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专家解读“人兽”之惑

布莱尔最后的“大礼” 6月27日,托尼·布莱尔卸任英国首相。尽管人们对于布莱尔执政10年来的表现毁誉参半,但布莱尔在卸任前实实在在地为英国科学家献上了一份“大礼”。5月17日,英国政府批准了一项法律草案,允许科学家进行人兽混合胚胎研究。布莱尔在离职演讲中说:“为了这个国家,我竭尽全力做了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英国科学家于2006年年底曾宣布计划进行人牛混合胚胎研究,这一决定在英国国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2006年12月,英国卫生部发表白皮书,建议制定法律禁止人兽混合胚胎研究,这一政策让不少研究人员感到非常不满,他们认为可能会因此错失开发先进治疗技术的机会。 今年1月,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讲话称,英国政府不会执意反对科学家进行人类与动物混合胚胎的试验,相信那些致力于拯救生命、改善生存质量的研究将得以向前发展。这一表态被认为暗示着英国政府政策出现了转变,也让研究人员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对混合胚胎的研究重获信......阅读全文

2019中国生命科学领域CNS盘点:曹雪涛 颜宁 施一公上榜

  截至2019年12月23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07篇文章(2019年的Cell ,Nature 及Science 已经全部更新),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31篇,Nature 发表了44篇,Scie

梳理牙齿间充质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

  人牙齿干细胞(dental stem cells, DSC)可分为牙齿上皮干细胞(Dental epithelial stem cells)和牙齿间充质干细胞(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两类。胚胎口腔上皮诱导牙形成(odontogenesis)。牙釉质是由牙齿成

干细胞研究:机遇与风险相伴,转化应用之路负重致远

  11月25日是冯华宇回到工作岗位上的第一天,他小心翼翼地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封带着体温的、没有邮戳的信——这是一个多星期前,冯华宇在捐献出150毫升造血干细胞后,临走时收到的。这份造血干细胞从中华骨髓库运往长沙湘雅附一医院,将挽救一位需要通过骨髓移植手术留住生命的患者。  “恩人,您好!我是一位重症

《科学》评出2012年十大突破

                      2012年,科学界充满着泪水。83岁的希格斯热泪盈眶,在他预言存在“上帝粒子”40多年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它,这历史性的一天“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简直难以置信”。  与此同时,科学界也充满欢乐。“轮子!这是轮子!”“好奇”号火星车在红色星

视点: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境

2019年中国学者发表CNS统计,谁是CNS发表之王?

  【51/52】2019年4月4日,清华大学柴继杰课题组、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周俭民课题组和清华大学王宏伟课题联合同期背靠背发表两篇重量级Science文章,完成了植物NLR蛋白复合物的组装、结构和功能分析,揭示了NLR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是植物免疫研究的里程碑事件。两篇文章分别是: "Li

大跃进 | 中国学者CNS发表超过100篇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成果

  【50】2019年4月12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王明伟,浙江大学张岩及匹兹堡大学医学院Jean-Pierre Vilardaga共同通讯在Science发表题为“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activ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

科学家称过低发育效率阻碍哺乳动物克隆

  距离第一个克隆生命——“多莉”羊诞生已有15年,克隆人一直是伦理学划定的禁区,但与此同时,人们总能不断听到来自科学界的种种关于克隆人将会实现的声音。近日,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遗传学家乔治·丘奇表示,自己能够利用克隆技术“复活”早在3.3万年前就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面对人类克隆,你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位中国科技青年入选英雄榜!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于 2016 年正式落地中国,次年,“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Innovators Under 35)中国榜单正式发布!四年成长、四届榜单,我们持续关注和发掘中国科技发展中不断崛起的新兴力量。从实验室里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到各前沿领域的科技创业者们所取得的里程碑式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机器人发展 人类2050年可长生不老?

  人类正处在科技发展再次飞跃的时期,而这一次飞跃,有三大工具,也是目前最为热门的科技前沿领域:基因工程、人工智能和机器人。  AI、人造胚胎、基因占卜等入选MIT2018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基因占卜  入选理由:大规模基因研究将让科学家能够预测普通疾病及人格特征  技术突破: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利用你的

国际看好中医药 着力进行中药的科学化突围

验室主任樊台平博士也是明格研究中国传统中药小组的成员,主要研究人参、丹参、当归,用以治疗血管生成类疾病,他现在也正在进行有效成分的分析。   虽然困难重重,不过樊台平表示,今年3月份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及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篇论文《剖析对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

年终盘点:2016年国内不容错过的重磅生物研究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将是崭新的2017年,2016年,我国有很多优秀科研机构的科学家们都做出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上。本文中小编盘点了2016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一些重磅级研究,以饕读者。   --结构生物学 --  1.清华大学 施一

视点:基因编辑“造人”可以开绿灯了?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并非政府机构,而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着重关注生物与医学技术进步过程中出现的伦理困

近期值得一读的干细胞重磅级研究

  本文中小编整理了2013.12-2017.1期间的干细胞重磅级研究,与各位一起学习!  【1】Science子刊:利用CRISPR/Cas9修复源自罕见免疫缺陷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基因缺陷  doi:10.1126/scitranslmed.aah3480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国家卫生研究

人类胚胎的基因编辑是否有临床价值? | 观点

  在贺建奎事件引发的大讨论中,有两个反复出现的批评热点:选择CCR5基因的不适当和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成熟。本文试图从医学遗传学、生殖医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角度对这两点提供一些新的看法,也希望这些观点对伦理学的讨论有所帮助。  胚胎基因编辑所涉及的技术  在讨论之前,我们先简单说明一下贺建奎所使用的“

中国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惹争议

   观点一: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发展到安全而有效,是可以造福人类的。  观点二:如此一来,迟早会有基因修饰婴儿出现,非医疗目的的基因修饰技术也会乘乱而入。  如果不是因为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将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蛋白质与细胞》上,这本国内的英文杂

中国科学家修改人类胚胎基因惹争议

  观点一: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发展到安全而有效,是可以造福人类的。  观点二:如此一来,迟早会有基因修饰婴儿出现,非医疗目的的基因修饰技术也会乘乱而入。  如果不是因为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将科学家首次利用CRISPR/Cas9技术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了《蛋白质与细胞》上,这本国内的英文杂志

八一农垦大学发布213万仪器采购中标公告 谁中了?

  近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发布关于中央支持地方杂粮营养评价与功能性成分检测平台的设备采购公告。据了解,此次采购涉及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谱仪、制备液相色谱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测定仪、电子天平、精密恒温水浴、高压微射流均质机等,中标金额共计213.9万元人民币。以下为摘要:公告信息:采购项目名

2009年新立项973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序号   申报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首席科学家 1 A000090930 生物固氮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 北京大学 王忆平 2 A000880903 分子靶标导向的绿色化学农药创新研究 华东理工大学 钱旭红 3 A00

探访北方最大试管婴儿基地:试管宝宝是如何诞生的

  6月24日早上7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生殖医学中心门诊大厅里早已排起长队,队尾一直延伸到大门外的花园北路上。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对对夫妻怀揣着满心期待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只为了却一个心愿——求子。  在这里——我国北方最大的试管婴儿治疗中心,每年有数千个宝宝“诞生”。在很

刘伯宁:评全球首个胚胎干细胞药物

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实现组织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是临床医学研究人员和生物学家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事情。1996年,当英国科学家利用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制造出克隆羊“多莉”时,人们看到这一梦想实现的可能。但随后由于“体细胞克隆技术”备受争议,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人的体细胞克隆技术”在近十余年进展缓慢。

年终盘点:生物医学“丑闻”引反思

   从原子能的利用到转基因的研发,科学发展的历程中总免不了遭受各种指控,但迄今为止,“魔盒”也没有放出妖孽来。然而,今年生物医学界频出“丑闻”,不得不让人反思,上帝的手术刀是不是已然撬开了“魔盒”?我们如何在不可挽回前,关上它?无创DNA漏检:被神化的技术并非万能  7月13日,一篇《华大癌变》的

夏咸柱:实验动物是人兽共患传染病研究重要支撑

夏咸柱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10月18日~20日,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实验动物与生命科学研究”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夏咸柱作了题为《实验动物与人兽共患传染病》的主题报告。夏咸柱表示,当前,人兽共患

日科学家瞄上人猪嵌合试验

图片来源:《科学》   日前,一个日本伦理审查小组决定建议政府修改一项禁止将人类细胞与其他动物细胞混合的法令。开拓这一领域的科学家、东京大学干细胞生物学家 Hiromitsu Nakauchi一直致力于取消这一禁令。他计划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建立一个实验室,这会给美国带来争论和可能的利益。   

我国临床细胞治疗创新路在何方?

  对于细胞治疗来说,春天似已到来;因顶层明确鼓励开放和创新,实施层医院渴望规范开展工作已蓄势待发,然而,具体实施细则犹抱琵笆半遮面,迟迟没有出台,导致细胞治疗的现状与上述重大国家新政策发布前几无二致。中国临床细胞治疗创新路在何方?实施细则不能出台的障碍是什么?如何化解?  国务院今年5月14日宣布

siRNA 转染程序

 A.siRNA转染的方法   哺乳动物转染的常见方法有:磷酸钙共沉淀、电穿孔法、DEAE-葡聚糖和polybrene、机械法(例如,显微注射和基因枪)、阳离子脂质体试剂,其中阳离子脂质体试剂转染法是目前最常用的转染方法。应用脂质体型转染试剂进行转染需要注重的

CFDA发布90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等90项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其中,强制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自2017年1月1日起实施,推荐性医疗器械行业标准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一、强制性行业标准(共14项)  (一)YY 0572-201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定制器官是科学家和患者的共同梦想。大脑若有一天也能更换,你还是你吗?瑞典外科医生为气管癌患者制造的人造气管。  全球首例自体干细胞人造气管移植手术实施成功  近日,瑞典外科医生首次将一个完全“成长”于实验室中的人造气管成功移植入患者体内,使这位饱受折磨的患者重获新生。

“人造生命”研究在巨大争议中依旧进行

  一石激起千层浪  疑问之一:“人造生命”意味着什么?  加拿大生物伦理学组织认为,合成生物学的种种进展比10年前克隆羊“多莉”的问世意义更重大,是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而香港中大生化系客席教授曹宏威博士则认为,人造生命的出现对人类观念上的冲击更为巨大,尤其是对宗教造成了严峻挑战:“倘若人可以

中国学者发表117篇CNS文章:清华大学16篇冷冻电镜成果

  截至2019年8月26日,中国学者在Cell,Nature及Science在线发表了117篇文章,iNature团队对于这些文章做了系统的总结:  按杂志来划分:Cell 发表了18篇,Nature 发表了53篇,Science 发表了46篇;  按是否有合作单位划分:其中有54篇文章由独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