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DNA研究对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提出新见解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北大学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题为《古DNA准确鉴定湖南老司城遗址残缺头骨以及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新见解》(Ancient DNA unravel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from Laosicheng site, Hunan Province, China, and provides insights into maternal genetic history of East Asian leopards)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动物学研究》(Zoological Research)上。该研究针对湖南老司城遗址两个具有鉴定争议的动物头骨,开展了古DNA数据获取,获取了2例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研究通过形态学(CT扫描三维重建)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这两个动物头骨鉴定为华北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东亚豹可以明确划分为东北豹、华北豹和华南豹三个主要......阅读全文

古DNA研究对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提出新见解

  1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北大学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题为《古DNA准确鉴定湖南老司城遗址残缺头骨以及东亚豹母系遗传历史新见解》(Ancient DNA unravel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from Laosicheng site

古DNA研究揭示东亚家猪母系遗传历史

  12月11日,《遗传学报(英文版)》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成果。研究获取了42例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中国古代猪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发现有部分类型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直到现在连续存在于中国

东亚家猪万年以来有2次快速母系种群扩增

  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东亚家猪群体的共同祖先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以内,大部分源自湄公河流域,全新世(从约1.2万年前开始)以来,东亚家猪群体有2次快速的母系种群扩增现象,分别开始

远古DNA!东亚家猪万年以来有2次快速母系种群扩增

  13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共同主导完成的古代东亚家猪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发现,东亚家猪群体的共同祖先可追溯到距今2万年以内,大部分源自湄公河流域,全新世(从约1.2万年前开始)以来,东亚家猪群体有2次快速的母系种群扩增现象,分

距今95001800年山东地区人群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新进展

  近日,Science Bulleti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付巧妹研究团队、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导,联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合作完成的关于距今9500-1800年前的山东地区先民线粒体全

基因编辑技术帮助治疗“母系”遗传病

  你也许遗传了你妈妈美丽的眼神,但同时她也给了你线粒体的DNA突变,所谓母系遗传疾病的根源。一项基于小鼠的实验表示可以通过两种技术大幅降低卵子中有害DNA的风险,从而使子女能够逃避遗传类的疾病。此种方法也规避了存在伦理问题的"线粒体置换技术"-该技术会导致"三亲"型的胚胎。  尽管研究人员没有在人

线粒体基因组遗传表现出典型的母系遗传特点

  只有女性患者可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而后代无论男女均可发病。而患病男性不能向下传递致病突变。线粒体病具有量效现象,即小量的线粒体DNA突变可能不出现临床症状,随着突变线粒体比例增高,出现临床表现,且临床严重程度可能和突变比例成正相关。精子的线粒体外膜上存在有泛素,当精子进入卵子后,受精卵以一种主

德国科学家发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

  寿命究竟受父母哪一方的遗传更大?一项最新研究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因为线粒体中的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组只属于母系遗传。   这项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雌性实验鼠的线粒体DNA中诱发一些特定的基因变

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线粒体基因影响后代寿命

  英国新一期《自然》杂志刊登一项最新研究称,寿命受母系遗传影响更大,因为线粒体中的一些基因变异会影响后代寿命,而线粒体基因组只属于母系遗传。   这项研究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他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在雌性实验鼠的线粒体DNA中诱发一些特定的基

昆明动物研究所关于东亚人群源流研究取得新进展

  随着大量线粒体DNA(mtDNA)全基因组信息的积累,科学家对东亚人群的母系遗传结构已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然而,研究中仍发现有一些mtDNA类型无法识别。虽然这些未定类型的分布频率很低,但其系统发育地位究竟如何迄今仍不得而知。与此同时,由于东亚具有丰富且较为连续的古人类(the a

母系遗传关系是怎样鉴定的?|-DNA亲子鉴定最全详解

  亲子鉴定(paternity testing)是利用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判断个体间是否存在亲生关系的鉴定技术。在影视剧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听说的亲子鉴定往往是用来鉴定“父-子/女”关系,但亲子鉴定同样可以鉴定“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其他亲属关系,原理类似,可靠度随具体情况有所变

遗传密码的发现历史

遗传密码的发现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奇妙想象和严密论证的伟大结晶。mRNA由四种含有不同碱基腺嘌呤(简称A)、尿嘧啶(简称U)、胞嘧啶(简称C)、鸟嘌呤(简称G)的核苷酸组成。最初科学家猜想,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那就只能决定四种氨基酸,显然不够决定生物体内的二十种氨基酸。那么二个碱基结合在一起

古基因组揭示陕北石峁文化人群母系遗传结构

石峁人群与其他古人群的遗传分析。(课题组供图)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称“古脊椎所”)研究员付巧妹团队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国家文物局

豹鳎毒素的概念

中文名称豹鳎毒素英文名称pardaxins定  义太平洋豹鳎(Pardachirus pavoninus)分泌的一种防御性化学物质,由三种鱼毒肽组成,对鲨鱼有蜂毒般强烈的毒性。应用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化学生态学(二级学科)

3父母婴儿技术削减不良母系遗传:伦理争议大

  据国外媒体报道,今年十月,英国政府要求生育管理机构对一项来自中国的新研究进行调查。该研究采用了一种微创形式的试管婴儿技术,能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风险。  近日,英国人类受精和胚胎管理局(HFEA)发布了关于这项研究的报告,称其中采用的技术“很有前景”,而且与现有技术相比“可能具有潜在优

关于遗传密码的历史介绍

  遗传密码的发现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奇妙想象和严密论证的伟大结晶。mRNA由四种含有不同碱基腺嘌呤(简称A)、尿嘧啶(简称U)、胞嘧啶(简称C)、鸟嘌呤(简称G)的核苷酸组成。最初科学家猜想,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那就只能决定四种氨基酸,显然不够决定生物体内的二十种氨基酸。那么二个碱基结合在

细胞遗传的历史发展介绍

  18世纪末,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后不久,美国细胞学家萨顿和德国实验胚胎学家博韦里各自在动植物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染色体行为与遗传因子行为之间的平行关系,认为孟德尔所设想的遗传因子就在染色体上,这就是所谓的萨顿—博韦里假说或称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在1901~1911年间美国细胞学家麦克

科研人员首次深度解析全球瘤牛起源和进化

  11月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雷初朝教授团队继2018年在解析东亚家牛祖先的基础上,对全球瘤牛起源和进化深度解析,通过分析全球57个主要瘤牛品种354个样本,从全基因组水平揭示全球瘤牛常染色体、父系和母系遗传特征,系统阐述了全球瘤牛的起源迁移扩散路线。该研究成果最近在线发表于《自然-

昆明动物所揭示非洲家犬复杂的源流历史

  近日,《遗传学和基因组学杂志》(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课题组题为A Cryptic Mitochondrial DNA Link between North European and West African Dog

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定揭示家鸡驯化史

  为探讨家鸡的驯化历史,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家鸡较为清晰的母系遗传背景信息。该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遗传》。   据介绍,从肉蛋供应到供人娱乐,家鸡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被驯化之后,家鸡跟随人类扩散到世界各地,成为饲养最为广泛的家禽。而家鸡的驯化问题,自达尔

科学家提出解译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及机制新思路

近日,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军胜课题组及中国科学院院士肖文交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方小敏,以及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副教授Thomas Stevens和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员Jan-Pieter Buylaert,在《地质学》发表题为“岁差控制26万年以来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

染色质状态介导的植物“冬季低温记忆”母系遗传机制查明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何跃辉研究组的一项研究揭示了长期低温(寒冬)诱导的“春化”状态(或“冬季低温记忆”)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合子和早期胚胎的母系遗传机制。相关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自然—植物》。染色质状态介导的植物“冬季低温记忆”母系遗传机制  有些植物可以记住过去

遗传发育所东亚人群史前迁移研究取得新进展

  人类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支持人类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的学说,即生活在地球上的现代人类均是约5-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史前人类的后裔。Y染色体单倍群及线粒体SNP研究表明,定居于东亚地区的现代人类,其祖先在离开东非洲后进入阿拉伯半岛,沿印度洋海岸线进入东南亚地区(包括

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细胞遗传学,同时也是在细胞层次上进行遗传学研究的遗传学分支学科 行为和传递等机制及其生物学效应。  遗传学和细胞学结合建立了细胞遗传学,主要是从细胞学的角度, 特别是从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以及染色体和其他细胞器的关系来研究遗传现象, 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机制。  细胞遗传学是遗传学与细胞学相结合的

PNAS:遗传分析谱写欧洲猪历史

一项新的遗传学分析显示,11000年前,随着近东地区的猪进入欧洲,当地的农民开始驯养这种杂食类动物。这一新发现为研究家畜饲养技术在新石器时代的传播提供了线索。 家畜放牧大约在距今约11000年前,起源于今天的亚洲西南部地区,羊是最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对于家畜驯养技术之后如何传入欧洲,考古学家提出了3

仰韶文化人群母系遗传结构特点通过基因组数据揭开

  5月19日,《遗传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研究团队、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顾万发、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原海兵完成的关于距今约5500-5000年的中国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古代

线粒体DNA的主要功能

复制mtDNA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同位素标记证明,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其复制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遗传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相关疾病会遗传自母亲。而

细胞化学基础线粒体DNA主要功能

复制mtDNA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同位素标记证明,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其复制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遗传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相关疾病会遗传自母亲。而

概述线粒体DNA的主要功能

  1、复制  mtDNA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同位素标记证明,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其复制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  2、遗传  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

线粒体DNA的主要功能

复制mtDNA可自我复制,其复制也是以半保留方式进行的。用同位素标记证明,mtDNA复制的时间主要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2期。DNA先复制,随后线粒体分裂。其复制仍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要的DNA聚合酶是由核DNA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遗传由于线粒体会通过卵细胞传递,相关疾病会遗传自母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