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布强迫症样猕猴模型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hesus monkeys exhibiting spontaneous ritualistic behaviors resembling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建立了体现自发强迫样行为的猕猴模型,为强迫症机理研究和干预方案研发奠定了基础。 强迫症是常见的难治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无法自控的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给患者和家庭带来痛苦。目前,强迫症的病理机制尚未探明,临床常用的药物与心理治疗方法均疗效欠佳,大量患者未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由于缺乏模拟临床核心症状的动物模型,对强迫症机制的探索及新型干预技术的研究造成了严峻的挑战。 研究发现,在少量......阅读全文

基因编辑CRISPR找到自闭症猕猴模型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发育性疾病,目前中国自闭症患者已超1000万,且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自闭症的发生机制目前仍不清楚。针对自闭症的新药研发和高度模拟人类自闭症症状的实验动物模型成为自闭症研究领域的瓶颈。  DOI: 10.1038/s41586-019-1278-0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我国制出杜氏肌萎缩症猕猴模型

  近期一项关于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的疾病研究成果在《人类分子遗传学》在线发表。中科院遗传所李晓江研究组和云南中科院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团队合作,通过应用最新的基因打靶技术和改进实验方法,建立了杜氏肌萎缩症疾病猕猴模型,共获得11只携带有杜氏基因突变的新生猴。通过对猴子这样的灵长类动物疾病机理

科学家发布强迫症样猕猴模型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hesus monkeys exhibiting spontaneous

科学家发布强迫症样猕猴模型

12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熊志奇研究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线发表了题为Rhesus monkeys exhibiting spontaneous

猕猴模型揭示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

昆明动物所人类早期逆境猕猴模型研究取得进展

  无论是在啮齿类还是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母婴分离常常被用来模拟人类在童年时期经受的不幸打击(早期逆境)。母婴分离能够导致个体应激系统功能紊乱和异常的行为。对于人类,这种负面影响在个体成年之后仍然明显存在,但是对于啮齿类,同样的负性影响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部分甚至全部被逆转。   为了

猕猴模型揭示为何患新冠肺炎老人病症更重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了解新冠肺炎发生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学特征,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1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的一项研究,发现了新冠肺炎老年猕猴模型炎症反应延迟暴发的免疫病理学机制,或将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研究成果近期已发表在国际

中东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猕猴模型

  科研人员建立了致命的中东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的一个动物模型,它可能有助于发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防护策略。自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在 2012年6月于阿拉伯半岛出现以来,MERS-CoV β冠状病毒已经在中东和欧洲导致了超过108个人类病例,至少50人死亡,有多个人传人的报告。V

科学家建立大样本猕猴脑影像标准化模型

  近日,Cerebral Cortex在线发表题为Normative Analysis of Individual Brain Differences Based on a Population MRI-Based Atlas of Cynomolgus Macaqu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

科学家构建具备帕金森核心表型的基因编辑成年猕猴模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主要影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约2-3%。PD因较高的发病率、早期诊断困难及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国民健康,给患者家庭与社会保障带来负担。目前,PD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表型清楚。PD的核心症状为运动迟缓,伴随静止性震颤、肌强直

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制备出帕金森病猕猴模型

  帕金森病是仅次于老年痴呆的世界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晓江及其合作者获得了6只转基因帕金森病猕猴。这是国际上首次制备成功帕金森病的转基因猴模型,为帕金森病的早期发病机理研究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了重要动物模型。该研究结果于2014年12月

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即“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生物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神

中科院发布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

中国科学家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

  自然界中大部分生物,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哺乳动物,都拥有按时间节奏调节自身活动的本领,称之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是生物体内多种生理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波动的基础。生物节律系统在维持机体内在的生理功能(如睡眠/觉醒系统、体温、代谢和器官功能等)、适应环境的变化等方面扮

强迫症模型猴与人类患者在部分方面有高度相似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4127.shtm2023年12月8日,《National Science Review》期刊在线发表题为《Rhesus monkeys exhibiting spontaneous ritualis

猕猴自学砸坚果

  泰国南部的猕猴开始了一项新传统。在至少1个世纪的时间里,它们就在利用简单的石制工具敲碎海边的贝壳。现在,这些猕猴开始用石头砸开内陆的油棕榈果仁。这项发现意味着,它们可能是第一批开始将石器技术用到新生态位的非人灵长类动物。   工具使用在动物王国很普遍,但仅有少数动物将利用石头工具发展为一种常

研究揭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大脑中表征的几何结构

  2月11日,Science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序列工作记忆在猕猴前额叶表征的几何结构》的研究论文。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王立平研究组、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闵斌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世明课题组合作完成。该研究

Neuron: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与决策的神经机制

  2019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空间感知研究组顾勇研究员团队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Alexandre Pouget研究组合作在Neur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Neural Correlates of

克隆猴“归队”野生猴群活力充沛

新华社上海6月22日电(记者王琳琳)记者22日从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获悉,去年冬天诞生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已于近期离开育婴箱,正式“归队”同龄野生猴群。目前,姐妹俩健康状况良好,行为举止与野生猴并无二致,活力充沛。 据饲养员介绍,在野生猴群饲养笼,克隆猴姐妹俩的活动空间

转基因猕猴与部分自闭症患者的脑功能网络异常相似

  4月8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征研究组在《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MECP2 duplication causes aberrant GABA pathways, circuits and behaviors

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与决策的神经机制研究获进展

  10月10日,《神经元》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利用线性不变概率性群体编码实现基于复杂多模态感觉信息的最优决策》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空间感知研究组与瑞士日内瓦大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研究组

猕猴在吃豆人游戏中体现高级认知能力

 近日,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在吃豆人游戏中的分层组合策略》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灵长类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天明研究组完成。该研究设计了一种新颖有趣的实验范式——吃豆人游戏,并训练猕猴学会使用摇杆完成该游戏范式的主要任务。该研究将

克隆猴“五兄弟”失眠了!

节律紊乱克隆猴宝宝。中科院神经所供图  还记得去年萌翻了全世界的世界首批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吗?最近,两个姐妹有了五个“小兄弟”。  不过,跟它们的“姐姐”不同,这五只小克隆猴身上所肩负的使命要更加特殊一些,它们将为揭开人类健康的未解之谜作出贡献。  1月24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

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发布

  由86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人类大脑,就像一座结构精巧的迷宫。为了绘制出这座迷宫的地图,脑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在猕猴——这种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模式动物上,它的大脑包含超过60亿个神经元。  7月12日23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室

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发布

  由86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人类大脑,就像一座结构精巧的迷宫。为了绘制出这座迷宫的地图,脑科学家们将目光聚焦在猕猴——这种与人类最接近的灵长类模式动物上,它的大脑包含超过60亿个神经元。  7月12日23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联合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临港实验室

顾勇团队揭示多模态感觉信息整合与决策的神经机制-​

  生物体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同感觉信息输入的可靠性往往随着时间发生改变。例如,当我们在高速公路上突然驶入一团迷雾时,由于路面视觉信息输入的可靠性迅速降低,大脑需要立即调整策略,更多地依赖仪表读数、前庭觉、触觉和听觉等其它信息来判断车辆的行驶速度和方向,从而随时做出“是否需要刹车”和“是否需

猕猴大脑皮层细胞类型分类树发布

  大脑由哪些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空间分布有什么规律,是脑科学的基本问题。7月12日,中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单细胞空间转录组揭示猕猴大脑皮层的细胞类型组成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发布了猕猴大脑皮层单细胞空间分布图谱,为进一步研究各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提供了分子细胞基础。  此项研

体细胞克隆猴为什么这样重要?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脑卓越中心主任蒲慕明向记者展示了这样一幅漫画——孙悟空拔根毫毛,“诞生”了无数小猴。他笑着说:“吴承恩真伟大,这么早就预言到体细胞克隆猴终将成功。”  拔根毫毛、化身千万——今天,中国科学家让神话变成了现实。这样的成功,让中国在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上领

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立-聚焦脑科学前沿研究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今天在沪揭牌成立。中科院副院长张亚平带队听取了中心建设方案和科研进展汇报,并与该中心一线科研骨干座谈,针对该中心提出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和办公。   中科院脑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主任蒲慕明院士汇报了中心建设方案。该中心依托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中”和“华华”来了!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记

  拔根汗毛,吹口气,就能变出一大堆小猴子。如今,“齐天大圣”孙悟空的这项绝活,真的成为了现实。“中中”和“华华”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出生的两个猕猴宝宝“萌”化了所有人,它们时而一起嬉笑打闹,时而依偎着自己心爱的“Hello Kitty”毛绒玩具,时而瞪着大大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