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气候变化

杜祥琬院士 秦大河院士 杜祥琬院士、秦大河院士在第435次香山科学会议上分别作主题评述报告。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梳理气候变化事实、影响、适应和减缓领域的最新进展,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全局出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判断应对气候变化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外交谈判提供科技支撑,2012年9月25日~27日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了以“气候变化科学认识及其应对”为主题的第435 次学术讨论会。 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丁一汇、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担任会议执行主席。来自国内20多个单位的40余名多学科、跨领域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会议邀请 IPCC 第五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和杜祥琬,分别就“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最新进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科学性及对中国发展......阅读全文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确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办公厅(室):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部署的、引领未来发展、对科学和技术发展有很强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郑国光:重视气候安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郑国光围绕重视气候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报告。 庄白羽摄影  4月15日,在中国气象局机关学习报告会上,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以“高度重视气候安全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向中国气象局内设机构干部职工和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气象部门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二期研讨班学员作报告,解读

方修琦:全球变暖面面观

    方修琦 1962年生,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演变及其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主持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之课题 “暖期气候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与人类适应研究”。出版有《全球变化》、《中国碳排放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地理

应对当前气候变化科技政策法律需要“三管齐下”

  这两天,北京笼罩在重度雾霾之下,而在遥远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虽然不能明确说雾霾和气候变化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定量关系,但确实观测到季风指数在持续下降,即主要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都在减弱。这就使空气更容易处于静稳状态,不利于雾霾扩散。”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吴绍洪说

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召开

  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环保部和中国气象局等6个部门11月18日在京联合召开绿色发展与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应对气候变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   论坛设置4个分论坛:气候变化科学认识,技术创新与绿色

郑国光:中国已站在气候问题的风口浪尖

  从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到哥本哈根的无果而终不欢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上演的闹剧……气候变化这个词,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环境、科技、经济、政治和外交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   在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中间,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应对气候变化需把握环境与经济关系

  举世瞩目的巴黎气候大会如期召开,在整个大会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作为环境的气候与作为发展的排放之间如何相处?人类的发展既要赢得与气候环境之间的竞争,同时人类更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失去了这个平衡以及对这个平衡的正确理解,不仅环境得不到保护,而且发展也将迷失方向。  仔细观察下来,其中的两条主

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香山科学会议召开

  6月18-19日,第465次香山科学会议“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重点问题凝练与判断”在北京香山饭店召开。万钢部长到会参与研讨并讲话。此次香山会议旨在对我国气候变化的重点问题进行凝练与判断,进一步认真汇总讨论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措施和政策的总体判断,深化认识,指导评估报告各部分的编写工作。

符淙斌院士:坐看风云际会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候学家符淙斌   南京大学东南楼,70岁的符淙斌院士的新办公室简约而素净。这幢楼是上世纪50年代建筑学大师杨廷宝先生的杰作。窗外,金陵苑满眼的花树在冬日的阳光下,透着江南特有的气息,冬青、雪松的深绿伴着银杏树的深黄,杂着腊梅花初吐的暗香,还有不远处中国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

郑保卫:气候传播影响力取决于四项标准

  中新网华沙11月18日电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18日在华沙表示,气候传播效果的影响力主要取决于信息到达率、知识理解率、意见接受率和行动参与率。   郑保卫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气候传播与公众意识”主题边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该边会由中国新闻社和国家发改委气候司联合主

“大气科学与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项目启动

  3月19日至2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学科发展战略合作研究项目“大气科学与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会。3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黄荣辉院士和吴国雄院士主持。   此项目是在2011-2012年开展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

将减排“紧箍咒”变为“风火轮”

  从哥本哈根、坎昆、德班到多哈,联合国第19届气候变化大会11月11日在波兰首都华沙开启。本届大会的官方口号是“我在乎”,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全人类对气候问题的迫切关注。然而,要想真正缓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就需要各国在拿出“在乎”态度的同时,展现出弥合分歧、承担责任的勇气和担当,面对解决气候变

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加强海洋领域合作与发展

  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4日通过并发表了《北京宣言》,强调为了人类长久的福祉,应该充分认识到海洋和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问题,以确保人类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司长张占海说,这次会议有利于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加强国际海洋合作。通过这次会议,

15位院士入选第二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第二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14日在京成立。涵盖气候变化科学、经济、农业、能源、地质等领域的15位院士当选为新一届专家委员会成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在成立大会上表示,近年来,我国通过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奥巴桑乔:发展中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的牺牲品

  5月8日上午,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在北京开幕,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先生做了主旨演讲,实录如下:  各位尊敬的来宾们,首先,我要感谢中国政府以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参加这一次会议。同时我要特别感谢各位对于我的非常热情的招待和欢迎以及会议所做出的非常精良的安排。到北

巴黎气候大会:2030年左右中国碳排放达峰值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昨天在巴黎北部勒布尔热的会议中心召开,东道主法国总统奥朗德与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会场外亲自迎接与会的约150个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会议目的在于达成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协议,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避免气候变化导致的灾难性后果。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

各国专家寻良策应对全球极端气候多地频发

  极端气候事件,这种被定义为“一个地点或地区发生‘概率较小’的天气气候现象”为何频频出现?在过去一个世纪、特别是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全球陆地或特定区域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强度是否发生了显著的趋势性变化?原因是什么?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挑战?  7日至8日在京举行的“21世纪论坛”2010年

发改委副主任:今年我国碳强度至少下降3.5%

  编者按: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地位,提出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我国已在五省八市开展了低碳试点,试点的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在北京、上海等

中外合作开展南太平洋科学研究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景观图。资料图片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资料图片  2017年5月22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际南半球海洋研究中心在澳大利亚霍巴特正式启用,为加强对南太平洋气候变率的研究,探索气候变化及其对南太平洋岛国的影响提供科学支撑。  该中心由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

第497次香山科学会议聚焦适应气候变化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以“适应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为主题的第497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强调,适应气候变化是永恒的课题,如何科学应对气候变化,达到“有序应对、整体最优、长期受益”,对实现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在主题评述报告中,回顾了人类发展历史中

陈至立:中国正在研究起草应对气候变化法

  气候变化立法者国际论坛6日在天津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在论坛开幕式上说,中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起草中国的应对气候变化法,修改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  陈至立说,今年以来,各种极端性气候事件在一些国家频繁爆发,广大发展中国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

低碳经济:地球系统观的实践

  ——访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齐晔   “近20年,我一直在环境气候科学这个领域工作,与其中的许多科学家都有接触。对气候变暖,上世纪90年代就有著名科学家一直有质疑;但从科学的角度讲,这是正常现象——允许不同的声音,要求大同存小异,要看共识。”   虽然哥本哈根气候峰会早已

我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进展及下一步建议

  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将会影响人类生存已成为共识,应对气候变化已是标志性的全球议题,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并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我国正处于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初期,应当牢记温室气体减排初心,积极履行国际减排承诺,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切实可行、稳定运行的全国碳市场。  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 

专访:走出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子

  走出应对气候变化新路子   ——专访中国国家计生委副主任赵白鸽   12月12日,在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会场贝拉会展中心,一名青年参加烛光守夜活动。当天,这里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烛光守夜活动,提醒人们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呼吁尽快采取行动,敦促正在这里举行的联合国气

中国海洋领域首个气候变化实验室在青岛成立

当天“海洋生态研究中心”和“海岛海岸带研究中心”同时揭牌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12月21日,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青岛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举行,国家海洋局副局长王飞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据了解,这是中国海洋领域成立的首个气候变化实验室。它的成立对于增强中国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探寻低碳和蓝天共赢之路

  11月14-16日在马来西亚古晋市举行了第十届更好的空气质量大会(BAQ大会),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空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控制。对此,记者采访了三位与会专家。  对话人: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执行总监Bjarne Pederson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  全球环境战

《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首发

  我国首套全面介绍气候变化的丛书《气候变化与低碳发展·知识读本》今天在京举行首发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为丛书作序,他在序言中指出:“这套知识读本的出版,在当前的形势下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助于全社会对气候变化问题有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决策

坎昆倒计时 迎接一场严肃的京都议定书保卫战

  如果将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期望值评价为“过高”的话,那么此次外界对坎昆会议的期望值则是过低了。  美方谈判代表手中砝码越来越少,在谈判桌上却越来越靠近目标,也越来越挑战发展中国家的底线。从此种意义而言,坎昆会议将是一场严肃的《京都议定书》保卫战。  不过,要想冲破多边谈判变成中美双边争执场所

坎昆陷入迷局:出现各国都不高兴的妥协

  哥本哈根的惨痛经历挫伤了领导人们的信心,这也意味着坎昆会议不会吸引更多国家高级别领导人的关注。然而,聚集在坎昆的人们仍在努力,为了一个令“每个国家都感到不高兴的妥协结果”  当地时间12月4日晚8点至10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墨西哥坎昆会场,两场内容

总结近年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全球洪水、干旱、高温、台风、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加剧,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形成灾害,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据估计,1991-2000年的十年里,全球每年收到气象水文灾害影响的平均人数为2.11亿,是因战争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