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喝酒成诱发上呼吸道癌主因

意大利研究人员近日在罗马举行的意大利耳鼻喉及头颈外科学会第100届代表大会上报告说,76%的口腔癌、86%的喉癌和82%的咽癌是由烟草和酒精的联合作用造成。如果在烟龄达到20年前戒烟,就有助降低患癌风险。 研究人员指出,与人们所熟知的烟草对心血管疾病和肺癌的影响相比,烟草和酒精对口腔、鼻腔和咽喉的危害长久以来被忽视。而口、鼻和咽喉是最早接触烟草中包含的超过4000种有害物质的人体器官,如果每天吸一包烟,一年就相当于吸收了一杯焦油。如果这一习惯持续20年,则相当于吸入了6公斤尘埃。 研究人员认为,75%的口腔癌发生在口腔内坡度较大的区域,原因是引流作用使癌细胞随唾液移动后聚集至这一区域的褶皱部分,最终形成肿瘤。 研究人员表示,一般来讲咽喉部位的病症是对吸烟者的第一个警示,时常感到想吞咽口水、频繁的清嗓行为、起床时唾液分泌增加、咳嗽甚至干呕都应作为喉咙的早期病症加以重视。 研究人员说,如果一个人在烟龄达到......阅读全文

《自然》发表新研究称患癌主要与环境有关

  据外媒21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罹患癌症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  报道称,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说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因为吸烟因素造成的。这一结论引发了争论。  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新研究则说,只有10%至30%的癌症是由于身体自然反应的“运气”所导

癌症不仅是倒霉-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癌症不是因为“运气不好”,而是主要与环境因素有关。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12月18日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研究人员说三分之二的癌症是因为运气不好而不是因为吸烟因素造成的。这一结论引发了争论。  报道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一篇新研究则说,只有10-30%的癌症是由于身体自然反应的

汽车“喝酒”-生物燃料要唱主角

  2020年全国普及乙醇汽油  汽车“喝酒” 生物燃料要唱主角      近期,全国各地尽管多为蓝天,但臭氧污染却节节攀高。生态环境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臭氧问题将在大气污染治理中越来越突出,治理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油品。   无独有偶,天津市政府发布了《天津市推广

喝酒脸红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

  12月12日,发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明,参与酒精代谢的一种关键酶的常见突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小鼠细胞的损伤。  乙醛脱氢酶2(ALDH2)的这种突变与饮酒后面部发红有关。它会导致酶

喝酒脸红的人-更有可能患上痴呆?

  12月12日,发表在《Acta Neuropathologica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新研究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表明,参与酒精代谢的一种关键酶的常见突变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小鼠细胞的损伤。  乙醛脱氢酶2(ALDH2)的这种突变与饮酒后面部发红有关。它会导致酶

母乳喂养时喝酒安全吗

  饮酒和母乳喂养安全吗?医生总是告诫病人不要这样做。但是母亲却期待着偶尔来杯葡萄酒。  我们也知道,母乳喂养时喝酒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非常个人化的选择,许多母亲发现自己会被朋友和家人评判。  啤酒能增加奶水供应吗?  从历史上看,啤酒的酿造方法与今天大不相同。啤酒公司向女性销售低酒精啤酒,以刺激食

《柳叶刀》:不喝酒才是“王道”

  8月23日,《柳叶刀》发表了这一篇题为“Alcohol use and burden for 195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1990–2016: 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

预防泌尿系统疾病的相关介绍

  预防链球菌感染,避免或减少上呼吸道和皮肤感染可明显降低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时处理各种原因的尿路阻塞有助于减少细菌感染,减少继发于阻塞的尿路结石。覆盖于肾盏、肾盂、膀胱、后尿道的上皮均属移行上皮细胞,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移行上皮细胞癌占主要地位,不吸烟可以减少这种癌的发病数。对于尿结石必须针对可以解

汽车“喝酒”准备好了吗

  乙醇汽油全国推广进入关键一年——  近日,山西省宣布,将从2020年1月1日起全面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为此,今年山西将在太原、阳泉、长治、晋城等市先期进行试点。这使该省成为国内宣布全面或部分试点推广乙醇汽油的第13个省份。  然而,按国家政策安排,目前车用乙醇汽油应该已经在20余个省份开始推广

新研究发现植物“喝酒”更耐盐

  日本科学家一项最新研究发现,酒精(乙醇)能提高植物的耐盐性,未来有望利用廉价酒精加强农作物的耐盐性以提高产量。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3日宣布了这一研究成果。报告称高盐度环境会阻碍植物根部的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效率,并且会增加植物体内活性氧的蓄积,引起细胞死亡,大大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全球约20%

Nature-:烟酒害处都有啥?原来食管癌也赖它!

  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然而,目前食管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尚不明了,缺乏特异性的分子靶点和有效的治疗药物,因而成为了居民健康的一大威胁。我们普遍认为不良生活习惯是食管癌的重要推手,但是除了滚烫食物对食管的损伤,其他生活习惯对食管癌的影响我们知之甚少。近日,日本京

儿童爱吃甜食易暴力

  孩子对甜食总是难以抗拒,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登新研究发现,摄入过多糖分的儿童更容易变得暴力、酗酒和吸烟。  以色列巴伊兰大学研究人员对约14万名11~15岁儿童展开研究,比较了他们吃糖情况,与打架、吸烟、喝酒的频率。结果显示,食用大量甜食和能量饮料的孩子,吸烟的可能性高89%,喝酒的可能性高7

吸烟抑制你的基因

  吸烟使你的衣服和指甲附留着浓烈的烟熏气味。一项新研究发现了强有力的证据,表明所吸烟草的烟,可化学修饰和影响基因的活性,并知道它增加患癌的风险。这一发现,可能给研究人员提供一个评估吸烟人群患癌风险的新工具。   DNA不是决定一切的。许多化合物可与我们的遗传物质相结合,影响一些基因的功能,使它们

吸烟导致基因突变

  吸烟有害健康是不争事实,然而,香烟如何对人体造成伤害?英国研究人员发现,香烟中的致癌物直接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NA)突变,估计烟民平均每吸15支烟,DNA就发生一次突变。   研究结果刊载于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     译癌症基因   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桑格研究所分别对肺癌患

嗜糖之害,甚于吸烟

  糖的诱惑难以抵挡,但吃得过量无益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死亡原因后得出结论——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表明,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  这样的统计数据让不少人费解:明明生活中害怕肥胖的人越来越多,吃糖总是前后思量,怎么会造成高糖摄入呢?军事医学科学院营

人为什么会得癌?

癌症,是人类一直无法回避的一种疾病,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人类就一直与癌症斗争,但是直到现在,人类也没有找到一种能治疗癌症的特效方式。全世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被癌症夺去生命,现实生活里,人们也是谈癌色变,癌症被认为是绝症。确诊癌症后,大多数患者都是难以接受的表情,他们会问医生,为什么我会患癌症?年龄

上呼吸道感染的基本介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又称感冒。是包括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广义的上感不是一个疾病诊断,而是一组疾病,包括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细菌性咽-扁桃体炎。狭义的上感又称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呈自限性,但发生率较高。成人每年发生2~4次,儿

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本病须与初期表现为感冒样症状的其他疾病鉴别:  1.过敏性鼻炎  临床症状与本病相似,易于混淆。过敏性鼻炎与本病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亦可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症状消失;  (2)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  (3)发作与气温突变或解除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怎样预防儿童上呼吸道感染?

  增强体质是预防上感的关键。  1. 家长应平时注重儿童的体育锻炼,经常进行户外运动,加强耐寒锻炼,提高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 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或用醋熏蒸,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3. 家庭成员患感冒时,应与儿童隔离,感冒流行季节不带儿童到人员密集场所;  4. 平时不宜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

  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周围血象和胸部影像学检查可作出临床诊断,一般无需病因诊断。特殊情况下可行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或病毒血清学检查等确定病原体。

怎样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1、避免诱因  避免受凉、淋雨、过度疲劳;避免与感冒患者接触,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年老体弱易感者更应注意防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时应戴口罩,避免在人多的公共场合出入。  2、增强体质  坚持适度有规律的户外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耐寒能力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3、免疫调节药物和疫苗  对于经

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

  当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降低时,原先存在于上呼吸道或外界侵入的病毒和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患本病。

上呼吸道感染的鉴别诊断

  1.过敏性鼻炎  临床症状与本病相似,易于混淆。过敏性鼻炎与本病不同之处包括:  (1)起病急骤,可在数分钟内突然发生,亦可在数分钟至2小时内症状消失;  (2)鼻腔发痒、喷嚏频繁、鼻涕呈清水样;  (3)发作与气温突变或解除周围环境中的变应原有关;  (4)体检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

-流言揭秘:身高越高癌症风险越大?

  日前,一项新的研究报告,虽然仅仅是以会议摘要的形式发布,却引起世界主要媒体的热烈追捧。这就是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完成的一项基于瑞典人口的大型研究。结论是,身高越高的人患上癌症的风险越大。  以上结论是研究者通过对1938年到1991年间出生、年龄超过20岁的550万瑞典男性和女性公民几十年的追

尽管吸烟者人数增加,但全球总体吸烟流行率已经下降

  芝加哥 – 据1月8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自1980年以来,全球的每日吸烟流行率有所下降,其中男性的降幅估计为25%,而女性为42%,尽管因为人口的增长吸烟者的人数也增加了(男性增加了41%,女性增加了7%),而且香烟的消耗量也增加了26%。   根据文章的

研究表明吸烟者肺癌有别于非吸烟者肺癌

  加拿大研究人员9日报告说,吸烟者罹患的肺癌与非吸烟者罹患的肺癌有着不同的基因突变,看起来不是同一种癌症。  研究人员指出,这一发现有着重要意义,因为这意味着应该针对不同肺癌的不同基因变异进行相应的研究、治疗和诊断,而不是对所有患者采用同一套方法。  据《温哥华太阳报

BMC-Public-Health: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饮食质量更差

  最近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期刊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曾经吸烟者或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拥有质量更差的饮食。  美国康涅狄格州Fairfield大学的Jacqueline Vernarelli博士和耶鲁大学的R. Ross MacLean博士对来自5293名美国成年人的数据进行评估发

口底癌同期并食道癌病例分析

多原发癌(multiple primary cancers,MPC)是指同一患者体内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同时或先后发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发恶性肿瘤,又称为多重癌、原发性多发性癌。研究报道,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多原发癌发生率为10%~18.4%,以男性、高龄者易发,且易发生于口腔癌术后3年之内。本文报道口底

揭示喝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揭示喝酒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该研究从2004年6月25日至2008年7月15日期间,在中国十个地区招募了512715名成年人,记录了酒精使用和其他特征。随访了大约10年(至2017年1月1日),通过与发病率和死亡率登记处以及医院的电子信息记录相关联来监测心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