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南京晨光集团访问沈阳自动化所

4月17日,南京晨光集团有限公司CIO副总工程师曹辉等访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进行技术交流。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科技处处长孙海涛等接待了来访客人。 孙海涛首先介绍了沈阳自动化所的基本情况、发展定位、科研成果等。徐志刚介绍了课题组的科研方向和发展目标,并就晨光集团调研的课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展示。曹辉充分肯定了沈阳自动化所的科研能力和课题组的研究基础,表达了与研究所进行全面合作的意向。 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隶属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阅读全文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承前启后,迈开“率先”步伐

   新年伊始,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紧锣密鼓地推动“率先行动”计划的实施。  1月9日,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在全所“率先行动”计划推进的通报会上表示,中国科学院全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以来,沈阳自动化所紧紧把握国家产业升级的重大需求和新工业革命即将来临的大趋势,他们围

沈阳自动化所与德国SAP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与德国SAP公司在沈阳举办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成果发布会。双方宣布:面向工业4.0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正式发布,基于该解决方案搭建的工业4.0示范产线同时启用,全方位展示未来智能工厂定制化生产场景。为进一步发挥各自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双方

沈阳芯源首发登陆科创板 中科院迎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日前,沈阳芯源微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芯源)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首发上市,成为中国科学院第一家登陆科创板的院所投资企业,也是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  “如今,市场上最新款的手机芯片,都有我们沈阳芯源生产设备的贡献,包括前置摄像头、指纹识别器件等。这些产品背后是技术多年的积淀。”沈阳

“奋斗者”号上的超级大脑和双手

“如果将‘奋斗者’号比作一个人,那么智能控制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大脑,两套全海深机械手就相当于人的双手。”这个比喻来自“奋斗者”号副总设计师、潜水器控制系统负责人赵洋。 近日,《中国科学报》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参与“奋斗者”号研制和执行海试任务的团队代表,请他们来

自动化所与戴尔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

  11月3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与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在自动化所举行揭牌仪式。   自动化所与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将面向人工智能领域开展研究,重点关注认知功能模拟、类脑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新计算架构研究和应用,

中科院发布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二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15项,不含专用领域)  16 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科学与应用  中科院是中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的发起者、组织者之一,是科学与应用目标的提出者和实施者,50余家院属单位承担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务和多项协作配套任务,突破了大批关键核心技术,为工程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在载

国家重大专项“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研制”验收

   这条研制成功的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不仅替代国外进口生产线用于车用激光拼焊板批量生产,还填补了我国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的空白。  近日,在江苏扬州巧智鑫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专家组现场验收了国家重大专项“全自动激光拼焊生产线研制”课题,该课题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化所)牵

机器人+:传统产业的洛阳样本

   离诞生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洛阳涧西区中国一拖厂区不远处,有一个巨大的车间。在这里,依托中科院自动化所(洛阳)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研究院(下称中自洛阳院),用于酿酒行业的上甑机器人、用于电网巡检的机器人、仿生机器鱼等一系列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正在陆续问世。  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工业4.0”战

中国科学院泛在信息化制造学术研讨会在沈召开

  由中国科学院主办、沈阳自动化所承办的中国科学院泛在信息化制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9月15日至16日在沈阳召开。来自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以及香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单位的10余名海内外学者应邀参加了大会。中国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赵淑玉老师出席了大会。沈阳自动化所研究人员

追忆蒋新松院士:中国机器人的奠基者与开拓者

5月30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起了对老所长蒋新松院士的追忆活动。 水下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 蒋新松是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之一。1980年,就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后,他更是潜心探索、苦苦寻求一条中国机器人发展之路。他

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鞍山中心组织所企交流对接

  11月21日至22日,中科院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鞍山中心(以下称鞍山中心)组织协调鞍山风机集团有限公司、辽宁华冶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与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开展互访交流对接活动。此次活动鞍山中心集成了多个企业针对中科院一个研究所的相关技术需求,开展集中交流活动,提高了对接工作效率。

电子光学玻璃印刷难题破解

  人工智能越来越热。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在关注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结合,却对传统工业制造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知之较少。事实上,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业上也能一显身手。  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中科院自动化所精密感知与控制研究中心和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科慧远”),共同研发了电子光

厦门建霖公司与沈阳自动化所达成技术合作协议

  11月4日至5日,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玉祥访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就水暖卫浴行业塑胶件的机器人抛光、自动化拉丝、自动喷漆、激光焊接,以及生产车间MES和企业集团ERP系统等技术与沈阳自动化所科研人员洽谈,并参观了沈阳自动化所科技成果展室。   洽谈会上,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桑子刚等

追忆蒋新松院士:中国机器人的奠基者与开拓者

5月30日是第二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这一天,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发起了对老所长蒋新松院士的追忆活动。水下机器人从梦想到现实 蒋新松是我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研究的最早倡导者之一。1980年,就任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后,他更是潜心探索、苦苦寻求一条中国机器人发展之路。他在国内

欧阳自远院士到沈阳分院作报告

  为推动中科院沈阳分院与东北大学的科教合作,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普知识在沈阳分院系统的传扬,6月19日至20日,沈阳分院特邀请欧阳自远院士来沈,分别在东北大学和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举办了两场院士报告会。沈阳分院副院长韩恩厚、东北大学党委书记孙家学、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工程院

北京脑科学研究专项:构建下一代智能科学体系

  在北京市脑科学研究专项引领下,中科院自动化所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在类脑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初步进展。  一个小小的机器人,从它的视角望出去的正前方,摆放着一个摇铃。机器人问:“这是什么?”一个声音告诉它:“这是摇铃。”机器人先进行了缓慢地观察,之后伸手握起摇铃晃动,然后放回。当再次向机器人展示

中科院“分子影像成像技术”:人类“战癌”再进一步

  这是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赵丽蓉、罗京、陈晓旭、姚贝娜……但他们,最终都成为癌症的牺牲者。  这是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  毫无疑问,癌症已经成为人类健康

辽宁省雷达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

  近日,从辽宁省科技厅获悉,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成立的辽宁省雷达系统研究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该重点实验室依托沈阳自动化所自动化系统研究室雷达技术事业部组建,研究方向包括雷达基础理论研究、雷达仿真技术研究、雷达应用技术研究、软件化雷达信号数据处理系统技术研究,主要涉及智能交通、工业应

中科院人脸识别技术成功用于奥运会开幕式

8月8日,数万名观众由国家体育场鸟巢的100多个人脸识别系统快速身份验证关口有序入场,参加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据悉,该验证系统是由中科院自动化所研制的。 经过该所生物识别与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创新科技打造平安奥运的梦想终于实现,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脸识别系

李英民参加“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校友

  7月20日,沈阳工业大学副校长李英民一行5人来到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看望慰问沈阳自动化所参加“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校友郭威和刘开周。沈阳自动化所副所长、党委副书记梁波等接待来访客人。   梁波在致词中对李英民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感谢沈阳工业大学为沈阳自动化所输送了大批像郭威、刘

中科院自动化所仿生机器鱼团队: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看到一条鱼,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各种鱼类美食,然而对中科院自动化所仿生机器鱼团队成员来说,他们想到的是怎样改进算法,让机器更加具有生物属性。牟克雄(左四)和谭民(右三)的机器仿生鱼团队参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日前,该团队完成的项目“仿生机器鱼高效与高机动控制的理论与方法”获得了2017年度国家自

成都分院与四川省科技厅联合调研沈阳自动化所及新松公司

  为加强交流互动,助推沈阳地区的研究所和企业的技术成果在川渝藏地区的转移转化,同时邀请沈阳自动化所和新松公司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8月17日,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赵永涛一行与四川省科技厅成果处相关负责人在沈阳分院副院长梁波的陪同下前往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

2010年沈阳自动化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13项

  近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网站获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2010年基金项目获批13项,资助金额502万,从项目获批数量和资助金额来看是沈阳自动化所历年最好成绩。   经过沈阳自动化所各研究室的精心准备,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受理沈阳自动化所项目53项,其中人才类

中科院沈自所团队不断突破:“海翼”号成长记

科研人员在深渊科考中回收“海翼7000”水下滑翔机。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供图 在日前揭晓的“2017年度海洋人物”评选中,“海翼”号系列水下滑翔机设计师俞建成引人注目。从2003年开始研究到2009年首次下水,再到如今的成熟稳定,俞建成带领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自动

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在第四次北极科考中再显身手

  近日,在我国第四次北极科考中,由沈阳自动化所主持研制的“北极ARV”水下机器人在北纬86度50分首次从冰洞下放,开展冰下调查工作并取得成功,刷新了我国水下机器人在高纬度的作业记录。   在参加我国第三次北极科考的基础上,沈阳自动化所“北极ARV”水下机器人经过了一系列改造,于20

“海星6000”下潜深度首破6000米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其间,“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智刚研

王飞跃:人生没有坏经历

  这位始终引领科研“潮流”,却又与“潮流概念”保持距离的科学家,回国十余年,在中国这棵“大树”上结下的最大果子当属“社会计算”。  “大数据”无疑是眼下最火的科技概念,作为在复杂系统和智能控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国际著名学者,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事实上在20多年前就已涉足“大数据”相关领域的

刘成林:做计算机的“导师”

   刘成林  “科研院所应该集中力量从事前瞻性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与公司的技术研发形成差异性互补。”刘成林并不介意与公司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他深知,如果自己的研究企业也能做,那么科研就丧失了意义。  一段字迹潦草的手写文档,通过文档脱机识别指令,转瞬间就变为字迹工整的印刷体文档。  在中国科

聚焦深海科考: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2018年10月,“探索一号”第三次万米深渊综合科考归来  对于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蓝色国土”的中国来说,具备深海探测能力,意义不言而喻。“下五洋捉鳖”是我国几代科学家的梦想。  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火车头”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探索深海的努力从未停歇。“蛟龙”号让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

我国自主研发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

  10月26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星6000”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首次科考应用任务,在多个海域获取了环境样品和数据资料后顺利靠岸。其间,“海星6000”最大下潜深度突破6000米,再创我国有缆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航次首席科学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