失调、帕金森综合征、锥体束征和肌肉萎缩等。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病因病因不清,可能是原发于中枢神经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导致中枢或周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脊髓胸段的侧角神经元节前纤维变性,可导致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源性体位性低血压的

关于腺性膀胱炎的基本介绍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非肿瘤性炎性病变,是一种上皮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成Brunn巢,其内出现裂隙,形成分支状、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时同时存在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故称之为腺性膀胱炎。  大多数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就其本身而言是一种良性病变,

关于神经源性肿瘤的病理生理介绍

  不明。 诊断检查(点击查看详细内容) 为明确颈部肿块的原因及其性质,诊断时应注意以下各点:  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症状轻重、治疗效果,以及有无鼻、咽、喉、口腔等器官受累的临床表现,或发热,消瘦等全身症状。  2、临床检查 首先注意观察两侧颈部是否对称,有无局部肿胀,瘘管形

关于神经源性肿瘤的疾病描述介绍

  多为神经鞘膜瘤,起源于神经鞘膜上的雪旺细胞,常发生于颈部皮神经、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等处。肿瘤位于颈部外侧上段,胸锁乳突肌深处。随圆形或圆形,表面光滑。生长缓慢,病变范围较小时,常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突向咽部,使咽侧壁内移、饱满,严重时可影响呼吸。偶可恶变,表现为短期内肿瘤迅速增大,或伴迷走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基本介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1982年Barde等首先在猪脑中发现的一种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神经系统广泛表达。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BDNF结构、分布及信号转导BDNF分子单体是由119个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