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率先构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诺禾致源等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和分析了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启示。该研究成果9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 项目牵头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邱丽娟介绍,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栽培大豆由其祖先种一年生野生大豆经过人工选择进化而来,其中所蕴藏的优异基因的开发和利用对拓宽现代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改良品质,提高对病虫害的抗性及对不良环境与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大豆资源总数居世界首位,其中一年生野生大豆占全世界野生大豆的90%。她表示,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大豆育种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单产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匮乏的基因源成为制约栽培大豆育种研究的关键。 项目组通过十余年大豆核心种质构建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发现,大豆是高度自交作物,一个基因组无法准确代表其物种基因的整体情况。为此,......阅读全文

我国率先构建野生大豆泛基因组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诺禾致源等合作,在国际上率先构建和分析了一年生野生大豆的泛基因组,为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启示。该研究成果9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生物技术》。  项目牵头人、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研究员邱丽娟介绍,大豆是重要的油料和高蛋白粮饲兼用作物。

大豆基因组重测序表明:野生大豆遗传多样性更高

  “中原有菽,庶民采之。”五千年前,华夏始祖将野生大豆驯化,变成今天的“五谷”之一。而今,一项被称为“大豆回家”的基因组研究计划在其故乡中国取得突破。   11月15日,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研究院、农业部基因组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合作完成的《31个大豆基因组重测序揭示遗传多样性和

科学家通过对野生大豆基因研究发现新型耐盐基因

  由香港中文大学、华大基因等单位联合完成的野生大豆W05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通过对野生大豆重要农业性状关联基因研究,发现了新的耐盐基因。7月10日,最新研究成果于《自然通讯》杂志在线发表。  大约6000至9000年前,我国就开始进行野生大豆的驯化。驯化过程中,大豆的栽培种丢失了很多与环境适应相关

首个野生大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被解析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教授团队及华大基因等多家国内外机构合作完成了全球首个野生大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解析,该成果为挖掘野生大豆遗传资源和改良、优化栽培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工具。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图片来源于网络  基因组信息是当前作物改良计划的重要基础。过往大豆基因组研究主要

香港与内地科学家协力发现野生大豆耐盐基因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团队与内地合作,通过野生大豆的基因图谱发现并复制出耐盐基因。这项由两地三代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培养大豆适应盐渍化等贫瘠土地环境,提高优质耐盐大豆产量,为中国及全球农业作出贡献。   中大大豆研究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林汉明教授在22日的发布会上介绍,由他领

二代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

BMC-Plant-Biology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高通

二代测序鉴定铝胁迫下野生大豆miRNA及其靶基因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相比于栽培大豆,野生大豆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的胁迫如干旱,碱,盐胁迫。对野生大豆的性状进行系统研究,将有助于栽培大豆的遗传改良。近日,华南农业大学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年海教授领衔的课题组联合使用第二代高通量测

我国科学家获多年生野生大豆高精度基因组图谱

日前,国际植物学领域著名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张大健教授课题组在大豆基因组研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该团队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填补了大豆属泛基因组的空白,解析了大豆进化历程,高效准确挖掘了大豆基因组的结构变异,拓宽了大豆分子育种可利用的基因资源,为大

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并非“实质等同”

  在开始这篇博文前,让我们先来解释一个名词——实质等同原则。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支持转基因食品上市者,一直宣称

香港中文大学等解析全球首个野生大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

  香港中文大学林汉明团队和华大基因等多家机构合作,完成全球首个野生大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解析。该成果为挖掘野生大豆遗传资源和改良、优化栽培大豆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大豆的基因组含有大量重复区,组装时困难重重。我们整合了几种最新测序方法产生大量数据,才最终把问

大豆协会:转基因大豆与肿瘤高度相关

  在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冲击下,我国大豆业“奄奄一息”。15年来,转基因大豆在安全性争议声中,进口数量不断攀升。日前,农业部批准发放三个可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大豆安全证书,又掀起了一场无解的争论。   转基因大豆进口争议中前行 协会称与肿瘤高相关   央视网(记者李文学

野生型基因的概念

在自然群体中往往有一种占多数的(因此常被视为正常的)等位基因,称为野生型基因。

全自动定氮仪分析国内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蛋白质的差异

  蛋白质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之一,每日人体都需要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含量来进行补充人体的需要,不同的人群蛋白质的摄入量存在差异性,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足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理结构的运行,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的检测可以使用全自动定氮仪来进行测定,在众多的食物中,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是比较的高的,但是在进行测定大豆蛋白

进口转基因大豆将带来“基因污染”

  今年头两个月,黑龙江省大豆进口量激增,达到26.9万吨,同比增长6563.5%。而黑龙江省的大豆出口呈相反态势,今年头两个月仅出口1879吨,同比下降92.2%。   “一旦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占领黑龙江市场,危及的将不仅是当地世代以大豆种植为生的农户的利益和生存,黑龙江大豆的原产种源、环境也将遭

大豆“走失”的基因“回家”了

左上为栽培大豆种子,其余为多年生野生大豆种子。山东农大供图 多年生野生大豆植株           山东农大供图从又黑又小的野生大豆,到又黄又大的栽培大豆,3月15日《自然—植物》在线发表的论文证实,在这个过程中丢失了约70%的基因位点。现在,科学家让这些丰富的遗传资源“回家”了。论文通讯作者、山东

全息解读进口转基因大豆-国产天然大豆受冲击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转基因食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随处可见,超市中在售大豆油难觅非转基因的踪影。在调查中,几乎所有品牌的大豆油都注明使用了转基因原料,而配料中有大豆油和菜籽油的调和油基本使用的是转基因大豆和菜籽。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的年度报告,2012年全球转基因作物

添加猪蛋白基因,大豆更像肉

  肉类替代品可能会变得更像肉类。近日,一家名为Moolec的英国公司表示,他们已经培育出一种转基因大豆,这种大豆中1/4的可溶性蛋白质是猪蛋白。它把该植物命名为Piggy Sooy。  Moolec也在培育含有牛肉蛋白的豌豆植物。该公司声称,其产品将能够提供与肉类相似的味道、质地和营养价值,但不会

大豆油不含转基因物质

  产经脉搏   需求量远超自身产量 大豆须进口   在昨日举行的政协记者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回答关于转基因食品的提问时表示,去年我国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转基因物质存在于蛋白质中,而大豆油因为是纯脂肪的,所以大豆

小麦野生远祖基因组测序完成

  11月15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论文称,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成功为小麦的一种野生远祖——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向破解小麦基因组难题迈进了一步。  作为全球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为人类提供了超过20%碳水化合物和23%蛋白质等

全球最大豆类基因库成立

哥伦比亚设立了一个新的种子基因库。图片来源:ALLIANCE OF BIOVERSITY AND CIAT/JUAN PABLO MARIN 近日,来自各国的科学家和官员在哥伦比亚为名为“未来之种”的基因库揭幕。该基因库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豆

不发芽的大豆就是转基因吗

  辽宁读者蒲女士问:前两天从超市买来的大豆泡后没有发芽,我看网上说不能发芽的大豆就是转基因的,这是真的吗?另外,网上还有很多鉴别转基因食品的方法,比如,转基因的土豆切开后不会变黑,这方法靠谱吗?  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学博士史军答:这位读者买到的大豆理论上来说不可能是转基因大豆。首先,尽管我国每年进口

大豆转基因试纸条使用说明

大豆转基因试纸条使用说明如下样品准备大豆样品用蒸馏水按1(重量):5(体积)来稀释,例如取20g大豆,放入粉碎机中打碎,加入100ml蒸馏水,混匀10-15秒钟,静置30秒钟。使用方法取吸管吸一下取500ul提取的上清液加入样品杯中。取出试纸条,放入样品杯中,请不要触摸试纸条防护套。保持垂直方向将测

大豆“中黄13”基因组发布-为国产优异大豆品种培育定基础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中国科技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所、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对中国国审大豆品种“中黄13”(Gmax_ZH13)的基因组进行从头组装,最终得到1.025 Gb的基因组序列,包含20条染色体和1条叶绿体。相关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于《中国

使用自动型凯氏定氮仪测定桐柏野生大豆蛋白质含量

      野生大豆分布在我国从寒温带到亚热带的广大地区,喜水耐湿,多生于山野以及河流沿岸、湿草地、湖边、沼泽附近或灌木丛中。近年来使用自动型凯氏定氮仪测定野生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发现,野生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其油脂含量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貌不扬的野生大豆,蕴藏着各种可利用的抗性基因—如抗虫、

研究揭示我国大豆驯化改良进化史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团队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通过解析大豆地理扩张与育种的全基因组特征,提出大豆进化路线,发掘了大豆不同进化阶段受到选择的候选基因,并从中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开花基因GmSPA3c。近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中国科学:生命科学》(SCIENC

田志喜:给中国大豆“嵌入”高产基因

  走进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研究员田志喜的实验室,最先入耳的是一阵阵“哗啦”声——一群学生正扬起刚收获不久的大豆。金黄的豆粒在柳条编织的簸箕中上下翻飞,与农家的丰收景象别无二致。而在走廊另一侧,现代化的科研仪器正在井然有序地运行,古老的农作物,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价值

陶氏转基因大豆在加拿大获批

  陶氏益农和MS Technologies转基因大豆Enlist E3(DAS44406)获加拿大的批准。这是第一个具有三个叠加的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可以同时抗2,4-D、草甘膦和草铵膦。受主要出口市场的限制,公司计划于2015年推广该技术。同时,该大豆也在寻求美国、巴西和其他南美国家的种植许

巴西开发具有抗旱能力的转基因大豆

  巴西农牧业研究公司12日透露,该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大豆,该品种将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非常适宜巴西的气候特点。   据该公司科学家亚历山大·内波穆塞诺介绍说,研究目前已进入到“田间试验”阶段,正在对该转基因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具体比较,并观察其能否保持品种的稳定性。   内波

美科学家发现“超耐压”大豆基因

  美国农业部科学家对美国大豆的祖先耐臭氧和其他压力的第一次筛查有了惊人的发现:世界上的超级耐压明星竟然来自一个名叫菲斯克比的瑞典北部小村庄。   参与这项研究的遗传学家汤米·卡特和植物生理学家肯特·伯基都供职于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罗利的农业研究所。卡特在大豆与固氮研究室工作,伯基在植物科学研究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