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一次艺术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一次艺术家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正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洛伦佐·钦尼奇(Lorenzo Chinnici)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李政道科艺中心)执行主任、当代艺术家朱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艺术价值的碰撞、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还推进了两国姐妹城市的共建。在李政道科艺中心这块“试验田”上,朱伟一直想做一些事情,如做强中国当代艺术,推进科学与艺术之间的融合,推动艺术走向社会,带动乡村、城市建设与国际合作,乃至经济发展。经过六年的试验,他的思想正在生根发芽。碰撞:技术不等于艺术洛伦佐是来自西西里岛的一位知名画家,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幼时与母亲相依为命。四十岁时他失去左眼视力,过去二十余年,他的右眼因黄斑病变视物清晰度仅有正常视力的五分之一。长期在黑暗中生活的痛苦并未让他失去对创作的激情,今年81岁的他仍笔耕不辍。他的笔下,有西西里的自然风光、传统生活,也有意大利其他城......阅读全文

英国艺术家发明可通话手套

该手套大拇指中内置听筒,小指中内置话筒,可以通过蓝牙与真正的手机建立连接,起到类似蓝牙耳机的作用。  对于那些喜欢煲电话粥的人士来说,“免提”这一概念或许应当改变一下了。  近日,一位英国艺术家发明了一款售价为1000英镑、名为“与手说话”的手套。  该手套的大拇指中内置听筒,小指中

艺术家用化学方法创作神奇图画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0月5日消息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艺术家基思·泰森是2002年英国特纳奖获得者。不同于普通的画家,基思·泰森不用传统的画布作画,而是利用化学方法,让神奇的大自然去绘制精美的图画。   目前,基思·泰森正在伦敦展出个展。展览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展出的是自然雕塑和

中国科大聘请韩再芬担任“驻校艺术家”

  7月15日,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受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首位“驻校艺术家”。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向韩再芬院长赠送纪念品中国科大副校长周丛照为韩再芬院长颁发“驻校艺术家”聘书  韩再芬表示,成为中国科大 “驻校艺术家”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她希望将更多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带入中国科大,协助

英国艺术家制作玻璃雕塑展示致命病毒细菌

  H1N1病毒   25厘米高的H1N1病毒,艺术家卢克·杰拉姆在病毒学家和玻璃吹制工的帮助下制作而成   H1N1病毒看上去好像威胁不大,但现在全世界流行,已经夺走不少人的性命   大肠杆菌似乎一碰即碎,其实也具有致命性   艾滋病毒   天花病毒复杂的结构,这

祁云枝:藏在科普作者中的艺术家

  在科普作家圈,她以美文见长;在散文创作者中,她不仅懂专业知识,又是少有的漫画高手;在漫画界,她是自学成才的非科班出身人士……  她就是西安植物园副研究员祁云枝。除了从事园林植物的引种驯化研究,她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科普创作与科普研究上。  “科普就是对‘科学种子’进行二次加工,让它以迷人的面目

蒋宏传:手术者的气质,艺术家的风范

蒋宏传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在蒋宏传看来,热爱是前提,专业知识和临床思维是基础,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保障。但除此之外,更少不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深厚的人文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如果是乳腺外科医生,那就既要有手术者的气质,也要有艺术家的风范,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蒋宏传说,因为服务的基本上

南极洲变成粉红色 汤加火山成了“艺术家”

近日,科学家们在南极洲观看到了一种罕见的现象。本应在隆冬时节一片黑暗的南极洲上空,却被耀眼的粉红色霞光笼罩。造成这种现象的,居然与发生在今年一月份、距离南极洲7000公里的汤加火山喷发有关。为何与汤加火山喷发有关? 科学家们发现,南极洲出现的罕见景象,是汤加火山喷发后产生的“余辉”效应造成的。

美科学家和艺术家获2013年度京都奖

  美国发明家罗伯特·希思·登纳德、进化生物学家根井正利和音乐家塞西尔·泰勒,11月10日因各自取得的成就获得2013年度日本知名科技和文艺成就奖——京都奖。   京都奖分为“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和艺术”三个类别,每年颁发一次,每个类别的获奖者原则上为1人。   美国IBM

许鸿飞委员:建议出台鼓励艺术家对外交流的政策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88.shtm“中国文化要走出去,不能走过场、摆样子。”今年,进入履职第六年的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表示,伴随着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越来越多代表中国文化形象的艺术作品走出国门,

“科学与艺术跨界融合”院士沙龙举行

  中科院院士孙家栋、欧阳自远,著名艺术家遥远出席应博会科学与艺术跨界院士沙龙,中科院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赵宇波院长、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陈志成教授参与对话。  中国科技制造的现状及未来是怎样的?人文、科技与艺术之间如何跨界?日前,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探月工

319种古生物复原图亮相

  《古生物图鉴》合集。   3月18日,科学艺术机构啄木鸟科学小组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学术报告厅正式发布了319种著名古生物化石生命形象科学绘画作品,这批作品涵盖了全世界最为著名的恐龙、古鸟、翼龙、史前水栖爬行动物化石的生命形象及骨骼结构重建图。   319种古生物复原图出自啄

一颗中国发现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萧晖荣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3月18日向媒体通报,该台于2008年3月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国际编号为188973)已被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萧晖荣星”。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杨捷兴介绍,2008年3月3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在室女星座发现了一颗新小行

中科院安全工作者:中科院里的“缄默人”

  他们没有耀眼的光环,却有“夜不能寐”的工作压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为人知,却必须有“勇”有“谋”,随时排除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他们是——   中国科学院,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直属研究机构、10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以及212个野外观测台站,几乎涉足科研的所有领域。在社会高度关注

显微镜下的生物艺术 你本来就很美三

显微镜下的生物艺术 你本来就很美7. Mellow(柔色)(左)工业用大麻植物的未染色的横截面,展示出植物的天然色泽,其中包括木质部导管(红色)韧皮部(蓝色)和纤维束(绿色-红色)。(右)以柔和的色彩和圆和质感为灵感,创造的织物艺术品。8. Stem Star(星之干细胞)(左)脑垂体和附近的神经管

X光扫描发现梵高新作品 花草画暗藏摔跤手

X光扫描技术用来确定这幅油画下面覆盖着两名摔跤手肖像,据推测,是这位艺术家厌倦了先前的作品,于是在它上面又画了一幅新作品梵高名为《牧场花地和玫瑰静物》的画作在被发现前,已经在荷兰一家博物馆悬挂了30多年,它一度被认为是出自另一位艺术家之手  北京时间3月22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艺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颁发“碰撞在CERN”大奖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3月29日向瑞士著名现代舞蹈家、编舞家吉勒·若班颁发“碰撞在CERN-日内瓦”大奖,以表彰他提出的一项通过干预和舞蹈来研究精神和身体之间关系的提案。   CERN于2011年发起为期三年的艺术与科学实验性项目“碰撞在CERN-艺术家进驻”,受到众多世

显微镜下的生物艺术 你本来就很美二

4. Rising Sun(旭日)(左) 红色染料标记神经干细胞的球状簇,蓝色染料用于标记细胞核最常见蛋白。(右)艺术家使用机载贴花纱、欧根纱、网和珠子制作的织物图像。5. Visibly Complex(复杂视觉)(左)Nomarski optics检测小鼠视网膜的截面,揭示了组织的结构。黑色为色

中科院换帅!

  日前,中国科学院网站“院领导”一栏正式更新,侯建国已正式接替白春礼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阴和俊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此前,1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2020年第14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中科院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官网文章提到,侯建国带领与会成员集体学习了

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

作品《宇宙》 近日,以不锈钢雕塑作品《引力》为代表的一组大型艺术装置亮相上海天文馆。这些作品是馆方为多层次、多角度展现天文之美,特别邀请数位中外知名艺术家为上海天文馆量身打造的“天文”主题作品,通过不同视角和多元表现形式,将科学的理性之美与艺术的创造之美融为一体,共同诠释宇宙的震撼魅力。

显微镜下的生物艺术 你本来就很美

1. Fire In Her Eyes(她眼中的火焰)(左)斑马鱼视网膜的部分显示。红色羽毛状细胞是光感受器,细胞核被标记为蓝色。(右)红色的面料加上用手工缝制的用来表示细胞核的亮片,是由手工艺术家描绘创作的光感受器。2. Guts and glory(胆量和荣耀)(左)单个绒毛的横截面,具有绿色标

中科院西安分院看望慰问在陕中科院院士

   在2017年春节来临之际,西安分院分党组书记杨星科、副院长李保国受院学部工作局委托并代表西安分院分别看望陈学俊、沈绪榜、张国伟、安芷生、周卫健等在陕工作的中科院院士,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   1月19日上午,杨星科首先来到西安交通大学我国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九十九岁高龄的陈

开罗美国大学设立“刘士铭学者基金”

 据刘士铭艺术基金会消息,刘士铭艺术基金会和开罗美国大学26日在埃及开罗新城举办仪式,庆祝“刘士铭学者基金”成立,同时举办大型雕塑《丝绸之路》捐赠仪式。刘士铭艺术基金会代表团、开罗美国大学校领导、校董事会、教师和学生代表以及当地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刘士铭学者基金”自2022年起在

纳米艺术:微境之美

  看到旁边的图片,千万别以为是哪个抽象主义艺术家的后现代之作。完成这些的,全是正儿八经的科学家。   这些“艺术画”是不能用肉眼“看到”的,只能借助特殊的手段“捕捉”,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是用“纳米”作为计量单位的。   1纳米,仅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列的长度。如果将一个典型纳米颗粒放

中科院NatureCommunications新文章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nsights into the biomedical effects of carboxylated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on telomerase and telomeres”

中科院最新Nature文章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钙离子(Ca2+)通过调节脂质电荷调控了T细胞受体的激活。相关论文“Ca2+ regulates T-cell receptor activation by modulating the charge p

中科院科研进展2017

  Ce基非晶合金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  非晶形成的机理以及热力学、动力学和结构对非晶形成能力的影响是材料科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也是非晶材料和物理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物理所汪卫华小组与美国North Carolina大学Wu Yue研究小组合作,采用核磁共振NMR 27Al 方法系统研究了微量元

中科院启动“鸿鹄专项”

  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3月12日,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简称“鸿鹄专项”)启动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副院长、鸿鹄专项领导小组组长相里斌出席会议并讲话。  鸿鹄专项以“认得清、留得住、用得上”为总目标,将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研制重载浮空器、持久驻空超压浮空器、可复用

中科院最新PNAS文章

  近日,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冯英研究组的最新研究进展:“Far upstream element-binding protein 1 and RNA secondary structure both mediate second-step splicing re

中科院CellRes新文章

    近日来自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Hedgehog信号通路传递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论文“Smoothened transduces Hedgehog signal by forming a complex with Evc/Evc2”于9月

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谈中科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一个重要的关键词。报告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这是国家给科研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布置的一项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