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孙学军:蒲慕明院士评论大脑研究计划

美国和欧盟分别于2013年分别公布了大型脑科学计划,提出发展创新性的神经科学技术的新举措。最近,美国NIH工作组对美国脑研究计划项目进行了细化,提出经过10年投入45亿美元的研究建议。 大型脑科学计划的启动,说明很多政府已将人脑研究提高到国家议程的层面。全球共同推进对人类大脑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加深对感知、行为以及意识的研究,其成果有望帮助了解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并为各种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蒲慕明院士特撰写观点文章“大型脑科学计划往何处去?”对此进行评介和展望,该文在《国家科学评论》发表。在文章中,蒲院士首先从大脑疾病的严重问题角度,分析了了大脑研究计划被提出的原因,然后从美国和欧洲的研究计划进行的点评,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愿望进行了分析,并希望将基础研究迅速转化为临床应用提出了看法。 一、为什么大脑研究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主要原因是大脑疾病,包括神经精神疾病、药物成瘾......阅读全文

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在祖国工作是最大贡献

“我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在祖国的工作是最大的贡献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经有这样一个身份——中科院历史上第一位外籍所长,去年他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成为拥有中国国籍的公民。2017年对于蒲慕明来说特别有意义,一是他恢复了中国国籍,二是世界上第一个体细胞克隆

王小凡:中国科学正处改革良机

大多数科研人员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  “我相信,大多数科研系统的行政管理人员是想把事情做好,但一些过时的制度、法规、政策妨碍了他们更好地为科学服务;大多数科研人员也愿意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以真正出成果为目的、不以拿到很多资源而自豪,因为他们都知道,无论是

神经科学会成为人工智能“超进化”的关键吗

  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这个问题一度引发全民热议。虽然目前人工智能正在快速提“智”,但是这不代表它真的很聪明。相反,很多时候它还很傻很天真,仍然需要向人脑学习。  近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希蒙·厄尔曼发文表示,相信神经科学能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助力。那么,人工智能和神经

2020年我国将绘成斑马鱼全脑介观图谱

“到2020年完成有20万个神经元的斑马鱼全脑介观图谱的绘制。”5月2日,香山科学会议召开“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合作计划特别会议,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介绍,中国科学家将从模式动物斑马鱼入手从全脑尺度上解读脑工作原理,利用期间形成的脑科学研究技术,进一步于

科研团队详解克隆猴背后的伦理关切

  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  北京时间25日,国际期刊《细胞》以封面文章形式发布了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体细胞克隆猴的重大突破,由此引发一系列伦理讨论:克隆猴子,是伦理上的进步还是退步?既然猴子能被克隆,那么人也能被克隆吗?如何预防克隆技术飞速发展所导致的社会伦理问题?对此,新

发现自己论文的错误怎么办?那就指出自己的错误!

摘要:同一个实验室,如果发现别人的不端行为是否要举报?吹嘘和造假的界限究竟在哪里?     在申请博士后研究经费时,维杰把一篇“正在进行”的论文列为了“已送审”,后来他被解雇,这种惩罚过于苛刻吗?二年级研究生

王志珍: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王志珍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曾在德国、美国、加拿大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做过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一直以来,她对中国的学术和教育环境比较关注,进行过较多的思考探讨。因此,在《中国科学院院刊》组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刊之初,即向王志珍院士

徐光宪院士: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四大核心内涵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紧紧抓住第六次科技革命。  现在国内外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都正在讨论探索之中,没有达成共识。如果我们能准确预言新科技革命的核心内涵,我们就在勇做领头羊的进程中走了关键性的第一步。■徐光宪  邓

中国科技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党的十九大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重要的研发活动中心,研发投入增长走在世界前列。然而,科技学术期刊是我国当前科技界的一块短板,我们国家对科技投入了大量资金,除了直接用于基础和应用研究活动外,还要向国外科技期刊支付不少版面费。如何做大做强中国科技期刊,关乎创新型国家建设,本刊

科技“尖刀连”如何率先突围?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机关最大的一间会议室里人挨着人,要是来晚几分钟,可能连座位都找不到。  会议室里坐着的,可能是中科院最为精锐的科研“部队”——20个卓越创新中心的负责人,带着各自中心的建设经验和阶段成果,在这里进行分享和交流。  卓越创新中心被誉为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中的“尖刀连”,

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必读 蒲慕明科研人生的精彩演讲

自读研究生到现在,我听过不下300场科学报告,从硕博生、博士后到知名学者、院士和诺贝尔奖获得者。每场报告下来,我总会问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如果能够有一两点哪怕很小的所得,就算是不虚此行。论及近16年来哪次报告对我的科研生涯影响最深远,首推在清华大学聆听蒲慕明院士关于创新研究和科研人生的演讲。这几天想

施一公: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你拥有几个?

  施一公,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1998年—200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现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科技部蛋白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日前,他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

2019年安徽省科技奖评审结果公布 特等奖1项,一等奖51项

201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专业(学科)评审科技进步奖评审结果序号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推荐等级1稳态强磁场国家大科学工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匡光力,高秉钧,张裕恒,叶朝辉,刘小宁,张晓东,邱宁,陈文革,欧阳峥嵘,吴仲城,

中国“脑计划”正在酝酿

  中国的脑计划  在6月28日上海科普大讲坛上,中科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主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蒲慕明表示,虽然“中国脑计划”今年之内可能不会公布,但“脑计划”的目标科学家们已经有所共识,认为应该以“健康脑”为导向,以脑的工作原理、重大脑疾病相互关联作为两大主题,希望在未来10年、20年能够在疾病

科研特区何去何从——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曾分文不取,帮助北京生命研究所站稳脚跟。如今,作为北生所所长的王晓东是否实现了他当初的理想?他和北京生命研究所有着怎样的渊源?如何带领班子走到今天?北生所面临着哪些问题,未来的路在哪里?请看王晓东和北京生命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2013年9月28日,由香港求是基金会举办的

671项202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501超声新技术在靶向介导FGF防治心肌病及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科学技术进步奖田新桥,朱好辉,袁建军,张喜君,郑磊,谷春红,黑晶晶,马玉磊,刘会芳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502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肽抗恶性实体肿瘤的基础研发与应用推广科学技术进步奖王家祥,赵伟,宋东建,张大,李娟,郭飞,秦攀,张

中国海外人才归国潮:不能融入西方主流社会

  人才“争夺战”   150多年来,一波波海外留学大潮兴起,一代代海归学成回国,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如今,一方面,中国年轻一代“出国潮”热度不减;另一方面,在西方社会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科技投入有所减弱的情况下,“回国潮”也必然成为大趋势。中国出台的各种人才政策,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趋

Nature高度关注中国院士评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等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称号。院士代表这中国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但近些年来,在院士频频成为新闻人物或舆论焦点的同时,院士制度也遭到了非议。有人甚至认为院士制度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障碍,应该予以取消。   今年又逢两年一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盘点2014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 将改写未来

  2014年,中国科学界的第一件大事,是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颁奖。因为有“国际首创”的硬指标,2000年以来的14年中,该奖项仅仅颁出5次,可谓是中国含金量最高的科技大奖。这次获奖的“铁基超导”,也不可避免地被人们用放大镜审视,赞赏者说有诺奖资格,批评者则指出,日本科学家早就提出了思路,

蒲慕明院士最新PNAS文章

  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近期其研究组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表了题为“Axon position within the corpus callosum det

178个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将结题验收

  近日,科技部网站发布《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2015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178个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将于今年8月底实施期满,进行结题验收。通知全文如下: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关于2015年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结题验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表10篇CNS,全球学术排名表现出色

Science: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量子力学再取新突破  实现对量子系统的调控是人类认识并利用微观世界规律的必然诉求,也是诸多前沿科学领域的核心要素。自旋作为一种重要的量子调控研究体系,在世界各国的量子计划中均被列为重点研究对象。开展单自旋量子调控研究有助于人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量子物理的基础科学问题,

读博士:出国还是留在国内?

  编者按:  毕业季即将到来,许多年轻学子最关心的莫过于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立铭将为读者撰写一系列与职业选择和发展有关的文章。  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何江是出国攻读博士群体的一个代表。  王立铭毕业于北京大学和加州理工大学,拥有加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他

我们的大脑如何为信息排序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研究员朱英杰与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系教授陈晓科合作发现,大脑存在一个动态评估外界信息重要性的关键脑区——丘脑室旁核(PVT),该脑区能够在不同环境和生理状态下评估事件的重要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恰当选择。  他们利用光遗传学技术结合电生理和光纤

蒲慕明院士发表Nature综述解析关键因子

  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蒲慕明教授200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近期他发表了题为“Neurotrophin regulation of neural circuit development and funct

香山科学会议:专家呼吁尽快启动中国脑科学计划

  以“我国脑科学研究发展战略研究”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日前在京举行。与会专家呼吁尽快启动中国脑科学计划,夺取若干国际脑科学研究制高点,以期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科技进步的长远目标。   据了解,随着整个科学体系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计算机、纳米、先进制造等众多学科与脑科学之间的交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情况(完整名单)

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  赵忠贤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赵忠贤,男,1941年出生,辽宁新民人,196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担任国防课题组业务负责人和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中国科学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名单公布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名单公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88号  2017年6月9日至23日,召开了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共57个学科、专业评审组的初评会议,现公布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名单。  附件:  1. 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

蒲慕明院士发布PNAS新文章

  来自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内侧前额叶皮质相位性多巴胺释放(Phasic dopamine release)促进了刺激辨别。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5月16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任职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