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9-04 11:55 原文链接: 如何评估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响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由多个胆固醇易感基因位点组成的胆固醇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 GRS)与膳食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1.jpg

  林旭研究组在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最近一项包含200多个国家超过1亿成年人的报告指出,2017年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升高导致全球390万人死亡,其中一半发生在亚洲国家。人体内的胆固醇约有30%从食物获取,约70%由肝脏合成。由于许多研究发现膳食胆固醇与血液胆固醇的相关性较弱,美国和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先后取消了每日胆固醇摄入不超过300毫克的限制。

  这是否意味着可以任意摄取肉类等富含胆固醇的动物性食物呢?不同个体血液胆固醇水平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存在较大差异,西方研究也发现,APOE等7个基因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能够独立地影响血液胆固醇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然而体内胆固醇水平的调控涉及多个基因且单个SNP位点的作用较弱,迄今为止尚缺乏对多个SNP位点的协同作用开展的系统研究。

  近日,国际脂质研究领域的权威期刊《脂质研究杂志》(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的研究论文“Genetic Susceptibility, Dietary Cholesterol Intake and Plasma Cholesterol Level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首次揭示了由多个胆固醇易感基因位点组成的胆固醇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 risk score, GRS)与膳食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

  最新研究通过建立以多个SNP位点为基础的GRS,旨在研究中国人群中血液胆固醇水平对膳食摄入的应答是否受到多个基因累积效应的影响,同时也对高膳食胆固醇摄入能否强化易感基因对血液胆固醇的不良作用进行了探讨。

  在本研究中,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博士生霍少峰在林旭研究员和黎怀星研究员的指导下,运用“中国老龄人口营养健康状况研究”2330名基线人群的数据,分别构建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GRSTC(57个SNP)和GRSLDL-C(45个SNP)。

  主要发现:1)膳食胆固醇摄入与血液TC,LDL-C和non-HDL-C的水平显著正相关;2)GRSTC和GRSLDL-C的增加能显著升高血液TC和LDL-C的水平;3)在同等膳食胆固醇摄入下,高GRSTC和GRSLDL-C个体的血液TC,LDL-C和non-HDL-C水平显著高于低GRSTC和GRSLDL-C个体;4)在膳食胆固醇摄入较高的人群中,GRSTC和GRSLDL-C与血液TC和LDL-C的正相关关系尤为显著。

  这项研究提示胆固醇GRS较高即遗传易感性较高的个体,其血液TC,LDL-C和non-HDL-C对膳食胆固醇摄入的应答较强,而膳食胆固醇摄入过多也会放大易感基因对血液TC和LDL-C的不良影响。本研究为个体化的膳食胆固醇推荐和需求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也显示了遗传风险评分在精准营养评估干预方面的潜在应用。


相关文章

人与猿类如何在进化中“甩掉”尾巴

猴子有尾巴,而人类和猿类的尾巴却在进化中消失了,是什么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自然》28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报道了人类和猿类演化掉尾巴的遗传学基础。灵长类动物尾部表型的系统发育树(Ma表示百万年前)。图片......

遗传变异从生命早期就开始影响血压

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从生命早期就会影响血压,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研究表明,高血压发生在所有年龄组,并且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发现遗传因素从儿童时期的头几年到你的一生都会......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揭示人类小脑功能层级背后的时空分子谱

人类小脑体积仅为大脑总体积的10%,却包含整个神经系统超过50%的神经元。小脑不仅协调运动,而且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和情感。在探索小脑功能多样性的过程中,特别是剖析小脑如何参与和影响认知功能和情绪处理,研......

超2.75亿个人类基因新变异发现

美国科学家在一项最新研究中,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全民研究计划“我们所有人”中近25万名参与者的基因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他们发现了超过2.75亿个以前未报告的基因变异,其中近400万个变异可能会对人......

儿童双侧威尔姆斯肿瘤的遗传与表观遗传机制解密

揭示儿童肾癌易感性的遗传机制威尔姆斯肿瘤,又称为肾母细胞瘤,是一种主要影响儿童的罕见肾癌。儿童被诊断出患有威尔姆斯肿瘤的平均年龄取决于一个或两个肾脏是否受累。如果一侧肾脏受累,通常在42-47个月时被......

复旦大学樊嘉、孙云帆等团队揭秘转移性肝癌:多组学研究揭示关键分子特征

一支来自中国的团队采用多组学方法,分析了随时间变化的转移性肝细胞癌(HCC)肿瘤内部和跨越肿瘤的分子特征,发现了早期转移性扩散的多样性肿瘤克隆。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的肝脏外科研究员孙云帆在一封电子邮件中......

国外研究揭示伯格曼法则背后的遗传机制

一项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沃希托浸会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联合完成的研究,通过对北美歌雀基因组测序,揭示了在其身上观察到的显著体型变化的遗传基础。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根据伯......

冠状动脉钙化机制揭示: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新的遗传因素

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等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已经找到了导致冠状动脉钙化(CAC)的新的和已知的遗传因素,这是一种由动脉粥样斑块标志的病症,可能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心脏病学家,M......

解码生命、赋能经济、引领未来——中国遗传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武汉盛大开幕

2023年11月28日,中国遗传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在湖北武汉盛大开幕。本次大会是我国遗传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盛会,旨在促进遗传学研究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遗传学学科......

甘蓝青花菜课题组揭示显性雄性不育的遗传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甘蓝青花菜课题组在甘蓝显性雄性不育遗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利用正向遗传学手段克隆了甘蓝显性雄性不育基因Ms-cd1,发现其启动子区突变是导致显性雄性不育的......