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计委:涉及人体医学研究必须先过伦理审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所有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前,须先通过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构(或)组织审查立项。审查的核心除了风险性评估,还包括伦理审查。 《办法》要求,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履行免费的网络登记备案,接受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管和社会监督。未经备案的人体医学科学技术研究报告,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也不得参与各类科技奖项的评选。 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在基本完成之后、正式推广应用前,应当进行系统、全面、科学、规范的研究结果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伦理符合性,以及经济、社会适宜性等。 《办法》明确禁止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向受试者收取费用;如果研究过程中,被发现违背科研诚信道德行为、未履行知情同意程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导致死亡)和损害受试者合法权益的事件等情况,项目须暂停或终止。......阅读全文

国家卫计委:涉及人体医学研究必须先过伦理审查

  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制定《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管理办法》,并公开征求意见。所有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开展前,须先通过科研团队所在的机构(或)组织审查立项。审查的核心除了风险性评估,还包括伦理审查。   《办法》要求,涉及人体的医学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应履行免费的网络登记备案,接受各级卫

解读|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怎样审查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2.shtm 一、为什么出台《办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

沈铭贤:转化医学需要“伦理平台”

伦理要保护科学,使它在正确的道路和航线上前行。  转化医学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于2003年提出的新概念,现已得到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认同和重视,成为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早在1992年,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就出现“bench to bedside”(B-to-B)

中国科学报:人体生物医学研究亟待立法

  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三家单位联合公布“黄金大米”事件调查情况及处理决定,此前引起轩然大波的湖南儿童参与转基因大米研究项目事件得以告一段落。但这起事件反映出的涉及人体的生物医学研究问题决不能因案件终结而被人忘却。我们应该思考如何设计出一套全面、具体、明确而且合理的行为规则,将涉及人体的生物医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印发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41.shtm 关于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的通知 国卫科教发〔202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涉及人

《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文件解读

   一、为什么出台《办法》?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为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

“人体小白鼠”的伦理之争:-治病还是致命

  1964年国际社会公布的《赫尔辛基宣言》,被视为临床研究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石。 “医学研究只有在受试人群能够从研究的结果中受益时才能进行。” “人体小白鼠”实验是不允许的,受试人群接受实验的前提无疑是“从研究结果中受益”,而不是做牺牲品。欧美制药进行“人体小白鼠”实验, 以“人体小白鼠”实

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伦理上可接受”

   7月17日电,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协会发布

基因科学,是否真能绕过伦理?

基因编辑、人工智能觉醒、异种器官移植、个人网络信息安全……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可能引发一些前所未有的伦理挑战。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也是继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成立之后,我国科技伦理

黄金大米深陷科学伦理谜团

转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研究的人缺乏学术道德,罔顾科学伦理。  年前发生在湖南衡阳、针对小学生的一次隐秘试验,却因为最近一个科学网站的论文而暴露。在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尚未得到彻底验证之时,美国Tufts(塔夫茨)大学学者汤光文自称曾在衡阳衡南县江口中心小学做过人体试验,给数十名

用疟原虫治癌-做了多少医学伦理考量

   号称能治愈癌症的方法并不少见,比如近日刷屏的疟原虫治癌法。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教授陈小平在一次演讲中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疟原虫可成为抗癌生力军,通过让人感染疟原虫来治愈晚期癌症。然而这却被业内专家提出其结果是不可轻信的。  但是仍然有很多癌症患者及其亲属相信陈小平。但如果治疗令

四部门: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这样进行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旨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格尊严,尊重和保护研究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健康发展,规范涉及人的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工作。  划重点  伦理审查委员会对涉及人的生命科

黄尚志:技术应用要遵循医学伦理学原则

阅读延伸  基因歧视(Gene Discrimination)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有可能从基因的角度对人类全体的遗传倾向进行预测,这些遗传信息的揭示和公开,将对携带某些“不利基因”或“缺陷基因”者的升学、就业、婚姻等社会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基因歧视可以是针对一个人、一个家族或

青海省医学界科研诚信与医学伦理专题培训班开班

  4月17日,由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青海省科技厅主办,青海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与学会服务中心承办的全省医学界科研诚信与医学伦理专题培训班在青海省科技馆开班。全省医学界专家学者、医学界科技工作者共55人参加,共同学习探讨科研诚信与医学科技伦理的重要性、政策导向及法规制约。  培训会上,北京大学医学

一场伦理辩论的核心!关注计算机科学伦理学

  在公众对人工智能(AI)、隐私和数据使用的担忧日益加剧之际,计算机学家Brent Hecht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提议:计算机学界应该改变其同行评议程序,以确保研究人员在论文中披露其成果存在的任何潜在社会负面影响,否则就会面临被拒稿的风险。图片来源:Saul Loeb/AFP/Getty  Hech

科技伦理:科学与技术的价值表达

胡志强鲍鸥胡志强蒋劲松  近年来,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涉及科技伦理的事件。食品安全领域基因技术的经济效益与隐性威胁;医学领域器官移植、人体器官商业化、安乐死、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生命科学领域的克隆技术,以及环境伦理、动物福利等问题,甚至当前网络游戏的泛滥也可以视为技术带来的社会

郭喨:科学应如何面对“伦理失陷”

   11月底,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这个“世界第一”不仅丝毫不值得庆祝,反而是科学界的耻辱、伦理的一道疤痕。  贺建奎这一实验恶意违反了所有涉及人类实验必须遵守的“最小必要风险原则”。就该项实验的目标而言,对一个健康人类胚胎做基因编辑本身就是完全错误的。贺建奎所期望的“或将有效阻断霍乱、

透过“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看当下医学伦理暴露的问题

  本月26日(周一),一则关于“艾滋病免疫基因编辑婴儿”的新闻,瞬间引发了医药行业的大讨论,朋友圈也很快被这则消息持续刷屏,“贺建奎”、“基因编辑”、“莆田系”、“和美”等关键词迅速被推到风口浪尖,人们在讨论之余,也在等待着官方的层层报道。笔者相信,有关事件的来龙去脉,相关部门会给出真实答案,而在

科学伦理的“高压线”不容触碰

  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震惊了科学界。122位科学家联名谴责,称“此项技术早就可以做”,不做的原因是巨大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出于慎重,学界公约规定,只用即将销毁的人类胚胎做短期试验。而贺建奎副教授的研究,就像堵车时,独自在空旷的应急车道全速前进,必然遭人指斥。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次“犯禁”试验是否取得

人民日报:科学伦理不可或缺

  ●科学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但却不能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对涉及百姓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作伦理上的评价,已是当务之急   近日,一起涉及福建、湖南、浙江三省的瘦肉精生产、销售案件被破获,浙江大学教授邹某涉嫌研制“瘦肉精”新品种被警方刑事拘留。   此事令“科学公信力”再次受到质疑。科学

北大医学部:OMP促进人体骨骼增强

        从牛奶中分离获得的成分如乳脂肪、酪蛋白、乳糖、乳清粉等,在国内外均被允许添加到食品中,并且对添加量没有限制。例如,国标GB11388-1989、行标GB/T3782-1999中均明确规定:乳清粉可添加在普通食品及婴幼儿食品中,并且对其使用量没有限制。MBP与OMP同样是用物理方法从为

科学家首例人造生命惹伦理风险争议

  5月20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在创造人工合成生命的道路上又迈进了一步,世界首例 “人造生命”,即完全由人造基因控制的单细胞细菌诞生。他们将它命名为“人造儿”。该项实验表明,新的生命体不一定要通过“进化”来完成,也可以在实验室里“被创造”。消息传出,立即引起

法国学术反腐:让科学伦理有法可依

   法国科学界一直秉承自1789年大革命以来倡导的人文精神,在弘扬科学研究的自由原则和实证方法的同时,强调对人的价值和生命的尊重。法国除对涉及人类健康的医学、动物实验和转基因研究有明文立法约束之外,对科学领域研究和学术不端行为基本无法可依,强调行业自律。任何自由都需自律与约束。作为补充,法国科学界

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关注医学研究伦理规范化建设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第48期院士沙龙上,与会院士专家认为“医学研究伦理学是科学与伦理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重要领域”,他们呼吁要加强医学研究伦理学的规范化建设,“既要维护科学的利益,保护和促进科学的健康发展,又要维护人的权利和尊严,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随着生命医学研究步伐的日益加快,医学研究

揭开中国药物实验利益链:医学伦理的中国式困境

  伦理委员会的中国式困境   无论如何,任何药物,不管是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还是上市,只要是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过的药物,都统称为“新药”。记者了解到,国外的药物到中国来进行临床试验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经在国外上市的药品,在中国做最后的临床应用实验;二是研制新药,在国外做完了一期二期,在中国做

医学上溶血就是人体血液凝固对吗

正好相反!!溶血,用形象的词说,就是血“化”了,化成半透明的“红水”了。从根本上说,就是“所有的红细胞都破了”。“凝血”,是血液凝结成“块”状。

最新医学成像技术透视奇妙人体构造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医学成像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这些新技术可以甄别人体任何结构以及许多重要生物过程,比如不同的血流速度。以下这组图片不仅揭示了患病后的人体构造,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图像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DTI)  

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研究惹争议:当科学撞上伦理

  对于人类胚胎研究,争议一直存在。  4月22日,自然网站的一篇报道称:中山大学的黄军就团队完成了全球首次在人类胚胎上进行的基因修改实验,他们利用基因编程技术CRISPR/Cas9,修改了β珠蛋白基因,而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地中海贫血。论文发表在国内期刊《蛋白质与细胞》上。  这项研究因首次对人类胚胎

追问“科技向善”,科学家不应缺席科技伦理研究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迅速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研究的探索正不断触探人类生命伦理的底线,科技工作者与人文社科学者是时候坐下来、共同投入到科技伦理研究之中了  ■对科技伦理的研究不仅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参与,而且应该不限于学者——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机构参与其中,大家共同探讨事关社会与人

中国科学报:科研伦理咨询能否排疑解惑

“我们不是道德警察。我们只是帮助科学家摆脱麻烦的另一个渠道。”  当Stacy Hodgkinson和Amy Lewin招募一名15岁的怀孕少女参与研究时,他们绝对带有最好的初衷。两位心理学家正在评估一项针对年轻准父母的教育项目,而上述女孩符合所有的入选标准:头胎、孕期在15~32周、年龄低于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