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的体会

1.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 早动手 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3.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4.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5.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 或html 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6.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阅读全文

读博:做科研的职业训练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博士生该如何培养?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  什么样的人适合读博士?按理说,读博士没有专门适合的人群,只要符合招生条件,谁都可以读。但是,读博士的过程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一般都是通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而获得学位。所以,适合读博士的人,应该是适合作学术研究的人。  读博

官宣!取消统考,读博更难了!

  “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这是前段时间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的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黄国平的毕业论文《致谢》里的一句话,这篇不卖惨,不叫苦,堪称现代版《送东阳马生序》的致谢辞,触动人心,让大家重新认识学习真正的意义,也将“读博”相关的话题送上热搜。  而随着郑州大学、

高校教师读博困境待解

不久前,经过几年苦读,杜彬恒终于拿到了西南大学颁发的教育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之前,他的身份是西南大学的一名辅导员。 “有硕士学位的在职教师读博,这几乎是一条必然要走的路。”杜彬恒告诉《中国科学报》。 然而,路也有走“弯”的时候。 日前,湖南省邵阳学院一则引进海外博士的公示引发舆论强

读“学术论文发表十必行”的体会

  美国普渡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Duane Wegener曾担任Wiley期刊Social Psychology andPersonality Compass的编辑,他撰写了题为“10 Things Scholars should do to get published”的文章。认

读不读博:为自己的选择创造理由!

  关于读不读博这件事,就像毕业要不要留在北上广,一年一年困扰着一批批新的年轻人。这不,最近科学网博主们又掀起了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说到底,如何做出一个正确的人生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所以才会被反复提及。  在这里,不想赘述读博与不读博之间的利与弊。那样的文章已经由你的导师、学长分享

为了读博,我差点卖掉一个肾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138.shtm 阿里?哈勒迪-纳萨布(Ali Khaledi-Nasab)出生于伊朗一个贫穷的家庭,是家中第一个完成中学教育的人。为了能够继续求学,他甚至曾想过卖肾换钱,来支付学费。历经种种艰辛

读博,就是为了进高校做教师吗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  高校教师的工作很苦吗?确实挺辛苦。  高校教师的待遇低吗?确实老师工资条上不怎么高。  那要说高校教师又辛苦又清贫,是这样吗?我敢肯定说,绝大多数高校教师不会。  高校教师是一个非常能体现知识价值和个人努力的职业,可以说,付出基本上都是有收获的。只要你肯努力,那就不会穷

53岁读博、61岁毕业,他的勇气何来?

61岁还有可能获得博士学位吗?澳大利亚工程师Zoltán Kócsi近日在Nature网站职业专栏发表文章,分享了他的“高龄”求学经历。一次科学研讨会上的偶然相遇,让Kócsi对昆虫学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在此之前,Kócsi从事电子控制系统的设计工作已有30多年,他曾经以为自己会一直干到退休。接

武汉理工通报“读博需学位认证”:改进流程

   6月30日电 武汉理工大学30日对媒体报道的“报考母校博士生被要求证明硕士学位证是真的”一事作出回应,表示将对研究生报考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彻底清理烦扰考生的证明材料和办事手续,优化工作流程。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民林先生报考其母校武汉理工大学导师的博士研究生,被

读博,你后悔了吗-中国博士生存群像谱

  博士,高学历的代名词,也是未来科技的生力军。他们中有许多人在自己日夜奋斗的研究领域,披星戴月,早起晚归。顶着来自学业、家庭甚至社会上的压力,博士们时刻提醒自己“再逼自己一把”。  “书读了二十多年,竟然身无长物,学的都是些屠龙之术,安身立命都困难。”有感于读博时的痛苦,科学网博主吴楷喆在他的博文

寒门女孩上海交大读博:我命由我不由天

  父亲患直肠癌晚期与肝转移癌,母亲因手术后恢复不好,丧失劳动能力。家中有三个女孩,最小的妹妹患先天性心脏病,不幸离开了人世。  每一件都是足以击垮一个家庭的伤痛,却集中发生在一个家庭里。  李林就生活在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她一边支撑着家里,一边勤学苦读。曾经,她读书的唯一目的,是摆脱贫困、改变命运

清华教授:这是一篇认真的读博“劝退贴”

“我见过太多读得极其悲惨的PhD:精神崩溃,心态失衡,身体垮掉,一事无成。所以我想写这样一篇劝退贴,向正在考虑读博的同学们发出“灵魂拷问......’”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背景。我本科在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然后去CMU念了个PhD,主要研究数据库方向。目前

官员读博是否妨害教育公平:清华论文博士引争议

  5月1日,曾因老家房屋被强拆而给山东省潍坊市市长写公开信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博士生王进文在微博上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是他的同班同学,但同学们从未见过徐景颜。    当天,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向《新京报》记者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清华

博士生宿舍条件太好!网友:不然咱读个博?

  总听说博士生宿舍“豪华”,什么两人一间公寓式配置、独立卫浴,厨房,冰箱,洗衣机等全套设施应有尽有,也没觉得有多羡慕,直到住进来亲身体验了以后,才知道什么是住宿舍的幸福感......  1月15日,坐标山东青岛,一名本科男生牛同学,因疫情不能返乡,他申请了留校,被学校安排暂住博士楼。  背着包进门

交大博士血泪自述:不是读博的料,别上博士这条船

  一、前言  原先我是准备等到毕业的那一天,痛痛快快地哭过了之后,一口气写掉这篇文章的。其实一直在零散时间打腹稿,差不多已经煲熟了。刚才有同样读博士读得凄凄惨惨切切的师兄表示期待,于是一横心决定现在就写了。何况,早点让更多还没上博士这条船的弟妹们看到,提醒他们读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能多挽救一个像我

为什么有的导师希望自己的硕士生读直博?

对于导师而言,主要是降低培养成本。如果一个学生已经在硕士生时代就跟了自己读书,哪怕只有一两年,也基本了解了导师的脾性,以及有了最基础性的本领域知识积累。这样的学生继续培养起来要省去一些工夫。如果博士生是来自于其他单位或别的导师培养的研究生(哪怕是同一单位),师生相处怎么也有一段熟悉情况的时间吧,或长

长读长-读序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46.shtm    赵方庆(左二)与团队成员(左一侯玲玲、右二张金阳、右一左振强)查看测序数据情况。课题组供图 实际上,核糖核酸(RNA)不总是“一条线”,这种遗传信息载体

在诺奖实验室读博,让他对科研“开窍”了

胡金波是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是唯一一位“集齐”中英美三国化学会氟化学奖的科学家:提出的“负氟效应”被写进教科书;发展了多个新型氟化学合成试剂,其中两个被命名为“胡试剂”,目前这些试剂已经被超过250家公司和研究机构使用了500多次;所发展的氟碳链可控延长等新型氟

读博2年样品都做不出!终收获首个重要成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446.shtm “我本科成绩不是很理想,不能直接申请出国读博。如今博士研究生即将毕业,还没有定好去哪里。”从浙江大学到北京大学,再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海东称自己是一个走一步看一步的人。

90后女孩剑桥读博,3年两篇Nature一作

历时5年,跨越太平洋和大西洋,从中国到美国再到英国,王琰的博士研究生之旅于一年前在剑桥大学完结,顺利取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今年8月,剑桥大学教授Manish Chhowalla课题组在Nature介绍了一种基于N型和P型范德华(VDW)触点的超薄光伏电池,其开路电压为0.6V,功率转换效率为0.82

读博时未发一篇论文,她现任985青年首席教授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575.shtm 一个女的,做钢铁的(材料研究),独立带一个课题组,可能有人觉得她大概是个“女汉子”。 但事实与此刚好相反: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的孙文文,长相甜美、神似明星,熟悉的人称她是“东

收入达到预期的科研人有15%,多数人并不后悔读研读博

  前段时间,“科研圈”发表了《读研/读博划算吗?》,探讨深造的经济收益和其他价值,并进行了一项读者调查:  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你认为读研/读博值不值得?或者说,读研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收到了三百多位科研人的心声。47.2% 的人没有考虑过收入问题或者目前没有收入, 37% 的

47岁读博、5年后当教授,他是怎么做到的?

47岁决定转行到学术界,5年时间完成博士学位,跟比自己小20岁的人一起上课,利用工作及陪伴孩子的间隙进行实验研究,对于Roger Tipton来说,这也许是破除中年危机的最好方式。最近,在Nature职业专栏中,Roger Tipton分享了他的经历。他即将到南佛罗里达大学担任教授,完成自己多年来的

他36岁读博,61岁发Science封面论文,中学生也能懂

100年前,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卡尔•冯•弗里希发现采集蜂在回巢时候,会以“8字舞”的方式运动,从而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消息。1973年,弗里希因为一系列有关蜜蜂“舞蹈语言”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百年来,大家都默认了一点,那就是这种神奇的信息沟通方式是蜜蜂与生俱来的本能。“为什么没有人怀

因为读博期间看了一本旧书,于是发表了一篇《Cell》文章

  《Cell》杂志最近发表了有关昆虫共生细菌的新功能,这些细菌实际上已经发育成为了昆虫的组成部分。   blob.png   文章一作、埃默里大学生物系博后学者Hassan Salem在生物学家Nicole Gerardo实验室工作。他们专门研究昆虫微生物相互作用进化生态学。该实验室结合基因组

他36岁读博,61岁发Science封面论文,中学生也能懂

  100年前,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卡尔•冯•弗里希发现采集蜂在回巢时候,会以“8字舞”的方式运动,从而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消息。1973年,弗里希因为一系列有关蜜蜂“舞蹈语言”的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  百年来,大家都默认了一点,那就是这种神奇的信息沟通方式是蜜蜂与生俱来的本能。  “为

本硕相恋7年、拜入同一导师!学霸情侣携手再赴985读博

  你可能听说过,在大学期间爱情修成正果的情侣,也听说过一路高歌猛进,连破考研、考博大关的学霸,但恐怕你没听说过:  有这么一对情侣,本科相恋四年后一起考研,双双拜入同一个导师门下;3年硕士毕业又一起考博,携手迈入心仪的大学。今天故事的主角,正是这样一对“硬核学霸情侣”——闫国旺、张亚亚。  201

读博2个月即获意外发现!他手握2篇顶刊,革新了发电概念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474.shtm 2018年4月27日,美国麻省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电子工程系姚军实验室。如往常一样,25岁的一年级博士生刘孝猛在测量一种蛋白质纳米线的导电性。这不是确定的课题,导师姚军只是让他“玩”

美科学家研制读心装置iBrain读霍金大脑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菲利普・劳研制了一款能够“入侵”使用者大脑的装置,可用于降低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与他人沟通的难度。这款装置名为“iBrain”,能够读取霍金的脑电波并传给电脑进行分析。目前,这位物理学家正在测试iBrain。   测试时,研究人员利用一条黑色头带将iBrain佩戴在霍金头

第一次读博半年即退学,7年后他入职顶尖研究所

  在韩国读博,由于生活窘迫及备受歧视,许杨压力巨大。挣扎大半年,他最终熬不下去,选择了退学。这让他成为了父母口中的“失败者”,“这是耻辱,怎么别人都行你不行呢?太不光彩了”……  2年后,他难舍科研,重新申请了美国高校的博士,最终被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录取。然而,入学一年后的博士资格考试中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